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二十四章 重掌兵权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二十四章 重掌兵权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隼本来就对上次的惨败而耿耿于怀,如今李皓给了一个借口,他便有了顺水推舟的打算。

于是他找了个机会,便在朝堂上大发脾气,只不过他并没有直接承认这事的真假。

毕竟要是直接承认了,岂不是表明他之前就知道真相,坐实了欺软怕硬的名头。

他先是把李守基拉出来责问了一通,因为最开始给案子定性的就是他,现在出了纰漏,问责自然也是跑不了。

老大,你当初是怎么给朕回报的,你说昭节皇后是死于意外失火,那对于外面的传言,你可有什么解释。

李守基当然知道事情真相,当初他明明在回报中提到了异常,可问题李隼不也没让人查嘛!

只是在大殿上,当众甩锅给李隼,明显是不明智的,那肯定也不能自己背锅。

于是便在第一时间,把安都府尹给拉了出来挡枪。

回禀道:此事儿臣确有疏忽,邀月楼被毁之后,安都府便派了人调查此事,并给了儿臣奏报。

儿臣也是过于信任,就未再进行核查,还请父皇责罚。

安都府尹此时心里无限委屈,当初明明是李守基自己一心催着结案,这结果也是李守基给出来的。

只是他本就是李守基一派的,此时也不敢惹李守基,只能是上前请罪,表示查案之时,可能是有所疏漏。

李隼当即说道:你一句有所疏漏便可以了,昭节皇后乃朕之发妻,是你们能如此懈怠的,如今更是引得朝野动荡,简直其心可诛。

来人,将其和安都府一干人等押入刑部,等此事真相明了之后再做处置。

等侍卫上前将人带走之后,李隼又说道:吴旭,朕命你朱衣卫重新调查,一定要查出昭节皇后之死的真相。

若真是被他人所害,那朕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为其报仇雪恨。

吴旭闻声立马站了出来,接下了这个任务。

李隼的话,给这件事定了基调,剩下的就等吴旭的回报就是。

可吴旭能回报什么,这件事的真相,早在一年多前他就找出来上报了。

如今无非就是再找李隼对一对,看他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自己就给出来。

今日朝堂上发生的这一幕,让李镇业看的一头雾水。

以往他一直以为,自己母亲的死就是李隼策划的,结果如今怎么又突然蹦出了个宿国,他可不相信李隼能指使的动宿国人。

自己想不通,他便赶去找外援帮忙了,连忙赶去了崔国公府,想找他帮忙分析一番。

崔国公自回到安都以后,身体也是每况愈下,现在连朝会都不能参加,一直在府中养病。

至于初国公,因为他之前的拙劣操作,弄得初远很是没是被动。

虽然表面上保持了友好,但实际却也没多少亲近。

而且因为之前被俘的事,初远即使得到了李隼的宽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朝堂,丧失了兵权。

在这个时候,初远肯定是得老实待着,不想掺合到这些惹麻烦的事情上。

和崔国公简单讲过外面的流言,和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后,李镇业问道:外公,你说母后身故的事,真会是宿国人下的毒手吗?

崔国公是个聪明人,也正是因为这个,他才不相信这事是宿国干的。

毕竟李隼在动手之前,都特意把他给安抚好了,也是因为这个,在事情发生后,他都根本没去打听邀月楼的情况。

再者说宿国完全没有这种必要,在刚刚大胜的情况下,杀一个毫无价值的皇后,这根本就没什么意义。

所以面对李镇业的询问,崔

国公回道:如果是在宿国大败之初,他们要进行刺杀,用以动摇军心还有可能。

但那个时候,安宿两国的战事几近结束,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让宿国有必要动手进行刺杀。

李镇业听后也明白了意思,并举一反三道:那这次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是父皇自己弄出的一场戏,目的就是为了能名正言顺的对宿国再次开战。

崔国公点头认可了李镇业的猜想:应该是这样,想来很快吴旭就会给出宿国派人刺杀的答案,只是如今紫阳关外新建的那座城,只怕是不太好打。

李镇业对于战事如何,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以李隼的作风,也不太会让他进入军中,而且也不愿意进去。

想想之前的那场仗,连李隼都差点死于乱军之中,实在是太危险了。

崔国公的整体思路是错的,只是这并不影响结果的正确。

没过几天,吴旭便带着一份新的邀月楼被毁的真相,走上了朝堂。

在这上面,吴旭特意表明了邀月楼并不是因为被火焚烧而倒,而是被人为炸毁的。

同时还有不少军士的供词,把这次爆炸和宿国突袭大营的爆炸给联系起来,坐实此事是宿国人所为。

李镇业闻言马上就跳了出来,作为昭节皇后之子,他当然有义务要求为母报仇。

而且他自诩已经洞察了李隼的目的,这样还能在他面前讨好。

只见李镇业满腔怒容,言辞悲切:宿国人竟然胆大包天的刺杀母后,这是公然挑衅我大安,儿臣请父皇立即发兵,为母后报仇。

李镇业这一冒头,立马就有一帮有眼力见的,也站了出来附和。

虽然后续也有一些人,委婉的表示了反对,认为离上一回两国大战还没有多久。

如今安国也只是刚恢复一些元气,实在是不宜再次挑起战火。

可李隼心里早就下定了决心,哪里能听进这些劝解:皇后乃朕之发妻,是一***,此仇若是不报,孤妄为人夫,同时也是在玷污我安国男儿的血性。

说完便拔剑砍去桌子的一角明志,彻底堵住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定好了出征决定,剩下便是筹备粮草、整肃兵马,这次李隼还是决定御驾亲征,誓要一扫前耻。

