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朕能走到对岸吗 > 第191章 董承伏完:杨公,求求你在天子

朕能走到对岸吗 第191章 董承伏完:杨公,求求你在天子

簡繁轉換
作者:爱吃麻辣猪蹄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09:56:5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杨府,大堂。

荀彧、荀攸还有许攸三人来到杨府后,便被管家迎到了堂内落座,没过多久杨彪便过来了。

“杨公。”

荀彧、荀攸纷纷起身行礼。

杨彪位至三公,出身名门,德高望重,在他面前荀氏叔侄可端不起来。

只有许攸依然稳如泰山,根本没有起身行礼的意思,毫无身为客人的自觉。

“无需多礼,请落座。”

杨彪瞥了许攸一眼,并未在意,只是对荀彧、荀攸笑道:“两位今日登门,不知所为何事?”

荀攸、荀彧对视一眼,最终由身为叔父的荀彧说道:“杨公,大司空听闻杨主簿一月前染了风寒,至今卧床不起,故而心中颇为担忧。”

“大司空本欲亲自登门慰问,但奈何事务繁忙,无暇分身,故而令我们三人一同前来探望杨主簿。”

荀彧直接表明了来意,并且不着痕迹地提示杨彪,是曹操让他们来的。

杨彪闻言,心中暗道不妙。

“看来是这个月拒绝曹操太多次,导致他起疑心了,让荀文若过来看看德祖是不是真的生病。”

“这可如何是好。”

荀彧、荀攸、许攸三人共同登门,显然没办法轻易应付过去,用之前卧病在床不能见人的理由肯定是行不通的。

毕竟现在杨修还没回来,他们若是坚持要见,他去哪里找人?

心中短暂思索片刻,杨彪有了主意,抬头道:“两位来得可真是不巧,德祖他久病未愈,我听闻许县百里外的山上有座道观,观内的道长医术非凡,便让家仆带他过去治病了。”

“两炷香前才刚刚出发。”

这番说辞十分牵强,荀彧和荀攸也知道是杨彪说出来的借口,不过他们本就没打算刨根问底。

反正只要有个结果能复命就行。

所以在得到这个回答后,两人起身道:“既如此,那我们便回去向大司空复命了,望杨主簿早日康复。”

“慢着。”

就在这时,在旁边喝酒的许攸忽然放下了酒葫芦,笑问道:“许县附近我颇为相熟,敢问杨主薄去的是哪一座道观?”

一句话瞬间就让气氛僵住了。

荀彧、荀攸两人没想着深究此事,现在许攸忽然跳出来质问,他们心里都忍不住骂了一句。

杨公乃朝廷元老,你这厮这么多事干什么!

杨彪看了眼许攸,淡淡说道:“是不久前刚开的一座道观,名为青云观,光禄大夫若是得空倒是可以去拜一拜,顺便请观主为你瞧瞧身子,天天饮酒可不好。”

这句话绵中带刺。

许攸冷笑一声:“我的身体倒是不用杨公操心,只是杨主薄既然重病,如何能经得起百里的跋涉?”

“不是应该将观主请到府上来才对么,难道那观主的架子如此之大,便是杨公也请不动?”

许攸的语气依然咄咄逼人。

杨彪面无表情道:“常言道求医需心诚,是请观主来还是让我儿过去,这是我的家事,与光禄大夫何干?”

“巧了,还真与我有干。”

许攸皮笑肉不笑,阴恻恻的盯着杨彪,“大司空命我来探望杨主薄的情况,但现在杨公却百般找理由和推脱,莫非杨主薄称病只是借口,其实早就不在家中了?”

“可不在家中又为什么会称病在家呢,杨公到底是在隐瞒什么?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吗?”

荀彧、荀攸闻言脸色都是一变,荀彧隐怒不发,沉声道:“许子远,你过分了,大司空只是命我们来探视杨主薄而已。”

“今天到此为止,我们该走了!”

