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吉祥如意 > 26、第二十六回:吉庆街拆迁有猫腻,小丫

吉祥如意 26、第二十六回:吉庆街拆迁有猫腻,小丫

簡繁轉換
作者:暮兰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21:53:34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二十六回:吉庆街拆迁有猫腻,小丫鬟喝茶出大丑

真是才出龙潭,又入虎穴。如意没想到自称“不是睁眼瞎子罢了”还会被王嬷嬷留下来读账本。

如意毕竟只有十二岁,她还没有走出刚才被一群绝望的女人围绕的无力和愧疚感,此时此刻,她只想逃离这里,回到承恩阁后面的小屋里,抱着她的佛郎机娃娃,盘腿坐在炕上,喝母亲新炒的油茶。

如意忙推脱道:“可是......可是蝉妈妈还在等我回去关门。”

姜还是老的辣,王嬷嬷叫了个上夜的婆子,“你去承恩阁,找蝉婆子,说我把如意留下来了,要她自己歇着去,给如意留门。”

如意只得坐在王嬷嬷旁边的椅子上,王嬷嬷又点燃了一盏油灯,灯芯足足有手指头那么粗,就像点了十几盏灯,刹那间,屋里光亮了不少。

如意开始读账本:

“六月初二,迁何妈杂货铺,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七甲第五户,铺面一间,房舍五间,补偿八百两。经办人来喜。”

大明延续了大宋的保甲制度,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这个何妈杂货铺,就是吉庆街的第七十五户。

“六月初二,迁钟粮米行,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六甲第六户,铺面一间,房舍三间,补偿一千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四,迁茂泰酒馆,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四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五间,补偿八百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五,迁佬杆麻豆酱铺,位于吉庆街第二保第一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两间,补偿五百两。经办人周富贵。”

“六月初五,迁荻第车马行,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一甲第一户,铺面一间,房舍两间,马棚两间,补偿一千两。经办人周富贵。”

“六月初五,迁瞬丰镖局,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一甲第七户,铺面两间,房舍五间,马棚两间,补偿一千五百两。经办人来福。”

“六月初五,迁刘涵渊一家,房舍一间,位于吉庆街第一保第三甲第三户。补偿六百两,经办人来禄。”

如意念着念着,就知道她所读的账本,是为了把颐园和东西两府连接在一起,张家拆迁了整条吉庆街而为此付出的、给沿街商铺、户主的补偿银子。

之后,还有什么似家客栈、三通镖局、武大郎烧饼等商铺以及赵钱孙李等等民宅户主等等。

如意读着读着,王嬷嬷有些听困了似的,闭上了眼睛听,如意一度以为王嬷嬷坐着睡着了,就放低了声音试探。

王嬷嬷闭着眼睛说道:“蚊子哼哼似的,大点声读。”

如意只得打起精神大声朗读,直到读的口干舌燥,才把第一本账本读完。

这时,上夜的女人把今晚的夜宵都送过来了。

王嬷嬷吩咐道:“添一双筷子,我和如意一起吃。”

此时如意只想回去躺着,忙道:“不用麻烦了,我不饿。”

“坐下,添双筷子的事,一起吃我的份例。”王嬷嬷说道:“非要我请你坐下吗?”

如意不敢,乖乖坐下,今晚的夜宵是鸡汤馄炖,四样精致的小菜。

鸡汤熬的浓稠,鲜掉舌头,如意毕竟是个还在长身体的少女,是喜欢吃的,她只喝了第一口,后面就完全停不下筷子了,夜宵大半都是她吃的!

吃完之后,有婆子们依次递过来茶杯、铜盆、手巾等等。

是煮的如红汤似的酽茶,如意在晚上是不会喝这种浓茶的,会走了困,睡不好,但是她还从未这样被人伺候过,不想当众露怯,就学着王嬷嬷的样子端起茶杯,仰脖喝了。

好苦啊!这就是管事嬷嬷们喝的好东西吗?

