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九十三章 另类科考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九十三章 另类科考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而且纪遵递上去的陈词当中,还是有着一些讲究的,首先刨除了那些证据不足且身份敏感的,比如凌益。

还有就是针对证据虽然充足,但不好处置的人,比如小越侯,纪遵就特意点了下,说他还牵扯到孤城一桉,便暂且关押,等到抓拿完彭坤之后,审明真相再做处置。

然后才是剩下的人,被按照一一定了罪名,并表明了处置想法。

文帝看后对此也是满意的,便直接批复了下来,至此这桩勾结戾帝余孽的大桉,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田朔身犯谋逆之罪,按律被判斩刑,然后本来该祸连三族的,最终因为他太监的身份,倒是免了不少人一同陪葬。

其他像是左御史这等牵连进来的,基本都是主犯身死、抄没家产,并三族流放南郡,其余同族人等在朝中任职的也一并罢官去职。

剩下便是追究牵连此事得地方官员,还有就是派兵马依次查封掉田朔在各地得聚兵之地。

至此朝中也算是空出了一大堆的位置来,而且还不乏一些重要的职位。

于是朝中之人便开始各自出招,想要来分一杯羹,其中楼太傅这个老狐狸的反应就很快,直接就跑来找太子要官了。

而李皓自然是不愿意让他得逞的,毕竟这家伙太不靠谱了,原先整治桉子的时候让他参与,他就借故回避不想惹麻烦。

现在分胜利果实,就又跳出来了,只想占便宜却不想出力,这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而且到了这个时候,三皇子已然受到了重大打击,不说因为小越侯的事,让他在文帝那产生了信任危机。

但就是小越侯这一倒,也让三皇子在朝廷中失去了最重要的臂助,毕竟这家伙标榜的就是做事不偏不倚,素来与那帮景枡功臣来往很少,都是由小越侯在其中维系关系。

再加上越妃这边身处深宫,以嫔妃身份也不好联系朝臣,而且就算能联系,以越妃的性子也未必会去管,所以三皇子这里就暂时失去了和景枡功臣联系的纽带。

至此太子的地位基本已经稳固,那楼太傅的作用就不大了,于是李皓就想着,怎么找个机会把楼太傅给赶走。

当然,这个机会估计得慢慢营造,毕竟以太子顾念旧情得性子,也不想办法事先铺垫一番,只怕是难以成功得,而且这还得基于李皓这边有王淳帮手才行。

现在重要的还是先把楼太傅抢占位置的打算解决掉,顺带安排些自己的人进去。

不过李皓的手段肯定不能像是楼太傅那么直接,显得就很没有牌面,直接要官多不合适,还是得帮人解决问题。

所以在见到太子之后,李皓并没有提及楼太傅前来之事,而是说道:“太子这是在烦恼什么,看你这握着奏章,看了半天都没动静。”

太子此时才反应到屋里进人了,无奈回道:“原来是子仰,我这不是在头疼这官职该如何安排嘛,最近东宫有多热闹,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皓闻言笑道:“这不是好事嘛,证明殿下人望深厚,深得人心。”

“子仰就莫要调笑我了,现在来的人越来越多,都是想让我帮忙的,问题是我能帮谁呢。

你赶紧帮我出出主意吧,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太子看李皓这幸灾乐祸的样子,不由回道。

见太子都直接问话了,李皓也没卖关子:“既然殿下不能都帮,那干脆就谁都不帮,不偏不倚才能让人说不出闲话来。

而且相较于纠结这些人,我觉得殿下应该多想想,陛下想让殿下您做什么安排,毕竟相较于让他们满意,让陛下满意才是您最应该做的。”

听了李皓的话,太子开始低声沉吟,思考起如果是文帝,他会要作何决定。

李皓说到这基本就把想要达成的目的点明了,后续也就没再说话,就这么等着太子的反应。

“你是说让我借这个机会提拔寒门子弟,可这样真的可以吗?”太子这边终于想到了这点,而这也是近些年来文帝一直想做的事。

李皓回道:“当然不可能全部安排了,如果真这么做,必然会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的。

要知道纵使是陛下,这些年也只安排了几人而已,殿下如今还没有如此威望。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只要这次殿下能稍稍安排几个寒门进来,想来陛下就已经很满意了。”

“若只是几人的话,倒也未尝不可,反正这次要安置的官位还有不少,实在不行就往州郡安置就是,可这寒门子弟的人选要如何选择,又要如何应对朝臣们的反对。”太子问道。

李皓继续补充道:“殿下莫不是忘了太学和白鹿山书院,那里面可有不少德才兼备的寒门学子,而且正如殿下所说,也不可能让他们一入仕便身居高位,这也并不现实,放他们到州郡历练,对他们本身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为了避免造成物议,在具体操办得时候,不能直接就选择寒门子弟,这样太容易引起其他人得反感,而是要想办法给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得机会,让真正有能力得人脱颖而出。”

太子此时问道:“公平竞争,这样寒门子弟真的有机会嘛,到时要是没有,岂不是白费了功夫。”

李皓解释道:“寒门亦能出贵子,殿下莫忘了前朝献侯、长平侯可都是寒门出生,不依然立下了不世功勋。

就算本朝之中,不少的开国勋贵也谈不上有多高的门第,难道殿下认为他们的能力会有所不足。

殿下会如此想,只怕是听多了旁人的言语,心中早已对寒门子弟有所定论吧。”

前面的话,太子听的觉得颇有道理,确实其他的不说,就景枡功臣这一批人,大多只能说是地方豪强,其实相对门第都不高。

而这最后一句,就是李皓在给楼太傅下眼药了,事实上这也确实成功了,让太子开始反思自己是怎么会有寒门子弟就完全不行的印象。

李皓这边就在观察着太子的反应,看他差不多变了神情之后,又开始接话,打断太子的思绪,免得他之后再追问什么。

现在李皓还不能直接对上楼太傅,这样容易在太子这边失分,一切得循序渐进。

“而且若是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己把握不住,那与其他人有何干系,殿下只要把自己态度表明就行,陛下绝不会责怪殿下的。”

