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计划经济现古代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三百五十章 计划经济现古代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穆之笑了起来:“不错,就是这样,让这些世家大族分散是不可能的,除非分他们的家,所以,只有大家自己抱团了,需要以官府,或者是京八的名义,抱团经营,联合起来!”

刘裕的心中一动,继续问道:“你说具体点,怎么个联合起来抱团经营。”

刘穆之正色道:“就是把京八兄弟们的这些个产业,都归于官府的名义管理,店中的掌柜,伙计,让兄弟们的家人和老家亲戚都集中起来,统一培训先,然后分配到各自的店里,这工钱,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结算,每个月所有店赚的钱,加在一起,东家得五成,掌柜得一成,伙计得四成。”

刘裕笑道:“一个店怎么来说也要十个八个伙计,这掌柜一成,伙计四成,是不是掌柜得的太多了点?”

刘穆之摇了摇头:“掌柜毕竟要管理大的方向,付出肯定是比别的伙计要多的,就是现在的店里,一般来说掌柜的工钱也是三到五倍于普通伙计的,做的好的店甚至更多,这就跟行军打仗时,将校跟普通士卒的任务和待遇也不一样。”

刘裕点了点头:“先不谈掌柜的事,东家如果什么也不做就坐收五成,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刘穆之笑道:“这个比例后面可以再调整,但一开始,我觉得五成是必须的,因为这些产业是怎么来的,那是京八兄弟们建义时冒着灭族的风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杀出来的,这些铺子就是对他们的回报。现在他们把经营权让出来,但是产权还是他们的,一半一半分成,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至于经营了几年以后,如果铺子越做越大,那到时候再怎么分成,到时候再商量。”

刘裕点了点头:“可以一开始这样来,不过,你确定这样做就能赚钱?就算有所谓的培训,最多让店铺有人去打理,可是你刚才说的那些世家大族,他们有办法让所售卖的东西,比市价便宜出售,那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知道,东西卖不掉,那就不会有收入,最后这些伙计们亲戚们还是得回乡下。”

刘穆之正色道:“世家大族们是想夺回这些产业,短期内才会这样压价,想要搞垮京八兄弟们的铺子,但长期来说,他们是不愿意这样亏损的,现在就等于是在消耗他们的存货和存款,如果我们能让他们明白,拼价格,他们拼不过,这样他们自然就只有放弃了。”

刘裕的心中一动:“你是说,由朝廷来统一定价,不许搞这种低价销售?”

刘穆之微微一笑:“那是对于米,盐,油,柴这些生活必须品,这些离了不能活,而且本身也不贵,现在世家大族手中的米行,盐铺也需要从朝廷这里接货,毕竟他们现在吴地的庄园产出需要先向国家缴纳税赋,今天建康城中几家主要米行的米价是斗米二十钱,所有铺子基本上一样,盐和油也差不多是这个情况,在这方面,没什么好担心的,要是有人真的把米价降到十五钱以下,那就让他随便卖,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因为朝廷给米铺的价是十八钱一斗,而且是定量供应。”

刘裕点了点头:“那你说的主要麻烦,是在绢帛这些?”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的,京城中最主要的生活开支,就是布匹和绸缎,还有就是酒肉的价格。世家大族多半是没有直接生产酒和肉的渠道,得从这建康城四周的农庄去买,很多还是出产于京口。如果朝廷以平叛备战的名义,禁止各大世家和他们名下的铺子直接收购外面的猪,鸡,羊,酒,那这酒肉,就控制在了朝廷的手中,到时候跟大米一样,定个标准的出售价,按城中各家酒楼,食铺的大小,分配一定的额度,超过这个额度就提高价格,收得越多卖得越贵,用这种办法来控制世家手中的酒楼进货的本钱。”

刘裕笑道:“这倒是象计划经济了。”他一不留神,冒出了个后世词汇。

刘穆之睁大了眼睛:“什么计划经济?我听不明白。”

刘裕打了个哈哈:“就是说,按照计划和额度分配各个店铺的进货量,最后还是用于民生,经济经济,经世济民嘛,最后还是要卖给百姓,对吧。”

刘穆之笑道:“寄奴你还真有些出我意料了,能弄个自己的词出来,经济,嗯,这个挺好,只不过经世济民,可不止是衣食住行这些啊,更多的还是帝王功业,打仗这些更重要一些。”

刘裕微微一笑:“对城中百姓来说,一辈子未必会经历战争,除非是再被围攻一次建康,这个扯远了,还是用你说的,计划分配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嗯,现在因为还在打仗,可以以战时调配物资的名义,把建康四周的米粮,酒肉都收归国库,价钱嘛,按现在的市价来,不让周围的农户吃亏,也避免有人低价大量抢购,分配这块,暂时就按各店的伙计和店铺大小分,后面过个一年半载的,可以改为按上交的税钱分配,卖的多的就多分,卖的少的就少分。”

刘裕点了点头:“米粮酒肉这样做问题不大了,起码在前期可以把价格稳住,但是布匹绢帛总不可能朝廷统一收购吧,那些是各地运来生丝,在京城加工生产,朝廷也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手去管理吧。”

刘穆之的脸上肥肉跳了跳,挤得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如果要从长远来看呢,这种纺布,制帛的事情,可以分散在城郊,把家家户户的小纺车都集中在一起,集中供料,集体生产,我们京口家家的妇人都会纺布,也吃苦耐劳,别的地方的百姓做这个也不会差,她们来京城讨生活不容易,可是在自己的村里或者是镇上做这个,却是问题不大。只要能在村里找个宽敞点的地方,摆上个几十台纺车,家家妇人都集中在一起纺布做事,那产量,会十倍,几十倍地提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