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四十三章 袁慎当官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四十三章 袁慎当官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面对李皓的质问,吴汉却略带敷衍的回道:“我闻悉城中有暴民意图反叛,所以提前调兵入城维持治安而已,没什么要紧的。”

说完还主动转换了话题:“倒是你,这些时日以来一路攻城拔寨,战功斐然,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想来等你此次回返都城之后,必能位列朝堂,到时你我同殿为臣,还得相互扶持才好。”

三公之首要和你相互扶持,这要是换做袁沛在这也就罢了,李皓自问还没这能耐,只能回道:“大司马此言未免羞煞我了,您是三公之首,这相互扶持之说何从谈起。

而且对臣子封赏,本就是陛下权责,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等只要一心为陛下办事,总是不会错的。

只是在我看来,陛下此时应当是希望蜀中安定的,不知大司马你是否也是这么想的呢。”

吴汉闻言并未说话,只是看向李皓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李皓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两人对视几秒之后。

只听门外传来一道声音:“子仰不得无礼,大司马自然也会遵照陛下之意行事,哪里需要你来置喙。”

说完来歙便走了进来,李皓见此悄然松了口气,虽说李皓不至于惧怕吴汉,但要是吴汉一意孤行,以李皓现在的身份,也确实拿他没办法。

而来歙与吴汉地位相当,又有多年的交情在,想来有来歙劝说,吴汉应该也不至于做什么出格的事。

于是便顺着来歙的口风,给吴汉致歉:“小子刚刚出言无状,还请大司马海涵。”

吴汉见状没说什么,只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然后来歙便让李皓退了出去,自己则单独留下来说话,想来是有些话也不好当着李皓的面讲。

不过退出来后,李皓并未离开的太远,而是在远处等着来歙出来,想着尽快了解情况。

这一等便是快一个时辰,才见来歙出来,李皓于是赶紧迎了上去,结果没等发问,就只听来歙说道:“我就猜到你没走,正好陪着我走走吧,边走边说。”

看来歙这副语气,李皓心中便预感不妙,等来歙令身边护卫离得远些,就更明白其中有些话只怕是不好让其他人听见得,便也调开了护卫。

等两人附近没有其他人后,来歙才说道:“刚刚我已和大司马商谈过了,他此次主要就是想为岑大将军报仇,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而已,尽量不会涉及到其他人。”

“这话大将军您自己信吗,公孙述已死,延岑投降以后也被收缴了兵马,若大司马只想针对他们,城中的兵马就已然够了,何至于要调兵入城。

而且就算是要处置他们,是不是也该由陛下决断,怎能让大司马自行做主。”李皓闻言回道。

来歙并未直接回答李皓的问题,反而跟李皓谈起了如今局势:“自延岑投降之后,蜀中名义上算是平定了,可实际情况呢,光是在这成都城,就不知有多少心怀叵测之人。

而益州九郡,除了北部汉中、武都、广汉、蜀郡、巴郡、犍为这六郡是我们打下来的,所以还算稳定之外。

南部的益州、越巂、牂柯这三郡之地就只是名义上归顺,可实际上依然在据守关隘阻挡我们。

那你觉得,成都城里的这些心怀叵测之徒与南部三郡会不会有所联系。

现在我们的大军在这,都尚且如此,等大军撤退之后,蜀中又会是什么局面。”

这怎么可能没有联系呢,成都自来就是蜀地中心,是蜀地世家大族齐聚之地,来歙的话说道这里,李皓也就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显然他这是没有说服吴汉,反倒是被吴汉给说服了,这让李皓无语极了,这家伙这几句话就忘了当初留下来得初衷了。

见李皓没有说话,来歙又接着说道:“这几天,大司马也并未闲着,而是在不断甄别成都各大家族,他会尽力来控制好局面的,这不光是为了私怨,同样也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

为了陛下,也不知道文帝在这,知道吴汉要用这种手段为他好,会是个什么表情。

至于来歙所说的,吴汉会控制好场面的这种话,李皓是一个字都不相信的,毕竟李皓又不是初出茅庐的傻小子。

就算是那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范围杀戮,大概率都会让士卒们杀红了眼的,到时哪里控制的起来,更何况是这种不能落人话柄的屠杀。

