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连升两级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三十八章 连升两级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赵祯乘轿到了大庆殿后门,再下了软轿之后,在内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走进了大庆殿。

等赵祯进去之后,李皓当然不合适从这里进去,只能从侧门转到到大庆门,从那里入殿。

不过李皓也是不急,反正自己早到了,也是干等在那。

要等到殿内传召才能进去,于是便一路踱步走到大庆殿外,等李皓到时,文武百官也才刚进入大庆殿,还在排班。

于是李皓就先等在了殿门外,陪着士卒们站岗,等着殿内的召唤。

等的时间倒也不长,很快殿内便有内官出来把李皓给传了进去。

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今日这场朝会本来就没打算谈什么正事,更多的就是象征意义。

在宫变之后的关键时期,赵祯需要当着文武百官露一次面,告诉世人自己没有出事,用来稳定天下人心的。

所以这一场朝会基本是一片祥和,就连那些一贯无事生非的御史言官,这次也没有去触霉头。

整个朝会上唯一定下的,就是此次宫变的祸首,阎王和荣显的罪过。

兖王一家被除掉全部爵位,废为庶民,因为他们毕竟是宗室,所以最后还是交由大宗正司进行审判处罚,不过牵扯到谋反,想来也是不会好过的。

至于荣显一家就更惨了,但也没办法,谁让他们不姓赵呢。

最终荣显被判斩刑,另外荣显的父亲和儿子,也被牵连一同处斩。

而其余的亲卷,其中女卷全部发配教坊司,男子全全部发配流放岭南,遇赦不赦。

这也就意味着荣家算是彻底完了,纵使后面新君继位,大赦天下,也没有他们的份。

不过相对于其他朝代,这种后果就已经不错了,毕竟这是有着株连制度的古代,参与谋反没有牵扯到九族,荣家也应该庆幸了。

在明确了这两件事之后,查处其余参与谋反之人的事,就全部交给了大理寺、刑部、开封府会审查办,再由御史台协办。

而对于有功之臣的封赏,也交给了三衙和政事堂议功。

议完了这些事情之后,见朝堂上没有不开眼的出头,赵祯赶紧宣布退朝,而后匆匆赶回了福宁殿修养。

可能是赵祯这两天确实劳累过甚,刚回了福宁殿,就真的病倒了。

一连晕了两天,要不是太医保证这只是受惊过度,气血两虚,并一直在陪同在福宁殿煎药侍候,这才让众人能有些放心。

但看着这个样子,李皓还是有些担心,毕竟剧里赵祯可就是在宫变之后,马上就去世了。

要是如今也这样,那到时就真的麻烦了,也不知道昨天还给赵祯的那封册封诏书在哪。

如今太子都还没有立下,要是赵祯真的突然去世,那李皓他们白忙活一场还是小事,整怕是个大宋都得动荡起来的。

现实也正如李皓想的一样,随后皇宫被李皓外松内严的规制起来了,但赵祯昏迷的消息还是从这个大筛子里面露了出去。

一时间整个汴京不免又开始了动荡,不过有英国公坐镇西郊大营,倒也能镇得住场面。

文官方面韩琦与富弼两位大相公也开始弹压朝臣,稳定局面,所以短时间内倒也没事。

一时间众人都在等着皇宫内的消息,也还好在第三天赵祯终于醒了过来,虽然身体还是有些虚弱,下不得床,但至少看着是没有性命之忧。

而后赵祯便开始在床榻上会见文武重臣,通过他们的嘴巴,让天下人能够放心。

本来赵祯还给李皓安排要去西郊大营,协助英国公处理军务的事,也因为这个缘故,未能成行,毕竟看赵祯这个情况,李皓是真的不敢离开皇宫。

但幸运的事,这次不知为何,赵祯的身体恢复的很快,不像是上次的那场大病,折腾了快两个月才好转,只过了半个月时间,赵祯身体便大致恢复过来,都可以正常上朝了。

这时李皓便能放心离宫,不用担心宫内会出变故了。

于是李皓便找到赵祯,说要出宫办事,正好也去西郊大营看看。

赵祯听后也没多问,直接就让李皓出宫办事。

出了宫外,李皓第一时间便是去宁远侯府、靖宁侯府、宣德侯府祭拜,要说赵祯办事还是相当利索的,活人的封赏拖拖没关系。

但这几家的诰命及御制祭祀用品却是早早的就送来了,其中最为金贵的就是几个金丝楠木的大棺材,由此倒是收了不小的人心。

也因为赵祯的此番厚赏,让这三家的本该肃静灵堂都显出了别样的热闹,要说李皓此番前来其实时间都有些晚了。

按说其他人应该是早就来祭拜过的,但李皓到时看到的却还是来往不绝的人影,这不免让李皓感慨只要有利可图,不管是什么场合,总有愿意去往上凑的。

在祭拜完后,李皓问了三家出殡的日子,便离开去了西郊大营。

李皓到西郊大营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去拜见英国公,但英国公似乎对于李皓的态度不怎么好,开口便直接问道:“官家让你协助署理西郊大营的军务,你这迟迟未到,作何解释。”

听到英国公这话,李皓就很纳闷,按说自己没得罪过英国公,怎么对自己说话夹枪带棒的。

但还是得解释道:“前些日子官家龙体抱恙,下官在宫中驻防不好擅离职守,今日才从官家那里求请出宫。

来西郊大营确实晚了一些,还请国公大人恕罪。”

英国公听后,回道:“你这是想用官家来压我!”

