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八十五章 该选谁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八十五章 该选谁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而后接踵而至的,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的官员上奏。

这四路的上奏之中,不约而同的提到了白莲教,说是有白莲教乱匪在活动,在四路都笼络了一大帮无知百姓疑似有不轨之举。

只是对于他们具体的行动,当地官员还没有掌握,但因为串联百姓极多,且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本地士卒和吏员参与。

所以四路此次上奏,便是想请调禁军前往弹压地方,另外还想请朝廷选派重臣前往坐镇。

而对于他们的请奏,朝堂上也极为重视,毕竟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路太重要了。

要知道这四路合起来就是完整的巴蜀之地,它们的赋税加起来,占了全国的两成。

其中尤以益州路最为重要,当然现在应该是叫成都府了,直属中央管辖。

而成都府之所以会这么重要,就是因为这里平原辽阔,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自然经济发达。

当然经济方面还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一点是这里是四路的中心,朝廷在这设置了大量物资储备,另外这里还有胃桉设置的兵器作坊,储备了大量军械。

再加上这四路地势复杂,地形封闭险固且位于长江上游,极为有利于军事设防,是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一旦这里乱了,不只是会大大影响朝廷的赋税征收。

更危险的是,一旦让贼匪乘势而上,依据天险而守,再凭借这里的巨额财赋收入、源源不断的军需供给以及丰裕的粮食储蓄。

那到时再想从外面打进去平叛,恐怕就真的很难的,所以才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说法。

所以对于调派禁军前往,朝堂众人基本都没有什么意见,

只是如此一来,关于西北可能会发生的和西夏的战事,不少原先的主战派开始有所动摇了。

于是在朝会上,支持与西夏和谈并不惜增加岁币已做让步的声音甚嚣尘上。

让参加朝会的李皓听的眉头直皱,不过基于巴蜀不稳的情况,考虑到一旦真的要在巴蜀剿匪。

以那里的地势来说,只怕想要清除匪患,恐怕耗时良多。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只怕很难集中全力与西夏开战,所以李皓便没有在朝会上与之反驳。

而赵祯这边,很显然也有些动摇了,只是他并没有当场做决定,而是先商议起了领兵前往巴蜀的人选,还有可以坐镇的朝中重臣。

不过这次人选选择,还真有了问题。

上次英国公威望足够,见到他出面之后,其他人也就没有再出面。

这次没有了这样的人,而且因为这次是面对造反的乱匪,不是西夏的精兵。

所以有不少欺软怕硬的,也站了出来,导致站出来的人确实稍稍有一些多,且众人各不相让,赵祯一时也无法做出决定。

而重臣方面的选择也是遇到了问题,本来此事让韩琦去是最好的。

毕竟韩琦原先就曾任益、利两路体量安抚使,对巴蜀之地的情况较为熟悉。

可他如今是当朝首相,自然不可能离开汴京,前往地方巡查。

而剩下的朝臣里面,赵祯一时间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人选,于是这场朝会便在朝臣的争论之中结束了。

当然事态紧急,所以赵祯也并没有打算搁置的意思,而是把韩琦和欧阳修两人召到了垂拱殿。

打算缩小议事规模,尽快把人选给敲定下来。

进了垂拱殿后,赵祯没有多做客套,直接问道:“两位卿家,关于此次派往蜀地的人选,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而此时的韩琦心里也是打好了腹稿,听到问话后,当即说道:“臣这里还真有一个人选想推荐,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赵抃,此人原先便出任过梓州路转运使和益州转运使。

对于蜀地十分了解,并且素有威望,由他前去,想来也能更为顺利。”

对于这个人,赵祯也是有印象的,也知道他的能力,但他终究是威望不足,所以有些担心他会镇不住场面。

于是便说道:“赵抃这个人,朕也是知道的,他不避权势,为官刚正,为政简易,确实有治世之才。

但他终究未曾进过中枢,是否威望不足。”

