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 第一百零四章 局势明朗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零四章 局势明朗

簡繁轉換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5:3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经过城内城外的联合绞杀,明州守军只剩下了跪地投降这一条路。

随后李皓留下了一万兵马控制局面,并等待援军赶来接手,其余人马则继续南下。

另一边褚樊攻打达州城也很是顺利,此时也按照原有计划,对琰国北境的城池展开了进攻。

琰国人终究没想到,李皓进攻会这么突然,更没想到重兵驻守的明州、达州,会失陷的这么快。

所以本就没有防备的其余诸城,在李皓和褚樊的坚决攻击下,迅速沦陷。

等琰帝在都城正式派出援军时,琰国不仅把原先所占据的全部褚地都给丢了,还将与梧国北境相邻的城池丢了大半。

甚至要不是李皓中途停止了脚步,这个战果还能更为辉煌。

当然,李皓的停住脚步不是要改变战略,想对琰国手下留情。

而是想要实现更快覆灭琰国的目标,引得琰军进行一次主力会战,而免得后续强攻城池的麻烦。

毕竟琰国人也是会吸取教训的,李皓不可能每场战事,都能抓住所有逃跑的兵士。

在这些人得提醒下,琰国人就注意到了火炮,由此之后得每座城池,琰国人都采取了封死城门得做法。

现如今的火炮威力,要直接轰踏城墙,还是有些困难的。

为此,李皓特意选择了引蛇出洞,用自己为饵,来了一次孤军深入。

不过就算是这样,琰国人还是十分谨慎,再三调查李皓身边并没有伏兵,才选择抓住机会。

想要用手上这六万精锐,来打垮李皓身边的两万兵马,并做着能生擒李皓的美梦。

只是琰国也没放弃其他途径,此时也已经通知了安国,希望安国能尽快发兵救援。

可这安梧两国正打的激烈,想要抽身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所以李隼在给琰帝的回信中,表示自己会令驻扎在安梧边境的边军发起进攻,用来牵扯宿国的部分兵马。

但还是强调,要琰国人自己多多支撑,为自己的主力回师争取时间。

安梧两国的战场态势,短时间内根本就分不出胜负。

在这种情况下,李隼只能派出使者去求见杨行远,希望能两国停战。

使者在跟杨行远的对话中,先是阐述了琰国的情况,随后便开始强调。

一旦让宿国拿下琰国,那整个中原,宿国便就占了二分一,到时必然会是一家独大的局面。

再加上纵观近些年宿国的扩张之路,等消化完琰国之后,必然会兴兵北上,意图吞并安梧两国。

希望杨行远能看清局势,选择与安国罢战,并发兵支援琰国。

杨行远在听了安国使节的话后,心中也是十分犹豫,当即便召集了章崧、宁远舟、杨行健几人前来商议。

在说明了情况之后,杨行远问道:关于安使所说,罢战言和、救援琰国的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关于宿国进攻琰国的事,三人其实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宿国进展的有这么快。

章崧身为首辅,当先说道:臣认为应当与安国言和、救援琰国,毕竟宿国如今兵势太甚,只看他们这攻陷琰国城池的速度。

若是有朝一日,宿国对我大梧发难,我们可能抵挡得住。

从自身利益的角度,章崧判断的很有道理,毕竟在此时限制宿国,就是在保护自己,不能把国家安全,寄希望于别人的一念之间。

杨行健和宁远舟对于议和的事,也并没有反对,只是在怎么议和的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分歧。

章崧想的是尽快达成此事,直接选择无条件议和。

可杨行健

和宁远舟却有另外的想法,想借这个机会,向安国讨回失地,为此三人展开了激烈讨论。

章崧说道:你们想的自然是好,可是也该想想如今局势,分清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相比于安国,此时宿国才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万一要是因为耽搁了时间,导致宿国占领琰国,那又该怎么办。

杨行健则是说道:展望未来自然没错,可却也得立足当下,如今安梧两国在前线厮杀月余,我军也是伤亡惨重。

若是此时无故修和,前线将士又会作何感想,他们可认识不到宿国的威胁,反而会觉得是我们妥协无能,到时必然军心大丧。

再者说,琰国虽然前线失利,可毕竟还坐拥着大半国土,军民士气尚在,哪有那么容易就被李皓拿下。

宁远舟也同意道:救援琰国自然重要,可若是我军士气不振,又如何能号令他们。

再者,在宿国崛起的这件事上,安国人比我们更急,我相信他们是愿意付出一些代价的。

这局面是二打一,再加上因为当初被安国人囚禁的事,杨行远对于李隼有太多的不忿,也不想就这么议和。

当即说道:宁堂主说的也对,这件事确实不能太便宜安国人,派人去告诉李隼,只要他愿意归还之前所占我大梧之地,朕便立刻退兵去救援琰国。

宁远舟闻言眉头一皱,他是想让安国人放点血,可李隼这未免太狮子大张口了,安国人怎么可能答应得了。

不过看杨行远在兴头上,宁远舟就没有再劝,想着先谈谈再说。

安梧两国的会谈就此开始,两国使团开始频繁出入于对方大营。

只是这一切并未影响到前线战事,甚至双方还几乎同时加强了攻势,以期望于能让对方做出更多让步。

而这个局面,并未呈现多长时间,宿琰战场的动向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快了谈判速度。

李皓率领着一万五千的神机营和五千骑兵,花了两天时间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溃了琰帝率领的六万精锐,让他见识到了什么是火器的天下。

逼得琰帝狼狈逃回琰都,自此琰帝只敢召集重兵,固守都城以待支援。

没了后顾之忧的李皓,随即开始命令后续兵马跟上,快速扫荡琰国的各处城池。

而且到了这一步上,琰国很多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这已经是大厦将倾之象,诸多大族也开始有选择的向李皓表达善意。