说完便和荀攸向杨彪行了一礼,然后径直向着杨府外走去,根本不管许攸。

“哼。”

许攸鄙夷地看了两人离去的身影一眼,随后对杨彪淡淡说道:“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大司空希望杨主薄尽快康复,告辞。”

言罢也离开了大堂。

他勾起杨彪和曹操之间矛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顺便还拿到了荀彧荀攸二人的把柄,回头可以好好在曹操面前告他们的状。

等到许攸离去,杨彪喃喃道:

“眼下已经过了一个月,这么长时间完全足够德祖往来于许县和邺城。”

“德祖至今未归,应当是确认了邺城那位天子乃汉室正统,听了我的话留在天子身旁效力。”

想到这里,杨彪脸上原本还有些惶恐,此刻却完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狂热和激动!

“若邺城那位天子果真是汉室正统,那汉祚必定再兴,老夫亦死而无憾!”

就在杨彪沉思之际,两道骂声几乎是同时从外面传来。

“杨彪!杨文先!伱给我出来!”

“你这条老狗快给我滚出来!”

只见董承、伏完两人一同踏入杨府,推开迎上去的管家,气势汹汹地走进大堂。

被董承直呼名字,又被伏完骂做老狗,杨彪脸色瞬间就拉了下来,毫不客气地回骂:“你们两个老东西莫非是吃错药了?”

“哼!”

董承和伏完冷哼一声,两人一左一右,驾着杨彪往书房而去。

砰的一声关上房门后,两人就像是门神一般堵在门口。

杨彪有些恼怒了,“你二人如此无礼,究竟要做什么?”

“你闭嘴!”董承张口就打断了杨彪,死死的盯着他,问道:“我问你,你什么时候将天子掉包送去邺城的!此事为何要瞒着我们!”

“什么?我掉包了天子?”杨彪有些傻眼了,上次都解释过一遍,这两个老家伙怎么还在怀疑他!

“装,继续装!”

伏完冷笑道:“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做了什么!我儿去了邺城,也见到了天子,他告诉我邺城那位是如假包换的皇帝!

看来当初途径华阴、弘农之时,你就已经偷偷将天子掉包了。只是我们没想到,你个老匹夫居然藏得这么深,连我们俩都不告知!”

一开始伏完以为是董承和杨彪两人之一掉包了天子,又或者两人都有参与,但来的路上他又仔细想了想,发现杨彪的嫌疑最大。

因为他和董承都是皇亲国戚。

他们两个的女儿一个是皇后一个是贵人,都是天子枕边人,如果天子是假的,对于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唯有杨彪没有女儿在宫中,自然就是最大的嫌疑人!

“没错!我儿子也是这么说的!”

董承的想法和伏完不谋而合,他也将怀疑的对象定为了杨彪,因为只有这家伙不是皇亲国戚,是完完全全的局外人!

杨彪闻言大吃一惊,“你们儿子也去了邺城!”

伏完和董承居然和他不谋而合,都把儿子派去邺城见天子了。

可是不对啊!就算掉包天子也应该是这两个老东西干的,怎么现在反过来将矛头一致对准他?

“你们背着我让儿子去邺城和天子联络,是想等到曹操事败以后存身吗?好生无耻!”

杨彪瞬间明白了董承和伏完的勾当。

邺城天子事成后诛灭伪帝,董承和伏完成为潜伏曹营的最大功臣。

而他则要背上一口逆贼的黑锅!

“你难道就没派儿子过去吗!”

伏完大怒,胡须都气得颤抖,“我们派儿子过去是验证天子真假,你派儿子过去才是暗中联络天子!他们都在路上碰到了!”

“你背着我们做这种事情难道良心不会痛吗!亏我们都如此信任你!认为你和我们同一条心!”

“你、你……”

伏完说着说着,就捂着心口坐在地上。

他感觉心肝都有些发疼。

“杨公!!”董承实在是急了,抓住杨彪的手,红着眼睛说道:“我们对陛下也是忠心耿耿,你不能为了自己一家的利益就把我们当成踏脚石啊!”

“我们两家的女儿都在宫中为后妃,一旦让天下人知道她们侍奉过伪帝,董家和伏家就完了!”

