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四章 朝政斗争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四章 朝政斗争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宫里挨了一顿教训,接下来这事便到了要正式实行的地步。

让不让自己出宫的事,最终决定权在崔明身上,其他人是插不上话的,因此要想把事情办成,就得要揣摩好他的心思。

登上帝位八年,这位原本的范阳王,已经不知不觉得习惯了所谓的帝王心术。

这些年崔明虽然并对王堃和王钦依旧信任,并封赏不断,但另一边却也重用永昌侯、明家家主明伯陇等人,试图达到所谓的平衡。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这种行为并不是错误,外戚乱国的事前朝不是没有,而且一家独大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现在李皓就要利用这一点,用他们的反对,来推自己一把。

因此李皓与王堃商议过后,由他在朝中开始上奏,允李皓入主东宫。

理由也很充分,就是打着遵循祖例的名头,说出一堆冠冕堂皇的话来。

崔明在朝上并未做出决定,退朝回宫之后,便把李皓喊了来,询问道:今日,你舅父在朝上提议,让你正式入主东宫,你是什么想法。

面对崔明的问题,李皓并没有伪造想法的打算:父皇若问儿臣的想法,那儿臣也实话实话,若是可以的话,儿臣是想要前往东宫的。

皇宫虽好,但终究是规矩太多,都没有当初在王府过的舒服,您和母后又都忙,我平素除了跟着晏先生他们读书练武,一年也就只有那么几天能出宫转转。

再者说,儿臣虽能力有限,却也想为父皇分忧,让您哪怕只轻松一点也好。

这话说的,崔明半信半疑,不过对于李皓提起的王府旧事,倒是让他有所触动。

感叹道:是啊,当初你这小子是最皮的,天天抓鸡斗狗,不知道被你兄长说了多少次。

没想到这一转眼,你就长得这么大,也稳重沉静多了,你兄长要是知道,一定很高兴。

李皓趁势回道:兄长一定知道的,每年清明、中元我都会去兄长的陵前洒扫,也都会和他说说话,他在天之灵一定能听到。

崔明眼神柔和的看着李皓,说道:是啊,你兄长一定知道的,一定。

随即沉默了一会,才又说道:走,跟我一起去见你母后,关于你去东宫的事,父皇还需问问你母后的想法,毕竟她是最舍不得你的。

可是真等两人到了正阳宫,崔明却没有问,只是陪着一起闲聊了会家长里短。

也正是因为崔明之后几天,在朝上没有就这事表明态度,让一些人有了臆想,以为崔明是不想李皓进东宫的。

除了王家一脉,其他外戚本来就不想李皓得势,一下子扳倒李皓不现实,但这拖一点后腿,那泼一点脏水,水滴石穿之下总是有效果的。

只不过他们并不敢直接跳出来,就学着之前李皓那样,让几个外围的官员启奏,说太子前往东宫需要延迟,以此试探崔明的态度。

理由也没有抨击其他的,只说李皓年轻,不妨等大婚之后,再入东宫参政,

可李皓怎么会让他们这样,立马就让王堃在背后推了一把,直接把声势给造了起来,把永昌侯、明伯陇给拉下了水。

甚至还引导弄出了人身抨击的路数,开始对李皓的能力、品德,直接展开了攻击。

风头造了起来,立马就有一部分原本中立的投机派官员,和王堃提前安排的人,也加入了进去。

这次除了要把李皓推进东宫,顺带着还要在永昌侯、明伯陇队伍中,混几个亲信进去。

而王家这边,自然是奋力在朝中为李皓辩驳,同时一起出力的,还有李皓的那三位先生。

只是他们的声音在朝中不够响亮,稳稳的处

在下风。

这情况一下子就引起了崔明的警觉,不由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把王家压制的有些过了。

不过永昌侯、明伯陇反应也快,在意识到情况不对后,立马也终止了行动,想把这事情的影响力给减下来。

但问题是,这里面有不少的中间派,和王堃的人,不是他能完全控制住的,再有王堃这边的配合,让这事情并没有消停下来。

此时宫中这边,陈喜知道了这些话,即使知道事情内幕,却也是着急起来:殿下,如今外朝把您说的如此不堪,越说越离谱了,您真不去管一管。

李皓看着面前的报告,笑道:确实如此,他们这想象力不错,即使不当官了,出去写话本应该也能养活自己。

见李皓不回正题,陈喜无奈道:殿下……

李皓却依然浑不在意:别着急了,他们蹦跶不了多久的,想必母后这时候应该已经去找父皇了。

正如李皓所说,王怡在得知朝中情况之后,立马就找到了崔明,向他跪着哭诉:陛下,如今朝堂上对颢儿口诛笔伐,难道你就坐视不管。

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儿子,不能再失去颢儿了,如果你真对颢儿不满,不妨先把我给废了,给颢儿留一条生路。

看着这位结发之妻,崔明赶紧起身把她扶起来,说道:怎么会呢,颢儿是我和你的孩子,一直以来又听话懂事,我怎么会对他不满。

如今我已经派人在查是谁在暗中兴风作浪,到时一律严加惩处,我一定会为颢儿主持公道的。

王怡泪眼朦胧的说道:真的吗?

