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零二章 挑拨奏效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零二章 挑拨奏效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配合任辛一起,完成解放朱衣卫白雀任务后,琳琅依旧选择了留在安国。

按琳琅的说法,安国终究是她成长的地方,真离开了她也未必习惯。

而且朱衣卫尚在,她也想就近看着,去实时解救那些被害的女子。

任辛对此没有意见,那李皓也愿意给她一定的支持。

正好琳琅的能力在剧中是得到过证实的,把一个金沙帮弄得繁花似锦。

于是李皓就把商会里面的客栈酒家都给独立了出来,交给琳琅去运营。

别说,琳琅做的还真是不错,这些年不仅是把营收翻了几倍,还给李皓整理了一条额外的情报通道。

安都锦衣卫收到任务要求,第一时间便召集了骨干商议。

面对李皓提出,尽全力去促使安梧再次开战的要求,他们并没有多惊讶。

因为四国之间平衡要想打破,就必须要先有破局的一方。

只是方向在这里,具体要怎么实施,就成了一个问题。

毕竟安国朝中能影响李隼的人,实在不多,而这些人多半都不会听他们的话。

至于李皓在信中提到,可以在必要时刺杀李隼的事,办起来也很困难。

所以思来想去,他们最终还是把主意打到了李隼的两个儿子身上。

随着李隼的年纪越来越大,让这两个皇子争储的决心越加坚定,行事也就越发急躁。

在这个时候,只要是和皇位有关的事,他们多半都会有所反应,尤其是这两人的脑子本就不太灵光,这招就更好用了。

更别说真就到了最后一步,刺杀他们总是要比刺杀李隼要容易得多。

他们就不信了,要是这两个皇子,有人死在了梧国六道堂手中,李隼还能忍得住这口气,不发兵攻梧。

确认了行事方向,随即琳琅他们就开始出手。

一时间安都城的达官显贵里,就开始有人散播有关李隼意欲立储的消息。

初时这两人还不将其放在心里,因为这种消息并不新鲜,这些年隔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

毕竟皇家从来都是百姓八卦的对象,尤其是李隼这么多年都一直未立储君,外界有些猜测传言都很正常,连李隼知道了都不在意。

可问题是这回不一样,有着琳琅他们在背后的推波助澜,这次传闻的流传程度和离谱程度,与之前的不可同日而语。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就是说李隼在民间有一个私生子,他这些年所以一直没有立储,就是在等这个私生子长大。

当然,要光是这样,肯定还是不够真实,因为像是李隼这么大权独揽的人,要真有这么个儿子,直接就接入了宫中就行,相信也没人能拦着。

所以在这个儿子的身份上,就需要做一做文章了,比如这是李隼和已故长公主的儿子。

正好长公主在临终之前的那段时间,一直以养伤的名义,在皇家别院闭门生活,谁也不知道真实情况,说是在生孩子也有人信。

那这事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禁忌,所以李隼才不能将这个儿子给接入宫中。

面对这个消息,李同光做为当事人之一,第一个就坐不住了。

他虽然因为长公主对他的疏远,导致这份母子之情并不强烈,可也忍受不了别人这么在自己母亲头上泼脏水。

当即就掀了桌子,跑进宫找李隼,让他一定要严查这事。

而李隼其实比李同光更气,他虽然品德的确没多好,可也不至于做这种背德忘宗之人。

愤怒之下就找了邓辉进宫,让他务必要查出是谁在背后传的谣言,并且要不惜一切代价的把谣言

阻住。

邓辉深知以李隼的脾气,此时已经是到要爆发的边缘,接令之后就赶忙就出宫安排。

然后在出宫的时候,正好就撞见了进宫的李同光。

邓辉能猜到李同光进宫的缘由,赶忙就劝了一句:陛下已经下令朱衣卫彻查谣言一事,如今陛下正在盛怒之中,长庆侯就不要进去火上浇油了,免得引火烧身就不好了。

邓辉本意也不是真为李同光着想,只是担心这把点起来的火,最终会烧到自己头上,毕竟这种谣言哪里是那么好查的。

可是李同光脑子正被愤怒掩盖,哪里听得进去邓辉的话,冷哼一声连脚步就没停,把邓辉给气的够呛,也就懒得再管他。

结果也正如邓辉预料的那样,李隼在见到李同光之后,不是同病相怜的同情。

而是格外的愤怒,因为一看到他,他就想起了这件恶心事。

然后就不管李同光是如何请求,直接一顿臭骂就将他给赶了出去。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道留言是会根据事实不断进化的。

比如在经过李同光入宫的这一件事后,外面立马就有了衍生了两个版本来解释李同光被骂的缘由。

一个是说这个流言就是李同光自己在背后主导,为的就是要帮自己这个同母异父的兄弟,以此来凭借这层兄弟关系来上位。

然后李隼已经知道了真相,这才把李同光叫来一通臭骂。

但之所以又不处置他,就是因为李同光还有用,可以在日后为这个没现身的皇子保驾护航。

另一个倒是没说李同光是传出流言的人,只是说他是这件事的知情人,是李隼安排在皇子身边保护的,是仅有的知道真相之人。

并有模有样的解释了,李同光这些年的不断升官,是李隼在有意为之。

反正不管是哪个版本,对于李镇业、李守基这两兄弟都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他们本来就对李同光的升迁感到不满。

于是两人合起伙来,就想要找李隼问个清楚。

可李隼本就在气头上,面对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哪里愿意理,直接就把人给赶了。

这么一来,就让他们对这条传言的可信度,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于是这两人顿时就更坐不住了,开始由对立走向了联合,想要一起来逼迫李隼改变想法,尽快册立太子。

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毕竟只要李隼册立的太子,那就可以驳斥那些谣言中,他有意册立那个私生子的说法,对平息谣言是有用的。