李皓连忙说道:“下官不敢,下官前来确实晚了些日子,还请国公大人责罚。”

英国公听后说道:“算了,你是官家看重之人,如今又救驾有功,我哪敢罚你,你出去吧。”

听了这话,李皓真是一脑门子的官司,随后便告退出来。

还好虽然英国公对自己的态度不怎么好,但像是宋朝中、毕仲游对李皓这个救驾功臣还是很友好的。

待李皓出来,便发现两人都在外面了。

等看到李皓,宋朝中便拉着往外走去,等走远之后,宋朝中才说道:“你也别怪英国公对你态度不好,这些日子可能他是有些心情不好,也不光是对你,对其他人也是一样的。”

李皓听后,问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们知道吗?”

宋朝中说道:“我们也不知道,反正自从英国公来了西郊大营,就一直没有个好脸色,寻常我们也不敢去他面前晃悠的。

今日是听说你过来了,所以才来这找你的。”

李皓听后回道:“好把,对了,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宋朝中说道:“事倒是没有,就是听说你来了,正好约你晚上和我们一起去吃酒。”

旁边的毕仲游也说道:“对啊,自从宫变那天之后,就没碰到过,今天既然见到了,总得一起叙叙话的。”

李皓听后解释道:“吃酒估计是不行了,我等会还得回宫呢,这次是官家让我来西郊大营巡视,我才好出来的。

如今宫里还缺不得人,要不过些日子,到时我来请你们吃酒,你看怎么样。”

听到这话,两人自会不会强求,于是便陪着李皓在西郊大营转了起来。

不过在中途,李皓便感觉这两人是有话要说,但又一直没有张口,便直接说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问啊,不妨说给我听听。”

听了这话,宋朝中说道:“事情还真有一件,就是关于封赏的事,你在宫里面,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李皓听后说道:“没有啊,三衙和政事堂的封赏名单还没上交到宫中。

至于其他消息,我在宫里面还没有你们灵通呢,能知道什么,不过你们这么问,是出了什么事吗?”

宋朝中和毕仲游对视一眼后说道:“捧日军和天武军不是是都参与了宫变嘛,昨日捧日军指挥使张忠已经被下狱问罪了。

而天武军指挥使孙吉虽说没有查出和兖王勾结的证据,但终究是有御下不严之罪,估计过两日就会上书致仕了。”

听到这里李皓还是疑惑,问道:“那这和你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和你们是平级。”

宋朝中解释道:“他们两个是和我们平级不假,但捧日军和天武军都归属于殿前司,我们听到了消息,这次殿前司的主官怕是落不得好。”

这下李皓算是明白了,这两人是惦记上了殿前司的位置,但这事自己又帮不上多大的忙。

当然话也不能说的太明白,于是便说道:“两位的意思,我是明白了,可我一个五品小官,殿前司的职位安排我可说不上话。

不过若是官家问起,我当然愿意为两位美言几句,但这有几分份量,就不知道了。”

听了李皓的话,宋朝中说道:“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不管此事能不能成,这个恩情我们都记下了。”

说完之后,李皓与这两人在西郊大营转了一圈,没发现有什么问题,便与两人告辞,返回汴京。

回了汴京之后,李皓没有第一时间回皇宫,而是先回了一趟自己的府邸。

这里就要说,李皓的先见之明还是有用的,从后面的审问之中,还原了当日的一些情况。

在宫变当日,兖王还真派出了人马到李府来抓李健和蓉姐、昌哥,不过当时也是来晚了一步。

石头在看到皇宫里的烟花时,就依言把几人从地道中带走了,顺便让府里的下人都先出去躲难,过后在回来。

于是便让兖王的人扑了个空,为此他们还在李皓府里搜掠了一番才走,如今的模样都还是找人给修补过得。

不过等李皓到了府门前,还是能看出来些许残破的痕迹,可见当日确实被破坏的不轻。

进了府门,李皓便询问下人,李健的位置。

确定之后,李皓便赶了过去。

结果还没等李皓走上前说话,倒是李健一见到李皓,直接问道:“怎么样,宫变那天,听说你们厮杀的很是惨烈,你有没有受伤。”

说着还不忘起身,凑上前来要仔细的查看。

看着李健那副马上就要上手的架势,李皓忙说道:“我没事的,当日也没到让我亲自上阵厮杀的地步,一点伤都没有。”

说完还转了一圈,让李健前后都看了一遍,这才让李健放心下来。

可这时是安心了,却又埋怨道:“你没事就好,不过你怎么这么多天都没有回来过一次,就只是让人报平安,你知道我有多担心吗!”

