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九章 前往徐州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九章 前往徐州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手里既然不缺钱了,李皓便开始准备来操练自己的部曲,毕竟这个世界往后十余年大大小小的战事不断,手下没有一支精锐兵马,李皓可放心不了。

而且如今正好已经过了秋收,农忙时节已过,也能把部曲们都给解放出来。

只是这次李皓多少遇到了点困难,毕竟李皓练的是家族私兵,而不是像在宋代那样为朝廷练兵。

所以在有些方面不可避免的就需要避讳一些,比如强弩、铠甲就不好弄,当然不是说李皓就弄不到、做不出。

这天下有名的世家豪族,哪家还能真掏不出几百幅盔甲、弓弩来,毕竟前朝各地武库里面的好东西,文帝可没得到多少。

大多数都是在大乱之时,就被瓜分掉了,大头自然落尽各地的实力派人物手中,但诸多世家豪族肯定也是从中分了杯羹的。

只是朝廷方面是有相关的禁令在,大部分人都选择将东西隐藏起来,以备后患。

所以李皓也不好光明正大的去违反禁令,免得落人口实。

可完全不去操练这些也不成,万一日后遇到什么危急情况,也得保证这些人拿到了武器便能使用才行。

铠甲之类的还好说,只要体力充足再保证一定的负重训练,基本就能达到效果,可弓弩的使用就是技术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李皓干脆将整个训练过程分成了两步,先在胶东训练军阵、体力、及刀枪近战,等李皓满意之后。

便可以前往徐州,派到袁沛麾下去协助剿匪,这样一来是可以体验实战,让他们多见见血,二来也是借用军中的弓弩来进行训练,三来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去见见程始,一举三得。

具体负责主持操练的人便是袁沛给找来的那位老将,反正在学习行军打仗方面,李皓表现的进步神速、触类旁通,根本不需要他费什么心。

没办法,毕竟要真论起来,这位老将经历的战争次数及战事规模估计是真比不上李皓的。

李皓现在欠缺是基于汉代军阵、后勤的理解,毕竟两个时代使用的各种装备都有代差,所以相应使用的战术也有所区别。

等这些东西熟悉起来之后,李皓便能将自己的经验带入其中,这时老将再能教授的东西就不多了。

既然有了空闲,老将也不愿意闲着,便正好被李皓拉来主持此事,而后李皓自己也亲身参与其中。

这样一来是根据亲身体验给老将做总结教训,适当调整训练方式,二来也是借此激发部曲们训练的积极性。

毕竟有袁家嫡子陪着一起训练,那些部曲们哪好意思偷懒,甚至为了能在李皓面前露脸,搏一个出头的机会,不少人更是玩命训练。

于是部曲操练确实异常顺利,但这边顺了,却有其他人就不太高兴了。

这日,梁氏派人从校场将李皓喊走,说是有事要招李皓过去问话,这下把李皓弄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自己最近都挺老实的,没犯什么错啊。

路上李皓本来还想向前来传唤的护卫打听,结果怎么都套不出来话。

没办法,谁让自家这个母亲厉害了,别看她整日里都待在祭堂里,但这治家还是极好的,又加上这是从梁家带出来的老人,李皓就更没辙了。

等回到袁府,李皓在梁氏这边看到了秦夫子,大概就知道这问题出在哪了,看来是自己这段时间忙于部曲训练,对秦夫子这边有所慢待,所以就被通知父母了。

果然,梁氏问道:“听说你这段时间一心都扑在了兵事上,最近都没去上秦夫子的课业?”

