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第209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第209章 燕京之主回来了,携民万众!

簡繁轉換
作者:舟中落雨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0 21:50: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

【夜幕低垂,两千铁骑于朦胧月色中缓缓登鞍。】

【号角声响起,划破夜空。】

【一声鹰啼,清冽嘹亮。】

【你也是跨上马,走在最前。】

【马蹄声再次敲响在地面。】

【两名女子苏子吟和季沁心都是随行,苏字吟家中本就是将门,自幼也是跟着舞枪弄棒,体魄不是一般女子可比。】

【季沁心更不用说,她从小便体质远超常人,又流落江湖,骑术精湛。】

【贵公子“孤零零”看着二千骑兵远去,从始至终无论是燕王还是左将军贾符都未瞧他一眼。】

【可是,他早就心胆俱裂!】

【终于,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颓然跌坐在地,脸色苍白如纸,眼神茫然无措。】

【身后的几名侍卫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却发现他已如泥塑木雕,根本无力站起。】

【就在这时!】

【佳康城中又有一队人马匆匆赶来,附近的驿站中的老人也闻讯而出,得知情况后,他们立刻牵马追去,试图赶上那已经远去的队伍。】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波,也无人在意贵公子。】

【直到一道脚步声渐渐走近,最终在贵公子面前停下。】

【一个中年人的声音随之响起,带着几分无奈与叹息:】

【“三儿啊,你这次可真是闯下了大祸。”】

【驿站这边的情况,城中府衙一经传开了!】

【贵公子闻声,这是自家在佳康城中担任参议的叔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他颤抖着声音喊道:】

【“叔父,救我!”】

【中年人抽走了自家子侄的手,身后有两人走出,其中一人冷冷开口道:】

【“程公子,水银请你走一趟。”】

【贵公子一听“水银”二字,脸色瞬间大变,全是惊恐之色。】

【他深知水银乃是燕王府直属的机密机构,以收集情报、看押审问、监察百官为职责,手段狠辣,无孔不入。】

【在燕地,一旦与水银扯上关系,便如同被阎王亲自点名,后果不堪设想。】

【贵公子竟直接吓晕在地,不省人事。】

【一个只知混迹于青楼烟花之地的富家子弟,心思浅薄,没有经过大难,哪里遇到过这种场面。】

【中年人看着侄儿这般模样,心中也是一阵叹息。他虽然知道水银并非完全不讲理之地,但侄儿此番怕是要受一番惩戒,甚至可能被录入水银的档案,从此断送仕途之路。】

【“欺恶”燕王这事可大可小!】

【好在,这次事件并未给家族招来更大的祸端,但中年人心中仍存戒备,深知需提防有人故意借此生事,将事态扩大。】

【一旦程家被扣上“为燕王恶”的帽子,那么不仅在佳康城,甚至在整个燕地,都将难以立足。】

【最近程家也要低调一些,先等风声过去,当然,佳康城也会帮忙把这则消息“瞒”下来。】

【原因无他,要是真有此罪,燕地的百姓多是会怪罪在佳康城头上。】

【坏了一城的名声!】

【然而,在这份谨慎之余,中年人的脸上也透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意。此次燕王前往燕京,对燕地百姓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燕王二字,虽是大庆所赋予,但燕帝却与之截然不同。如今,天下五国并立,而燕王即将开创大燕之国,乃是昭告天下。】

【之后便可名正言顺,治下子民可称燕民。】

【白马之盟之后,各国的战祸绝对会重燃。】

【中年人对这位燕王是相当敬佩,无论是打仗还是治国,文武全才,他都心服口服。】

【他要是在年轻几岁,也要一同随燕王北上。】

【幸在,真正的燕地之主回来了!】

……

……

【燕王已抵佳康城,要急行至燕京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周边各大城池。】

【昔日里,那些心怀敬仰,欲北上燕京,亲眼见证燕王祭天盛况的百姓,闻此音讯,更是如潮水络绎不绝涌上队伍。】

【路途之上,不乏有多数人自发加入此行列,使得队伍日益庞大。】

【半日光景,队伍穿过了佳康城。】

【尽管你严令不得惊扰百姓,且官员和军士也不得出城相随或相送。】

【然而,热情民众仍纷至沓来,原本只有两千人的队伍,在又行进了半日之后,竟然已经汇聚了五万之众,而后方尚有众多百姓未能赶上。】

【队伍虽庞大,军纪仍严明不乱。但人数众多,急行军之速难以持久,遂行进之速渐缓。】

【季沁心身骑骏马,一双明眸流盼,环视四周不断涌入之百姓。】

【她看到,其中不乏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们手中举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陆家军旗帜,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崇敬之情。】

