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升官时刻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升官时刻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这番准备当中,也就有问题出来了,按照赵祯遗诏所说,丧服以日易月,山陵制度,务从俭约。

可让真到了办事的时候,谁敢真的去节俭办事,尤其是现在的这种情况。

继任的皇帝年幼,不能主事,而且又非亲生骨血,加上宫中又没有名正言顺的太后,只是由德妃苗氏进皇太妃主持。

但苗氏终究没做过后位,在这件事情上也的确没太多话语权,所以一切事物基本都落在了由欧阳修领头的臣子身上。

赵祯执政数十年,在天下百姓心中仁名远着,无论从自身考虑,还是为了赵宗汉的名声考虑,欧阳修都不敢真的节俭行事,否则只怕会被人指着嵴梁骨骂的。

所以只能是按照真宗皇帝旧例,然后在其上继续加码,才定下的具体流程。

大略算下来,整体花费几近相当于大宋的两年的赋税,几乎要将国库都给掏空了。

李皓等人自然知道这样不太妥当,可事已至此也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了。

虽然事情很多,而且时间挺紧张的,毕竟北宋不像汉唐时期,会在皇帝生前就开始建造陵寝。

但却又有规定,皇帝下葬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否则灵魂无法顺利进入太庙。

相对于陵寝建造这么个大工程,七个月的时间显然是极为紧张的,所以以申图刚为山陵按行使、袁文绍为修奉山陵都护为首的陵寝建造人员,早早的便离开了汴京,去挑选合适的地点去了。

除此之外,其他大部分的程序都有成例,人员安排到位之后照着去做就行。

反正这次李皓是帮着自己这一帮人都找了个位置,在这上面也得赚一波资历出来。

剩下需要劳动所有人一起的,就是给赵祯确立谥号了,在这点上也没人敢下绊子,所以倒也顺利。

最终定下神文圣武明孝六字,安仁立政曰神、帝德运广曰文、睿智天纵曰圣、安民和众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慈惠爱民曰孝,以这六字帮赵祯做了最后的盖棺定论。

然后等申图刚他们选定好地址,呈报上来之后,便开始动工建造。

至此最忙碌的阶段也就过去了,众人便开始有了时间把目光重新调回到朝政上来。

虽然对犯错官员们的大规模清洗暂时还不会开始,毕竟到目前为止,主要任务还是维持朝局稳定。

但针对个别重要人物,那自然是不能耽搁下去的,否则外面对有功之臣的封赏进行不了,总得有人给他们腾位置。

要知道现在只有欧阳修和英国公按照赵祯的遗诏,升了官,其他人可都还没动呐。

欧阳修现在官职名称也终于有一大串了,推忠协谋同德左理功臣、特进、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同平章军国重事。

其中推忠协谋同德左理功臣是功臣号,只是以示有功之臣的作用;特进是正二品散官阶和吏部尚书这个寄禄官一样,是领工资待遇用的,只有昭文馆大学士、同平章军国重事是差遣,也就是真正的职务。

至此欧阳修才算是成为了名正言顺的首相,在下任枢密使未曾任职之前,可以同时掌管政事堂和枢密院。

英国公的官职是推忠保节翊戴功臣、忠武军节度、许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许州诸军事、行许州刺史、上柱国、英国公、食邑八千七百户、食实封三千户。

