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话事人 >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为了这一方净土 求月票!

大明话事人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为了这一方净土 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随轻风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2 09:54:0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大明话事人正文卷第四百三十四章为了这一方净土又到次日,林修撰作为一个新人还不好意思随便旷工,只能去上班。

他扛着一根三丈长棍,迈进了翰林院登瀛门,长棍的另一端用厚皮囊包裹着。

门官冷哼一声,别以为用厚皮囊包住了枪头就认不出来,这分明就是一杆大枪!

在状元厅前的空地上,新科文状元把官袍袖口扎住,虎虎生风的耍起了大枪。

反正上班也是闲着没事,不如趁着好春光练枪。近数月沉迷于科举,枪法有所生疏,也应该多练练了。

再说没几年就有万历三大征的功绩可以蹭,武功不能放下。

幸亏状元厅这边人少,练枪不影响什么。

唐文献从中庭方向走了过来,一脸懵逼,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林修撰不但是劫修,还要武修?

“你怎么能在这里练枪?”唐文献下意识的说。

林修撰暂停了下来,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学士正堂前面的中庭去练枪?

那边确实更宽敞,可是我作为一个新人,这么扎眼不太好吧?”

唐文献:“.”

林修撰正好休息一会儿,随口闲扯道:“你去哪里了?为何这么晚才过来?

我还以为你以后不想在状元厅,准备换到讲读厅去,心里还遗憾了半天.”

唐文献忽视了后半句,答道:“你不知道我们翰林定期在后院柯亭聚讲吗?

如果有什么旨意通告,也会当众宣布,省得一个个通知了。”

林修撰才不想去参加聚讲,他的学术连顾宪成都不能碾压,怎么和一帮翰林天天谈经论道?

“今天有什么消息吗?”林修撰岔开话题。

唐文献情绪忽然有点低落,沉声道:“今天有两道旨意,第一道说,奏对数多,皇上不耐劳剧,今后不临朝视政,并免去在京升授官面谢之礼。”

这意思就是,以后没大事就不开君臣面议的朝会了,升官的人也不要来面君谢恩了。

林修撰对此非常淡定,这才到哪?

现在万历皇帝偶尔还能召见大臣说说事,再过十几年,只怕连内阁大学士都记不清皇帝长啥样了。

又听到唐文献说:“第二道旨意跟我们翰林院没多大关系。

因为兵部曾奏说近来边防废驰,阅视宜严,于是皇上下旨,选内廷官九人分头巡阅九边,并严核边臣是否失职。”

“嗯?竟有此事?”这条消息成功引起了林修撰的兴趣,脑中疯狂的运转盘算起来。

最后结论是,这個差遣应该争取!

第一,可以熟悉边镇情况,积累经验,为几年后混军功打基础。

等到需要出征时,朝廷肯定优先选择有边镇经验的大臣。

第二,隆庆议和后,大部分边镇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安全上没有问题。

至于几百人规模的入侵或者冲突,林修撰还不放在眼里。要是遇上了,还能顺手刷点业绩。

第三,可以去辽东镇巡阅,有李家关系,肯定好办事。

以后在朝鲜开打时,作为刚去过辽东巡视的官员,更容易获得机会。

第四,自己在翰林院无事可干,接不到合心的宗门任务,抄书又有人代劳,还不如出差刷业绩。

而且在外面晃荡,可以躲开国本之争,一举两得。

第五,这个差遣比较好争取,只从内廷官选人,竞争相对很小。

内廷官概念指的是内阁、翰林院、六科、中书科、尚宝司等衙门的官员。

内廷特点是办公地在宫里,性质上是皇帝的侍从顾问,与外朝部院是相对应的关系。

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内外的区分,比如在汉代,内朝就是尚书台,外朝就是丞相三公九卿。

总而言之,只从内廷官选人,范围就小多了,估计就是天子派侍从官巡视九边的意思。

林泰来想明白后,高瞻远瞩的指点了唐文献一句:“这是好事,现在去边镇刷下经验,以后时机来临时,可以谋取军功。”

唐文献又懵逼了,你一个状元翰林,为啥总是想着军功?

再说这道旨意只是按照流程发到翰林院,走个形式而已,其实跟翰林院没什么关系。

“某去去就来!”林修撰行动力爆表,转身就急忙疾步走向中庭,准备找掌院陈学士申请这个巡阅边镇的差遣。

此时此刻,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兼掌翰林院事陈于陛坐在公房里,忧国忧民的长吁短叹。

陛下过去免了大朝,免了常朝,今天又传旨免了奏对和谢恩,一步步与大臣隔绝,以后大明将走向何方啊?

在公房外面,陈学士的长随看到大踏步走来的林泰来,顿时大惊失色!