【也有年老之人,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他们都满怀热情就算跟不上也会跟上一段路程。】

【前面收到消息大城的百姓得到消息,早就在前面迎接。】

【越往北推进十里,随行之人也是增加。】

【她以前在大庆只知道燕王在燕地受万民敬重,却不知道到了这个程度。】

【一人北山,万民景从。】

【苏子吟望着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她出生将门,小时父亲也带她在行伍之中,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豪情。】

【这些人,虽然身份各异,但此刻都汇聚在一起。】

【从终南山山下来,只有九人,到如今的数万之人。】

【不知道到了燕京之后,还有多少人。】

【苏子吟看着骑马在前的那名中年人。】

【果然只要你离开了那间酒肆,你就不再是那个酒肆之中的食客,而是燕地之主。】

【又过了两日,随行百姓已达十万。】

【黎明破晓之时,还有晨雾。】

【队伍也开始慢下来了,众人终于也见到了燕京。】

【身后都是滚起来满天的烟尘。】

【离城门也只有三四里。】

【终于,那座燕京映入眼帘,巍峨壮观,气势恢宏。】

【没想到的是,如此之早。】

【城门口便人满为患,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其中空出一条宽敞的道路,犹如天开一线。】

【城中百姓早已翘首以盼,万人空巷,整个城池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杨素等人也是勒住马头,眼神震撼。】

【这何止万人,可有数十万人。】

【共迎一人。】

【杨素有些激动道:“师伯,你看。”】

【城门口外是布置的几个大的军阵,足足四万多人,声势浩大。】

【季沁心和苏子吟脸上只有震惊之色,北方什么时候崛起了如此雄城。】

【燕京如今的商队今日全部禁止入内,只留下一个正门。】

【一条笔直的通道,外侧是数万的铁骑在巡视,里面是熙熙攘攘的百姓在夹道迎接。】

【李拦江也有点惊叹,如此场面,此生仅见,一座大城等候一人久已。】

【叶胜男微微点头,她和李拦江判断的没错,要是燕王死在岳塘江,以他如今的影响力,天下必定会大乱。】

【身后跟随的诸多少年,眼见此幕,除了艳羡之外,不少人低语道:】

【“大丈夫当如是,当立一世之功。”】

【陆羽见此笑道:“哥,走吧!”】

【你点了点头,身后的民众自然就落后一些。】

【只有你和陆羽两匹快马在前,后面的百姓缓缓随行。】

【苏子吟远远看着那一道身影,逐渐走近城门。】

【他们隔着数里之远,也能听到震天的呼声。】

【“燕王,回来了!”】

【她便觉目眩神迷,仿佛回到当年岳塘江,那一人御风过江之时。】

……

……

燕京,今日喧嚣非凡。

晨曦还未初破,大街小巷便已人潮涌动。

那座大门禁闭十年之久的燕王府,今朝竟罕见大开。

张灯结彩,清晨就忙活起来。

燕王府虽不宏大,仅四进之宅,燕地那些富贾豪商的宅邸就要广阔的多。

可是,这么多年从未有人敢于在此闹事。

这方寸之地!