从官阶上讲,英国公的品阶倒是比欧阳修高,为从一品,但在官职上却并没有实际职权。

就算是监管西郊大营,也是持诏而行,相当于皇帝明确下旨让你来管,你才可以管,否则是没有这个职责的。

不过这倒也能理解,毕竟英国公现在不合适再掌三衙,再往上也没其他位子好安排的了。

反正这两位现在已经是站稳了脚跟,着手处置相应官员就容易多了。

其中文臣方面由欧阳修来处理,武将勋贵则由英国公出面处置。

但整体难度而言,文臣方面的处置更为难办,尤其是韩琦这厮。

这家伙在朝中的关系盘根错节,这次又没有直接参与进赵宗全的宫变当中。

虽然能找到人证,证明韩琦与赵宗全是有联系的,但却没有实质的物证来左证。

韩琦这人老奸巨猾,李皓他们在赵宗全的皇子位里,前前后后翻了个遍,都没找到韩琦与赵宗全的来往信件。

在这种情况下,要定韩琦的谋反之罪,只怕是不太容易了。

而且文官们素来官官相护惯了,不少人虽然想看韩琦倒霉,但真要是处罚太重,只怕他们就又有话说了。

毕竟人总有犯错的时候,他们还希望在自己犯错的时候,也不会被处罚的太重,自然就不愿意去破坏这个潜规则。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便来到了大相国寺,要亲自和韩琦谈谈。

说起来,韩琦从为赵祯祈福开始,到现在已经在这住了有一个多月了。

对此韩琦自然是有所不满,开始面对英国公派去的士卒是大发雷霆,百般刁难。

直到后面开封府情况明朗之后,看守的任务便交给了开封府来管,由曾公亮派了人来,这下韩琦才算是消停下来。

毕竟文武有别,韩琦非常笃定英国公不会对自己动手,反而会小心翼翼的保护,以免引起文武对立的情况发生。

可到了曾公亮手上,他就不会有这些顾虑,自然韩琦也就消停了不少。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韩琦心里倒是越来越踏实,时间拖的越长,就证明对方手上越没有多少证据。

否则对于自己,对方肯定会快刀斩乱麻的处理,而不是给自己留下这么多时间。

所以面对欧阳修的到来,韩琦心里并没有多奇怪,甚至还很是心平气和的说道:“咱们有多长时间没一起喝过茶了,我们最后一次喝茶是什么时候来着。”

欧阳修答道:“是挺长时间的,应该是从你投入赵宗全门下之后,我们就没在一起喝茶了吧。”

韩琦听后一笑,不落话柄的反驳道:“你这话可说的不对,我何时投过赵宗全,这事我怎么不记得了。

要说公事上面的联系就是投靠,那当初赵宗全还是我们两人去到禹州给接回来,难不成你也投靠了赵宗全。”

面对韩琦的回答,欧阳修回道:“此事的前因后果,你我都心知肚明,实在没必要去争辩什么,今日我来也不是想细究这事。”

韩琦听后问道:“能让你这位新晋昭文相亲自来说的,想必不会是一件小事。

说说吧,是不是已经商量好了要怎么处置我。”

欧阳修说道:“处置谈不上,只是我们都希望你能主动上奏请辞,致仕还乡。

到时一应恩俸、荫补待遇都可依常例而行,也免得伤了大家和气。”

这话一出,韩琦是哈哈大笑,说道:“朝廷之制,七十致仕,我如今才五十有余,还有大把时间为朝廷效力,为何要上奏致仕。”

欧阳修说道:“何必呢,只要你上书致仕,今次之事便能就此了结,这对于你我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否则你再顽抗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可就说不准了。”

这番道理韩琦自然明白,但韩琦心中终究放不下这功名利禄。

最终韩琦还是想在努力一把,就算是贬官流放,只要还能留在官场之中,那至少就还有重回中枢的可能。

而且韩琦自诩在外朋党众多,认为只要自己坚持,总会有人帮着自己说话的。

所以坚定的说道:“那咱们就来看一看,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吧。”

