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二千四百三十一章 后起之秀辩陶公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二千四百三十一章 后起之秀辩陶公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谢晦的言辞铿锵有力,配合着他的手势和坚毅的眼神,越说越快:“现在大晋的内乱方平,荆州也终于收回了朝廷所管辖,更是有刘镇军所统领的北府军,所向无敌,无论是逆胡还是叛贼,在北府军面前都是不堪一击。”

“荆州已平,正是可以集结得胜之师,再次挥师北上,收复失地之时,刘镇军念及苍生之苦,所以暂定休兵两年,而在休兵的这两三年里,正好经营江北,以备大军所需的粮草,如此,等到下次北伐之时,必可一举成功,这样简单的道理,陶公为何还要怀疑呢?”

傅亮猛地一击掌:“宣明,说得好啊。”

而在场众将也都笑着连连点头,孙处哈哈一笑:“小谢参军,你可真是厉害啊,果然是谢家的子弟,这大道理一套一套的,我老孙可说不出来啊。”

虞丘进也赞赏地点着头,看向了刘穆之:“刘长史,你推荐来的可都是人才啊,以前兄弟们还以为你是又找些只会吟诗作赋的世家子弟,可这回,我老虞是真的服了气啦。”

刘穆之微微一笑:“你们啊,早跟你们说了,世家子弟中也不全是无能之辈,有本事的后生并不少,这些天来,小傅和小谢参军可不比你们打仗要轻松,看看他们的眼睛,都几天没合眼了,以后大家可要文武同心,共谋大业才是。”

在帐众将齐声应诺,刘裕点了点头,看向了陶渊明:“陶先生,刚才宣明说的这些,你可有异议?”

陶渊明一直微眯着眼睛,不置一词,听到刘裕的话,才轻轻地睁开了眼睛,说道:“大帅,小谢参军所言,听起来有理有节,很有气势,但还是避重就轻,他仍然没有回答刚才我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谢家,王家这些世家高门,并不经营江北呢?”

谢晦沉声道:“刚才我说过了,因为以前的掌权大臣,并无真正的北伐之志,所以才不会经营江北,可是现在…………”

陶渊明冷笑道:“谢宣明,你是想说,你家的叔祖大父,前任谢相公,还有五州都督前任谢镇军,也是无北伐之志的人吗?”

谢晦一下子给问得无言以对,一边的傅亮站起身,沉声道:“陶公,谢家当然是一心为国,想要北伐的,不然也不会组建北府军了,只是当时前秦大军南下,大晋来不及经营江北六郡,所以只能在江南组建大军,训练完毕后才出击淮南,但就是这样,北府军初战也是大破前秦的豫州军团,打败俱难,彭超的十万大军,横扫彭城一带,当年我们都有这个实力守住江北,现在更不在话下!”

陶渊明微微一笑:“小傅参军说得好啊,可是谢相公当年为相二十年,可不止是在淝水之战时才当上宰相的,前面这十几年,他老人家也没有经营江北啊,我们大晋之人,谁都知道,江北之地是危险的战地,随时会让胡虏南下。”

“大晋百年以来,也是在这里与胡虏反复拉锯,在彭城等要地有驻军,但绝不会象经营三吴这样地经营乡村,就是怕胡虏南下,万一野战不敌,那根本无法保护广大的乡村之地,多年经营的粮草为人所掠,人口被敌年掳,辛苦经营数年所得,却肥了敌军,这样的风险,谁也不敢承担。”

谢晦咬了咬牙:“那是因为以前大晋军力不足,尤其是扬州方向,没有一支强军,还要时时防备来自荆州的桓逆作乱,所以只能暂时放弃江北,集结兵力于广陵,京口一线,靠彭城的驻军在一线抵抗,为大军援救争取时间。这些都是以前的旧事了。现在北方大乱,诸胡林立,江北原来直面的齐鲁之地,现在是南燕慕容氏,而兖州,中原一带,则分别是北魏和后秦的地盘,但他们在此地并没有多少驻军,对我们构不成威胁,只有南燕算得上是江北的威胁,可上次南燕大军,也被刘镇军亲自震慑,不敢南下。事后更是签订了互不侵犯的和约。”

傅亮笑道:“宣明所言极是,目前的三国胡虏,都没有威胁江北的能力或者是借口,我们不打他们就不错了,他们哪敢主动来犯?而荆州方向,现在也被彻底平定,再不需要在江州和豫州集结重兵防守了,我们有充足的兵力来保护江北,就算南燕南下,也能轻松挡住,陶公只怕还是以旧眼光看今天的大晋吧。”

陶渊明笑着摇了摇头,看向了刘裕:“二位小参军看来还不知道大帅的真正意图吧,那请您明示,您这样移民屯田,开发江北,是准备要驻多少大军来防守呢,而驻军江北的粮草,人力,是要供应这支军队,还是要积累粮草,以备将来呢?”

刘穆之的脸色一变,沉声道:“陶公,这些都是军国机密,不是可以在这里讨论的,你如果想知道,那事后私下问大帅可以,但在这里…………”

陶渊明环视四周,笑道:“是吗?难道这里不是镇军将军府的中军帅帐吗?难道这里还会有敌国奸细吗?既然是光明正大的国策,那在这里难道不可以讨论吗?”

刘穆之的眉头锁了起来,正要开口,刘裕轻轻地摆了摆手:“长史不用多言,既然陶公这样问了,在这里,没有外人,我们所制订的国策,也没有不可以对外人言的,正好在这里可以跟所有人解释一下,陶公也可以向天下士民转达。”

陶渊明微微一笑:“属下洗耳恭听。”

刘裕平静地说道:“目前的江北,与三国接壤,后秦刚刚与我大晋修好,加之其所在的中原之地,离江北还需要穿越豫州和兖州地界,即使是其中原守军,也不过万余,不足为虑。”

“至于北魏的兖州兵马,主要是为了防备南燕这个敌国,其重兵并不在与我们北徐州交界之处,虽然北魏自入中原以来,一直与我国没有什么联系,但也不至于起大兵南下。这一路威胁,也可以忽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