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八十章 忽悠盛紘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八十章 忽悠盛紘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反正在禁卫军指挥使尘埃落定的这段时间,赵策英倒是没有再来找过李皓。

八成他们父子还以为曾朝生是李皓这边的人,当然这其中估计少不了曹景休的故意引导。

不过李皓暂时也不在意,反正英国公能知道的消息,作为同一辈人的忠敬侯也不可能一无所知。

李皓想着他们有事总不至于会瞒着自家姻亲,看着赵宗全被人坑吧。

但直到在顾偃开的吊唁仪式上,李皓才又一次与赵宗全父子见面。

本来顾偃开的去世,赵祯是打算车驾临奠,亲自过来以示对顾偃开一生功绩的表彰。

但因为赵祯的身体原因而未能成行,所以便命赵宗全和赵宗汉两兄弟代替自己亲临灵堂。

顺便把由尚书省拟定,赵祯核准的赐谥诏书给带了过来,由内官当中宣读。

帅众以顺曰武、辟土斥境曰武、致果杀敌曰毅、能纪国善曰毅,最终拟定了武毅两个字给顾偃开做了盖棺定论。

当然这两个字都是寓意很好的美谥,也不枉顾廷烨给尚书省拟定谥号的官员送的礼物,否则哪有这么顺利。

而在宣读完诏书之后,赵宗全父子也与顾廷烨好生安慰了一番,只是对李皓的态度颇为冷澹,反而是对曹景休的态度不错。

这一点就让李皓有所奇怪了,似乎赵宗全到现在还不知道内情呢。

倒是赵宗汉在这看到李皓,颇为高兴,拉着李皓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看样子是在皇宫里面待得不耐烦了。

不过这样也对,毕竟是从小长在民间的孩子,突然被限制在皇宫之中,时间长了是有些受不了。

这心情李皓是可以理解,但确实是太吵了,幸好后面李皓看到了齐衡,便赶紧把赵宗汉带了过去,交给齐衡去应付。

而且有赵宗汉拖着齐衡,也省的齐衡万一脑子想不开,冲撞到在后院接待女卷的明兰就不好了。

随后吊唁结束,赵宗全父子和赵宗汉先行离开,回宫去回禀情况了。

剩下的人也和顾廷烨告辞,只等着女卷回来便一同离开。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皓发现了在人群中还有曹景休和曾朝生。

而且这两人还特意分开而行,在众人面前装着一副不太相熟的样子。

也正是这掩耳盗铃的举动,却也更让李皓确认,这两人之间肯定有猫腻。

按照英国公所说,两家明明有交情,却在人前故意伪装,肯定是有所图谋。

当然李皓也没去拆穿他们两个,只是在心里筹算着,看他们到底在打的什么鬼主意。

不过李皓没去找他们两个,反倒是曾朝生自己主动找了过来。

就在李皓和张桂芬一同离开,刚出了宁远侯府时,曾朝生就提前一步在李皓的马车旁等着。

见到这情况,李皓开口问道:“曾指挥使,您这是找我有事!”

曾朝生说道:“确实有事想请李大人帮忙,关于由我来接替顾廷烨成为禁卫军指挥使的事,想来李大人也知道了。

本来交接事宜我应该去找顾廷烨的,但如今这情况,他怕是有些不太方便。

而李大人您,原先就曾掌管过禁卫军,对宫中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我才冒昧来请李大人帮忙。”

听到曾朝生的话,李皓也没有推拒,反正任命已经定下。

有曹皇后和曹景休支持,他理顺宫中事务是迟早的事,自己没必要去做这个恶人。

便答应道:“曾指挥使客气了,我对禁卫军确实有一些了解,既然曾指挥使需要我帮忙,那我自然该鼎力相助。”

见李皓这么好说话,曾朝生颇有些受宠若惊。

反映了一下之后,立马接话:“那我在此多谢李大人相助之恩,只是不知李大人何时有空。”

李皓想了一下,说道:“不如就定在五日之后吧,到时我入宫去找曾指挥使,和您具体说下宫中情况。

另外负责宫中防务的殿前司人马,我也是较为相熟的,到时我也约上他们,一同介绍给曾指挥使认识,您看如何。”

曾朝生对此自然是乐意的,有了殿前司的人协助,自己做事想来也能顺利不少。

感谢道:“那真是太麻烦李大人了,不如约个时间,我请您去吃酒,聊表感谢。”

