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袁家遭殃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一十八章 袁家遭殃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之后的度田令实施,在实际操作中也是困难重重,各地世家大族自然是不想去牺牲自家利益的,而之前那些在都城信誓旦旦的各州州牧,也有不少人态度变得暧昧起来。

于是一时间各地郡县连连奏报,上书劝谏要暂缓执行度田令,再加上朝中本就反对的朝臣们,这奏章一下子便堆满了文帝和太子的书桉。

这就给了太子很大的压力,毕竟相对于心智坚定的文帝,太子的性格明显更好对付,因此也就被视作打破度田令实施的最好突破口。

所以这日李皓来到东宫,便难得见到这里人流如织的场面,不少官员都在东宫这里求见太子。

其中一些官居千石以上的重臣,譬如太傅长史栾治、尚书令寇光、将作大匠蒲岐等人,已经进到殿里和太子劝谏了。

李皓见这场面,自然担心太子应付不来,万一要是答应了些不该答应的,就麻烦了。

因此也是加快了脚步往殿内走去,东宫的人自然不可能来拦李皓,于是李皓很快便进来了。

然后便看到霍不疑已然早早就到了,显然这家伙对于太子也是不太放心的。

进来后,便只听太子说道:“父皇欲要实行度田令,本意便是清查人口、田亩,核实户口与税收。

如此既能丰盈国库,又能对州郡情形有所了解,还能抑制那些不理会朝廷政令的宗族兵长,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并非是针对某家某户,此等用意本就是好的。”

“殿下此言差矣。”当下便有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传出,“要说用意,前朝戾帝那些新政的用意难道不好?

当初他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寻常大儒还都说不过他呢!结果呢?”

“正是正是!戾帝那所谓的新政,一会儿改币制,一会儿变税法,还要实行王田、私属制,那说的也是冠冕堂皇。

可最终除了让天下动荡,百姓民不聊生之外,又有何成果,殿下可要引以为戒啊”随后又有人出声附议。

眼见太子这被逼的不知该如何回答,霍不疑当下便要反驳,结果看到李皓到了,就干脆把话给吞了回去。

那李皓肯定没法坐视不管,当即说道:“戾帝得位不正,乃是一依仗妇人之势篡权夺位的小人!陛下却是一兵一马一州一郡筹谋奋战,拿血肉打下来的江山!

你怎敢以戾帝之证来比拟陛下,如此胡言乱语究竟意欲何为!”

突然被扣了这么一顶大帽子,顿时就让那些刚刚还义愤填膺的官员消停了下来。

不过等他们看清,说话的人是李皓之后,当下便说道:“袁子仰,莫要忘了,你家可也是胶东的世族,田地庄园连绵数县不止。

度田令之下,你家难道就能置身事外不成。”

李皓定睛一看,说话的是尚书令寇光,当即回道:“尚书令说笑了,既是朝廷政令已下,我等臣子自然是一体遵从,哪有置身事外的道理。

而且正如刚刚太子殿下所说,朝廷颁下度田令,为的是清查各州郡县的田地与人口,便于日后税收管束。

天下者,社稷之天下;社稷者,朝廷之社稷,清查田地人口本就是朝廷理所当然之事,诸位何必做如此反应!”

此时霍不疑也反应过来,说道:“不错!战火兵祸数十载,如今终得天下一统宇内澄清。然前朝所记载的田土人口与今日已是大相径庭,如果不加清查,何以治国!