李皓也明白作为父母,是多么担心子女的。

便说道:“这确实是我不好,可你也知道宫内刚有巨变,官家又指定让我负责宫内的防务,我哪有时间出宫。

今日也就是我去西郊大营公干,才有了些闲暇,这才忙完了我第一时间就回来了,等会我就得回皇宫去。”

听到这话,李健说道:“这么急的吗?在家歇一晚上都不行。”

李皓回道:“没办法,宫里暂时脱不得人,不过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到时我就能回来。”

李健也是无奈的说道:“好吧,那你注意保重身体。”

“我知道的。”李皓回答完后,便又问道:“另外,我今日回来还想问下,母亲那边有没有传什么消息回来?”

李健回答道:“有的,你母亲前几日有一封信到,说是她们已经启程回汴京了。

如今应该是在回京的路上了,而且现在她们应该也听到汴京发生的事,估计只会回来的更快。”

说完之后,李健又感慨道:“不过这次她们出去的倒也正好,要不是她们早早的离开了汴京,躲过了一劫,还不知道事情会变的怎么样呢?

说起来宁远侯夫人她们也是运气不好,当初你母亲她们也是邀过的,只是她们没去,否则说不定就没有这一劫了。”

听了李健的话,李皓也只能说道:“也算是运气吧,宁远侯府和靖宁侯府、宣德侯府我上午都已经去祭拜过了,他们会分开出殡。

出殡的时候,咱们家需要去设路祭,到时我不一定能回来。

若是母亲也没回京的话,就需要父亲你来操办一下。”

李健听后答应道:“好的,这事我知道了,明天我就找人去问下看要怎么安排,你与顾廷烨他们本就相熟,也确实需要设的。”

随后李皓又陪着聊了会,最后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返回皇宫。

之后的日子,随着赵祯身体的逐渐恢复,李皓待在宫里面的时间也就不用那么长了。

于是便能时不时的出宫,当然出了宫后,照例西郊大营都是必须要去的。

可每次英国公见到李皓都没好脸色,久而久之李皓便每次都是应个卯,然后便出来和宋朝中他们一起转悠。

当然期间两人经常问起李皓,关于殿前司的职务安排。

李皓自然是拍着胸脯说,已经给两人说了好话,让两人放心。

当然实际上李皓根本没打算掺和进去,反正他们也不可能找到赵祯确认,那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而且李皓也觉得这两人还是有希望的,到时真成功了,这两人得感谢自己。

要是不成功,那就是这两个自己的问题了,反正自己只是说给他们说好话,又决定不了结果,横竖都不吃亏。

之后很快就依次到了三家出殡的日子,李皓可以出宫,便和李建一起亲自来设路祭,给三家都送了行。

等忙完了这个,朝廷的封赏也终于下来了,李皓免掉了内巡检指挥使和勾当皇城司公事的职位。

官阶从从五品也升到了从四品的中大夫、明威将军、轻车都尉,至于具体职务则是枢密院副都承旨、殿前司都虞侯,终于有了个正式的文官官职。

而李皓的顶头上司,殿前司指挥使的官职真就好运的落到了宋朝中身上,至于毕仲游则接任了殿前司副指挥使一职,相当于李皓就和这两人搭班子管起了殿前司。

对于这个事情,李皓还是相当满意的,毕竟这两人还以为李皓为这事出了不少力呢,所以对李皓好的不得了。

至于李皓麾下,顾廷烨官阶升了两级,顺利步入从五品的行列,接任了李皓的内巡检指挥使和勾当皇城司公事职位,开始统率正式从御营军变更成的禁卫军,开始守卫皇宫。

当然小秦氏刚死不久,顾廷烨照例是要丁忧的,不过作为武将,他只需要丁忧百日即可。

所以皇宫守卫暂时还是由李皓负责,因为可能是有鉴于荣显的教训,赵祯也不敢再让一人统管皇城守卫。便让殿前司也插手了进来。

今后皇城守卫便有皇城司和殿前司一同来做,李皓这个都虞侯便暂时负责这块。

另外御营军麾下,除了一部分成了禁卫军外,还有不少人都是被调去了上四军任职。

其中像杨文远、袁文绍、徐宁、张温、曹震、叶升、金朝兴这几个都被调到了捧日军和天武军任职,隶属于殿前司麾下,也算是在李皓手下接着当差了。

当然叶升和金朝兴两人也是一样,需要等丁忧期满,才能正式上任。

不过相对于封赏,此次因为牵连兖王宫变,而被削官废爵的人家也是不少,譬如荣昌伯、康安伯、雄武侯、东川侯等人。

但最引人注目却也不是这些消息,而是赵祯下旨命禹州团练使赵宗全入京。

在这个时候,赵祯突然下这道旨意,其中含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显然在经过这场乱事之后,赵祯对于立储之事也是不想再拖下去了。

只等赵宗全来京之后,只要不出什么岔子,基本就是未来储君的不二人选。

但不出意外的就出意外了,伴随着圣旨回来的不是赵宗全本人,而是一封称病推辞的奏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