崔明坚定的说道:当然,不管是谁,我一定一视同仁。

随后就将王怡拉到椅子上相依而坐,就和当年在王府一样。

可最终崔明还是食言了,这件事其实并不难查,毕竟刚开始永昌侯、明伯陇并没有太在意,也未做过多遮掩。

但崔明只是贬斥了一些闹得太跳的官员,对于永昌侯和明伯陇等人,只是派人申斥,而且用的办事不利的理由。

也因此,他自觉对王怡母子有所亏欠,就爽快同意了李皓入主东宫,给了参政议政之权。

并且在召见李皓之时,崔明还特意说道:关于詹事府官员的任命,你有没有什么看好的人,此次我允你自行拣拔,想好了直接报给朕就行。

这次可以说李皓是大获全胜,但李皓也没有被冲昏头脑,任命官员的事,即使是东宫属官,也不是李皓该独断专行的。

因此李皓毕恭毕敬的回道:儿臣对于朝中大部分官员实在不熟,更不知晓其能力如何,而相熟的,如舅父、先生那些人,也不可能屈尊来詹事府,所以还是请父皇给选定吧。

崔明很满意李皓的态度,因此继续给李皓机会:既然朕说让你选,就是让你自己来选,这也是对你能力的考验,七日之内将名单给呈报上来。

李皓才装作不情愿的答应下来:是,那儿臣再想一想。

随即崔明便打算让李皓离开,但在李皓刚起身时,却又不经意的说了一句:对了,你马上要出宫了,等会记得去你母后那里,她最近心情只怕不好。

王怡心情不好,是因为自己要走嘛?明明是为了有人在出尔反尔。李皓心想,但表明上自然不能这么回答,而是乖巧回道:是,我等会就去劝劝母后。

来到了正阳宫,王怡正在这生着闷气,果断上前开玩笑道:母后,这一直生气可是容易让人变老的,得多笑笑呀!

女人没有不在意相貌的,王怡闻言就没好气道:怎么,连你都觉得我老了。

李皓随即略带夸张,装

作一片真心的模样道:母后这可冤枉我了,在我心中,母后永远是在这天下最漂亮的女人,没有之一,所以才更要保持下去。

王怡被李皓这样子给逗乐了,伸手指了指李皓的脑袋,说道:你啊,这话留着以后跟你的太子妃说吧,是你父皇让你来的。

李皓笑道:母后果然聪明,其实母后真的没必要为此和父皇生气,帝王之心首重制衡,父皇所作其实也可以理解。

王怡进宫这么多年了,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这次涉及到了李皓,这是她的逆鳞,所以她才有些失态。

回道:我这不还是为了你嘛,没想到你倒好,比我想得开多了。

李皓此时收敛了笑容,说道:因为儿子明白,身在皇家就不能事事计较,有的东西糊糊涂涂就过去了,对大家都好。

而且母亲应该相信儿子,不会被些许困难而打倒,母亲能护儿子一时,可终究护不了一世,儿子有自己该走的路。

王怡听完,愣愣的看着李皓许久,随即说道:看来你是真的长大了。

有了李皓的劝解,王怡这边总算是缓和了下来,之后崔明可能也是为了补偿,一月内就一直住在正阳宫中。

另一边,李皓也拟定好了名单,带去给了崔明,里面都是近年来在地方上比较有政绩的底层官员。

吏部尚书是李皓太子少傅,查看官员政绩自然不是难事,对此崔明表示理解,并准许了这道名单。

自此李皓算是有了自己的小班底,只不过等他们到位还要点时间,正好趁着这段时间,东宫也需要好好修缮一下,才能入住。

另外更重要的是,李皓即将拥有了一支两百人的东宫卫队,这些人李皓没有自主挑选的权力,但既然是跟在自己身边,李皓自然不担心掌控不了。

这虽然和汉唐时期的东宫卫队没法比,但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随后李皓正式在朝会上露面,以太子之尊独立位于诸官员之上,后面便是按品级站好的文官,武官则站在对面。

初次上朝,李皓自然纯粹就是来旁听的,只有崔明问话了,李皓才会应景的回答几句,表现得算是中规中矩。

只有等回到东宫,李皓才算是复苏过来,开始忙起了自己的事。

打仗最重要的是情报,宿国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情报机构内外侯官,不过那个是在崔明的掌握之下,李皓暂时不想插手进去,毕竟太敏感了。

而且对于内外侯官的能力,李皓也不太看得上,至少是没有朱衣卫和六道堂强,所以李皓准备自己也建一个。

还有就是挣钱的事,这年头干什么都要钱,干私事总不好找崔明要钱,又不能说明用途,还是自己造靠谱。

好在对于怎么挣钱,李皓已经是驾轻就熟,再有王家这边给的启动资金,这两件事就一块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