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七百六十四章 十问黑袍多年疑(十)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七百六十四章 十问黑袍多年疑(十)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裕紧紧地盯着黑袍,在这个距离之上,他仍然有绝对的把握,只要抬起弓,就可以一箭要了他的命,刚才的问答的过程中,几乎在每个距离上,他在发问前都会仔细地推演当时就动手时的各种可能,现在黑袍在百步之外,空空荡荡的驰道之上,只有他一人一马。

在驰道南方一百五十步的一座箭楼上,胡藩也一直弯弓搭箭,早已经将之锁定,刘裕想了无数次,也不觉得他有在自己和胡藩两大箭神的联手之下,从自己手下逃脱的可能,更何况,在他身后三百步远的地方,诸葛长民跨马横刀,带着几百名精干的部下,已经堵在了驰道的中央,就算黑袍侥幸杀回国,也绝无可能一已之力,突破诸葛长民的防守。

想到这里,刘裕的心下大安,对着黑袍沉声道:“这最后一个问题,陶渊明是不是你的手下?这么多年来,他是不是一直为你,或者你的天道盟效力?”

黑袍一动不动地看着刘裕,眼中光芒闪闪,但从他的眼神中,看不出半点慌乱或者是意外,似乎他早已经料到刘裕会这样提问,他的白眉微挑:“我就算说他是,或者不是,你会信我吗?”

刘裕淡然道:“那要看接下来的一系列提问了,你的话,我也不可能全盘相信,还是要经过检验和核实。不过,我有预感,陶渊明一定和你,还有你的天道盟,脱不了干系!”

黑袍微微一笑:“恐怕要让你失望了,陶渊明是以前王珣的手下,后来转投了桓玄,他是黑手党的人,却及时抽身离开了黑手党,现在的他,并不是神盟中人。”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是什么意思?他最早是黑手党中的白虎王珣的手下?”

黑袍点了点头:“不错,白虎在黑手党四大镇守中,一向实力最弱,因为当年桓温脱离黑手党时,带走了几乎所有白虎一系的存粮和军械,还有藏宝,这让桓温之后的历代白虎都成了空架子,豫州刺史袁真,曾经短暂地接掌过白虎一职,但他在桓温北伐时暗中破坏,故意不打通石门水道,致使前方的桓温缺粮兵败,一如谢玄北伐的那次。只是此事虽然是朱雀,玄武,白虎这三大镇守共同主使,但具体操作是白虎袁真进行,而且他也有自己的盘算,打算黑了桓温后,趁势把荆州也取过来,恢复白虎的实力。”

刘裕沉声道:“这就是桓温后来一定要杀了袁真的原因吗?”

黑袍笑道:“正是,桓温是有仇必报之人,而且当时拉着青龙郗超一起北伐,本以为黑手党就算对他下手,也不至于害了郗超,但白虎的做法,还是让他始料未及,所以桓温一定要先灭袁真,再提兵进京,向其他两大镇守示威施压,只是他灭袁真的过程中,也损耗不小,而朱雀和玄武并没有阻止他报仇,最后经过多方妥协,桓温还是放弃帝王之梦,退守荆州。而这白虎一职,也落到了王珣的手中。”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桓温知道王珣就是白虎吗?”

黑袍摇了摇头:“他还真不知道,因为他已经不再是黑手党中人了,郗超后来也因为被慕容垂俘虏,而心生叛离桓温的想法,也没告诉他白虎的继任是谁,只含混地说白虎暂时空缺,桓温死后,王珣没有任何本钱再去争夺豫州和荆州,他长期在京中任职,所以,得以联络各大世家高门,但玄武谢安有了独大之心,趁机对王珣多加打压,甚至逼王珣休了自己的两个女儿,改嫁给王献之的子侄。这就是玄武想要联姻拉拢朱雀一系,在黑手党内立于不败之地。”

王妙音沉声道:“你是不是想说,我娘嫁给我爹,也同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黑袍微微一笑:“是的,谢安老谋深算,几十年前就如此布置了,他就是认准了白虎实力不足,青龙特立独行,自己只要拉拢朱雀,便可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黑手党内一家独大,当时他并不知道有我们的存在,但隐约感觉到还有其他厉害的势力,只是他一直把眼睛放在了郗超和王珣的身上,对他们是多加打压,严防死守,不让他们掌握真正的权力,更不用说拥有军队。”

“在这种情况下,王珣是找不到合适的助力,京中的高门世家非常势力,看他王家不行就投向更有前途的王凝之和谢安两家,王珣给逼得只有自己去亲自探寻人才,而陶渊明,就是他的意外发现。”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黑袍,你这是在编故事吗?陶渊明的履历我可是查了无数次了,哪有你说的这样投入王珣的幕府中过?他只在荆州和江州当过一些祭酒,博士,教谕之类的职务,可没入过王珣的幕府。”

黑袍笑着摆了摆手:“怎么可能就这样明着进王珣的幕府呢,那不是不打自招?王珣当年非常隐忍,找了几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助力成为帮手,一个是陶渊明,一个是殷仲堪,还有一个,是刚从雍州南下到荆州之地的杨佺期。陶和殷都是儒门学士,两家都曾经有辉煌的祖辈,但这一代早就没落,所以不会引起别人注意,而杨佺期则给视为寒门武夫,和刘牢之差不多,也为建康世家所轻视,但这三个人都很有能力和本事,有了王珣暗中的一些支持,就在十年后的荆州,掀起了风浪!”

刘裕咬了咬牙:“这么说来,陶渊明一直是王珣的手下?但他为什么在殷仲堪当了刺史之后,还名声不显呢?”

黑袍冷笑道:“因为殷仲堪喜欢争名夺利,追求现实的权势,沉不住气,他殷家虽然没落,但也不至于让殷仲堪过苦日子,可陶渊明不一样,他是真正的乡野出身,尝尽人间疾苦,所以特别能隐忍,也知道祸福相倚的道理。凡事退居幕后,而且,他也一直在观察着,时刻准备选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条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