毕竟有组织有计划的针对世家大族动手,比起士卒暴乱屠城,显然前者更容易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因为前者会让人猜测这个行动背后的目的,哪怕他们心里知道这事不会波及自己,但脑海中却依然会想这是不是皇帝要对世家大族动手的信号,继而令其他地方的世家大族联想到自己身上,而后者就只是单纯的残暴而已,这就是吴汉得个人品质问题了。

所以相信在动手之时,吴汉除了几个必要的人物之外,其他人根本就不会去打招呼,只会等该死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再出来收拾残局。

而在这不受控制的空档,必然会有一大批本不相干的人被牵连过来,令那些无辜的老百姓受灾。

对这样的行为李皓实在是认为不妥,便再争取道:“可是城里的百姓多是无辜的,我等前来本就是为了吊民伐罪,若是因此害民,心中何忍,不如再想想其他办法。”

不过显然来歙也没想让李皓参与,直接说道:“今日你回去以后,便整备一下兵马,明日一早便前往越巂郡,将那里接管下来。

成都的事你就不要插手了,到时我会留下来盯着,想办法约束一下的。”

好嘛,来歙这招倒是挺好,直接把李皓支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而且李皓还不得不感激他,因为借此至少能让李皓离这盆脏水远一点,不至于为此坏了自己的名声。

最后李皓还是答应了来歙,毕竟如今蜀地最大的两个官统一了意见,李皓也没啥办法,只能希望来歙这家伙能说到做到吧。

次日一早,李皓便领兵前往了越巂郡,而在同一天,成都附近驻扎的其他人马,也用着各自不同的理由离开了不少。

直到半个月后,李皓在越巂郡听到了成都事情的后续发展,公孙述、延岑全族尽没,随后成都府便发生了兵乱,席卷全城。

等大乱平息之后,城中一众人等损失惨重,蜀中震动,新任蜀郡太守张堪为平息风波,派人八百里加急传讯文帝,请他严惩吴汉。

同时由来歙出面将吴汉暂时看守在府宅之中,并又把李皓他们给调回了成都,节制那些在此次事件中霍乱成都的兵马。

当然这样的举动并不能让蜀中之人满意,所有人都在等着都城的消息,看文帝会如何处置此事。

而后文帝的旨意到了,对吴汉节制兵马不力,致成都遭遇兵祸之事严加训斥,夺了吴汉大司马的官职,另外还有吴汉副将刘尚也遭到了处罚,也算是给蜀地一个交代。

另外便是对剩下的蜀地世家大族、降臣降将给予安抚赏赐,并开始征辟蜀地人士任职为官。

这一番立威施恩下来,除益州、越巂、牂柯这三郡之外,其他地方基本都稳定了。

而后一年,除了一部分兵马被抽调去陇右之外,其他兵马在收回了益州、越巂、牂柯三郡之后,才接连撤军。

不过说来不巧,李皓与万松柏、程始他们虽然都在蜀中,不过因为分属南北两路的缘故,所以直到合围成都时才碰面到。

结果因为吴汉纵兵的事,没等说上几句话,就又被各自支走了,而后等李皓回到成都,万松柏和程始又直接就被派去支援陇右,连正式叙旧的功夫都没有。

就是不知道程始在陇右会不会碰到凌不疑,说来现在离剧情正式开始也就剩下一年了,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翁婿的缘分。

这次离开蜀地,原先李皓收降的蜀地兵马自然不可能跟着走,除了一部分被留作了郡兵之外,剩下的都被遣散为民。

不过这些人手里都有李皓赏下的丰厚钱财,相比起其他人来,日子过的可是能舒服不少。

尤其是成都被吴汉绞杀了大批世家大族之后,让蜀地出现了一大批空地可以买卖,李皓特意出头帮他们统一置办了不少田地产业,算是对他们忠心的酬劳,为此也是让李皓在蜀郡的名声好的不得了。

