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三十二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三十二章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宿国收复了所有失地,秦楚也跟着李皓再一次来到了两国边境。

于是便又一次找到李皓,对自己返回祁国的事进行交涉。

殿下,如今两国战事已近尾声,我对于殿下已经没什么作用了,不知什么时候可以放我离开,还有之前说让我风光返回的事,又不知该如何做。

在秦楚看来,宿国有着安国的压力在,虽然现在是大获全胜,但应当不会在两面开战。

毕竟祁国与安国也是有默契的,宿国真要把祁国给逼急了,打开边防引安军入关联合对付宿国的事,之前也不是没做过。

可这次秦楚失算了,他没想到李皓的胃口能有这么大,就是奔着灭亡祁国去的。

所以李皓面对秦楚的问题,那是丝毫不着急,反而是淡定的拉着秦楚喝茶。

等到秦楚着急的不行,才开口回道:秦侯爷不必着急,最多就月余时间,我必然送侯爷归国,并实现我的承诺。

秦楚闻言也是愣了一下,他之前虽然也有想过可能成功,但这么顺利,而且还有具体时间,也是没有想到。

回过神后,秦楚赶忙说道:那便多谢殿下,只是不知在下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天上不会白掉馅饼,秦楚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便想把事情摆到前面来谈。

这样有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以免到了最后再有变故。

只是李皓还真不需要秦楚主动做什么,因为都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他只要被动接受就可以了。

不过为了让秦楚放心,李皓只说是要再考虑一下,等想到了就会再通知他。

把秦楚给劝走之后,一直在李皓旁边待着的任辛突然开口:你这人还真是满肚子坏水,可怜秦楚是得被你给坑惨了。

虽然陈喜已经回到了李皓身边,但作为一个正常男性,即使陈喜能一个人把事办好,但李皓果断把任辛留了下来,当作贴身秘书使用,分担了一部分陈喜的工作。

正好也能让陈喜把更多精力放到火器营和锦衣卫上面,尤其是宿国本土锦衣卫的建设,这是之后几年的重点。

所以对于任辛的话,李皓笑道:你要这么说,可就太过分了,我这分明是在给秦楚铺一条康庄大道,跟着我享受荣华富贵,总比跟着祁国一起堕入尘埃要好得多吧。

对了,让你安排到祁国,接秦楚家小离开的事,现在有没有什么进展!

任辛对于李皓这种挖坑埋人的举动,用一声冷哼表示了态度。

不过对于正事,还是做出了回答:现如今秦楚帮你劝降的事,暂时还没有传回祁国,祁国上下只当他是被迫投降的,朝中又有故旧帮着说话,因此他的家小并没受到影响。

祁都的锦衣卫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十五那天,祁国太后会出城祈福,城内禁军会有不少随同离开。

到时城门的搜检会松散不少,到时他们会想办法偷入秦楚府邸,把人迷晕后偷运出城,然后在城外再和他们解释情况。

大致就和你之前偷运娘娘一样,只是对于这帮人的态度如何,就没办法保证了。

李皓回道:态度不重要,反正凝神香他们有的是,真要有脑子不转弯的,直接把人给迷了,等到与我们会合之后,剩下的事自然有秦楚自己头疼。

你还真是管杀不管埋。任辛先是吐槽了一句,才关心道:不过你真是有信心,靠突袭就能拿下朔风、胡柳两城,要知道那可是祁国腹地。

即使靠着你那条隐秘的商道,把兵马悄悄运了过去,可要是没能在第一时间破城。

那面对着祁军,甚至安军的联合绞杀,只怕是连逃回来的机会

都没有。

之前任辛和申屠慧便是通过那条商道来的宿国,那里是李皓用来从事军马交易的,初远给的军马就是从那运回的宿国。

可即使如此,那里的险峻也依然不可小视,尤其是从商道在向外延伸,否则也不会一直没被人发现。

因此派出去的人马,肯定是携带不了多少辎重,一旦被困在城下,就是全军覆灭。

但李皓既然做出了这个决断,肯定不会让他们送死。

这次李皓可是把火器营全部给搬了出来,整整三千人的满编状态,还有在两城附近储备的十万斤火药。

要是到为了这份储备,李皓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安排了,好不容易才达到这个数量。

祁国就是李皓下一步计划,所需要准备的舞台,这一战绝不能有失。

为此配合他们的,都是李皓千挑万选的人马,军中骨干统一都是之前埋入军中义学学子。

你放心便是,若是没有把握,孤可不放心把底牌都给扔出去。

现在万事俱备,只等孤要的援军到了,这场灭国之战就可以正式开场了。

在李皓这边等待战争序幕的时候,武安关外的安军也正在头疼着。

此时他们已经收到了祁军在战场大败的消息,没有他们的搅乱战局,面前武安关就宛如一道天堑。

这也让安国亲身感受到了,之前宿国鼎盛时期面对安国的感受,纵使浑身充满了力气,可前面却没有自己施展机会的无力感。

于是便有人向李隼提议:既然如今宿国这边没了下手的机会,那是不是暂时放过宿国,等日后再另寻时机。

现在暗中把兵力调拨向褚国方向,趁着褚国没有太多防备的时候,从他们身上咬下一口肉来,也算是没有白打这一场仗。

这话一出,还真有不少人附和,毕竟大军出动耗费了不少物资。

那里面可有不少都是出战部落自己筹备的,本来上一次战役就没有收获,要是这次再没有,对于不少小部族来说,真的是经受不住。

李隼这边其实也明白,这个建议是如今最好的了。

只不过进攻宿国的想法,是他已经同意的,具体的进攻方案,也是他亲自拟定。

所以碍于面子,他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说道:此事事关重大,朕要再思虑一番,你们先退下吧。