不过在出征之前,最先被处置的还是安都府那些背锅的。

好在李守基还有点良心,没有完全不管他们,最终是保下性命,只是被贬职流放。

另外安都之中,又一次对内外侯官展开了彻查清洗。

好在他们之前从流言的散播中,就意识到了不对,进行了隐藏,所以损失也不是很大。

安国这边的动静,李皓一直都在关注,基本都在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

而安国朝堂这边,得到消息比李皓稍晚一些,只不过他们真的是一头雾水。

连崔明都特意把闫旭给招来询问,这安国昭节皇后的死,是不是他们的手笔。

毕竟宿国之中,如果说有人能办到这件事,也只有侯官们了。

闫旭已经内部调查过这事了,因为外面传的实在是像模像样,弄得他都有些不自信了。

所以面对询问,闫旭果断回道:此事臣已经查过,绝非侯官所为,否则若是真有人立下此功,肯定会报上来的。

崔明听到答案,不由疑惑道:那你说,安国怎么会出现这种流言。

闫旭回道:臣认为有两种可能,一者是安国人自导自演,这事就只是一场意外,只不过是安国人想找个理由,再次与我国开战。

二者安国昭节皇后确实是被人所害,只不过是被梧国六道堂动的

手,毕竟雷火弹梧国六道堂也有,只是如今安帝不想与梧国动手,因此就栽到了我们头上。

对于闫旭的话,崔明表示了认同。

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宿国如今都需要开始整兵备战,调遣兵马到北境去。

在将领人选上,崔明依旧选择了褚樊和王堃的搭子,正好一文一武的配合起来。

刚开始倒还好,褚樊整兵还是挺顺利的,只不过临出发前期,突然就生了一场急病,卧床不起了。

而且与他一同病倒的,还有配合他一起整兵的张老将军等人。

要支援前线时,一下子没了主将,那麻烦可就真的大了。

崔明赶紧派出了太医去诊治,另外还让闫旭带着侯官彻查此事。

因为崔明没法不怀疑,这事是有人在暗中操纵,毕竟这个时机实在太凑巧了。

当然了,这事确实是有人在搞鬼,要知道陈喜为了悄无声息的达成目的,那可是真心花了不少功夫去铺垫。

给出发他们用的都是李皓从莲花楼世界,研究来的秘药,本身无色无味,可以在不伤人本源的情况下,让人身体持续一段时间极为虚弱,所以李皓也不怕人查。

再者说,在外人看来,李皓也没有动手的动机,毕竟这些人不少都是太子党的骨干,李皓有什么理由会对自己人动手。

反倒是那些李皓的反对者,他们动手的可能倒是更大。

甚至李皓还特意给他们挖了点坑,用来引导闫旭往他们身上查。

只不过查案也需要时间,可领兵出发的事情耽误不得。

于是在这个时候,李皓主动请缨,愿意亲自领兵前往北境支援。

鉴于上次李皓的出色表现,朝臣们倒是也认可了李皓的能力,并且也认为李皓是最佳人选。

崔明这边略作思考之后,也没做反对,因为相比于上次的场面,这次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甚至于这次,崔明都没把王怡这边的麻烦抛给李皓,主动的就帮着过去劝说了。

而这也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要是李皓之前主动挣取,崔明心里肯定会有嘀咕,认为李皓是有意获得更多的兵权。

但要是如今这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状态,那他只会认为李皓是一心为国。

只是被吓过一次的王怡,这回显然没那么容易松口,到最后李皓还是亲自入宫了一趟。

面对王怡的担心,李皓这次选择了摆事实讲道理,充分把这次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一一说明,并和上一次的危险做对比。

就是告诉王怡,这回基本不会有翻盘的可能,自己只要在城里守城,肯定是安全的很。

一番苦口婆心之下,才好不容易让王怡松口。

回到东宫之后,张晗也已经知道李皓要出征的消息。

只不过她并没有阻止李皓,反倒是很冷静的指挥下人给李皓准备行囊,顺带又递给了李皓一道护身符。

李皓接过之后,问道:爱妃这是什么时候准备的?

张晗回道:是在储侯爷他们病倒之后,毕竟除了他们之外,最了解北境情况的,也只有殿下了。

而殿下的性子,也不是个畏难之人,肯定会请命领兵,于是我便又去千云观为殿下求了这道护身符,保佑殿下能平安归来。

李皓闻言大笑:爱妃倒真是了解孤。

说着就一把抱起张晗,往屋中走去,并说道:如今孤这一去,只怕得花不少时间,在走之前得抓紧时间多亲近一下。

这大庭广众得,张晗也有些含羞,赶紧挣扎道:这还在院子里面,让人看见了肯定会笑话臣妾得,殿下赶

紧放下臣妾,而且臣妾还得给殿下收拾东西呢?

李皓回道:哦,有孤在,孤倒要看看有谁敢看笑话,至于收拾东西的事,不是还有陈喜嘛,让他收拾就行。

李皓这话一出,原本在院子里面的侍女、太监赶紧都转身离开了,陈喜也去主持收拾东西的事。

有了上一次李皓出征的经验,东宫这边准备的很是顺利。

不过这次和上次不一样,上回李皓走了,东宫就没主人,所以能把东宫侍卫都给带走。

这回有张晗在,李皓就给她留了一百人下来听用。

另外在临走之前,李皓还交代她,有空的话多进宫陪王怡聊天,免得她胡思乱想。

带走大部队走,和上次的走法就不同了,毕竟兵马多了,所要携带的辎重是指数倍增加,行军速度自然也就慢了。

王堃要提前准备军资运输,就先行一步赶去合州,没有和李皓一道。

大军行至中途,陈喜接到了合州的来信,过来找李皓。

殿下,合州义学传来的消息,申屠皇后有话想问您,派了任左使过来,您这边见不见。

李皓笑道:见啊,干嘛不见,等任辛到了之后,你带她过来见我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