这话的意思很是明白,赵祯这次已经是有了打算,想从政事堂或者枢密院派人了。

而欧阳修和韩琦又离不开,那目标自然就只剩下几个参知政事和枢密副使了。

韩琦见此情形便没再想继续举荐,而是跟着赵祯的思路,思考起了这几个人中谁去会比较合适。

但欧阳修此时却出言帮赵抃说起话来:“其实此次蜀地之乱主要根源还是在于白莲乱党,而非当地官员的问题。

赵抃在蜀地任职之时,便曾处置过这类乱匪,令蜀地风气为之一变,在他的后续任上,蜀地再未出过类似问题。

可见赵抃对于处理此等事情是有所心得的,想来此次若是让他再回蜀地,必然能事半功倍。”

听了欧阳修的话,赵祯心里倒是有所动摇了。

见此情形,欧阳修乘势追击道:“其实此次想要尽快平息蜀地的乱局,必然是需要军、政两方面相互合作的。

其中军队能起到作用只怕会更大,若是挑选的主政之人不能与领军之人很好合作,恐怕此事想要办成就会有些麻烦。”

听到这个,赵祯想了想那几个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也觉得这些人确实很难能和武将相处。

于是除开官职威望的事,赵抃倒确实是一个挺好的人选。

至此欧阳修也算是达成了目标,也算报了当年赵抃在当殿中侍御史时,对自己的维护之情。

大概确定了领率政事的人选,接下来便要来定该让谁领军了。

但说道这里,欧阳修和韩琦都有些沉默,毕竟赵家在军队管控上总归是有些敏感。

不过看到赵祯望过来的目光,做为枢密使的欧阳修又不能不说话。

于是只能说道:“其实此次蜀地叛乱终究未显,而且白莲教蛊惑的大多都是百姓。

纵使是牵连到军中,可蜀地驻守的厢军战力也都不高,只要能保证成都府不失,不让乱匪拿到那里的军资,他们纵使人多那也是乌合之众。

反倒是蜀地地势复杂,击溃他们容易,但想要真正将他们清缴完,只怕会耗时长久。

所以臣觉得此次需要调遣的兵马也无需太多,但要保证其人马精锐。”

欧阳修的这一番话,说的倒是挺有道理,可实际上效果不大,甚至因为统兵人数无需太多这条,还把能领军的选人范围给扩大了。

说完以后,欧阳修便等着赵祯说话,然后再想办法给他缩小范围,但具体的人选肯定还是要赵祯自己定的。

但让欧阳修没想到的是,此时韩琦突然出言附和道:“欧阳大相公说的有理,此次入蜀兵贵在精而不在多。

而且既然要军、政配合,那领军之人的职衔就不要与主政之人相差过大。”

这话倒是说的都没错,肯定是职衔相当才好相互配合,否则必然是一人强压着另一人做事。

这要是决策妥当还好,一旦决策失误那麻烦可就大了。

而如果选择赵抃,他是从三品的职衔,那领兵武将最好也是在这个范围内找。

不过考虑到朝廷素来重文轻武,那最好这个领兵的官衔比赵抃高一阶就最合适了。

当然也不一定非得是这样,有些人纵使官职低些,但要是领军前去,也未必不合适。

看到赵祯陷入了沉思之后,韩琦随后又说道:“另外还有一点,此次前往蜀地的人,必然会需要接管蜀地防务。

只有这样,才好调动当地的驻军并进行清理,这样一来,领兵之人的忠心就变得很重要了。”

听到这话,赵祯脑子里面灵光一闪,似乎是想到了某个人。

而另一边的欧阳修此时也觉得奇怪,他总感觉韩琦的这番话是意有所指,只是一时间也没有想通。

不过赵祯此时说道:“今日这事就先谈到这里吧,其他的明日再谈。”

随后欧阳修和韩琦一同出宫,出宫路上,欧阳修问道:“大相公的话似乎对于领军之人,是有了人选吧,不知是何人。”

韩琦此时却笑道:“我这哪有人选,刚刚只不过是说出些想法罢了。

倒是你,枢密院管着兵事,对于这些应该比我更清楚才是,要有了人选举荐,也该是你啊。”

