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四千二百四十三章 不罪而诛非我法

东晋北府一丘八 第四千二百四十三章 不罪而诛非我法

簡繁轉換
作者:指云笑天道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8:47 来源:源1

最快更新东晋北府一丘八 !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终叔对我来说,不仅是带我进军营的领路人,也是教我基本的战阵之术的授业恩师,虽然兵法这些很多是我在京口时跟不少老兵旧卒们商量的,但是他是第一个以操练的方式强行训练我们服从,如果不是他,我恐怕也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战士。

「师恩如山,这点上确实陶渊明点了点头:你应该为他报仇。不过难道桓玄就不知道这点吗?还有孙无终为什么不带上你呢?」

刘裕咬了咬牙:「也许,桓玄以为我是靠了谢家的关系才在军中出头,对孙无终不过是曾经带过我的将官而已,没那么深的感情,毕竟,在军中也就一年左右,我就转而给划到刘牢之手下的老虎部队里,后面也基本上没有跟着终叔。

「而终叔接替了刘牢之,重堂北府军,是相保存军中的元气,后来我才和,他是作了两手准备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接手北府,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因为桓玄想让自己的荆州军将来控制北府军,那就会把北府将士们打乱混编,甚至是调往外地驻扎,终叔要出来掌军,就是想以北伐在即,稳定压倒一切的理由,阻止桓玄拆分我们的军队。

「他知道此事的风险,但出于对北府军的感情,仍然冒险上任了,临走前,他暗中告诉无忌,一旦他被桓玄所害,那就证明桓玄不会放过北府军旧部,我们不可束手待毙,要想办法奋起一搏。他要无忌告诉我,万万不可以对柜玄,再抱任何的希望。

「这么说来,他是用性命陶渊明叹了口气:来证明桓玄并无善待北府军旧部之心,来激起你们的反抗之心,对吧。

刘裕的眼中泛起了泪花,孙无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他的眼前,一如多年前初入北府时,那个严厉而不失温情的老教官,他侧过了脸,不想让陶渊明看到自己的眼泪,沉声道:「总之,终叔的死,让我下了灭桓玄的决心,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奔走串联京口兄弟,暗中观察有真心肯跟我做大事的人。甚至,我为了迷惑桓玄,还带兵去讨伐过卢循一次,当时我有兵在手,却没有在会稽山阴那里起兵,就是让桓玄看到,我并无反意。

陶渊明点了点头:「是的,这件事才让桓玄对你放了心,后面还征求过你对于他当皇帝自立的意见,你再次挑了他好听的话说。只是我虽然不知道你要为孙无终复仇之事,却很清楚,你一定会反的。

陶渊明说到这里,双眼中光芒闪闪,继续道:「我前面就说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忠诚上,北府军中,都以你马首是瞻,那些天天在建康操练的军士们,挨着荆州兵的打,打得受不了时就会说,刘大哥早晚会为他们讨回公道的。如果你在普通的小兵中都有如此的影响力,那就断不可留。这是起码的帝王术。

刘裕哈哈一笑:「可是无罪就冤杀有崇高声望的大将,那更会绝了天下才智之士来投的路,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之中,武将的能力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桓玄当时在荆州就没杀公开反对过他的胡藩,到了建康,也不会对看起来没有野心,只是个纯粹军人的我下手。陶渊明,你看问题只是从文士,谋主的角度来看,却不知道,作为雄主,是需要得人心的。

陶渊明冷笑道:「事实证明,桓玄错利害,误信了你,最后身死国灭,所以,你现在最好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也杀了不可能忠诚于你的我,这样以后你才可能坐稳大位。

刘裕平静地说道:「为了保自己的位置,而无罪即诛,这种事情我刘裕是做不出来的我要杀的人,一定是罪行确凿,然后以国法明正典刑,公开地处决,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同样的罪行。

陶渊明,我刚才说过,你以前做的这些事,虽然不能说无罪,但罪不至死,如果我就这样杀了你,别人只会说我刘裕无容人之量,需要靠杀人才能立威,那跟我离心离德的人只会越

来越多。

所以,陶涨而不明,软禁的地方才是你现在应该去的,是刑场。

陶渊明咬了咬牙:「你是想感动我吗,是想以后万一证明你是对的,我就会对你心悦诚服,为你甘心效力吗?

刘裕摇了摇头:「我没这个想法,人各有志,你既然想着以后重掌荆州,想着恢复士族统治,世家天下的时代,那只要我还在位,还在掌权,就不会让你的想法实现,你真想回荆州执政,那得从军建功,象普通的士人一样,靠你的功劳一步步晋升,我不会堵死你这条路,不让你有出头的机会,可是,你也别想有什么特权,以为靠搞些阴谋诡计,去结交些不该结交的人或者势力,就能达成你的想法。

一旦让我查到你再有里通外国,或者是暗中勾结黑手党之类的组织那我可不会对你再客气了。

陶渊明厉声道:「刘裕,你别以为靠了手中的军队,靠了手中的权力,就可以侮辱士族,就可以破坏我华夏传承几千年的秩序和规矩,不要以为你去怂恿和讨好那些底层百姓,就真的成了救世主。哼,你书读得少我不怪你,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商鞅当年就是这么干的,牺牲贵族的利益,去讨好普通的秦国百姓甚至是奴隶,最后他是什么下场?作法自毙,早晚会轮到你!

刘裕微微一笑:「就算如商鞅一样身死族灭,可商鞅法能流传下来,不至于人亡政息,秦国的百姓仍然是拥有了国功得爵出头的机会,能做到这点,我以后虽死,亦无憾矣!陶渊明,你可以走了,看看这回我是如何守住城。

至于守完后,我会放了你,记得做个好人。再有下次让我抓到你犯法,可就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