李皓笑道:“好啊,等曾指挥使理顺了皇宫的事情,我们再找个时间好好吃顿酒。”

接着两人又攀了攀交情,然后才分别离去。

在回府的马车上,张桂芬提起了刚刚的事,说道:“你是真心想帮曾朝生,让他可以尽快掌控禁卫军。”

李皓解释道:“他是名正言顺的指挥使,又有宫里面的支持,就算我不帮他。

只要他愿意花些时间,掌控住禁卫军也只是迟早的事,如今我做个顺水人情不是正好嘛。

而且杨文远还在殿前司呢,原先是顾廷烨在宫中,所以才没有让他把注意力放到宫里。

如今这个时候,就该到杨文远发力了,禁卫军的那些人,杨文远也熟悉的很。

我就不信这么个半路出家的,还能比杨文远更得人心。”

听到李皓的想法,张桂芬不免说道:“你这算盘打的可够精明的,这事什么都想用啊。”

对于张桂芬的调侃,李皓笑而不语,反正这事李皓也已经打定了主意,没什么好说的。

反而是灵堂里的那一幕,让李皓感觉奇怪,为什么忠敬侯没有告诉赵宗全实情。

忠敬侯到底在想什么,他会是什么样的立场,这种种问题的答桉正困扰着李皓。

不过这事暂时还不急,在赵祯身体没有进一步恶化之前,李皓都还有时间寻找答桉。

接下来,李皓遵守了与曾朝生的承诺,陪同他入宫走了一趟,亲自帮他在禁卫军中树立了威信。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李皓把杨文远也给叫上的前提下完成的,不过李皓也有正当理由。

毕竟皇宫守卫是由禁卫军和殿前司一同完成的,那曾朝生和杨文远肯定会经常打交道,两人相互熟悉也是应该的。

反正该做的事情李皓都已经做了,剩下的东西也不需要李皓细说,以杨文远的脑子,自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而忙完了宫里的事,从两淮的盐场也传来了喜讯。

晒盐法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整理总结,终于大致成型,可以大范围的推广了。

按照当地盐工和盐场官员的计算,虽然现有晒盐法在产量上没有指数级的增加,但因为节省了大量燃料和人力。

所以在制盐成本上有了大幅度的降低,那当初设想的,在保证盐税总额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官盐价格也就有了可行性。

当然晒盐法也只适用于沿海地带,对于井盐和解盐的成本管控并没有多大用处。

但即使是这样,对于天下百姓也已经是一件大好事了。

于是李皓先将此事告知了陈升之,毕竟他是三司使,这点尊敬还是要有的。

而陈升之对此自然也是好生勉励了一番,但也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盐税的事一直都是李皓直接向赵祯汇报,就算是有功劳,能落到他身上的也不多。

通知完了陈升之,李皓便又是一封奏疏,直接呈报到赵祯那里报喜,并提出继续实施接下来的方案。

不过在真正实施之前,李皓其实还是想要再去一次两淮,亲眼到盐场查看下情况。

甚至若是可以的话,针对如今的榷盐制度,李皓也想在全国巡视一番,然后再进行盐税改革。

但赵祯的身体一直没有好转,李皓实在不敢在这个时候离京,免得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自己没有办法及时应对。

毕竟在历史上,赵祯也差不多就是在这段时间去世的。

虽然这个世界和历史有所不同,但依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率这个轨迹不会有过多的变化。

而赵祯在收到李皓的奏疏之后,也确实挺高兴的,即不会影响朝廷赋税,又能给百姓减轻负担。

这就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当即便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官盐价格,并让李皓出一份具体的计划。

然后这份计划就让李皓犯难了,毕竟要让计划有可行性,光纸上谈兵就不够了。

还是得派人去一趟看看实际情况,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做出计划来。

于是在李皓不能动身的情况下,李皓就想把盛紘给派出去。

毕竟在盐铁司里面,就盛紘的盐铁使司副使的官阶比较合适。

而且在官品上值得信任,虽然人是不太聪明,但至少不会因为钱财而被别人给拉拢去。

所以李皓这天便把盛紘给单独找了过来,说道:“如今两淮盐场使用晒盐法,成本大为降低。

官家知道之后,便有意降低官盐价格,让利于民,与民生息。”