如意蹙起眉头,差点没当场吐出来,但她却看见王嬷嬷把口里的酽茶吐到了铜盆里!

王嬷嬷看着她满脸震惊的模样,笑了,“如意,你怎么把漱口的酽茶给喝了?小心晚上睡不着觉。”

这茶是漱口用的!难怪又苦又涩呢!

如意出了个大丑,脑子转的飞快,强行挽回尊严,说道:“吃了夜宵还要继续读账本,要熬夜呢,就把浓茶喝了,想着待会精神一点。

王嬷嬷说道:“我年纪大了,熬不住,这会子要去值房里睡,你回承恩阁吧。”

如意又累又险些出了大丑,赶紧告辞,逃也似的走了。

谁知刚刚走到门口,王嬷嬷说道:“明天早上,吃了早饭就过来找我。

如意顿步,深吸一口气,努力扯出一抹笑容,“是。”

回到承恩阁,蝉妈妈居然还没有睡,指着炉子说道:“泡脚的水已经烧好了,烧炕的煤也添上了,炕上温呼,你快洗洗睡吧。”

一回来就是热水热炕,如意心头涌过一阵暖意,“多谢妈妈,劳累您这么晚还不能睡。”

蝉妈妈说道:“没事,你忘记我以前是干什么的了?上夜的,现在晚上就在屋里头待着,不用出去吹风受冻,都多亏了你。”

又问,“上夜的女人说你被王嬷嬷留在紫云轩里了??没出什么大事吧?”

如意说道:“没事,就是要我读账本,明天还接着去,承恩阁那里,明天还得指望您老人家打扫。”

承恩阁,红楼黑家具,最是容易沾灰现脏的,天天都要掸尘。

蝉妈妈说道:“小事一桩,我以前还给我们东府先侯夫人的书房擦过地,这种精细活儿难不倒我。倒是你,小小年纪,就会断文识字的,给王嬷嬷读账本,哎哟哟,将来不知有什么大造化呢!”

如意一听蝉妈妈给东府先侯夫人书房擦过地,大体明白了蝉妈妈一大把年纪混的不如意的原因:

如今东府是继室周夫人当家,对伺候后原配王夫人旧人心怀芥蒂,况且蝉妈妈是个小人物,不像王嬷嬷和魏紫那样是照顾王夫人一对儿女的大功臣,轻易动不得,所以蝉妈妈自然被排挤了,年老了还要上夜。

如意泡了脚,抱着她的佛郎机娃娃,躺在温暖的炕上。

此时她又累又困,但在紫云阁喝的那杯酽茶起了作用,愣是睡不着啊!

如意脑子一会是帚儿和她在湖边十里画廊石阶那里嘻嘻笑着,帮忙拧干床单;一会是帚儿穿着一身黑衣拿着短刀要刺她;一会是帚儿躺在蔬菜暖屋的床上面色苍白如纸,一脸的死相。

不要再想这个撒谎成性、栽赃嫁祸于我的家伙了!

如意翻了个身,努力的把帚儿驱赶出脑子。

现在脑子不是帚儿了,是一群石榴籽般挤在一张炕上的外头买来的丫鬟!

她们围绕着如意诉说自己的冤屈和悲惨的人生。

十二岁的如意承受不住这铺天盖地的绝望,在心中大呼道:我不是包青天!我只是个努力自保的三等丫鬟,你们放过我吧!