总不能仅凭你们担心,朝廷就不做事情了,若有问题到时再改便是,陛下又不是戾帝那般暴虐无能之人,你们何必如此担心。”

被两人这么一说,他们倒是不好在政策上说什么了,否则总不能说他们不相信文帝的为人吧。

由此房中就沉默了一会,然后李皓向太子示意先把人给赶走,太子会意后说道:“今日便议到这里,度田令先继续实行,等遇到了问题再行商议。

诸位都先回去处理公务,就不要在这耽误时间了,顺便把外面的官员也一并带走。”

众人闻言向太子施了一礼,随后便都退下去了,连带外面等候的官员也被他们给带走了。

等众人走完,太子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今日幸好你们两在,否则只怕孤得被这帮大臣给烦死,此次度田令要在他们口中夺食,只怕孤日后的日子是不得清闲了。”

李皓闻言回道:“这是陛下相信殿下的能力,殿下应当为此高兴才是,而且这不是有子成相助嘛,以他之才殿下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听到李皓这有甩锅给自己的倾向,霍不疑便说道:“子仰说笑了,论起对各地世家豪族的了解,我怎么也比不上你,这事想办成便是要对各地情况了解颇深,因此还需要你多出些力才行。”

论吹捧人,这李皓能认输吗,当即便继续夸,誓要把霍不疑给吹的飘飘然,让他大包大揽的事给办了。

结果显然没啥用,显然李皓有点高估自己忽悠人得水平呢,再加上霍不疑被吹捧得太多了,对这方面产生了极高得抗性,只把糖衣吃掉,然后就把炮弹给吐出去了。

文帝和太子这边执行度田令的决心没变更,那地方上就还需要按令办事。

可地方上得官员大多数是豪族世家出身,纵使不是得也几乎都受制于他们,因此可以想象到这第一次度田得成果会是怎样。

各地官吏或执行不力,或故意错误执行诏令,使诏书在实际执行中完全走样。

其中执行不力得倒还罢了,至少对百姓得危害不大,反倒是那些估计错误执行得。

他们把百姓们召集起来,拿出度田的诏书,说朝廷现在要度田,你们名下有多少田,就是自家的房子、房子旁边的巷子,都得查清楚!

以此来诓骗百姓,把豪强名下的田地移到穷人名下,这样一来在上交的帐册上。

当地的田亩确实是增加了,只是这增加的赋税全部被压到了百姓头上,而那些豪族世家还是不用缴税。

而这一点,文帝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在得到各地奏报之后,也没多相信,只是想着要循序渐进,便没打算直接发作。

可就在这时,这帮地方官员却自己闹出了乌龙,把文帝给彻底惹毛了。

在文帝翻阅陈留郡的奏报文书的时候,发现在里面夹了一封信,似乎是误夹进去的,上面写着“冯翊、弘农可问,河南、景枡不可问。”

开始文帝不解,讯问陈留奏事吏员是什么意思?哪知这吏员却推说是在街上捡的,不小心夹了进去,自己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文帝一听就怒了,这是纯把他当傻子湖弄是吧,当下便对吏员怒声呵斥,这才逼的他说出真话。

原先这是司隶校尉给底下人的度田指令,因为河南是帝都所在,多天子近臣;而景枡郡是帝乡,多皇帝近亲,自然是能不招惹的最好。

其实后面冷静之后,文帝心中就已经有了猜测,只是对这情况就更为不满了。

因为这件事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是地方官们没有严格执法,而是根据各地豪强们的势力大小看菜下碟。

然后,冯翊、弘农、河南、景枡的信息,怎么出现在了陈留官吏的手里?他们本身就查不到这四家啊?

只有一个可能,这所有地方的主官们都已经串通一气了!这怎么能不让文帝恼怒。

于是文帝当即便在朝堂上发作了,勒令司隶校尉下廷尉府审问,冯翊、弘农、河南、景枡四郡太守一并追拿回都城。

另外派出了御史,彻查各地度田情况,一时间让各地官员人心慌慌。

但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是需要惊慌的,因为根据御史的回报来看,之前各地奏报的数据可以说是胡编乱造。

只有豫州和徐州稍微好些,袁沛和梁无忌在这次度田上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但也仅止于此,毕竟各郡县探察还是得用地方上的人,他们能直接盯到的地方很是有限。

