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情与丁忧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夺情与丁忧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李皓的职务调遣,李皓的原先的两个老上司还是很遗憾的,为此宋朝中和毕仲游还特意设宴招待了李皓。

当然招待李皓的同时,也把杨文远给一道请了过来。

毕竟他是接下来就要接替李皓职务的人,以从五品的品阶,低职高配成了权发遣殿前司都虞侯。

再加上还有令国公府的权势在,宋朝中和毕仲游也想与他保持好关系。

而杨文远本来也不是个张扬的性子,所以在李皓的一番撮合下,三人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于是接下来的酒宴,自然是宾主皆欢。

而又过了几天,李皓重新领了官凭之后,再次来到了三司之中,不过这次李皓已经有了独立的办公场所。

就在院中有专属的盐铁司衙署,李皓的一众属官已经都到齐了。

不过李皓这一进门,发现这都是老相识啊。

不由感慨还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衙门有人好办事。

欧阳修这为了方便自己,还真是花了心思帮忙,把原先自己带去淮南的一帮人,包括盛紘一起,全都给划到了盐铁司之中,一时间李皓麾下也是人强马壮。

虽说这些人未必都靠谱,但至少都是熟人,听话办事上面还是有所保障的。

而且经历了淮南的事,这些人对于盐税的问题,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

于是李皓便交代,让他们先各自来查找并提出完善政策的方法,重点是考量盐引制度和榷盐制度,看能否从中结合走出一条路来。

另外鉴于如今官盐价格过于高昂的问题,为了能够降低盐价,同时又要保障盐税的不会因此锐减。

所以李皓只能再派出人手,去盐场实地考察,看是否有办法降低制盐成本,以此来降低盐价。

在得到命令之后,众人便各自忙碌起来,尤其是盛紘。

对于当初盛紘想甩锅给自己的事,李皓还是记得的,虽然那事李皓确实有责任。

但是对于这种行为,李皓还是不认可的,所有甩锅给自己的,都不是好人。

所以李皓特意给他安排了累活,保证他每天早出晚归,连陪媳妇的时间都没有,虽然他也未必愿意陪就是了。

安排了其他人,李皓先是跑到欧阳修这里,深切感谢了一番后。

便也踏入了忙碌的队伍,当然这也不光是敬职敬责。

另一方面李皓也是想有效的躲避赵策英,免得他上门问情况,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

不过让李皓没有想到的事,就这一个月忙碌的时间里,赵策英还真没再来找过自己。

这点倒让李皓挺奇怪的,莫不是赵宗全他们改变了想法。

还没等李皓想明白这事,就有一道消息从洛阳传来,彻底打乱了李皓的计划。

赶紧跑到欧阳修那,结果人还不在,李皓便只好等在外面。

好不容易等到欧阳修回来,李皓赶紧上前问道:“我刚刚听到消息,说是富弼大相公的母亲,一品国夫人秦国太夫人过世了,这事叔父知不知道。”

欧阳修答道:“这事我已经听说了,刚刚我就是为此去找了富大相公。

洛阳传来的消息,说是秦国太夫人从年前开始,身体便每况愈下,本来早就想通知富大相公的,只是中间突然后来好了一阵,所以也就没有急着报过来。

但没想到这刚过完年,身体一下子就不行了,于是便派人从洛阳赶了过来。”

既然确定了事情的真实性,那李皓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丁忧的问题,毕竟富弼是新政的有力支持者,一旦他丁忧回家。

剩下韩琦执掌大权,对于他的为人,经过上次欧阳修的提醒,李皓可不太敢信任。

于是赶忙问道:“那大相公有说准备怎么办吗,官家会不会将大相公夺情起复。”

欧阳修也明白李皓的担心,叹了口气说道:“官家的意思还不知道,但想来官家应该不愿意放富大相公走的。

只是我看富大相公意思,他自己是准备丁忧了。”

听了这话,李皓说道:“这一丁忧便是三年,如今新政才刚刚展开,哪里离得开富大相公,叔父怎么也没有劝一劝。”