李皓立马答道:“确实如此,最近部曲操练越发紧张,所以就稍微耽搁了些时间。

不过我也不是就此放下了学问,袁家毕竟是以诗书传家的,我自然不敢堕了袁家声名。

是以我这几日虽未曾前去上课,但依然利用空闲时间完成了秦夫子布下的课业。”

梁氏闻言,回道:“是嘛,那我便让秦夫子考一考你,若你确实未曾耽误课业,那今日我便不再追究。

可若你刚刚是欺瞒与我,那我便惩罚与你,你可明白。”

“孩儿绝不敢欺瞒母亲的。”李皓回完梁氏的话,便对秦夫子说道:“请夫子出题吧。”

秦夫子闻言倒是爽快,直接就从旁边拿来了一卷书简。

李皓打开一看,这题目是早就拟好了的,而且对于秦夫子所授内容多少是有些超纲了的。

显然出题的人是打好了主意,今日怎么都要磋磨一下自己的。

不过他终究有些失算,李皓哪里是普通人呢,虽然秦夫子并没有完全将此教授完全。

但李皓治经又不是从这个世界开始的,宋代经学的发展可比如今更好,李皓当初为了科举可是废了番苦功夫的,哪里是这么容易就能考的倒的。

一番行云流水的答卷之后,李皓便自信满满的交给秦夫子审阅。

梁氏看到李皓这幅模样,再看到秦夫子有些呆滞的样子,心中便也对李皓的答卷起了好奇之心。

于是便出声问道:“秦夫子,我儿答得如何?”

秦夫子闻言说道:“小公子答得很好,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看来小公子不来我这课业,学的东西反倒是更强了些,具体的还是夫人自己看吧。”

说着便将书简交给梁氏,转头便盯着李皓,不知是在想些什么。

梁氏这里看完之后,面向李皓也是颇有深意,随后便对李皓说道:“既然你今日答得不错,证明你平时确实没忘了课业,那今次我便不罚你了。”

随后便让秦夫子下去休息,把李皓单独留下说话。

两人沉默了一会之后,梁氏率先开口道:“我看过你以往做的文章,中规中矩并无太多出彩之处。

但看你今日这篇文章,无论立意,还是用词、用典都极为出彩,绝非一日之功。

莫非你平日都在有意藏拙,可这又是为何呢,难道是担心我与你父亲?另外你今日又为何要显露出来。”

对于今日的冒头,其实李皓早有想法,本来李皓是打算安安生生的过下去得了。

但从剿匪遇到万松柏开始,再到曲辕犁的发明,袁昂这个名字已经文帝那里打上了印子,这日后的清闲怕是已经没了。

既然躲是躲不了了,那李皓就干脆高调起来,反正总归不能委屈自己,岂不是丢穿越众的脸。

在听到梁氏的话后,李皓立马解释道:“父亲与母亲待我都是极好的,而且兄长也是通朗豁达之人,我有何需要担心的。

只是平日里疲懒惯了,反正诸事都有兄长顶着,我也懒得去出风头。

至于如今显露,只是孩儿发现自己对军伍之事颇感兴趣,想在这上面多花些时间。

那我总的让母亲相信,我能两者兼顾,否则母亲能答应我的想法?”

梁氏闻言沉思了几秒,说道:“事关你的课业,我不好做主,此事我会传信与你父亲,让他来决断。

在你父亲回信之前,秦夫子的课你不能断了,不过上课天数可减半,具体的我会去与秦夫子商议。”

听到这话,李皓当即明白这是已经成功一半了,当即高兴答道:“多谢母亲成全,孩儿一定谨遵教诲。”

之后为了增加梁氏和袁沛的同意概率,面对秦夫子的课业,李皓开始火力全开,反正秦夫子那里是惊呆了双眼。

而袁沛的回信也没让李皓失望,不过在信中袁沛并没有过多提及李皓所谓天赋之事。

一来可能是没有亲眼所见,终究是有些不信的;二来则是直接表明让李皓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他当初那样。

反正如今家中上有他这个父亲支撑,下面还有袁慎来承继家业,李皓不用刻意去担负什么责任。

这个结局比起李皓最初设想的要好上不少,看来袁沛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他过去的影子。

当初若非戾帝作乱,或许袁沛现在还是一个任侠,陪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走遍山河大地。