欧阳修回道:“话虽是这么说,但我这来枢密院还不过一年,有些东西还不太熟悉。

反倒是您原先在枢密院执掌多年,想来应该会比我更清楚一些,要不您帮帮忙,给我个提示。”

这话欧阳修说的客气,但韩琦却没有接,反而是打着哈哈,和欧阳修说了几句两人便分开了。

此时,宫中的赵祯似乎是决定了什么,便命人去通传,召李皓入宫见驾。

而此时的李皓还在胃桉南作坊的火药制造院忙活,自从李皓将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比告诉工匠。

经过他们一番试验之后,火药爆炸的威力确实强了不少,今天李皓就让过来验收的。

不过真的看下来,虽然在工匠眼里,这个威力可谓骇人了,但李皓还是觉得有些失望,总感觉这个威力似乎没有想象中的大。

只是火药制作终究超出了李皓的知识范围,毕竟李皓现代也不是搞化学的,对于这个知识总还是有些贵乏。

所以接下来只能靠着工匠来改进技术了,而李皓自己也转向了火器的研发上面。

而这两样如今也有了两样成品,一个是李皓提了建议,经过工匠具体实现的成品地雷。

当然真看到了成品之后,李皓觉得面前的这个东西叫地雷,可能确实有些勉强。

因为这东西除了是埋在地下以外,和地雷简直没有一点关系,反而更像是一个炸药包,要把引线拉到老远,然后明火引爆的那种。

不过装了足够的黑火药之后,爆炸威力倒是能看。

另外一件就是李皓想做的火枪了,本来李皓以为宋代技术虽然不好,但只要愿意花功夫,那手凿几根枪管应该也是能做到的。

等先有了,再来改进技术,提高产量也不迟的,但事实和李皓预想的却有些不同。

因为材料强度的问题,枪管的厚度必须达到一定的点,才能承受火药爆炸的冲击力。

所以在炸了几根枪管之后,工匠们成功做出来,并拿出来给李皓看的这玩意,与其说是枪,李皓倒更愿意称呼它为炮。

但相比起正常的火炮来,它的膛口又太小了,同时这玩意的重量明显不是一个人能搬得动的。

再加上准确度也没有,反正打的弹子出膛之后,只能保证大体方向,可实际的落点就真的是看运气了。

总结起来,这个四不像的东西,实在是没什么实用性,纯粹是浪费材料。

于是李皓只能放弃做枪的想法,转头让工匠们继续把膛口和枪身放大,直接开始研发大炮吧,这个估计还简单一些。

虽然成果是没有太多了,而且暂时也无法大批量生产,并用到实战上,但这终究是已经跨出了一大步。

所以李皓也是大方了一回,给一众立功的工匠都给了赏赐,当然用的是盐铁司的钱。

而后估计众人继续努力,李皓便打算回盐铁司衙门了。

然后在回去的路上,便遇到了前来找自己的朱内官。

只见在看到李皓的马车后,朱内官赶紧让人拦停了马车。

感觉到停车后,李皓便掀帘往外面望去,想看看是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便看到了朱内官,刚想问好,便见朱内官急匆匆的说道:“李大人,你可是让我一番好找啊,快跟着我赶紧入宫去吧,官家召见。”

听了这话,李皓便想问下这次召见是为了什么,看还没发问呢。

朱内官那边估计是真着急了,这时候已经在调转车头了。

等到调头好了,又急匆匆的在前头领路起来,丝毫没有要回答的意思。

看这要不问清楚,李皓哪能放心的下,于是便和外面的护卫要了一匹马,直接骑马到朱内官的车旁。

说道:“今日官家找我是有何事啊,怎么弄的您这么着急。”

朱内官听后掀开帘子,抱怨道:“我能不着急吗,官家还在宫里面等着呢!

结果我跑到盐铁司,发现你不在,然后知道你出城了,又赶紧追到这里,现在都不知道官家有没有等着急了。”

抱怨完后,但也是回答了李皓的话:“至于官家找你有什么事,我也不知道。

不过今日官家与两位大相公商量了,要派谁去蜀地,估计是因为这事吧。”

听了这话,李皓心里莫名就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