只是李隼是个桀骜的性子,对于这种逼迫哪里能答应,反而是怀疑起了这两兄弟,觉得是不是他们在捣鬼。

而且重要的是,这两兄弟确实也不像个好人,是能干得出这种事情来的。

在这种矛盾越发激化的情况下,邓辉又没能查出什么有用的。

就开始让这场父子间的斗争,从暗处向明处转化。

不过李镇业和李守基两兄弟,面对李隼的勃然大怒,终究还是有些虚的。

所以经过了一番商议,开始退而求其次,将立储的要求改成了贬斥李同光,要李隼卸掉李同光的兵权,将其赶出安都。

可李隼依旧认为妥协会有损自己的威望,直接正面拒绝了此事。

反而是派人将这两兄弟给斥责了一顿,并有意将他们俩赶出安都,好好清醒一番。

这就让两人不得不彻底相信流言的真实性,开始选了彻底的黑化。

这两人身后都是有一帮支持者的,如今见投资可能会彻底落空,哪里能心甘情愿,一时间整个安国都开始了暗潮涌动。

邓辉在李隼认为是

这两兄弟在搞事后,就派人在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所以很快就发现了这事,赶忙就跑来找李隼禀告。

李隼闻言大怒,直接就要调兵去抓拿他们。

邓辉赶紧劝道:这些年两位皇子手下都归附了不少人,若是贸然捉拿,只怕会掀起巨浪的。

而且就算捉了两位皇子,之后又该如何处置,毕竟三皇子年纪太小,恐无力承担国事。

李隼此时冷静下来,盯着邓辉说道:你这意思是怕朕早亡了,没时间扶持三皇子长大。

邓辉拜倒在地:臣不敢妄言,只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现在能跟朕说真话的人,不多了。李隼先是夸了一下邓辉,才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其实这件事的症结就是卡在太子之位上,若是能早日……邓辉边看着李隼的脸色,边试探的说。

当发现行不通时,才说道:当然,若是陛下不愿意也行,可以想办法把这内部矛盾转化到外部去。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两位皇子,只要能将他们分化掉,这件事便暂时过去了。

这种谣言终究没有实证,只要过一段时间,我相信大部分都能想明白。

李隼顺着邓辉的话,想到要分化他们,那还是得用储位做饵,否则这两人不会轻易上钩。

只是这招他不太想用,总感觉也是另类的妥协。

于是便用要再想一想的理由,让邓辉先退下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琳琅他们再次给李隼送来了一份大礼,安排了梧国边军一部,劫掠了安国一个村子。

虽然损失并不大,但这对于李隼而言,却是**裸的在打脸。

正好李隼本来也想转移下注意力,就干脆把这件事闹大,让梧国交出凶手,并赔偿损失。

这人都是锦衣卫这边安排的,梧国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哪里能交的出人来,反而是觉得李隼在有意挑事。

再加上如今拿下了褚国一部分地盘,梧国实力已经恢复了过来,有了应对安国的底气。

同时在梧国境内,锦衣卫还在挑起民间的反抗情绪,引导向宿国复仇,夺回失去土地。

两国沟通驴唇不对马嘴,很容易就谈崩了。

李隼开始在国内动员兵力,准备再次开始国战。

至于李守基和李镇业,统一被李隼给塞入到了军中,放在了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另外李隼也想通了,左右太子是要立的,一直空悬着也是隐患,万一哪天自己突然倒下,这两兄弟非得来个停尸不顾,束甲相攻。

反正如果真的活得长,觉得上位的不行,大不了就再把人给换了,无非就是多付出一些代价而已。

所以这次李隼承诺了,会选择此次与梧国战事,立下功劳更大的人为太子。

有了这个承诺,原先还一心的兄弟俩,立马就被瓦解了,各自摩拳擦掌要抢这个位置。

不过在正式出兵之前,李隼还要安抚好李皓,避免李皓在这个时候兴兵来犯。

这个任务就被李隼交给了初远,谁让初远是李皓的老丈人呢。

只是与李隼传信同时到的,还有杨行远派来求援的信,请求李皓出兵配合。

对于两国的同时请求,李皓在一番艰难抉择中,回信表示会在此战中保持中立。

可实际上,杨行远私下收了李皓一封密信,信中李皓单独询问了杨行远,是否有打赢的把握。

并说若是没有的话,那自己愿意出面调和,最多梧国花钱消灾,把这事给抹过去。

要是到时李隼一意孤行,自己就站在他这一边。

杨行远这次颇有信心,就没同意这事,只是让李皓能在一旁压阵就好,正好合了李皓的意。

顺带着李皓还给了杨行远承诺,若真是有了意外,自己肯定会出手帮忙,引得杨行远不住地感谢。

当然,李隼这边也不是完全没防备李皓,不仅安宿边境的兵马没动,甚至他还传信给琰国,让他帮着提防宿国。

在双方都有意愿的情况下,安梧两国的战事很快就开始了。

只不过与上次的大战不同,杨行远终究是吸取了教训,没有再盲目的准备决战,更没有再轻易上阵。

而是安排了亲信将领,依托于自身对于环境的熟悉,和当地百姓的民心,发起了众多小规模的战斗。

准备在正式决战之前,尽可能熟悉安军的战法,同时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和士气。

毕竟现在他们的战场,可不是在天门关附近了,而是在原有宿国的蔡、景、许几城范围内,在这里梧军是有地理、人和的。

在安梧两国战事打响的同时,李皓这里也没有闲着,锦衣卫忙着引导,让安梧两国打的更激烈。

宿国里面则开始在暗中调派兵力,这次李皓要打个闪电战,趁着安梧两国激战正酣、无暇他顾的时候,一举灭掉琰国。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