明确了袁沛的意见之后,梁氏便做主让李皓自行抉择课业,但前提是李皓答应不能将诗书礼义丢掉,该学还是要学的,只是不需要再花那么多时间。

至于秦夫子这边,梁氏也找他谈了话,毕竟李皓这么做,对于这个夫子而言,肯定是不恭敬的。

所以如果秦夫子要走,梁氏也能理解,并愿意奉送大礼相送,表示歉意。

而事实上,秦夫子再思考一番后,也真的离开了,是由李皓亲自护送出青州的,以表师生之仪。

等秦夫子走后,梁氏便没有再去请老师来,毕竟就以李皓这零散学习时间,也没谁愿意来。

人家好的夫子自然也是有脾性的,哪看得惯这种样子,所以梁氏便干脆自己亲自来抓。

至此,李皓有了充足的训练部曲的时间,前提是只要李皓的文章能一直做的让梁氏满意就行。

东去春来,到了春耕时节,这部曲训练便只能告一段落,毕竟在农业社会这可是天大的事,要真把农时误了,那不知会饿死掉多少人。

不过这次有了曲辕犁的帮助,袁家耕种很快就提前完成了。

之后又花了些许时间去开垦了荒地,但数量也并不多。

没办法,胶东毕竟不是什么荒蛮之地,自古便是人口稠密之地。

而在春耕秋收的这段时间内,既然不好做大规模的训练,李皓便又趁着空闲开始了自己的发明之路。

这次李皓的目标是改进下造纸术,现在的书简都太厚重了,一本完整的论语放下来就有一大摞,实在是不够方便。

另外就是如厕的问题,李皓刚来之时没啥钱,也不好为这事找袁沛、梁氏要钱。

毕竟他们在这上面的花销也不大,直到李皓挣了第一笔钱银之后,便开始用绢来擦。

舒服倒是舒服,可就是太奢靡了,李皓用的都有些心疼了,所以干脆提前把蔡伦的活干了,把造纸技术给改进出来吧。

当然,李皓要做那肯定比蔡伦改进的彻底,毕竟李皓直接用的就是宋代的造纸技术。

反正流程还是一样的,不过袁家本身就有造纸作坊,只是原先的制作成本太高,需要用到蚕茧。

毕竟好的蚕茧都是用来纺织丝绸的,纵使是质量较差的蚕茧其价也不甚便宜,而且即使成本如此高昂,但做出的纸张依旧粗糙不堪大用。

那李皓集中人力之后,首先便是针对原材料进行调整,使用获取方便、价格低廉的材料来制作新纸。

等有了成本之后,再一步一步的提升质量,反正袁家的工匠这两年在李皓的带动下,尤其是李皓舍得花钱的情况下,迭代发展的能力提高很快。

毕竟只要匠人提出的方法确实有效,那李皓是给出真金白银的,另外还可以将他们放归成庶民,当然肯定是不会让他们离开袁家的。

可即使如此,对于这些人而言,依然是天大的诱惑。

在秋收之前,李皓心心念念的白纸终于制作出来了,虽然没有现代纸张的质量好,但至少正常书写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时间,李皓便将此物拿给梁氏来看,本来梁氏开始并未在意,结果后来一听这纸是李皓这段时间亲自督办下来的。

立马便问道:“这白纸的造价几何,产量几何。”因为梁氏知道李皓不会做无的放失之物,既然做了那就肯定是有意义的。

李皓回道:“这纸造价很低,是用树皮、麻、藤、麦秆、稻草等原料制成,现在因为熟练的工匠不多,如今只是试制而已。

但制作此物并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只要愿意将人给投进去,产量不是问题。”

梁氏闻言,说道:“若是如此,那你是为天下读书人做了一件大好事,你准备什么时候正式制作。”

李皓回道:“我今日来找母亲,就是想说这事,既要大规模造纸,那原先的工坊自然就不够用了,需要重新规划一番,而且关于这纸要如何贩售,我还没有想好。

如今已临近秋后,我打算先领着部曲去趟徐州,所以恐怕没有时间来盯着此事,便想来请母亲出山。

监管工坊制作之事,但生产出来的纸张都先封存起来,等我从徐州回来之后,再行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