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四千二百三十章 潜伏暗算腹黑事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四千二百三十章 潜伏暗算腹黑事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裕有些意外,轻轻地「哦」了一声:「你陶家都衰落近百年了,你自己都穷成那样他居然还相信你有什么家族势力?

陶渊明得意地说道:「刘裕啊刘裕,你就是不懂士人之间的这种勾心斗角,有的时候.作出各种怪异之举是为了引人注意,但有的时候,装得家徒四壁,穷且弥坚,同样是一种沽名钓誉的手段,就象那些作怪的人不是真的怪,穷的人,也未必如外面所看的那么穷。就好比我,见到王珀的时候,起码他能确定一件事,那就是我确实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那这些学识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不是我有家学藏书,安能如此?」

刘裕笑了起来:「既然家有藏书,那么也一定会隐藏些别的什么,比如族人,村落,粮草,甚至是军械,武器,盔用,对吧陶渊明点了点头:「我发誓,我写桃花源记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但王珀却一直有意无意地问我老家还有多少亲戚,有多少族人故日之类的,我一开始没往那里想,如实相,可我越是否认,他就越是不信。到后来,我才明白他的意思,他是想外放成为荆州刺史啊。

刘裕冷笑道:「有桓氏在,哪里轮得到他呢?不过,桓冲在北伐之后就这样死了,连同他的两个儿子也很快地逝世,荆州权力出现了空当,桓玄也想回去接掌荆州,而王珀,也是在这个时候起了别的心思吧。

陶渊明笑道:「正是如此,桓玄和桓冲的关系并不好,桓冲死后也是让桓石康接掌荆州,而不是交还给桓玄,这让这对叔侄之间面子上的和气也撕破了,而当时在京执政的司马道子,并不想放跟他有仇的桓玄回荆州,于是王珀就觉得机会来了,也正是那时候,他才向我坦白了自己身为黑手乾坤镇守的身份。

说到这里,陶渊明的眼中冷芒一闪:「他说他早就认定了我们陶氏一族在荆州还有很大的实力,隐藏于暗中,一旦等到桓氏衰落,荆州有变的时候,就会出手重夺荆州,他想跟我合作,由他出任荆州刺史,而由我助他坐稳这个位置,然后从桓氏手中夺得当年白虎一系留下的资源,让他能真正地成为有实力的白虎。

「而作为交换,他可以在拿到白虎一系的资源后,助我陶家割据荆州,成为象桓氏那样长期控制荆州的大族,条件是我也加入黑手乾坤,以后四大镇守,各据一州,共分天大刘裕点了点头:「这条件听起来很不错啊可是你居然拒绝了吗?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如果要是换了五年前的黑手乾坤,我想我是不会拒绝的,但那时候的黑手乾坤还剩下什么?一个已经给公诸天下,臭名昭著的黑暗组织,一个百年来一直在祸国殃民的世家联盟,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黑手乾坤,根本没有那种让天师道起兵,或者是让谢家组建北府军的实力了,王珀几乎是个光杆将军,手下无一兵一卒,而其他镇守连自己的命都没了,更不用说还能遗传到继任者手里多少资源。这种时候,黑手乾坤是个人人喊打的累赘,根本不是可以助我实现理想的有力组织,我为何要加入呢?

「可是股仲堪还很想加入刘裕笑了起来:啊,这是他不如你的地方?

陶渊明冷笑道:「殷仲堪以为他可以结交杨全期,联手制约桓玄,还想着我会出头帮他结交荆州本地的文士,可是他却没想到,相玄虽然不是白虎,但桓家在荆州多年的经验,可不是浪得虚名,就算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好处,只凭桓氏在荆州经营几十年,留下的门生故旧,以及桓氏在荆州的名声,也不是他殷仲堪可以抗衡的。

「于是,殷仲堪答应了王,先从王询手中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任命,王珀跟他也是互相利用,因为我不肯为他效力,他想让殷仲堪先去探路,自己见时机成熟再出手夺取荆州,可他没想到,殷仲堪比他想象的还要狠毒,居然把他和玄武同时除掉,自己成了最后的镇守。

刘裕的

眉头一皱:「这件事连你也不知道没有参与?

陶渊明叹了口气:「我是真不知道,不然我一定会阻止殷仲堪的,黑手乾坤再怎么不堪,起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两个镇守总会至少是人脉有些我们现在不具备的资源,他这样为了不受王珀的控制,直接就对他下手,那以前的黑手乾坤的所有资源,都无法掌控了。

「也许是之前黑手乾坤内部的勾心斗角,互相残杀让殷仲堪害怕,也许是他觉得自己能控制荆州之后,也不需要别的镇守的资源总之,他是下了这个黑手,然后想文靠我武靠杨全期,与那桓玄周旋,争夺荆州。

刘裕叹了口气:「想不到看起来是个大孝子的书生殷仲堪,居然如此地腹黑,说干就不留后手,只是,你后来为啥要背叛他呢?助他打败柜玄,独霸荆州,岂不是更好?

陶渊明冷笑道:「他连王珀这个师父都是说杀就杀,以后一旦跟我有了利益冲突,又岂会容我?这个人毫无信义可言,我宁可投向柜玄,也不会助他。

所以,我后来有了新的想法,除掉殷仲堪,再借机夺取四大镇守令牌,助桓玄进京的同时,找机会重组黑手乾坤,而这,才是对我最有利的一条路。

刘裕笑了起来:「那你是如何骗殷仲堪上当,最后兵败被俘的呢?

陶渊明平静地说道:「殷仲堪在荆州全无根基,又想要在这里跟桓氏争夺人望,于是我劝他趁着水灾和饥荒的时候,打开府库,赈济救灾。如此,可收荆州人心啊。

刘裕有些意外:这是做好事啊,怎么会让他败亡呢?

陶渊明微微一笑:「因为刚遭了灾,荆州当年大患,颗粒无收,他是动用军粮来救灾就算荆州的百姓再感激他,也不会变出粮食还给他,这时候桓玄出兵攻他,他自己的兵吃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