乃总揽是燕地政务权柄之所在。

每日从各地递过来的折子,都会从后门进入,递进燕王府。

再从两侧的厢门传回各地。

无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年度财政收支,还是县城官员的任免升迁,皆需燕王府拍板。

除非遭遇极端棘手、难以定夺之大事,需得修书终南山之外。

否则,燕地之内,大小事务,几乎皆可由此府自行定夺。

或是说,是那燕王府内的一群学士与军事大臣,他们组成的“内阁”来定。

这群官员,每日清晨皆会准时来到燕王府点卯,却从不走那正门,而是默契地选择侧面而入,仿佛这已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他们之中,有来自各地的孝廉,这些孝廉皆是经过地方推举,品德才学皆优,也有科举取士的中榜进士。

“猛士起于卒伍,宰相起于州郡。”

宰相皆是从基层州部中一步步锻炼上来的,他们深知民间疾苦,了解百姓心声,而猛将则是从军队卒伍中摔打而来。

“乱世之中,不辨高门蓬户之别,不分贵胄草芥之异,更不视残躯完璧之差,唯才是举。”

这两句都是《治北政要》中明确书写的官员启用标准。

在燕王府,官员的选拔不看背后的家世和势力,只看重个人的能力与才华。

在不同的职位上,设置特定的、专门的考核标准,择优录取,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其职。

这也是这些年燕王府的幕僚团队一直保持稳定、未出现任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注重实才实学,而非虚名虚位。

至于那燕地传闻中最为隐秘莫测的内阁,其真身竟藏匿于一间看似平平无奇的暖房之内。

暖房之中,仅设一地炉,环炉而置数把古朴木椅。

每隔半月,此地便会有一场早会与晚会。

在民间也被称为“小朝会”。

那几把木椅上,所坐之人无一不是燕地举足轻重的军政之中的大人物。

燕北军副指挥使封海平。

镇北侯,霍海。

水银都统章煜。

左司马刘温,以及太尉窦固。

这五位皆是陆家军中的老人。

还有一位新的面容,他便是近些年迅速崛起的三洲巡抚文孝和。

三十五岁科举第一榜进士,年仅数载,他便以卓越的才能和政绩,从九品县令一步步攀升,历经六次调任,皆在州郡留下显赫的政绩。

燕王府慧眼识珠,不愿人才埋没,遂四次破格提拔,却也不敢纳入内阁。

直至文孝和亲自踏上终南山,面见燕王,经燕王亲自首肯,方才得以加入这内阁。

屋内也就七把椅子,六人落座。

只空悬正中一把主座,已经空闲十年。

当然,除了内阁之外,燕王府还设有数十位参议和幕僚,他们各司其职。

每当有重大决策需要制定时,这些参议和幕僚提各抒其见后,最后再由内阁进行最终的决定。

今朝,晨曦微露,六人便已早有默契,早早汇聚于温室之内。

众人依次坐定,脸上无不流露喜悦,盖因今日,乃燕王重返燕京之盛事。

十年来燕王第一次回燕京。

此事于燕地全境,实为举足轻重之大事也。

左司马刘温率说道:

“昨日,燕王已遣玉爪飞书,言明今日迎接之事,宜简约而不宜铺张,以免扰民。”

霍海颔首应和,他乃燕北军中威望仅次于封北海,号称守将无敌。

观其貌,若非身着燕北黑色官服,俨然一田间老翁,面庞黝黑,发丝稀疏,唯有双目却精光熠熠。

想当年,霍海于云州以八千之众,力抗二十万北风铁骑,硬生生坚守城池三月之久。

直至陆沉率军赶到,开启定鼎一战,最终北风溃败。

战后,霍海封“镇北侯”。

霍海笑呵呵言道:“燕王性情如此,行事从不扰民,实欲与民共休。”

窦固亦笑道:

“昨日我等命人张贴榜文,告知燕京百姓无需出城迎接。”

“然我今日自府门而出,沿途百姓聚集,我恐今日又将人满为患。”

六人之中,那位民间最为神秘的水银都统章煜。

是一坐轮椅之中年儒生,衣着朴素,面容平凡,眉宇间却透露出温和之神态。

“我料亦是如此!”他轻声附和。

封海平见众人似乎皆持乐观其成之态,只得言道:

“反正此事与封某无关,若燕王怪罪,切莫牵涉于我。”

文孝和也是“一本正经”补充道:“既然不关封将军的事,可就和我文孝和也没关系。”

其余人都相视一笑。

霍海笑道:“大家都跑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