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世家子弟考科举 > 76、晋江文学城首发

世家子弟考科举 76、晋江文学城首发

簡繁轉換
作者:映在月光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1 21:52:25 来源:源1

郑浒山他们分完零嘴点心,取了笔墨,与王大牛签订契书。

王大牛这时从兴奋中反应过来,手上沾了印泥,停在半空,怎地都不敢按下去。

煮蜡容易,村中家家户户都会做。但是,王大牛偷偷朝站在门外的王大寿父子瞄去:“家中没白蜡虫种,卖蜡要交税,这里面的税几何,都由他们说了算,卖只鸡蛋,他们都要分一半……………”

宁毓承说道:“王里正心善,他家宅子宽敞,你们采来的白蜡种虫,让你们暂且放置在他家。待到明年春上,王里正肯定会将白蜡虫种给你们。”

王大寿在外听到宁毓承的话,心中着实不安恼怒,脸僵了僵,一时没有做声。

宁毓承微笑着道:“要是你们放在王里正家中的白蜡虫种出了问题,也无关紧要。平江府遍养白蜡虫,王家坳村所需这点白蜡虫种,对平江府而言不过尔尔,我外祖家在平江府,到时让外祖家帮你们送来就是。”

平水县的白蜡虫,最早也是从平江府而来。王大牛听到无需操心白蜡种虫,心放下了一大半。

王大牛不知宁毓承的外祖夏氏,史方今却知晓。世家大族之间频繁联姻,夏氏一族根繁叶茂,在平江府是数一数二的望族。

王大寿掌握着白蜡虫种,要是不肯拿出来,对王家坳村养白蜡虫的村民毫无威胁。

“至于商税方面的情形。”宁毓承看向史方今,道:“史县令心系百姓,当会向你们讲清楚,朝廷关于商税的政令。”

朝廷规定的商税,与地方州府肯定有很大出入。尤其是各地商税务,拦头的设置,虽说官府收税,无需与百姓通气,更无需与他们解释。

到底是不合规矩,上不得台面的勾当,史方今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憋了半天,打着官腔妄图含混过去:“朝廷的赋税复杂,政令也时常变动,一时半会也难以说清。”

宁毓承笑了笑,没理会史今,说道:“朝廷政令的变动,会发布告示,在邸报上皆可见。商税分住税与过税,分别为一百课三,一百课二。缴税之后,商税务会出示凭据,这份凭据很是重要,你们要留好。你们在村里卖蜡烛,算是住税,便是

一百课三,我将蜡烛从村里拿走,则是过税,一百课二。这笔买卖的税,就缴纳完毕。“

王大牛算了一下,赚一百个大钱,缴纳三个大钱的税。他惊呼出声,“朝廷规定的商税,也不算贵啊!”

朝廷规定的商税的确不算高,史方今所言没错,朝廷与地方州府经常会加征各种税,比如除去一百课五的商税,对船征收一百课十的利市钱,丁税,兵税等等。

收税多少,商税务并非真会按照商品多少来征收,关键看做买卖的东家是谁,以及他们可有打点周全。

且王大牛的理解并不全面,宁毓承解释道:“我将蜡烛拿回城中铺子卖,还要交一百课三的住税。如果有商人从城中的铺子买走,到外地变卖,商人还要交一百课二的过税。”

至于走多远,路上会遇到多少拦头,宁毓承看了眼史方今,没再多说下去。

王大头听得似懂非懂,史今却听得神色讪讪。

地方州府的拦头遍布各地,商人过每个拦头处,皆要缴税。最终的商税,远远超过一百课五。

王大牛弄明白之后,爽快地按下了手印。宁毓承与他说了两句话,便前往下一户村民家。

那边,王大寿父子四人,凑在一起焦急说着话。

王福庆是商税务的拦头,他气得牙都快咬碎:“阿爹,宁七郎是要让我们都吃不上饭,利都被他全部拿去了!”

“老二,你小声些,要是得罪了宁氏,那些眼红我们家的人,巴不得看我们的笑话。”王福喜沉稳些,赶忙劝阻道。

“我怕甚!”王福庆冷笑连连,道:“那般多的拦头都等着吃饭呢,我看他宁氏再厉害,有本事与所有的拦头为敌!”