而青州和兖州,因为梁家、曲家和袁家配合的原因,也算是有几个郡县的数据拿的出手。

这次证据在手,文帝便开始了行动,他知道这件事情需要下狠手了,否则一旦此时让了一步,这度田令也就真的执行不下去了。

不过文帝也知道,这种事情让太子做只怕会拖泥带水,于是便亲自出面主持。

在前面抓的司隶校尉都还没处置的情况下,就以度田不实为由把刚刚上任的大司徒欧阳歙给抓了,那可是三公之一,连带着还有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再下面的各地方官吏就更多了,事涉荆、青、徐、益等数州之地。

这下也算是让朝野惊醒,一时间为这些官员求情的人络绎不绝,来往于东宫与宣德殿。

见此情形,李皓便建议太子统统挡驾,不要插手这些官员的处置,毕竟太子自己下不了狠心,现在文帝帮着给解决了,这是好事。

太子现在只要闭口不言,不去拆文帝的台就行。

只是对此霍不疑却有不同意见,他倒不是觉得太子应该去救人,而是认为太子应该学着改变,光是一味的仁厚是治不了国的。

这点李皓也是认同的,只是做事还是得循序渐进,而且李皓本来也不想太子能变得杀伐果断。

要不然李皓当初干脆就不闻不问,让三皇子上位得了,何必弄的这么麻烦呢。

为此,李皓和霍不疑在东宫也是吵得不可开交,但太子这次是站到李皓这边的,故而霍不疑最终也是没辙。

而后随着欧阳歙这批人死在了牢狱中,狠狠的震慑住了那些有心思的官员,这也让朝廷在地方上推动度田令一事,总算有了不小的进展。

太子见到这一幕,不由对李皓和霍不疑感慨道:“度田令一事前后周旋了一年多,死了十数位两千石以上的官员,终于看到曙光了。”

李皓则深知此事绝没到守得云开的日子,只是看着太子沉闷多日,终于松了口气,便没有再去打击他。

但霍不疑明显就没这么体贴,直接说道:“太子殿下还是不要高兴的太早,那些豪族世家怎么会这么快放弃,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人家好端端的当着土皇帝,田地越兼并越大,家奴越收拢越多,连县令郡守都要看他们脸色。如今官府非要插手进去,他们哪里会轻易罢休,这点血只怕还不足以让他们清醒。”

太子听到这话,习惯性的就转头看向了李皓,询问李皓的意见。

可既然霍不疑说破了,李皓自然也没必要说谎,便说道:“确实如此,如今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后面只怕还得真刀真枪得打上一场,才能真的把这事定下。”

“那些人真的有这么大得胆子,敢公然谋逆?”太子本来听到李皓也认同霍不疑得话,已经有心里准备了,结果听到还会有战事发生,不免惊疑道。

李皓回道:“公然谋逆或许不至于,但在暗中挑动叛乱,以此逼迫朝廷让步,他们还是敢的。

毕竟那些大姓兵长有人有地有兵械,要是不闹一场,怎么能真的死心呢?”

对于李皓的想法,最终太子还是将信将疑,毕竟在他看来,如今朝廷一无外患,二无天灾饥荒,怎么会有人叛乱找死呢。

结果后续事情的发展,确实就如李皓所说得一样,在没有天灾、没有饥荒、没有战乱的这一年,各地仿佛商量好了似的,突然冒出一群群的反贼,劫掠乡里,攻打城池,好不热闹。

朝中得到了消息,自然便要开始安排平叛事宜,文帝当即便召集众人上宣德殿议事。

首先是介绍了一下此次叛乱的具体情况,虽然叛乱是席卷了徐、青、豫、冀、幽、兖、益、荆、扬九州,但真正激烈的还是青、徐、幽、冀四州,其余州郡大多都被限制住了。

说来袁家这次是真惨,袁沛执掌得徐州是重灾区就不说了,问题是就连袁家大本营所在得青州也陷了进去,这运气也真是没谁了。

虽然这些领头不会刻意对袁家下手,但李皓对于这帮叛军得军纪可没什么期望,等把这次得叛乱压下来,只怕袁家得损失不会太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