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话事人 > 第四百一十章 一战成名

大明话事人 第四百一十章 一战成名

簡繁轉換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2 09:54: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话事人正文卷第四百一十章一战成名其实在大明朝,如果抛开人事方面的事务,首辅这份工作从技术角度来说并不难。

很多奏疏票拟都可以用“照例”、“下兵部议”之类的套话打发,一点劲都不需要费。

比如礼部尚书沈鲤这样等级高官的被弹劾后,一般情况下,都是先令当事人上疏自辩,这也算是大人物的特权。

但近两年被弹劾折腾不轻的申首辅看热闹不嫌事大,拟了一个“发都察院核实”,一下子就把这事迅速扩散开了,成为年终京师官场的一大乐子。

听说消息的官员们纷纷打听,这位潘士章到底是谁的部将,竟然如此勇猛!

弹劾礼部尚书沈鲤本身没什么稀奇的,但弹劾沈鲤包庇林泰来,就格外标新立异!

即使是在越来越崇尚炒作的言路科道,这手法也是相当炸裂的。

临近年底,就算是兢兢业业、一直想全面推进礼制改革的沈尚书,也不免有些混日子心态了。

当他看到都察院派了御史,就“包庇林泰来”问题找他核实时,心情只有懵逼。

“潘士章是谁?”沈尚书下意识问了一个很多人都问过的问题。

贵人多忘事,沈尚书还真把潘御史这个小角色的名字忘了。

左右幕席答道:“这位潘御史前两天来拜访过,说林泰来勾结小贩缺斤少两、欺行霸市。还指使家奴当街殴伤十数人,请求礼部褫夺林泰来功名。

而东主你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把这位潘御史请出去了。”

这下沈尚书想起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当时自己觉得可笑之极,就把人送走了。

林泰来勾结小贩缺斤少两,难道不可笑么?就算是真的,又能把林泰来怎么样?

虽然他很想彻底终结林泰来,但不会去做无用功,所以当时没有答应潘御史那剥夺林泰来功名的无厘头请求,让潘御史走人了。

沈尚书不觉得这次弹劾能动摇自己,就是感到自己可能遇上了一個官场生瓜蛋子。

那天冒冒失失的拜访,再加上对自己这愚蠢的弹劾,怎么看这位潘御史,怎么觉得此人又傻又楞。

自从官场上裙带关系的现象越来越多后,新人家学渊源往往也有“丰富经验”,傻愣愣的生瓜蛋子越来越罕见了。

于是沈尚书便皱眉问道:“他怎么当上御史的?就没人指点他应该怎么做事?”

幕席很尽职尽责的答道:“打听过了,这位潘士章潘御史的叔父在嘉靖朝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大概有些余荫,但最多也就如此了。”

在沈尚书这样老官僚的心里,迅速勾勒出了潘御史的政治光谱——祖上曾经阔过,残存了一点人脉,把他送到了御史位置上,但家里已经没人能指点他规矩了。

衡量完毕后,沈尚书对幕席吩咐说:“你去接触一下他,顺便指点他应该怎么做事。”

临走前幕席提醒说:“这次不知道是否背后有人指使。”

沈尚书想了想后说:“应该不至于,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指使御史攻讦我,又怎么会搞出如此愚蠢的弹劾?”

可以说,这份弹劾对沈尚书根本没有杀伤力,费那么大力气指使一个御史做这种事,又有什么意义?

幕席又询问说:“东主要怎么做?上疏自辩还是认错?”

大臣被弹劾后,肯定要上疏表态,大致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种是从自己没有错的角度出发,对朝廷进行自辩;另一种就是承认自己有过错,请求朝廷给予处罚。

对这种一看就没有势力或者强力人物撑腰的小弹劾,沈尚书不打算浪费太多时间,稍加思索后就说:

“如果被林泰来打伤的人都是郑家的人,那我就上疏自辩,不能认错。”

这里的逻辑就是,他不能承认先前放过林泰来是错的。

否则的话,可能会导致别人误会他为了偏帮郑家而打压林泰来。

幕席明白了沈尚书的想法后,就出门去办事了,另一个门客开始帮沈尚书拟奏稿。

随后沈尚书就把这件事抛之脑后了,大佬自然有大佬的派头,在沈尚书心里,这件小事最多只值得浪费他半个时辰。

年底时候,官员们之间走动也多了起来,故而在西城街道上到处都是脚步匆匆的官员以及随从。

今天午后李阁老胡同发生了点动静,吸引了不少路人围观。

只见在林府大门口,站着二十来条彪形大汉,虎视眈眈的盯着门外。

在这些大汉的对面,则是一个年轻的御史,还带着三五个差役。

年轻御史朝着林府门口以及彪形大汉们叫道:“林泰来!本院在此郑重劝你,老实归案并接受处罚!”