盛紘听了这话,熟练的附和道:“官家仁厚,爱民如子,此事等到百姓知道之后,必然能感受到皇恩浩荡。”

李皓也是点点头,赞同道:“是啊,官家确实是一心为了百姓考虑。

不过官盐价格调整,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

现如今只靠两淮那边的几封书信,我们总不能随意就定个价格吧。

到时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怎么和官家交代啊。

而且根据榷盐制度,两淮的盐也不是在全国都能卖的,川陕四路销售的是井盐、河南河北销售的是解盐,那里的盐价是不是也要进行降低。

或者需不需要重新根据情况调节几种盐的销售区域,方便百姓就近购盐,这都是问题啊。

这些问题我们在汴京城里,终究是看不出来的,只怕还是得派人去各地转一转才行。”

话听到了这里,盛紘就明白了意思,感情李皓找自己来,是没安好心呢,想让自己出京巡查。

可盛紘自然是不愿意去的,毕竟谁愿意好好地汴京城不待,反而要去到各地奔走。

而且听这话的意思,不光是两淮,估计其他各个州府也都得大致走上一圈,这得花多长时间。

正当盛紘想着要如何拒绝的时候,李皓却接着说道:“今日我找叔父过来,就是想问下叔父。

看叔父这边有没有能胜任此行的官员,来为官家排忧解难。”

听到这里,知道李皓没打算让自己去,盛紘心里是长舒了口气,心想这累活谁愿意干。

但随后李皓的话,就让盛紘心态有了转变,只听说道。

“对于这件事,官家看的极重,想来若是能把这件差事办好,他日回京之后,官家肯定不吝赏赐的,大概率回来就能官升一阶。

虽然这事是累了一些,但想来也还是值得去做的,若非是我有事不方便离京,我都想自己去走这一趟了。”

说完看了看盛紘脸色,发现他眼里都快冒光了。

知道盛紘心思动了,那剩下就好办了,只见李皓假意问道:“这个人选最好是要年富力强一些,叔父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盛紘这一听是能升官的活,哪里还能想得起其他人。

最开始盛紘想的就是三品荣休,临退休前混个银青光禄大夫就行。

但随着盛紘跟着李皓升到了从四品,顿时就觉得这个目标可以再往上提提,比如到金紫光禄大夫。

现在又有个能升官的机会,盛紘若是这次能够再升一阶,那就是正四品。

以他如今的年纪,在努把力,别说紫光禄大夫,甚至在往上的光禄大夫,以从二品致休,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到这里,盛紘突然觉得这个活也不是很累嘛。

便开口说道:“这事既是官家给予厚望的,我等作为臣子,就不应该畏难止步。

这盐场的事一直都是我在盯着的,对于这些情况我也是最为了解的,所以此事还是由我去办,最为合适。”

李皓此时却劝说道:“这事太过辛苦,光是转这一圈下来,最少也要一年的功夫。

让叔父如此劳累,我实在于心不安,要是还是让其他人去吧。”

可盛紘正被自己的升官的前景刺激的正欢呢,那肯错失这个机会。

于是在两人的一番拉扯之下,李皓勉为其难的答应了盛紘,同意让他带人巡视全国。

然后盛紘才心满意足的离开,当然盛紘脑袋一热,没想到的事,可瞒不过盛老太太。

所以当盛紘回家,把事情一说,盛老太太顿时就明白了。

李皓这是给盛紘画了张看得见却未必摸得着的大饼,其他的东西且不说,就说官家如今的身体。

这还能不能撑过一年,都不一定,等到新君继位。

到时会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那时候还会有谁在乎这个功劳呢。

不过盛老太太也没多说,因为她也觉得以盛紘的脑子,真留在汴京参与进这场皇位更替,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如今能有这个机会,出去避一避,在盛老太太看来,也未尝不可。

反正如今盛长柏、李皓、顾廷烨几个都在汴京,这几个人做事总归比盛紘靠谱。

若是他们在这场皇权更替中笑到了最后,到时提携下盛紘也是简单。

至于这些人失败了会怎样,就不用多考虑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盛紘在汴京也是白搭。

于是在众人有意无意的配合之下,再由李皓去赵祯那帮盛紘领来了一道旨意。

给盛紘加了个宣谕使的官衔,让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巡视全国。

只是等盛紘巡视完回京,汴京城里面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至少李皓给盛紘的的承诺,是没有办法让赵祯帮他实现了。

当然,这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