他立刻吓得躲进了门口,并朝着公房里的陈于陛大叫道:“不好了!林状元提着长枪,往这边冲过来了!”

陈学士:“.”

卧槽尼玛!难道翰林院里还能闹兵变?

提着三丈大枪的林修撰进门时,发现有所不便。

他这才意识到,刚才来的匆忙,手里的大枪一直没有放下,顺手拿着过来了。

“非常抱歉!给您添麻烦了!”林修撰在门口非常有诚意的谢罪,把大枪插在了学士公房门外。

然后又进来说:“听闻皇上下旨,选拔内廷官出巡九边,晚辈特来申请。”

陈学士深深的看了林修撰几眼,他是一个性格保守而传统的人,接受不了林修撰这么前卫的思路。

想了想后说:“你作为新人,还是留在翰林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最近同僚张元忭去世,我们都准备结合他的生平,写诗悼念他。”

林修撰张口就来:“勋名端不负高科,白玉楼成柰命何。惟有良知心尚在,姚江深处月明多。

好了,我写完了。”

陈学士:“.”

虽说又短又小,可曹子建还要七步成诗,你比曹子建还少七步!

伱林九元向来就是这么快的吗?

而后陈学士没奈何,又说:“选人分头巡边这道旨意抄发内廷各衙门,顺便发了一份到翰林院而已。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六科给事中的差事,他们本来就负责监督朝政,去巡阅九边也算对口,我们翰林院不用管这差事。”

林修撰据理力争说:“选拔内廷官又没说不让翰林院出人,总不能全用六科给事中!

我们翰林院要出个人,谁又能拒绝?难道陈学士您领导下的翰林院连这点排面都没有?”

最后陈于陛说:“你先下去,容我多考虑几日!”

这是常见的措辞,考虑几天,拖延拖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实就是婉拒的意思。

但是林修撰居然没有继续纠缠不休,离开了学士公房。

陈学士对长随道:“听说林九元素来一意孤行,外人极难沟通,但这不是挺好说话的么?”

此后陈学士继续忧国忧民和感慨时事,临到中午,准备去后院的膳舍吃饭。

忽然又见长随站在房门,叫道:“登瀛门外面打起来了,阵仗不小!”

陈学士:“?”

翰林院登瀛门外面就是御街,过了御街就是宫城,难道有人想重演夺门之变?

看了大热闹的长随兴高采烈的禀报说:“林修撰那些家丁不知为何,与过路亲军起了口角,在登瀛门外大打出手!

林修撰披坚持锐,以一当十!现在一百多亲军被打的抱头鼠窜,一直躲到了长安左门里!”

陈于陛不爽的呵斥道:“你这不学无术的狗东西!披坚持锐能用在这里么?披坚二字何解?”

长随大喊冤枉:“老爷您不知道,原来林修撰那宽大的官袍里面还套着内甲,如何不能算披坚持锐?

小的我跟着老爷在翰林院打转二十年,第一次见到披甲上衙的翰林”

“滚开!”陈学士饭也不吃了,转身就回了公房。

然后提起笔就开始写奏本,推荐翰林院修撰林某人为巡阅九边人选。

不为别的,就为了翰苑这一方净土的清静。

林修撰是为了打架而打架吗?不,这就是打给他陈于陛看的!

只要不派我林某人出差,我林某人就天天在翰林院打架,请问陈掌院又该如何应对?

当天晚上,林修撰与前途未卜的同年好友小聚。

林氏朋友圈七人众里,林泰来已经入职翰林院,金士衡突然父丧,已经连夜赶回苏州了。

剩下的五人,董其昌二甲第一传胪,按规矩肯定能选上庶吉士。

周应秋二甲第七,选为庶吉士的概率很大,但需要朝中有人帮着说话才能稳妥。

至于王禹声、陈允坚、沈珫,名次都一般。

想走庶吉士高端路线就费劲了,不是说馆选考不上,而是朝廷也要平衡各方势力。

一共就二十来个名额,四大阁老、外朝九卿,还有几十个侍郎、翰林这些能说上话的,都在盯着。

平均下来,每人半个庶吉士名额都分不到。

如果林泰来能一人安排五个庶吉士,那真是想疯了,朝廷又不是林泰来开的。

最后林泰来说:“正好我最近要找首辅办事,那就顺便探探口风吧。”

九个内廷官分巡九边,这是纯内廷的事务,最后还是首辅拍板。

所以林泰来肯定要找申首辅说说,把自己安排到辽东镇去。

“先保住周应秋的庶吉士,你们其他人能留京就留京。”林泰来又道。

众友人一起说:“多谢!”

林泰来有点苦恼的嘀咕道:“就是首辅最近不太尊重我,只能说尽力而为吧。”

众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