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三千九百三十章 子侄入学安人心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三千九百三十章 子侄入学安人心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25 22:32:04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穆之若有所思地说道:“可是,你说的这个商业化,就是把国家要承担的治安,巡逻,缉捕的任务,完全交给这种保安集团,这真的可以吗?你如何来保证,这种保安集团的负责人不会起异心,甚至想要拥兵作乱呢?”

刘裕澹然道:“这就跟带兵的大将一样,如果兵为将有,一直让他,甚至让他的子孙世代为将,那肯定会出问题,其实现在的这种搞法,名为抽丁服役,为国效力,但实际上已经完全被这些地方豪强控制了,而且他们控制基层,架空国家,这已经不仅是有异心,而且更是实际这样做了,你说大晋的皇帝,这样给架空了上百年,就连我们现在北伐,也要看世家大族的脸色行事,这应该吗?”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但起码世家大族,地方豪强们还是承认大晋皇帝这个共主的,你这样搞安保集团,把所有基层,还有城中的治安交给这些人来办理,那不等于就是换了一帮人来控制基层了嘛。”

刘裕摇了摇头:“不一样的,因为这种保安集团,并不是按爵位那种世袭或者是代降,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更改其首领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割据一方,尾大不掉的情况。就象那些基层吏一样,不让他们长期地呆在一个地方,让本地的百姓全都听命于他们。”

刘穆之的眉头微微一皱:“那按你这样的搞法,就得让这些吏员们几年一轮换,到别的地方上任,难道你就不考虑他们的家业问题吗?”

刘裕微微一笑:“我有一计,可解这个问题,而且是完美解决。”

刘穆之的心中一动,连忙问道:“有什么好办法,快说。”

刘裕正色道:“你说我们为何可以天南海北地到处跑,长年不在家中呢?”

刘穆之马上明白了过来,笑着摇头道:“我们不一样啊,我们手握大权,是帝国的主宰者,当然也要承担最重要的责任,任官一方时,就得跟家人分离,只在老家留有产业和妻儿。”

刘裕仍然面带微笑:“现在我们是手握大权了,可是当年的我们,刚投军时可是光棍一条,就算有家,也是家徒思壁,你不也是离开了妻儿,长年在外嘛。至于我,就算是跟慕容兰成亲后,也长年是她在家照顾我娘和弟弟,带大了兴弟,而我从军后居家的日子,加起来不知道还有没有一年半呢。”

刘穆之勾了勾嘴角:“你我是可以为了心中的理想抛家舍业的人,跟普通人不一样,一般人,当官为吏就是求富贵,要是跟妻儿都要长久地分离,那还图个什么呢?寄奴,你别再把自己代入到别人啊,这会出大问题的。”

刘裕点了点头:“我的意思是,给吏员们无法拒绝的好处,让他们可以接受和容忍这种四处漂泊的生活。这第一个好处,就是给吏员,还有安保集团的主管们,一个上升的空间和机会。”

刘穆之叹了口气:“我知道,你说的这个机会,就是由吏入官,可以从村官,里正,升为州中的下级官员,乃至步步升迁,最后官至州部,甚至入朝拜相这种,但这个毕竟只有极少人才有机会得到提拔,大多数的人,一辈子顶头也只是个吏员,无非就是这几年在青州为吏,过几年去荆州为吏,最后几年可以进城当个坊正什么的,对吧。”

刘裕笑道:“确实如此,但这极少数的名额,会给所有人希望和机会,就象秦国的军功爵制一样,刺激大家都去拼那为数不多的升爵名额。就算最后升不上去,起码一个吏员免税的身份,分配的公田,也足以能让他们在当地的乡村里过上比百姓要高不少的生活水平,就象我们当年,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比起别的村民来说,有个里正在身,起码可以吃上白米饭,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刘穆之笑道:“那倒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你说的机会,只对年轻人有用啊,少年时可以吃苦,可以无妻,可以充满了对未来的幻想,但要是三四十岁,仍然得不到升迁的机会,一辈子能看到结果,那难免不会松懈,偷懒啊,甚至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势,为自己谋取在当地更多的利益和产业。寄奴啊,你别以为什么互相监视和举报就能杜绝**,实际上,合理地或者变着法地把这些权力变现成好处,仍然有的是办法。”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我需要在这种不大的希望之外,再给他们现实可取的机会,那就是子女的教育。”

刘穆之这下子双眼一亮:“你的意思,是这种吏员,还有安保集团的首领们,他们的子女可以优先,就近入学堂?”

刘裕笑道:“是的,可以把我们以前在京口搞的那套,给他扩大化,在京口我们办学堂,还要受那些世家大族的制约,最后也办不成,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两年也给数千的京八兄弟们的子侄后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按你的说法,他们里的大多数人,现在起码识了上千个字,勉强也能看得了书,写些公文了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嗯,相当于世家子弟们九到十岁时的水平了,虽然还远远不足,但如果能自己争点气,象你一样,在行军打仗之余还自已看书学习,那做个士人,能为官一县,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刘穆之顿了顿:“你这样搞,是想在整个青州普及这些学堂,让吏员和安保集团的弟兄们的子侄,也能入学?”

刘裕正色道:“是的,青州有个现成的好处,就是这里是孔孟之乡,文人儒生众多,我们朝廷里一时没这么多让他们做官的机会,但可以到处开学堂啊,先以教化鲜卑人和恩赏有功将士的名义开办起来,这个学费,可以由朝廷来出,青州这几年需要钱来维持稳定,这笔钱用在办学上,总比用在剿匪上要来得强。而那吏校的学员们交的钱,也可以用于补贴这些学堂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