如意就像摊煎饼似的,又翻了个面,开始想点别的事,方才在紫云轩里读的账本浮现在脑海。

脑子出现一条吉庆街,一个个铺面、民宅,按照保甲排列的顺序分南北排开。

何妈杂货铺、钟粮米行、茂泰酒馆、佬杆麻豆酱铺、荻第车马行、似家客栈、三通镖局…………

每一个商铺或者民宅后面,都标着它们的拆迁银,一堆一堆的。

如意幻想,我咋摊不上这种好事呢,随便一个铺面或者民宅,就够我家一辈子吃喝…………

就这样想着好事,如意睡着了。

次日一早,如意起床洗漱的时候,妈妈乐颠颠的来说,“早上洒扫上的女人托我给你带句话,说,王嬷嬷说,你不用去饭堂吃早饭,直接去紫云轩,她那里有饭吃。如意啊,你可要抓住机会,好好在王嬷嬷面前表现,王嬷嬷是个有本事的,多

少人想巴结都巴结不到呢。”

对此,如意心里累,却只能报以笑脸,“我省的。”

紫云轩,如意吃上了她有生以来最奢华的早饭,单是稀饭,就有甜咸两种,甜的是八宝粥,咸的皮蛋老鸭汤粥,包子是荤素各三种馅,荤是十二个褶的圆包子,素的是半月形状的,还有粉嘟嘟的虾饺、木桶般的烧麦、云朵般的豆腐脑,并八样

小菜。

王嬷嬷只喝了八宝粥,配了点香油炒的榨菜丝,吃了碗炖的嫩嫩的鸡蛋羹。

王嬷嬷停了筷子,如意此时还没吃饱,碍于礼仪,只得跟在长辈后面停了筷子。

王嬷嬷说道:“你不跟我客套,继续吃,我习惯饭后打两套八段锦再办事。”

如意送了王嬷嬷到门口,才回去继续吃。

如意吃完早饭不久,王嬷嬷回来了,打了两套八段锦之后,她的额头微微有些汗珠,去了旁边的耳房,说要更衣。

如意就在书桌边等着,过了一会,两个丫鬟抬着马桶出来了,如意知道,这更衣就不止了更衣了,难道要那么久。

王嬷嬷换了一衣服出来,她半卧在炕上,喝着只有茶叶的清茶,两个小丫鬟拿着美人锤给她锤腿。

这期间,如意一直默默站在书桌边,不发一言。

一直捶到王嬷嬷喝完一盏茶,王嬷嬷说道:“你们退下,守在院门口,不准任何人进来,若有人办事,要她去逛一会园子,等等再来。”

小丫鬟退下后,王嬷嬷朝着如意点点头,“你坐下,继续读账本。”

紫云轩的窗户没有糊窗纱或者窗户纸,而是珍贵的贝壳窗,就是把海贝打磨成近乎透明的晶体,然后一片片的镶嵌在窗格里头,这样的房间十分明亮,太阳光能直射进来。

王嬷嬷一边在炕上晒太阳,一边听,她的眼睛似乎有些畏光,晒太阳的时候,她在眼睛上蒙上一块黑布。

如意吃饱喝足,声音清澈,昨晚剩下的账目不多了,

“…………………吉庆街共费拆迁银共计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两。”

等如意念完,王嬷嬷把眼睛上遮光的黑布摘下来,看了看腰间的西洋怀表,刚过了一刻钟。

如意说道:“嬷嬷,没什么其他事,我就回承恩阁了。”

“急什么,还有活呢。”王嬷嬷说道:“昨晚,我看了你列的两张单子,虽说字写的难看,但做事还挺有心,你把去农庄和配小厮的名单都列好了,我就不用费神去抄写一遍,再交给管事妈妈们去办。”

“这样,你给我做一个账本。”王嬷嬷从炕上下来说道。

如意吓得连连摆手道:“我不会做账,我昨天说过了,真的不会。”

“你不会,我教你啊。”王嬷嬷坐在书桌后面,指着账本说道:“你就像昨晚列丫鬟的两张单子似的,把账本里经办人的名字列在单子的前头,把他经办的所有店铺房舍和所费的银两,全部列在后头,再算一个总数??你懂我的意思吧?”