“二哥,大哥说得对。”王福根最为聪明,他看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对他们指指点点的村民们,眼里不由得浮起了焦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家在村里,得罪的人太多,连着王氏一族,也恨起了我们家啊!”

王福喜脸色瞬间阴沉下去,道:“他们敢!阿爹是里正,村中不止白蜡虫,还有夏税税。要是得罪了阿爹,随便找个由头……………”

他的手习惯搭上腰间,那里平时挂着他当差的佩刀。今朝回乡,他并未佩刀,不过王氏父子都听懂了。

“老大!”王大寿脸色铁青,训斥道:“你看族中那几个老东西,平时靠着我们家吃吃喝喝,如今一个都没见到。老三说得是,我们王家已经将村中的人得罪得七七八八,你以为还像从前那般,穿着你那身差役的官皮,就能将他们吓着了?”

王福喜忙不敢再说了,只听到王大寿低叹了口气,“当年,平水县受了灾,官府将他们逼得狠了,他们屠了平水县县衙,县城的富绅杀得一个不剩。”

王家当年只略微多了几亩地,且在偏僻的王家坳村,侥幸逃过一劫。几兄弟想到当年平水县的惨状,对着恨恨看着他们的村民,皆不由自主后背发寒。

王大寿朝宁毓承他们看过去,道:“贺五少爷前来也是为了白蜡,贺五少爷是贺知府的宝贝儿子,他一句话都没再多说,史县令也只跟在一旁看着。知府县令都没出头,你们休要乱来,且见机行事。”

三兄弟皆不再吱声了,跟在王大寿身后,朝宁毓承他们走去。

忙了几乎人家,史方今趁着空闲,小声问道:“七少爷,先前你曾说的识字班,究竟是怎么回事?”

“就是在村中办识字班,教村民们识字,算学。”

宁毓承详细解释了,将史今暗含的喜悦看在眼里,心道史方今肯定想到了他的政绩。

教化是官员考评非常重要的一点,甚至胜过赋税方面的考评。

宁毓承仔细研究过,教化最核心之处,始终围绕着江山社稷的稳定。

比如州府的生员学生,所学乃是儒家经史。儒家最讲究孝道,孝是为了忠。生员学生自小所学的是忠孝之道,出仕为官之后,理所当然以为君君臣臣,乃是天下正道。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们受到如此的看重,士为知己者死,岂能不忠君!

文官在地方州府如何贪腐,如何做官,天子自小所学帝王之道,高坐椅之上,看尽天下事,哪能被地方官员所蒙蔽。

朝廷会下令减免受灾州府的赋税,绝非因为天子朝臣仁慈。

皇庄的粮食,从未拿出一粒出来赈济,地方州府的贡品,一件都不曾少,送往京城天子的内库。

因为再步步紧逼,活不下去的百姓会造反。

只要地方州府安稳无事,其余如官员德行等皆次之。官员被罢官,贬谪,抄家流放,贪腐是最最轻的罪责。

士大夫们与兵丁手上的刀箭一样,皆是统治天下的刀!

史方今脑子转得飞快,呵呵笑道:“宁氏一族在江州府乐善好施,七少爷大义,果真有宁氏家门之风。”

宁毓承道:“不敢当不敢当。王家坳村是史县令治下,以后要有劳史县令了。”

史方今与宁毓承客套,贺禄在一旁郁闷不已,恨不得马上回到江州府。

村民家中寒酸,又冷又破,他先前坐了一下,月白衣袍袍角,沾满了泥灰且不提,缂丝不知在何处被勾,破了一大块!

一件衣衫,贺禄还不放在心上。他犹豫了下,苦兮兮祈求地道:“宁七,你多少让给我些白蜡,别都全部拿去了。”

宁毓承认真地道:“不行,一根都不能让,我有大用处。”

贺禄被堵回来,他撇了撇嘴,问道:“你要这么多钱作甚?平时也不见你花钱啊,你都骑驴,用骡车了!”

“我出三十一支的价钱,加上赋税,铺子的开支,伙计的工钱等等,估计净利在两成左右。”

宁毓承一点点算着账,贺禄读书不好,算账稍微强一些,眼珠子左右转动,道:“两成的净利,不算少了。”

以前方通判将白蜡拿在手中,上贡给贺道年的利,亦在两成左右。宁毓承的净利少,是因他的成本太高,竟舍得给养白蜡虫的村民三十一支的价钱!