朝中大臣跟着李隼这么些年,自认对于他还是了解的。

要这事他真的不想同意,绝对是直接呵斥提议者,甚至拉出去打上几军棍都有可能。

现在这态度,明显从心中也是支持的,只是缺了一个下台的阶梯。

做为一个合格的大臣,对于给自家皇帝找台阶下,还是很会的。

于是转天的朝议,对于进攻褚国的事,便被转换了另一套说辞。

先是递交了一份,从安、储边境官员传来的邸报,其中重点就提及了一件事,褚国兵马越过边境,劫掠了安国数个村庄,弄得那里民怨沸腾。

然后便是一众官员上前请命,说褚国这般趁人之危,是对安国尊严的蔑视。

一同请求李隼暂且罢兵回援,给予褚国足够的教训,并拯救边境的黎明百姓。

反正就是说褚国有多可恶,只字不提攻打武安关的难度。

李隼当然也明白这份邸报的真实性,毕竟哪有那么巧的事。

可做人嘛,难得糊涂,只要对自己有利,相信一下也没什么。

于是李隼当即大怒,怒斥褚国人的无耻、阴险,表示一定要好生给他们一个教训。

决策已经下了,剩下就开始安排兵马调动事宜。

为了给褚国人一个惊喜,同时也麻痹一下武安关上的公冶固。

因此安军的调动都是在夜晚悄悄进行,并且即使人马变少了,但营中的火灶和旌旗却毫无变化。

甚至时不时的,安军还会主动攻城,来麻痹公冶固。

公冶固确实也没有发现,只等到安、褚两国正式开战,褚国被安军攻陷一城之后,才知道眼前的兵马不对。

只不过那个时候已经晚了,他们已经顺利退回到了紫阳关。

安军攻武安关很难,宿军攻打紫阳关一样艰难,因此在追到城下之后,公冶固连尝试都没有,直接就带兵回城了。

褚国人一心看着宿国的热闹,并没有想到安国已经把主意打到了自己头上。

因此在措不及防之下,被安军轻易的就攻陷了一城。

但好在储军与安军的交手次数太多,对于他们的进攻非常熟悉,所以很快就从最开始的无措中反应了过来,及时重整了防线。

另外基于褚宿两国历年互救的流程,褚国国君也掏出了黄金,来找宿国求援。

只是他不知道,崔明这回接到求援信,也是一阵头疼。

因为他的援军之前已经派出,由褚樊和张允领着去支援李皓了。

本来等他们赶到的时候,祁军已经被打败,并收复了所有城池。

按说到这个阶段,之后该怎么行事,就应该回禀下朝廷,让崔明来决定是继续进攻,还是谈判讲和从祁国要好处。

可李皓自作主张的就把事情给办了,在知道张允和褚樊已经率兵越过丰城后,果断下令已经运动到朔风、胡柳附近的兵马发起进攻。

以有心算无心,祁国根本没想到,会有兵马从后方来攻打城池,自然不会有防备。

就在同一天,两边都是先以商队名义,运送了一支小队进了城中,同时还运了几座火炮进去。

反正火炮这种东西,之前又从没出现过,祁国人不可能知道,运送人员就说这是专门定制的铜钟,也就蒙混过关了。

毕竟都是纯铜制造,无非就是火炮的腔壁厚实了那么一点,但架不住有钱愿意造,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

至于火药的运输就更简单了,混在其他材料里面,祁军也不会一袋袋查。

到了晚上,进入城中的小队,在城内锦衣卫的帮助下,对着府衙和城门的方向架设好了火炮。

直接就把军队进城的通道,和城内祁军的指挥中枢,都给解决了。

没了指挥中枢,祁军虽然意识到了情况不对,但却并没能在第一时间整合起来。

单凭对应城门的守军,在正面的厮杀中也阻止不了士气如虹的,由义学学子统帅的兵马。

被用阵列队形的火枪,三轮齐射就直接打出了入城通道,只敢躲在门洞后面。

然后火枪营让开道路,步兵开始冲锋,几乎没多长时间就进了城。

没了城墙的保护,一方目标清晰、指挥得当、配合默契,并且因为胜利而士气高涨。

一方则莫名其妙、各自为战、士气低迷,甚至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

再加上双方兵马数量相差并不大,因此祁军连一晚上都没支撑过去,就已经弃城而走。

拿下城池之后,入城兵马又迅速转换身份,开始加固城防和安抚百姓。

加固城防上面,刚被轰开的城门必须尽快堵上,只是现做城门肯定来不及。

只能是找了一块大木板,然后把府衙给彻底拆了干净,用里面的木石材料,混合着水泥直接把城门堵死。

左右他们的任务也是守城,少一个城门也没什么。

还有

其他三个城门可以用来进出物资,尤其是把火药给运输进来。

这两城一下,李皓便立即找到张允和褚樊,命令他们迅速挥兵西进,打通与朔风、胡柳两城的通道。

这两人刚听到李皓的话,那个反应大的,张允直接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殿下未得诏命,怎可轻开战端?

论起拽文的能力,张允比李皓还是差了一点,李皓直接反驳道: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将军领兵在外,自然应当临阵机变,父皇既命我主掌北境战事,祁国进犯本就是意外情况,孤既然发现了,领兵抵抗有何不妥。

如今孤当机立断,也是因为察觉到祁国兵力空虚,当是我大宿趁胜追击的大好机会,难不成张将军认为我应该放弃!

张允本就对李皓有所倾向,因此这时也就说了心里话:我等武将自然明白殿下的想法,可今日之事传回朝中,陛下会怎么想呢?

再者说,就算殿下想要趁势追击,攻打面前的秦城、宜城就行,何至于要拿下朔风和胡柳,殿下真当满朝文武都是傻子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