欧阳修说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但富大相公是至孝之人,自然是想要为母尽孝的。

而且一旦夺情起复,朝野必然物议纷纷,富大相公也得考虑这个问题。”

这话李皓就不同意了,若是在没有变法之前,富弼不管怎么做都没关系。

可如今变法既然已经开始,作为主导者之一,他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退下去。

怎么也不学学张居正,为了变法直接夺情起复,坚定的走了下去,才造就了万历中兴。

当然他的结局是有点惨了,但大宋又不是大明,这里对于文官的优待是有保证的。

而且大宋对于宰执夺情本身就是有成例的,于是说道:“执政遭丧皆起复,这本就是成例,有什么可值得物议的。

如今新政刚见气色,盐税也查了,方田均税法也在永兴军路实行了。

难道只是为了守孝就把这些都抛掷一旁,那为国尽忠就不重要了吗。”

听到这话,欧阳修说道:“不要胡言,这是两码事,而且就算富大相公离开了。

新政的事不是还有韩大相公主持,其他人也都还在,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另外今天晚间我会去趟大相公家,具体情况等明日再说。”

李皓如今也只能是无奈点头:“好吧,那我先等着叔父的消息吧。”

说完之后,李皓便回了盐铁司的衙署,想着之后的事情。

毕竟事情起了变化,新政的改革可能会直接少调一根支柱,那李皓就得考虑该如何收紧步伐,先行观望。

等到了晚间,在富弼的府上,欧阳修和韩琦分别到访。

两人先是安慰了富弼,接着便说起了丁忧之事,同时欧阳修说起了执政遭丧皆起复的常例,希望富弼顾全大局,留在朝中。

对此,富弼直言说道:“夺情起复是“金革变礼”,那是战乱时候的变通之法。

现在是太平盛世,守孝三年是我等必须做的。

而且你说这是常例,可这是不对的,日后若有权臣误国,岂不也可借用此例,继续祸国殃民。

今日由我来打破此例,这样也能保证日后的人不会借用此例作恶。”

这话说的是合情合理,但考虑如今情况,欧阳修还要再劝,并且准备拉着一旁的韩琦说话。

但此时富弼说道:“而且我与韩大相公日常也谈论过此事,他也认为这不是朝廷盛世的典范。

而且新政变法之事,在朝中你们两人都能主持,纵使我暂时离开,也能进行下去的。”

一听这话,欧阳修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主要也是没想到韩琦竟会支持丁忧。

现在要是再劝,岂不是要和韩琦当面争辩起来。

至于韩琦这边,估计也没想到富弼会直接这么说,一时间也不好回答。

因为他说支持夺情吧,那就是打了自己的脸;可要说支持丁忧,道理上自然没有问题,但怕是会让欧阳修多想,不管怎么说都不合适。

于是在两人都不说话的情况下,场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之后三人又说了几句,便各自离开了。

但韩琦和欧阳修都明白,经过这事以后,隔膜已经产生,再想像之前那样合作无间怕是难了。

等到第二天李皓得知情况时,富弼请求丁忧的文书都已经递上宫了。

对于这一点,李皓还真是意外,没想到韩琦竟然成为了劝说富弼丁忧的主力。

不过转念一想,这倒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如今富弼是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韩琦是集贤相、枢密使,等富弼离开之后,韩琦就可以顺理成章接富弼的班,成为首相。

而且再想多一些,韩琦如今双亲都已逝去,也已经丁忧过了,那自然是不用担心自己的。

但如此,李皓还是有些不甘心,便找到欧阳修说道:“那叔父接下去就不打算再劝劝,任由富大相公离朝。”

欧阳修叹了口气:“这事我怎么劝,富大相公说的也有道理,再加上韩大相公同意,我说的话起不到什么作用。”

至今只能看官家的本事了,官家肯定也不希望富大相公在此时离开,必定会再三劝阻。

接下来就看富大相公的决心了,若他一心要走,那也不可能真的强制留下。”