要是换做他,净利肯定在八成左右,他拿大头,其余的小利,拿去给底下的人分。

贺禄很是聪明,嘴唇动了动,没有说出来。

王大牛的要价,宁毓承当时一听,就知道他以前肯定卖不到那么多钱。宁毓承并未回绝,王大牛再要多些钱,他也会一口答应。

百姓辛辛苦苦养白蜡虫,他们应当拿大头,这是宁毓承一贯的观点,养蚕人该穿得起罗绮。

这里面有最重要,亦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宁氏能在江州府有持续的影响力。

否则,养白蜡虫的利,又会被从养虫人手中夺走。

宁毓承道:“两成的利听起来多,但你首先要清楚,平水县一共才多少白蜡,最后赚到的钱并不多。养白蜡无异于杀鸡取卵,你看河边的地,白蜡树,都需要养护。这两成利,要拿一部分出来,养护当地的土地,河岸,白蜡树的种植。

贺禄听得瞠目结舌:“你还管这些?”

宁毓承淡淡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宁氏从不做伤天害理之事,心中要有敬畏,敬畏天地。”

贺禄不以为然,史方今心情却很是复杂。平水县他太清楚,在江州府最穷,当年平水军之事,县里的元气大伤,迄今未曾恢复。王家坳村?过得去,其他村更为闭塞贫瘠。

宁毓承道:“王家坳村养殖白蜡虫,其余村也要养。王家坳村办识字班,其他村也要办。最好江州府都能办,都能养白蜡虫。这是你阿爹的政绩,你去问问你阿爹,要不要这份政绩?”

贺禄眼睛一亮,裂开嘴笑了,他觉着不妥,忙赶紧闭上了,幽怨地看着宁毓承。

真是,当着史方今的面,宁毓承竟说得如此直白!

史方今不去看贺禄,只当没有听到。不过,他想到空出来的通判之位,心头煎熬无比。

方通判死后,朝廷会派新的通判来江州府。要是平水县的百姓都识字,会算数,家家户户养殖白蜡虫,百姓安居乐业,这个通判之位,说不定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史方今再也坐不住了,找了个借口离开,将王大寿叫到一边,冷声道:“王里正,白蜡虫之事,你不得从中作梗!”

王大寿愣了愣,他忙躬身下去,冷汗津津道:“有史县令的一句话,给在下十个胆子都不敢啊!”

史方今哼了声,心道谅他也不敢。

王氏兄弟的差使,能给他们,也能给别人!

史方今敲打了王大寿几句,便忙不迭跟在宁毓承身后,甚至主动帮着写契书,身为百姓都畏惧的县令,比王大寿这个里正还要平易近人!

宁毓承顺利理清了王家坳村的白蜡之事,选好了王家村祠堂做学堂,赶去了清水村。

贺禄呆不下去,赶回了府城。史方今一直跟着宁毓承,前往几个养白蜡的村子,如王家坳村那样签订了契书,选好了办学的地方。

宁毓承回府城,史今怀着一颗滚烫炙热的心,回到了县衙,盼着江州府的通判,朝廷能晚些派来。

朝廷那边尚未有新任通判的消息,不过宁悟明写了信回江州府,传来了好消息。

礼部原来的尚书中风后,嘴斜眼歪,再无法入朝为官,宁悟明升任了礼部尚书。

宁毓承很是高兴,他在平水县能顺顺利利,将白蜡拿到手,百姓的支持,只是小部分的因素。最大的依仗,还是宁悟明宁侍郎。

宁悟明这个素未蒙面的爹,真是他强有力的靠山!

不过,宁府却愁云惨淡,知知堂上空,飘散着浓浓的药味。

宁毓闵回到江州府,宁礼坤见到他脸上的伤,一口气没能提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宁毓承从平水县回到府中,离宁礼坤晕倒,已经足足两天过去。

大夫住在了宁府,施针下药,宁礼坤仍旧一动不动躺在那里,呼吸微弱,半点都不见醒转的迹象。

宁礼坤要是去世,宁悟明就得回来丁忧。

丁忧三年,三年过去,宁毓承在平水县的白蜡虫之事,估计就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