“你就行行好,跟陛下说说清楚,告诉陛下我们是无辜的,可好?”

硬的不行,董承只能来软的了。

因为现在他们两家的生死都系于邺城那位天子,而得到那位天子信任,并且能说的上话的,唯有偷偷将儿子送到邺城的杨彪。

伏完也抱着杨彪的腿,老泪纵横道:“拥立伪帝,皇后和伪帝私通,这任何一条罪名都能让我伏家上下几百口人丧命啊!”

“杨公,你不能如此无情啊!就当是老夫求你了!”

两人哭得一个比一个伤心,苦苦哀求杨彪带上他们一起投天子,别把他们当踏脚石。

“我没有!我真没有啊!”

杨彪都快崩溃了,这两个老匹夫到底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东西?

伏完叹息道:“杨公,你不必装傻充愣了,我就问你一句话,令郎如今身在何处?”

“你若是能马上把令郎叫出来,我们就相信你没有掉包天子;如果叫不出来,令郎就是留在了邺城为陛下效力!”

他们刚刚察觉到许县天子有可能是假的,后脚杨彪就把儿子派去了邺城。

这目的实在太明显了。

分明就是杨彪担心事情败露后遭遇不测,先一步把儿子送去了邺城,以此保存杨家的血脉!

以他一人的牺牲换取整个家族的利益。

如果换做他们是杨彪,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与家族利益比起来个人的生死实在无关紧要。

“我……”

杨彪在伏完的逼问下哑口无言。

因为杨修的确不在府上。

董承见此心中更加确信了心中的猜想,唉声叹气道:“杨公,你现在还装就没必要了,我们也不是傻子。”

“我们并不打算与你争夺利益,我们只是想保全家族而已,这都不行吗?”

“哪怕看在我们一路患难与共的份上,你也不能如此铁石心肠。”

“我女儿的贵人之位是铁定保不住了,伏公女儿的后位更不用说。”

“即便日后陛下重整山河,我们两也对你产生不了任何威胁。你就当发发善心,救一救我们两家几百条人命吧!”

杨彪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伸出三根手指沉声道:“我杨彪对杨家的列祖列宗发誓!我绝没有偷偷将天子送去邺城,这一切和我没有任何干系!”

“有违此誓,皇天不佑,后土不葬!我杨家从此以后断子绝孙!”

杨彪直接拿杨家的祖宗还有后代,当着伏完和董承的面立了一个狠毒至极的誓言。

伏完和董承显然没料到杨彪会做得如此决绝,现在他们就算想逼迫也没法逼迫下去了。

两人对视一眼后,各自叹息一声。

“杨公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吧,我们过几日再来拜访,告辞了。”

即便杨彪发的誓言很狠毒,可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们依然很难相信这一切不是杨彪干的。

当然,有可能真的不是杨彪干的,而是杨修或者杨家其他人干的,如此也不违背誓言,杨彪只是知情而已。

不过他们也都清楚哪怕现在急需逼迫杨彪,也得不到任何结果,还是回去好好商议一下再说。

“你们……”

杨彪看着两人离去,心中气极。

他看得出来伏完和董承并不信,可他能有什么办法自证?除非杨修从邺城回来!

“唉!”

杨彪疲惫非常地坐了下去,扶着额头,神色复杂。

他不希望杨修回来。

因为不管掉包天子的事情到底是谁干的,但根据董承、伏完的反应,邺城的天子很大可能就是真正的天子。

杨修留在邺城,对整个家族有益。

至于他……

杨彪摇了摇头,起身走出书房,佝偻的背影渐渐挺直,脚步也越发沉稳有力。

死又何妨。

汉祚将兴,死亦无憾。

……

邺城。

皇宫,宣室。

刘协正手持毛笔,在绢纸上书写。

高览带了一名长相极其俊美的中年男子进来。

一见刘协,那美男子纳头便拜,“臣崔琰,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代,长乐未央!”

刘协置若罔闻,直到写下最后一个字,方才说道:“起来吧。”

“谢陛下!”