这年轻御史的话引起了大汉们的哄笑,林府门口仿佛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有个大汉叫道:“御史老爷不妨进来抓人!”

年轻御史用更大声音斥责道:“林泰来你不要以为,有礼部沈尚书庇护你,就可以法外逍遥,肆意妄为!

只要本院还在西城御史任上,就誓必追究到底!”

听到这里,在围观人群里就有消息灵通的人猜出了年轻御史的身份,肯定是那个弹劾沈尚书的潘御史。

这时候,一条更大的巨汉从门口里窜了出来,气势汹汹的对潘御史喝道:

“你有完没完?只因为一点小事,就想请礼部夺去我林泰来的功名?还是人家沈尚书深明大义,不管你这无理取闹!”

潘御史毫不畏惧的说:“沈尚书是沈尚书,本院是本院!沈尚书怕了你,本院却不怕!

虽然本院没有权力剥夺伱的功名,但仍可在职责范围内处罚你!

本院再次劝你好自为之,接受律法的惩罚!”

“我还要备考,没空陪你过家家!”林大官人霸道的挥了挥手,转身就要回到府里。

潘御史对着林大官人的背影说:“林泰来!如果你拒不归案,那就休要怪本院不客气了!”

林大官人“哈哈”大笑,“你想怎么不客气?闯进林府来拿我?”

潘御史厉声道:“如果你现在不肯归案,那等到会试点名入场的时候,本院率领官差去贡院门口缉拿你!”

围观众人闻言哗然,如果潘御史真那样干了,林泰来确实不好反抗。

在会试考场那么敏感重要的地方,同时也是官军密布的场合,林泰来纵然武力超群手眼通天,也不敢大打出手,搅乱会试啊。

不过这样做虽然能掐住林泰来,但潘御史的下场肯定也好不了,是典型的同归于尽打法。

所以林大官人仿佛也被震慑住了,不能置信的说:“你一年就几十石的俸禄,玩什么命啊?”

潘御史决绝的说:“沈尚书或许爱惜乌纱帽,但本院却不敢顾惜自身!”

围观众人:“.”

你们两人互相放狠话,为什么话里话外总是不离沈尚书?

不过小潘御史这种气势似乎让林大官人产生了恐惧,色厉内荏的说:“你到底想怎么办!”

潘御史用命令的语气说:“现在立刻归案,接受西城察院的处罚!”

林大官人不耐烦的说:“今天不方便!明天再说!”

稍微有点聪明的人就能听出来,林大官人这是“怂”了,今天不当众归案,是他最后的倔强。

潘御史深深的看了一眼林泰来,“那本官明天在西城察院等你,希望你不要再畏罪逃避。”

随后潘御史带着几个官差,在二十多条大汉的注视下,昂首阔步离开了林府门前。

没有热闹看了,在这里围观的人群也散去,但是议论纷纷没有停止。

不得不说,这位先前不声不响的潘御史,今天给众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首辅门下头号打手林泰来的赫赫凶名,京师官场中人基本都有所耳闻。

三年前打锦衣卫,打勋贵,打都察院,最后还夺了武状元全身而退,今年又卷土重来参加文科考试,何等的生猛。

但这样的猛人,今天居然被小潘御史压制住了!

西城官宅区域就这么大地方,消息传的很快。当晚沈尚书在家里面,就听说了今天林府门口的热闹。

沈尚书子嗣艰难,至今没有亲生的儿子,家里相对算是很冷清,喜欢请同乡们聚聚。

“他说你爱惜乌纱帽,怕了林泰来,所以包庇林泰来,不肯剥夺林泰来功名!在场很多人,都听见了!”今晚就有个同乡传闲话。

沈尚书愕然片刻,这次属实大意了,没有闪!明显有人要拿自己刷声望!

现在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对比!势孤力单的潘御史敢对林泰来穷追猛打,还敢弹劾不作为的礼部尚书,而礼部尚书却对林泰来放纵不管!