之所以是有选择性的,还是因为李皓弄得摊丁入亩的政策,否则就是众望所归了。

在李皓这里进展神速的时候,安梧两国也是加紧了步伐。

李隼答应将之前占领的许城、杜城归还梧国,以此来换取两国和约。

只是在这道和约刚签下时,李隼又听到了一个坏消息。

什么,你说沙西部反叛,联合宿国兵马占据了武原、甘泉、靖边。

初远怎么敢有这样的胆子,他不是被朕压在了都城吗?怎么离开的。

来报信的人被李隼给吓了一跳,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怯怯的回道:都城来信只说是初远装病在家,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离开的都城。

什么都不清楚,那朕要你有何用。说完上前就直接一脚把他踹翻在地。

要不是急着处理这事,只怕李隼还想要多踹几脚的。

来人,把邓辉、大皇子、二皇子都叫过来。

没一会功夫,得了信的三人都赶到了这里,只是他们的脸色也是阴沉不定。

沙西部叛乱的消息,对于安国的影响太大了,做为安国的三大部之一,要是不能好好处理,只怕其他部族也可能会产生

异心。

不过相比于远在武原的人,当前随军的沙西部族人,才是最需要处理的。

只是初远也不是傻子,更没心狠到放弃这些随军的族人,自然对于他们也是有安排的。

除了一些身处近卫军,实在不能离开的人外,其余成建制的沙西部族人,在战事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借着战损的名义,开始向宿国边境转移。

反正自从上次初远被俘之事后,沙西部的人在军中就一直被人排挤,多损失一些也没人注意。

至于剩下的人,最后也会集中起来,向着安梧宿三国交界的地方冲,那里也会有宿国兵马接应。

所以当李隼安排人彻查之时,能控制住的沙西部族人已经十不存一。

面对这样的局面,李隼只感觉满身愤怒无处发泄,只能把手里抓到的沙西部族人杀死泄愤。

随即便想要罢兵回朝,要亲自去碾平初远他们。

可是邓辉却拦住了他:陛下,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攻打宿国,武原之地距离我们太远了。

现如今梧国人还在看我们的动作,若是我们没有攻打宿国,只怕他们也不会动手。

现在宿国最缺的就是时间,只怕是最希望陛下回师去攻打武原的。

李隼也是被气糊涂了,现在稍微冷静之后,倒是也明白邓辉说的是对的。

当即说道:好,那就暂时放初远一马,不过也不能让他就这么轻松。

守基,你立马赶回都城,朕允你从沙中、沙东两部抽调部众,前往武原对付初远。

另外你把李同光给叫上,他在带兵打仗上,还是有些能力的,可以帮你一把。

朕不求你能消灭他们,只要可以限制他们做大,朕便记你一功。

这次带着他们俩出来打仗,李守基倒是表现出了一定的能力来,李隼也就再给了他机会,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承诺了。

只是让李守基身旁的李镇业,听的脸色有些不对,但李隼明显不太在意。

李守基也明白情况,满脸高兴的回道:是,儿子一定不负父皇所托。

待李守基一行人离开之后,李隼立即命令兵马集结,开始向宿国边境进发。

这次安、梧两国虽然联合了,但基于以往的种种仇恨在,也没打算汇兵一处,还是各自打各自的。

而且在具体行动上,双方的最终目标也有所区别,相比于仇深似海的李隼。

杨行远还是希望能与李皓维持住一个和平的局面,为此在兵马调动的同时,还派了宁远舟的为使,前来找李皓。

希望李皓能主动退兵,可以允许宿国继续占领一部分琰国国土,避免两国兵戎相见。

只不过宁远舟这次出使,一路走的可就没那么顺利了。

毕竟李皓的具体方位,他并不是很清楚,而宿国士兵也不会告诉他们。

最终还是先遇到了褚樊,然后由褚樊派出向导,带着他们绕了一大圈,才在琰都之外见到李皓。

看过杨行远提出的条件,李皓笑道:这条件给的着实不错,只是朕没想答应。

宁远舟劝说道:现如今宿国大部分兵马都在琰国,陛下真有自信,能抵得住安梧两国的兵马。

李皓微微摆头:琰国已经是朕的囊中之物,哪有再吐出来的道理,而且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些兵马就已经是宿国的全力了。

宁远舟看着李皓自信的样子,一时间分辨不出这是真是假。

但思索过后,却是依旧说道:可就算如此,经过此事之后,安梧两国必然不会再给宿国机会。

到时三国矛盾彻底激化,之后便会是

接连不断的战事,不知会死多少百姓。

陛下力行新政,打压豪绅大族,也是百姓能生活安康,那今日何不念及百姓无辜退上一步,还三国百姓一个和平。

李皓说道:什么是和平,难道没有我大宿,你们安梧两国就能消停,不一样还是照打不误,一样的死伤百姓。

在朕看来,要想彻底消除战争,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最好的方式就是令天下统一,而朕也一直是朝着这个目标做的。

所以你若是真不想看百姓受苦,倒是不妨来帮朕。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李皓也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说实话。

只是宁远舟听着不知该说什么,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任何言辞都没什么用了。

万般无奈之下,宁远舟踏上了归途。

他终究是梧国人,让他投靠他国,实在是做不到。

在宁远舟走后,李皓开始主持对琰都的强攻。

经历了攻打祁都、褚都的经验,这个琰都最终也没能守过七天,就被李皓给攻了进去。

随后琰帝也是个识趣的,知道再顽抗下去也没用了,主动打开了皇宫,捧着玉玺出城献降。

至此原先的中原九国,只剩下了安、梧、宿三国,这场兼并之战也快到了最后的**。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