崔琰谢恩起身,身体微躬站在原处。

他虽然不知天子突然召见所谓何事,但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因而从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他便心弦紧绷。

“你出自清河名门,而今身居骑都尉一职?”

崔琰闻言,神色越加紧张,“回陛下,臣的确出自清河崔氏。冀州牧授予臣骑都尉官职。”

骑都尉,掌监羽林骑。

可他的官职非天子册封,而是袁绍授予。

无论是他还是袁绍,都犯下了大罪。

之前天子是袁绍的傀儡倒也罢了,可如今天子大权在握,真要追究起来,他脑袋落地都是轻的。

正当崔琰以为要迎接天子的雷霆之怒时,刘协却跳过了这个话题,指着桌案上的绢纸,道:

“听闻你师从海内大儒郑玄郑康成,且来看看朕这首诗如何。”

“喏!”

崔琰胆战心惊的走到刘协身旁,探着脑袋看向绢纸上的文字。

“好字!”

刚一看到上面的文字,他就脱口而出发出一声赞叹。

向来喜爱书法的他,强忍着心中的惊慌问道:“敢问陛下,这是何书法?”

刘协波澜不惊的说道:“此乃朕琢磨出的书法,取名为楷书,亦称汉楷。”

为了天子的颜面,他可是下了好一番苦功,才练就了如今的一手楷体。

而且还是颜真卿的颜体。

此时得到崔琰发自内心的夸赞,不免觉得这些苦都值了。

崔琰见猎心喜,双眼放光的盯着绢纸上一个个文字。

只觉得这书法结体方正茂密,笔力雄强圆厚,笔画横轻竖重,气势庄严雄浑。

不禁感慨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做楷模。陛下独创的楷书,当真令臣敬佩万分!”

刘协好不脸红的将崔琰的夸奖全盘收下。

欣赏完书法字体之后,崔琰认真的看起了绢纸上写的诗。

越看他越是心惊,越看他心中的恐慌就越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直到整首诗看完,崔琰佩服的同时,也明白了刘协让他看这首诗的意思。

转过身,脸色肃然的大礼参拜:

“臣崔琰,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刘协一直冷漠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平身。”

“来人,赐座。”

话音落下,马上就有宦官搬了个小马扎过来。

崔琰受宠若惊的坐下,但也只敢坐下半边屁股。

刘协抿了口茶,说道:“爱卿既是骑都尉,当掌监羽林骑。可眼下羽林卫由张郃高览二人统领……”

汉朝禁军,分南北二军。

南军羽林卫,守卫宫城。

北军虎贲军,屯卫帝都。

崔琰看完天下归心,又听天子对他的称呼都变成了爱卿,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

连忙说道:“臣愿为陛下重建虎贲军!”

刘协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但表面上还是装作吃惊的模样。

“虎贲军的建制当有三千人,武器装备俱都精良,所耗财力不在少数,爱卿可莫要勉强。”

崔琰直接将忠心二字刻在头顶,异常慷慨的说道:“臣颇有家资,便是耗尽家财,也定要为陛下重建虎贲军。”

虎贲军三千精锐之师,可不是杂牌军所能比拟。

若按照刘协所说的那样去组建,便是清河崔氏都要肉疼许久。

可崔琰已经顾不得这么多了。

他知道自己没得选。

要么当一个汉室重臣,要么被治罪问斩。

“爱卿既有此心,朕也不可驳了爱卿一番拳拳报国之心。即日起,你便为虎贲中郎将。”

“建制在即,便无需取将官子孙入军。凡精锐之士,皆可入虎贲军。”

“待日后朕重整山河,再以军中遗孤和各将官子孙取代。”

闻听此言,崔琰的心不由一阵抽搐。

要求装备精良,军士精良就算了,毕竟虎贲军是天子亲军,要求甚高。

可虎贲军的士卒竟然不从将官子嗣当中选拔!

这岂不是要让他从民间找?

民间召集三千名能达到虎贲军要求的士卒,这得付出多大的代价啊!

可事已至此,他除了忍痛答应之外,又能做什么呢?

