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三千九百二十七章 教育产业士人路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三千九百二十七章 教育产业士人路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穆之有些意外:“保安?你是指那个吏校的守卫吗?应该是交由驻军来负责的吧。”

刘裕摇了摇头:“我们留在青州的军队不多,如果要分几百人来守卫这个吏校,只怕别的地方守卫力量有所不足,而且,以后这种庠序,学堂,包括不是非常重要的仓库,可以不用交由将士们守卫,而是设立保安集团,由他们来负责这种民用机构的安全与保卫。”

刘穆之若有所思地点着头:“这个,听起来倒是不错,不过按你的这个设想,得给这些当那个保什么来着的?哦,保安的退伍将士们另外发钱,这也不是一笔小开支啊。一个吏校如果留三百到五百的军士还好说,以后要是这种模式普及到天下州郡,那朝廷的支出,会飞涨的。”

刘裕微微一笑,闷在心里多年的话,终于脱口而出了:“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想要减轻国家的负担,那就让这些接受保安服务的地方,自己出钱,就好比这个蓝翔吏校,咱们就可以来个教育产业化。”

刘穆之瞪大了眼睛,这个词他显然闻所未闻:“教育产业化?什么意思?”

刘裕平静地说道:“就是说,咱们开学堂,办庠序,总不能无偿地从国家出钱,应该是来上学的,想成为吏员的这些士子们,自己交学费,对吧。”

刘穆之笑了起来:“自古以来求学拜师,好像很少要自己交钱的吧,再说这个是为国家培养吏员的机构,按说也应该是国家出这钱才对,你要是让他们来求学的人掏钱,只怕没什么人愿意吧。”

刘裕摇了摇头:“这个不一样,就算是古代求学,只要不是官学,而是私人的授业,一样是要付拜师学费的,比如孔子,他收学费就是要肉,并不是无偿教授。连孔夫子都如此,后世的学者,也不能免俗,更何况,学堂的建立,平时的维持都需要人力物力,只不过有不少学堂是让弟子们从事这种工作,以劳力服务来取代或者部分取代学费罢了。”

刘穆之正色道:“但送几斤肉,几头猪就拜师,跟你想的这种靠学费的一部分就能支撑几百保安的收入,是两回事。就按我们的军饷来说吧,一个将士月食五斗米,十斤肉,此外还要给一百钱。这个开销如果换成是保安的收入,一个月差不多要二百钱。一年要两千四百钱。也就是说两年半的收入,差不多得有这次赏赐的总钱币了。那你准备要一个学员出多少钱供应得起?”

刘裕澹然道:“除了保安外,这种吏校的教员,博士们的收入,也应该从学员给的学费中支出,差不多应该是保安的两倍吧,按你的计算,一个月四百到五百钱。差不多按一个博士教二十个学生,一个保安管二十个学生算,学员的数量控制在五千到六千,每个学员一个月交给学费和保安的费用,差不多三四十钱吧,加上饭钱月食五斗米,五六十钱,上这个学,差不多月钱交一百吧。”

刘穆之的神色稍缓:“月钱一百,一年花一千二到一千五百钱,这倒不算太贵,普通的士子家庭多半可以承受,可关键是他们没有这种意识啊,要知道,上学拜师,这自古以来不需要花这么多钱呢,而且,这些只是成本而已,如果朝廷不拿出钱来贴补的话,这个办学的经费,只会更多,别的不说,光是建立吏校的人力,物力,木料这些,就不是小数目。”

刘裕平静地说道:“既然是教育产业化,那这些成本,都要原则上从学员的学费中来承担,我们的这个,是吏校,传授的是管理乡村,当官为吏的知识,甚至在结业之后,可以择优直接让人有当吏的机会,这跟普通的学校不一样,如果你把这个看成有机会成为官吏,直接花点钱可以接受资格培训,那肯定就会扭转天下人的意识了。”

刘穆之笑道:“可是当吏从来就不需要通过这个什么吏校,要知道,在吴地,在荆州,世家的远支子侄或者是他们手下的庄头们,直接就可以委任为吏员,大晋南渡以来上百年,都是如此,再往前推,秦汉体制下,是三老负责民间的基层治理,就象你,也是因为父亲为官,加上自己在本地有威望,就当上里正了啊,也没经过什么岗位培训吧。”

刘裕摇了摇头:“正是这种制度,让基层的吏治失控,慢慢地就是当地的豪强取代了国家任命的吏员,胖子,我之所以有这种吏校学员治国的想法,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要把这吏员的任命,控制在国家的手上,而不是当地的豪强或者是世家们的手中。”

刘穆之的眉头一皱:“你就不怕这种上吏校都要钱,教育产业化,以后来上学的士子们,就把当吏当成做生意了吗?真要是当了吏,起码在基层的大权在手,到时候不得变本加厉地贪墨,捞回这个成本?”

刘裕正色道:“难道以前世家子弟们袭爵,或者是应幕招士,这种看起来没有成本的选官选吏体制,就没有人贪污**了?那些世家子弟,哪个不是家财万贯,良田千顷,奴仆妻妾成群,会因为家境好就不去损国肥私了?”

刘穆之笑道:“那是另一个极端情况,因为得来太容易,再说,世家能袭承的,往往是权力,靠着权力变出富贵,那也是人之常情,我的意思是说,肯来上吏校的往往是底层士人,就象你我当年在京口时一样,虽有士籍,但家里并不富裕,这种人要是上个吏校你还要收他钱,难保他不会觉得吃了大亏,甚至是举债上吏校,以后就通过贪污**来追求回报啊。”

刘裕沉声道:“要防贪污**,靠的是朝廷的法度和百姓的监督,我们不能轻信人性的美好,所以要设各种制度来监督权力的使用,给吏员们有足够他们过上体面生活的俸禄,就象你我,要是当吏可以全家免税,一个月还有上百钱的收入,但一旦贪腐给查出,那就要下狱论罪,家产充公,那我们还会冒这个风险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