听到这话,李皓就已经不抱什么期望了:“好吧,那我回去等消息吧。”

而也就在这天开始,富弼便封门闭户不在上朝,等候朝廷的旨意。

而赵祯确实也不想富弼在这个时间离开朝廷,便下了旨意将富弼夺情起复。

但这道旨意并没有让富弼接受,于是又接着上了第二封请求丁忧的文书。

赵祯还是不允,亲自手书例数朝廷问题,希望富弼愿意留在朝廷继续效力。

当然富弼依然没有答应,而是接着上了第三封文书,言辞恳切的要回家尽孝。

然后不出意外的,赵祯第三封夺情文书,接着送到了富弼手上。

可富弼是去意已决,接着上了第四封文书,请求丁忧。

这两天时间,宫里和富弼府上来回的几道文书,也牵连着朝中不少人的心。

而这些心思也在这最后一道文书上,尘埃落定了。

在这天,赵祯准许了富弼的丁忧之举,让他回乡丁忧守孝共二十七个月。

由此富弼暂时离开了这个政治中心,而韩琦也眼见着就要踏上首相之位了。

在富弼离京之日,朝中有不少官员感念富弼大公无私、至纯至孝,便到了汴京城外,送这位前任首相离京,其中李皓也跟在欧阳修身边。

不过这时的李皓注意力却不在富弼身上,而是在看着韩琦。

现在想来,这次富弼的意外离京,最终得益最大的是韩琦。

而且再想起,前面韩琦针对自己的事,想要抢夺财权之事,李皓越发觉得富弼的离京,可能也是在他的谋划之内。

当然李皓不觉得秦国太夫人的死是韩琦所为,但韩琦应该是早知道消息,才会早有准备的。

而除了韩琦之外,想来赵宗全应该对此颇为开心,毕竟有了首相支持,可比一个枢密使重要的多。

至于其他人也不是没有好处,到了这个层级,朝廷的官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最上面的位置动了,那下面排排坐的,有不少人都有希望进上一步,怎么能让人不高兴呢。

一时间汴京城里面,那些有希望进上一步的文官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

当然这对于李皓而言,就没有什么可期待了,毕竟才刚刚升过官,这次怎么调整都不会轮到自己头上。

现在韩琦的进步是必然的了,李皓只关心谁会去接韩琦的班。

但这个人李皓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欧阳修成了枢密使。

在富弼离开汴京七天之后,韩琦正式成为昭文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执掌了政事堂,而欧阳修成为了集贤相、枢密使,执掌了枢密院。

至于三司使之责,暂时空缺,盐铁、度支、户部三司暂时由各自主官分管。

虽说这个升迁是合情合理的,从三司使到枢密使,从计相到次相本身就是正常的排序升迁。

可这对于李皓而言,这次的调换,意味着在盐税改革上,李皓失去了最直接的靠山。

纵使是有赵祯的支持,可若是接任的三司使不同意,那李皓也什么事情都别想干出来。

而且自欧阳修离开之后,李皓能感觉出盐铁司内部已经开始有了些许动荡,只是李皓暂时还能压得住而已。

同时三司使一职的空缺,也引来了众人目光,这不像之前政事堂的空缺,很多人是没有希望的。

单轮资格,能够执掌三司的人,可就多了。

尤其是如今的三司权利大增,那更是别人眼中的肥肉,一时间汴京城的高官为了争夺这个位置,可谓是花样百出,硬是将三司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没办法,李皓只能暂时将盐税改革的事情放下,等到新任三司使尘埃落定之后,再来看后续的路该如何去走。

不过新任三司使没来,倒是度支使和户部使两人找到了李皓,说要和李皓结成同盟,共同进退。

对此,李皓自然是一口答应,至于真到了关键时刻,会不会把这两人卖掉,那就要看情况了。

当然,李皓相信这两人估计也是这么想的。

但暂时而言,经过三人的一同努力,至少把三司内部给稳定了下来。

很快,新任的三司使人选也已经选派好了,而且这个人选李皓还是认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