如意说道:“就是看吉庆街拆迁上每个管事的经手了多少银子。”

王嬷嬷赞赏的啧了一声,“就是这个意思??你这么聪明,会用算盘吧。”

如意忙道:“不会,只看以前颐园工地仓库的曹管事噼里啪啦打过算盘。平日我用不着算盘。”

王嬷嬷问:“你会用什么算数?”

如意答道:“算筹。”这一回答,如意又后悔了。

这不又给自己找事嘛!

但这不是如意能够控制住的,有个性格绵软温顺的寡妇娘,她一个孤女,早就习惯了好强,不想让人瞧轻了自己,有什么本事,不会藏着掖着。

算盘的结构在大明最终成型,并迅速广泛运用,在算盘出现之前,人们计算用的是一根根的算筹。不过,不做买卖不写账本的普通人家还用不到算盘,一般还是靠拨弄算筹这种从春秋时代就开始运用的简单工具来计算。

王嬷嬷笑道:“这些数并不复杂,用算筹就挺快了。去做账吧,你手下面的抽屉里就有一包算筹。”

如意还在挣扎,“我......嬷嬷刚才也说了,我的字写的很难看。”

“看得清楚就行了。”王嬷嬷说道:“要你做账,又不是要你考状元,赶紧的吧。”

如意只得照做,取了算筹,铺纸磨墨,这时,外头有小丫鬟轻声说道:“王嬷嬷,各个管事娘子都在外头等着,个个都说着急,什么时候可以要她们进来回事?”

王嬷嬷揉了揉额头,说道:“进来吧。”

又对如意说道:“你挪到屏风后面做账去,别让人看见你。”

如意把纸笔算筹等搬过去了,这是一架大理石屏风,遮的严严实实,能听到声,看不见人。

如意先写东府大管家来福的帐??根据她所念的账本来看,来福经手的银子最多,先把他的剔出来,后面的就好算了。

如意摆出算筹,一到五,是横着摆放一根到五根的小棍。六到九,竖着摆一根表示五,然后在这一根下面横着摆放一到四根,比如一竖一横就是六,一竖两横就是七,以此类推,一竖四横就是九,遇到零就空着。

摆法上,就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比如一根算筹,摆在个位就是一,摆在十位就是一十,摆在百位就是一百,以此类推。

计算的规则也非常简单,就是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这个和五百年后中华大地普遍运用的算法是一样的,方便快捷,只是把算筹变成了阿拉伯数字而已。

如意算到八千多银子的时候,屋子里????进来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喳喳讲起来了。

王嬷嬷说道:“吵得我的头疼,谁先进来谁先说。”

一个媳妇子说道:“今天二十五了,是放月钱的日子,今儿一早,我去找官中支我们上夜的、洒扫的、还有各房看空园子的丫鬟婆子的月钱,官中居然说账上没钱,让我再等几天。”

王嬷嬷说道:“晚几天放月钱是常有的事,再说月底了两府用钱的地方多,你等几天去领便是。”

媳妇子说道:“可是我听到风声,说松鹤堂的今天已经放月钱了,大厨房的今天也领到月钱,正在放给厨娘和烧火丫头呢,就咱们要等。可是,咱们的人您都知道,最多的就是五百钱、三百钱、两百钱,连松鹤堂二两银子的丫鬟都领了月钱,凭

什么咱们才二三五百钱的丫鬟婆子要干等着?”

王嬷嬷管着颐园所有上夜巡视、洒扫、以及看空房子、空园子的,基本都是些干力气活,人多,但是月钱少的,月钱加起来还远不如松鹤堂。

物不平则鸣,若颐园大家都要等,等等便是,但是有的有,有的没有,那就表明了要踩你啊。

王嬷嬷声音无怒无喜,说道:“我去找官中账房,你跟下头的人说,就说我保证,最晚今天晚上,月钱一定会放的。

如意在屏风后面听到放月钱,耳朵就竖起来了!当差以来的第一份月钱,她能不关心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