剩下那些李皓从豫州带出来兵马,因为不需要再去征战,所以就需要返回建制,因此李皓不是直接返回都城,需要先将兵马带回豫州。

为此李皓这次便不是从汉中出蜀,而是走南路军入蜀的通道,从长江水道去往荆州,然后从荆州往豫州走。

而来歙则是率关中之兵按原路返回,于是这次和李皓同路的就变成了统率南路军的吴汉。

说到吴汉,李皓就不得不想到文帝的骚操作了,他不是免了吴汉大司马之职嘛,结果没想到文帝后面竟然直接把大司马的官职给废了,将其改为了太尉。

然后不出预料的,吴汉在一年之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太尉,甚至这次班师回朝,文帝还特意允许吴汉绕路回南阳老家祭祖,显然并未因吴汉在成都的所作所为就对他有所厌弃。

而这也让李皓更加明白,无论是从公利还是私情的角度上,文帝在有些方面能容忍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不能真因为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就给他刻画出固定印象,那样迟早是会吃亏的。

本来李皓以为和吴汉一路走,肯定没那么容易过关,毕竟自己在成都曾顶撞于他。

结果令李皓意外的是,吴汉似乎并未因李皓当初的顶撞而有所芥蒂,同行的一路上数次主动与李皓交谈,言语中不乏直言表示欣赏,其中尤其是对李皓快速拉人头并保持相当战力的能力极为感兴趣。

那李皓这边也没有故作矜持,毕竟吴汉圣卷正浓,身处高位,自己去往都城之后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的,和他把关系处理好了,对后续自己在朝中立足会很有用。

至于成都的事,既然文帝这个天下之主都不当回事,自己也没必要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所以面对吴汉的问话,李皓是十分大方的把自己的心得说出来,反正后续这种大规模的战事应该也没有了,就算有也是要去草原上和异族打,这技能基本没啥用武之地。

而且别看这操作简单,可李皓是因为两世的眼界积累,才能把钱财看的这么开,其他人可不一定能做到,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了。

在李皓的刻意拉近之下,两人是越聊越投机,到洞庭湖时两人要分别时,吴汉还和李皓约着等到了都城,把酒言欢。

李皓自然是满口答应,本来这也是李皓的目标嘛。

接下来吴汉是直接北上南阳,而李皓继续沿长江行进至江夏,再行北上,又花了十几天便进入了汝南郡。

不过李皓并未停留,而是率部赶往谯县,把兵马交接给了梁无忌,至此李皓这一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夜梁无忌便拉着李皓说话,问起了这几年李皓在军中的事,说来在此之前梁无忌是真的未曾想到李皓这一走便是将近四年,更没想到李皓能立下这等大功。

要知道当初他只认为李皓就是跟着大军去打下陇右,很快就能返回豫州来的,结果光是陇右就打了近三年,然后李皓中间还遇刺重伤,差点让他没办法和袁家交代。

而在梁无忌口中,李皓也得知了袁家的近况,袁沛还是老样子,好好的在徐州当他的州牧。

可袁慎和梁氏就有变化了,首先袁慎在都城的辩经大会上代师出战,力压一众儒生,算是彻底的名声大躁了。

再经皇甫仪举荐以后,正式入朝为官,当然官秩并不大,只是秩三百石的论经台郎中而已,手上也并无什么实权,相比起剧情中的那个廷尉侍郎可是差的远了。

当然,对于袁慎为何这么着急入仕的原因,李皓也是明白的,知道这事多半还是得怨到自己身上。

如果没有自己,那袁慎大可以如原来轨迹中一样,慢慢积累声望,找个合适的时机入朝找个实权职位。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袁家父子三人,爹当着一州的州牧,弟弟也眼瞅着立下大功,回朝之后便会被加以重用,很有可能就会进一个实权衙门。

到那个时候,袁慎要是再想入仕,面临的阻力就太大了,因为文帝那边本来对于士族就是持压制态度。

所以还不如趁着李皓还没回来得空挡先行入仕,以后再想办法以功绩升官,至少先把门槛给跨过去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