只能从小马扎上起身,恭敬的领旨。

“臣遵旨!”

刘协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于是给崔琰画了一张饼。

“你是郑玄的学生,前途一片光明,绝不会止步于虎贲中郎将。”

果然,话音落下,崔琰的脸色肉眼可见的激动了起来。

他虽然是袁绍的谋士,后来又假意效忠袁熙。

可若有选择,谁不想为天子效力?

尤其是如今大权在握,有望再造炎汉的天子?

从那首诗中,他就能看出天子求贤若渴的态度。

绝不会因为他之前跟过袁绍,有心怀芥蒂。

否则怎么可能册封他为虎贲中郎将,怎么可能让他重建和执掌虎贲军?

“为陛下效力,是臣职责所在!能得陛下信任,臣已然喜不自禁,岂敢奢求其他?”

崔琰的情绪变化,全都被刘协尽收眼底。

不由让他心生感慨。

在这个时代,天子的地位当真是无可比拟。

换做任何一个诸侯过来,都不可能一句话就让崔琰甘心耗费巨大的财力组建三千精锐虎贲军。

可他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不但能让他心甘情愿的付出,甚至他还得感恩戴德。

“坐下吧。”刘协挥了挥手,示意崔琰坐回小马扎。说道:“袁绍寄了一封信给你,你打算怎么回复?”

邺城虽然依旧还有许多袁绍的内应和探子,但他终究被赶出了邺城。

这段时间来,在张郃的努力下,刘协基本上算是掌控了邺城。

至少袁绍派人送给崔琰的信,他比崔琰更早看到。

崔琰陡然听到刘协这句话,刚坐下去的屁股,就像是装了弹簧一般从小马扎上弹了起来。

他跪伏在地上,后背瞬间被汗水打湿,惶恐交加道:“陛下,臣……臣……”

臣臣了半天,竟是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若非这封信,他也是进宫之前才收到,他万万不敢相信天子对邺城的掌控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你看,你又急了?”

“朕既然把虎贲军交给你,自然是相信你对汉室的忠心,相信你对朕的忠心。”

刘协一副丝毫不追究的仁君做派,倒是让崔琰惊恐下去了大半。

他斟酌了一番言辞之后,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臣实不知袁熙有伏杀张辽将军夺取兵权之事。”

刘协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说道:“那正好,你现在知道了。”

崔琰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袁熙伏杀张辽之事压根就是子虚乌有,是用来骗袁绍的计策。

刹那间,他心中压下去大半的惊恐,又不断加剧。

天子心机手段之深,远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不用想都能知道,袁绍此次定要损失惨重。

“臣写信回复袁绍,袁熙伏杀张辽将军之事千真万确,时间,时间……”

刘协淡淡的说道:“时间就暂定下月初八。”

“喏!”

“退下罢。”

“臣告退。”

崔琰弓着腰,面朝刘协,缓步后退,直到出了宣室的门,方才转身。

“等等。”

就在崔琰转身往宫外走去之时,刘协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去年袁绍设宴,你老师郑玄也出席了,他此刻是否在邺城?”

崔琰赶紧再度转过身面向刘协,道:“回陛下,郑师尚在邺城。”

刘协心中一喜,道:“找个时间,带你老师进宫,朕要见一见他。”

“遵旨!”

郑玄,早年在太学攻读,后来又相继师从张恭祖、马融几位大家。

所著“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贞观年间,李世民将他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号称名冠华夏,有着当世儒宗之称。

便是孔融,也对他极为尊崇。

去年袁绍就想征辟他出仕,却遭到拒绝。

刘协见他,自然不是因为仰慕他的才学,而是看重他影响力。

他门下弟子高达数千人,不少人都出仕为官,影响力简直大的吓死人。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期,袁绍为了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让袁谭逼迫他随军出行。

本就病重的郑玄,死在了路上。

即便葬礼从简,但自郡守以下的官员和受业弟子,加起来也有一千多人披麻戴孝赶来送葬。

若能得郑玄相助,以邺城为根基,进而收复整个冀州,将会容易许多。

他一人,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