作为清流领袖人物,沈尚书绝对不能放任这种舆论风向!

“稍等!”沈尚书对同乡告了个罪,迅速来到书房,把代拟文稿的门客叫了过来,急忙吩咐说:“先前的奏稿作废,重新另写!”

门客答道:“换什么内容?”

沈尚书又吩咐说:“针对潘御史的弹劾,不要自辩了,直接认错!”

自辩和认错是两种写法,如果是自辩,大意就是:本人先前处置并没有问题,潘御史无理取闹,林泰来不至于被礼部处罚。

本来自辩是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下午林府门口的事情后,还这样自辩的话,真就坐实了那些话。

如果是认错,大意就是:潘御史弹劾的很对,本人先前确实犯了点小错误,恳请朝廷罚俸,并且礼部会积极改正错误,奏请剥夺林泰来功名。

门客领会了沈尚书的意思后,不禁叹道:“即便奏请剥夺林泰来功名,也没有用啊,内阁肯定不同意。”

“就算没有用,这必须要这样上奏!”沈尚书不容置疑的说:“现在不是有没有效果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必须表达出这样的态度!”

及到次日,沈尚书的奏疏送进了宫里。

然后又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林泰来抵达了熟悉的西城察院,三年前曾经和这里打过交道。

这时候有些好事的闲人想看热闹,已经提前在这里等待了。

潘御史没有坐在公堂里,反而在察院门口接见了林泰来。

林泰来懒洋洋的说:“潘侍御让我主动归案,不知要怎么处罚?”

潘御史冷冷的说:“你随本官去见受害人,然后当面裁断!”

林大官人惊道:“你可是法官!传他们到察院就行了,何至于屈尊上门!”

潘御史答道:“郑家乃是皇贵妃父家,又是御封的都督,自有体面,怎好随意传唤?

再说本官并非坐衙亲民官,本来就是巡行官员,遇案大都是当面立裁!”

不由分说,潘御史“押解”林泰来,前往郑府,郑贵妃他爹的郑府。

在路上,潘御史又低声对林泰来说:“沈尚书派人来找过我了。”

林泰来很无所谓的说:“理他干什么?至少我让你一战成名了,不是吗?”

潘御史这感觉就是,仿佛是从沈尚书身上薅了一大把羊毛。

国丈郑承宪听到潘御史押着林泰来到访的消息,人都懵了,这帮文官又搞什么鬼?

不就是因为一点误会,郑家十几个仆役被打了吗?他们郑家都息事宁人了,怎么文官们还没完了?

再说这帮文官什么时候如此好心,跑过来帮郑家伸冤出气了?

但国舅爷郑国泰倒是跃跃欲试,准备亲自去接待。

郑国丈很谨慎的对儿子嘱咐说:“你替我去见潘御史,就说我们郑家宽宏大量,已经不打算追究了!”

“又不是我们故意生事,至于如此软弱么?”郑国泰有点不满意的说,“父亲你过去也不这样啊。”

郑国丈严厉的说:“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不许造次,就按为父的话去做!”

然后郑国丈又很不放心,仔细教导了一番如何应对。

郑国泰承了父亲的命令,就去了前院。

潘御史“押解”着林泰来,就在前院这里断案。

郑国泰随便对潘御史行了个礼,正要开口,却听潘御史抢先说:

“苏州府应试举人林泰来指使家丁当街殴伤郑家仆役十五人,证供确凿!

本院在此宣判,林泰来向郑家人当面致歉,并赔偿汤药银十五两!另请礼部剥夺林泰来功名!”

如果是平民这样打人,肯定不只是赔钱和道歉,还要挨皮肉之苦。但林泰来毕竟是举人老爷,有免肉刑的特权。

还没等郑国泰反应过来,林大官人利索的对郑国舅九十度鞠躬道:“抱歉!都是在下的错!”

然后林泰来掏出了三锭官银,每锭五两的那种,又强行掰开国舅爷的手,把官银塞进了国舅爷手里。

旁边潘御史点了点头道:“可以了,本院这边处罚完毕!”

林大官人立刻换了副嘴脸,指着郑国舅叫嚣道:

“我林泰来并不是怕了你们郑家,只是碍于礼部沈尚书剥夺功名的威胁才认罪!”

捏着十五两官银的郑国舅:“.”

这踏马的到底什么跟什么啊,自己一句话都没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