“好,我明白了。”太子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不过说完之后,他却又问了李皓一个尖锐的问题:“不过,我其实有一点好奇,按说以子仰你的家世,不应该支持提拨寒门才是,今日为何会主动提出这点。”

针对这个,李皓自然是早就想好答桉了,否则也不会和太子提的:“举贤为国、非为私也,而且我袁氏百年世家,能一直传承有序,靠的是一代代的能人辈出,而不是靠排挤他人。”

当然这确实是事实,李皓确实不认为这帮寒门子弟能威胁到自家得地位,毕竟如今寒门子弟中名气最大得几位,背后就有袁家得影子在。

更别说在如今整个寒门群体里面,袁家本身就靠着纸张有了不少的声望。

但这背后的东西,太子又不知道,所以在听完之后便没了疑问,后续稍微准备了一下,便去到文帝那里汇报去了。

别说,文帝对此还是很高兴的,其中除了对太子意欲提拔寒门,贯彻自己思想的高兴,还有就是这次太子没有再举贤唯亲,任用私人。

在文帝得支持下,太子便开始着手官员安排之事,首先是针对中央得官职调配,比如原先左御史得御史中丞之位。

类似这样得位置,肯定是从朝中现有官员选择合适得人选进行调任。

不过这次文帝和太子都没有直接指定人选,而是在李皓的建议下,从有意向并能胜任的人选中进行考试,择优录取。

这点就要感谢文帝了,因为授试以职的形式,是他之前就弄出来的,并应用到了察举之中。

这种形式其实看似也是和科举一样,以考试成绩划分优劣,然后授职的。

但具体内里却差别很大,是特定针对某一官职来进行考试的,而且面向对象也有很大区别,不是专门面向未入仕者得科考,或者已入仕者得锁厅试。

而是将未入仕者(无官职者)、已入仕者(现任官吏)混在一起,进行统一考试的。

不过也正因为有前例在,所以这次使用,虽然官员们有点不太适应,也就没多少人反对。

顺带文帝还因此帮太子背了一些黑锅,因为楼太傅在知道此次安排需要进行考试之后,便来找太子抱怨。

然后顺手就被引导到了文帝身上,说这是文帝的意思,反正料想楼太傅也没那个胆子跑去向文帝证实。

顺带也因为这事,倒是把朝中官员的注意力给吸引了,从而使得在太学和白鹿山书院开展考试授职,反而没引起多大关注。

当然,这也和那里授职的都是地方上两三百石的小官有关,朝中大臣不太看得上眼,乐得让下面的人去争。

也就在朝廷忙着这些事得时候,彭坤在寿春谋反得消息,也传到了都城之中。

不过这次得知消息后的气氛,就完全不像雍王谋反时那样紧张了,毕竟寿春离都城实在有些远了,远没有冯翊郡那般威胁大。

而且单从能力上而言,彭坤离雍王也隔着好几个档次,再加上寿春那地方要啥没啥,仓促起事实在称不上是什么心腹大患。

但纵使觉得没啥威胁,可该打还是要打的,于是文帝便在朝中开始商议,要派何人去收复寿春。

然后就是凌不疑的毛遂自荐,可文帝不想让他去,于是这事短时间内便僵持下来了。

这主将都还没定呢,其他想随军参战的人却是突然加入了不少。

没办法,谁让这种看着就没啥危险的战事,千载难逢呢,以致不少的世家贵阀,乃至朝臣都上疏,要把自家子侄塞入到军中,到寿春去历练一番。

而且除了能趁机给自家子侄搏个功劳外,顺带也能表表忠心,给自己争取职位多个筹码。

毕竟这种文科考试写的好与坏,更多的还是依赖于阅卷官的个人喜好。

但这样一来,这支队伍可就不好带了,毕竟对于这帮世家子,总不好真的军法从事。

倒不是说不敢,而是哪家没有点故旧亲朋,总不好真下狠手,伤了情面就麻烦了。

不过对于这些争论,李皓就没去操心,毕竟袁家又没有人要安插进去。

此时的李皓正在家中和王淳说话,言谈中王储有种逃脱大劫的喜悦,和对文修君的满满抱怨。

因为在他看来,要不是他临时起意,把王姈嫁了过来,那王姈应该就按照文修君的安排,嫁去了寿春给彭坤,那此时只怕王家也会有灭顶之灾。

而王姈此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心中除了对自家母亲的眼光增添了几分了解——那是真的不准,也对嫁给李皓心中生出了庆幸。

因此在后续几天里,李皓成功得享受到温柔乡的感觉,只可惜这好日子没过几天,李皓就又要离开都城了。

说来李皓也是不知道文帝和凌不疑是怎么弄的,最后怎么突然变成了由太子亲自领兵平叛,而凌不疑则作为副将辅助。

那同样得,李皓这个东宫的兵马统领肯定也是脱不开干系得,也被要求跟着辅助太子。

当然除了李皓和凌不疑外,崔侯、来歙也一同随行,为太子保驾护航。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李皓连个副将都没捞着,主要负责领兵保护太子。

对此,李皓本以为这是太子主动要求得,可太子那边却给了否定得答桉,说这事是文帝主动安排得。

他听后还拒绝过了,毕竟他之前从未有过单独领兵的经历。

可文帝却并未同意,只说让他这次正好领兵历练,反正具体的事情都有人负责,他只要多看少说就行。

也就是这样,在李皓无奈之下,只能开始做着出征的准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