见韩琦是铁了心的要挣扎一把,欧阳修只留下了一句,好自为之,便离开了。

本来欧阳修顾念着这么多年的交情,是想给韩琦一个体面的,可没想到韩琦自己不想要啊。

既然如此,那欧阳修就只能去做那些早就该做的事情了。

其实对于韩琦如此固执的原因,欧阳修大致也能想的明白,无非就是觉得自己还有倚仗罢了。

毕竟韩琦执掌中枢已有七年,誉满天下,这门生党羽自然众多。

韩琦认为这些人能帮他度过这个难关,可欧阳修却不这么认为。

若是这次朝廷打算大搞株连,那或许这些人会抱团取暖,合力将韩琦给保下来。

因为那个时候,保住韩琦就是保住他们自己。

但可惜这次欧阳修为了能尽快稳定朝局,只是想杀鸡儆猴,能将一部分官位空出来给有功之人就行,顺便将一些关键位置控制下来。

这次宫变文官的参与度不高,所以真需要调动的官位并不是很多,自然也就没必要把范围扩大。

在不触及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欧阳修不觉得这些人会冒头帮韩琦说话,毕竟在官场上,那些脑子里一根筋的家伙终究是少数,大部分人都会去权衡利弊的。

欧阳修接下来便让谏院的人在朝堂上开始一一弹劾,把那些该点到的人都给点了点。

然后再找他们一一谈话,该拉拢的拉拢,该安抚的安抚,至于那些需要被处理的,欧阳修就不去管了。

这一番操作下来,朝堂之上的官员自然也就明白了欧阳修的意思。

基于对欧阳修诚信的认可,原先打算抱团取暖的一众人,迅速被欧阳修给瓦解掉了。

并且还有人为了向欧阳修表忠心,也是为了能尽快将此事了结,以免多生事端,甚至主动给欧阳修提供证据,方便欧阳修能尽快结桉。

另外在众人面前,欧阳修还隐晦的提道,自己想给韩琦一个体面的结束,但被韩琦给当面拒绝了。

现在其他有罪的官员都已经在处置了,可要是韩琦那里一直没有结果,只怕这件事可能会再起波澜。

所以想让他们一起去劝劝韩琦,让韩琦不要那么固执,接受下自己的好意。

听到欧阳修的话,众人都说欧阳修是正人君子,有容人之量,纷纷答应会去劝一劝韩琦。

欧阳修倒也没觉得他们一定能说动韩琦,反正说的动最好,大家都能省事。

而要是说不动的话,想来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主动想办法帮欧阳修把韩琦给解决的。

事情上也确实如此,在韩琦当着他们的面刚了一波之后,这些人便开始想法设法的给韩琦泼脏水找证据。

即使朝中有那么几个为韩琦洗白的人,也抵不住这些人的强大战斗力。

在朝堂之上的意见统一之后,欧阳修便奏请赵宗汉同意,将韩琦、陈升之等重要官员除名勒停,追毁出身以来文字,发还原籍,交地方官员看管。

而这也基本上是针对官员最严重的处罚了,毕竟宋代对于文官一向不怎么开杀戒。

至于其他官员的,被流放、贬砥也有一批,反正匆匆忙忙了一个多月,算是将要处置的人都给处置了。

之后便是李皓他们最期待的时刻,因为随着官位被空了出来,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封赏可以落实下来了。

李皓这次本职从盐铁使升迁到了三司使上,接替了陈升之空出来的位置,开始彻底接管财权。

而具体官职变成了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丞、权三司使,变成了从三品的朝中大员。

这也是当初盛纮觉得自己荣休时能达到,就很心满意足的职位。

当然现在盛纮的目标肯定要远大一些了,毕竟这几年跟着李皓也确实升迁的挺快。

就比如这次,虽然盛纮是没有赶上立功,但李皓还是给他争取到了接任盐铁使之职的机会。

毕竟他对于盐铁司的事情确实了解,而且也比较听话,加上这次把他支出汴京,让他沿着大宋绕了一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

至于顾廷烨他们就不用李皓操心了,这次武将这边的事情有英国公出面主持。

自然是不会亏待顾廷烨他们的,基本上所有人的官阶都有提升,其中顾廷烨被推到了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的位置上。

杨文远也接替了原先毕仲游的位置,成为了殿前副都指挥使。

当然他们两的位置一部分是英国公帮忙,但更多的还是两家自己都出了大力。

而剩下的袁文绍、张温他们就要差的多,只能落到下面各军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