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四百三十三章 寄奴现身面渊明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四百三十三章 寄奴现身面渊明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陶渊明双目炯炯,声音铿锵有力,透出一股引人入胜的磁力:“趁桓振北上迎击鲁宗之时,刘冠军一边用大军拔掉我提供位置的沿途烽火台和暗哨,阻止他们报信,一边派精干的先锋部队,由毛修之毛校尉率领,与我直扑宫城,营救陛下。而后面的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了。苍天保佑,陛下终得虎口脱险,我大晋幸甚,天下幸甚!”

说到这里,殿内响起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不少人兴奋地击节叫好,就连王愉和庾悦,也只能跟着点头称赞,毕竟,听到这场皇帝脱险记,哪怕是为了表忠心,也要有所表示,装出一副喜悦的模样。

刘穆之微微一笑,看着陶渊明,说道:“陶公劳苦功高,佩服,佩服。不过,我还有点小小的问题,听说最后救出陛下的,不是你和毛校尉,而是谯王殿下,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谯王也是事先跟你约好,分头行事的?”

陶渊明叹了口气:“没有,这一路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谯王司马休之,是奉了摄政的武陵王之命,秘密潜入的荆州,他找到了曾经在桓玄帐下,但在桓玄败逃江陵后离开了桓玄的将领傅弘之,说动傅将军随他一起救驾。因为傅弘之的堂兄傅亮现在在建康为官,而且傅弘之在刘镇军建义时曾经与其对战过,知道北府军的战斗力,更知道桓楚政权已经人心尽失,及时地弃暗投明了。”

刘穆之点了点头:“傅弘之确实是荆州的良将,他也曾担任过宫中宿卫,跟陛下经常接触,他是北地泥阳人,北方战乱时举家南下,先是在雍州从军,后来又加入了桓楚,最后来到京城,可以说,荆州这样的人才不在少数,而跟随他多年的部曲也是忠心耿耿,在江陵城中,有这么一支队伍,足以趁乱救出陛下。只是这时间有点太巧了,连卞范之和桓振都不知道你动手的时间,谯王和傅将军又怎么能提前做好准备呢?”

陶渊明笑道:“他们跟那桓振混进江陵城一样,也是趁着桓振招兵买马的时候,分批让部下潜入城中,司马休之是早早地在城中潜伏,而傅弘之和他的部下都是荆州本地人,又都在楚军中服役过,所以招兵的桓振部下没有怀疑他们,他们并不知道我的计划,只是想在城中待机行事,趁着守备空虚时救出陛下。误打误撞地,那天正好刘冠军夜袭江陵,城中一片混乱,而傅弘之的部下本就有数十人混进了宫卫之中,正好里应外合,一举救出了陛下。而我和毛校尉这里先杀了卞范之,耽误了一点时间,所以等我们赶到之时,陛下已经得救了。”

刘裕的声音沉稳有力,在一个角落里响起:“真的是好险,陶先生,你毕竟是文人出身,在这种事上还是缺乏了一点果断,当时兵荒马乱,没有任何事情比陛下的安危更重要了,卞范之的生死无足轻生,哪怕是击杀桓振,都要放在救陛下这件事之后,你应该直扑陛下寝宫的。而且,在守护好陛下之前,不应该让全城陷入混乱。”

众人全都脸色一变,只有刘穆之仍然神色平常,所有的目光,投向了院外的角落中,一个站在门口值守的军士身上,他身材魁梧高大,比起边上的几名北府军壮士,仍然要块头大一些,只是与其他人一样,都戴着面当,看不出真面目,当他走到院中,摘下头盔和面当时,刘裕那张英气逼人,虬髯竖立的脸,显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宾客们全都站起身,准备要向刘裕行礼,刘裕笑着摆了摆手,制止了大家:“各位,今天是刘长史的家宴,不是正式的官方场合,不必多礼。”

他说着笑着看向了刘穆之:“胖子,我这个不速之客,搅扰你的宴会了,不好意思啊。”

刘穆之微微一笑:“我一直在想你什么时候才肯现身呢。不过陶公的故事实在是精彩,能让你也忍上这么久,不容易啊。”

刘裕笑道:“本来我还想继续听下去的,不过最后听到陛下有危险时,还是控制不住了,如果是我,一定会直接在陛下的身边守护,而且,以陶公之能,当初可以策反王皇后身边的卫士,为何对陛下身边的守卫,却如此大意呢?”

陶渊明淡然向刘裕行了个礼:“久仰刘镇军大名,今天得见,不胜惶恐。不过对于你的问题,我还是要回应一下,桓振不是桓玄,他夺取江陵后就马不停蹄地要先后出战,根本无力经营城中的事务,他的兵力不足,把主力尽数带离,城中留下的只有一些卞范之等人新招募的散兵游勇。”

“傅弘之已经算是来路最可靠的将校了,又曾经宿卫过陛下,所以让他带兵宿卫宫中,看起来是最好的选择,我确实是大意了,没有料到傅弘之居然已经倒向了朝廷。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确实后怕,那段时间陛下的身边是不设防的状态,就算傅弘之等人逃离,万一有散兵游勇或者是匪类进来打劫,伤害陛下,那我真的是千古罪人了。”

刘裕点了点头:“其实,如果陶公当时先带毛修之去陛下那里,然后再放信号让刘冠军攻城,就不会有这样的时间差了。不过,你忍辱负重,一直卧底桓玄身边,最后救出陛下和皇后,立下了大功,我一定会上奏朝廷,对你的大功,加以封赏。”

陶渊明笑着摇了摇头:“陶某做这些事,只是尽一个大晋子民的本份,并不想要什么封赏,如果刘镇军实在想要给的话,陶某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陶公想要什么,但说无妨,符合朝廷规定的,我一定会考虑。”

陶渊明正式向刘裕行了个礼:“我希望能加入镇军将军的幕府,为刘镇军效力,也为朝廷,尽自己的一份心力。至于职务,刘镇军看着给就是,哪怕是做个书写军中文书军令的文吏,陶某也心满意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