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山有蝉鸣 > 第十七章 花店

山有蝉鸣 第十七章 花店

簡繁轉換
作者:乱世TICH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21:57: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康乐村的路像一棵枝桠横斜的大树,与它北面清朗开阔的中山大学校园面貌完全不同。唯一一条宽敞大路从村口牌坊进入,这是树的主干,大型货车在这里装卸货物,外来的客商也能很容易地找到进口。主干上生长出几条枝干,分别通向宗祠、布匹市场和招工大街,村里的小型公交车、摩托车、拉着长长布料的板车在狭小的街道上挤作一团,人们先是不停地鸣笛,随后又不得不花时间相互让道,再扬长而去。沿着枝干又会分出许多看不见尽头的丫杈,狭窄弯曲,互相交错,只有自行车和行人才能在其中勉强穿行。枝桠空隙处,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平均五六层高的水泥房,基本上都是村民自建,被用作住宅、作坊和制衣厂等功能,数量之多,眼花缭乱,就像树叶一样难以算清。康乐这名字的来历也有讲究,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被称为中国“山水诗派”鼻祖的谢灵运在十八岁的时候继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少年得志,才情横溢,之后的二十年里连续官拜中书侍郎、太子左卫率、相国从事中郎等朝廷要职,但因为性格偏激,常常触犯礼法律令,到了公元432年,被降为康乐县侯,贬至广州,当时其所居住的地方后来便被称为康乐村。谢灵运临死时写诗说:“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可见在他看来,人世苦短,命运无常,康乐到底只是念想。不过这些历史上的典故和感悟对当下的杨守安来说毫无作用,他和阿四已经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来回走了十几圈,却还是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昨晚两人退了西湖路的房子后,天还没亮就坐车来到了康乐村,因为实在太早,招工大街也没人,于是便就近寻了个门脸很小的饭馆想先吃碗面填填肚子。结果一看最普通的大肉面都要八块一碗,这价格放在市区都嫌贵,岂是如今的杨守安能消费得起的。最后两人纠结了半天,在饭店伙计略显“不悦”的目光催促下,点了两碗光面,狼吞虎咽塞进肚子,嘴都没抹一抹就“匆忙”离开。经此一事,他们也对康乐村鹤立于广州其他城中村的物价有了初步的认识。康乐村以制衣产业出名,大大小小的制衣厂超过五千家,这么庞大的产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惊人的,为了满足各家老板的需求,村里特地开辟出了一条街道专作招工使用。招工大街长约200多米,从康乐小学一直延伸到鹭江西街,每天早上六点过后,街道两侧就陆陆续续站满了工厂老板,排着长队等待工人前来。他们会提前竖起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需要的工种和工价,最吃香的肯定是印花、珠绣之类的技术活,这种有经验的“老师傅”都属于按工计价,是所有厂子都要争抢的稀缺人才。像大烫或是裁床这样的重要岗位,制衣厂的老板们也舍得下本钱,一个月下来挣个几千不是难事,待遇最差的是车工和短期临工,这种基本上都是算日薪,三十块、四十块一天的都有。自从被黄老板骗得连裤衩都差点没剩下后,杨守安和阿四就对自己的能力有了相对准确的认知,所以六点招工大街一上人,他们就直接把目标锁定在了需求量最大,但对技术和经验要求不高的车工岗位上。“老板,两个人,车位长工还招不招?最好包吃包住。”“以前做过吗?会用缝纫机吗?裁剪熨烫呢?都不会啊?那你们要不先问问别家。”起初几家的交流过程极为简短,一听杨守安两人是没有经验的“小白”,几乎所有的老板都是清一色的拒绝,倒也干脆爽快,符合大部分广州生意人的脾性,不耽误双方的时间。碰了壁的杨守安和阿四也不气馁,这一天的招工才刚开始,他们觉得老板们挑挑拣拣也实属正常,之后两人就沿着街道逐一询问过去,期间也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自己的话术。“我们两个以前在老家的制衣厂做过工,这里的车位缝纫机稍微学一下就能上手。”“我们可以不住宿舍,自己在村子里租房子,包吃饭就行。”“加班绝对没问题,我们兄弟两个不怕吃苦,就怕没活干,对对,只要厂子需要,一天做二十个小时都可以。”“不用休息,不用休息,一个月能干满三十天,老板你看我们这身板,绝对扛得住。”可就算如此卖力地推销自己,结果却依然不尽人如意,到了中午时分,随着招工的人群逐渐散去,杨守安和阿四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又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当时的康乐村正处于鼎盛时期,每天涌进来的外来务工者没有一千也有好几百,看似制衣厂的老板们“求贤若渴”,但实际上选择的范围也很大。而车工这样的岗位,虽然对于技术要求不高,但讲究一个心细,所以绝大部分制衣厂都喜欢雇佣女工,年龄倒是不论,哪怕是四五十岁的也可以负责尾部处理。但一般很少有老板愿意把这种针线活交给年轻的小伙子,毕竟制衣有一套自己的流程,打板、裁剪、缝制、熨烫、尾处等等,任何一步卡住了都会影响成衣的速度,而在康乐村,速度就是决定一家制衣厂有没有客户的关键。“安子,我们是不是又有麻烦了?”此时已经是九月末,但杨守安还是觉得闷热无比,他和阿四从招工大街一路走到康乐桥,实在是口干舌燥,咬咬牙花了一块钱买了罐沙示,还要两个人分着喝。“这才第一天说明不了什么,也有可能是我们运气不好,今晚先找个网吧对付一下,明天接着来,放心吧,总能找到愿意招我们的厂子的。”杨守安嘴上还在给阿四打气,但心里的苦涩早已达到顶峰,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已经如此卑微地恳求“命运之神”的眷顾,却还是屡屡碰壁。广州这座旁人看来光鲜无比的城市,就好像和他“八字不合”一般,不管付出多少的努力和汗水,收获的还是只有失败的结局。两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说服自己,觉得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水到渠成的一天。可如今颓然地坐在康乐桥旁光洁的石板地上,看着周遭街道的熙熙攘攘,杨守安突然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记忆里的大山虽然暮气沉沉,却也绝不似天河的摩天大楼那样遥不可及。不知何时,手里的易拉罐已经空了,但杨守安却越攥越紧,圆润的罐体逐渐折出了棱角,尖锐,冰冷,然后扎入他的血肉。好像大宁河的水真的流不到广州,巫山的蝉鸣也终究无法在他乡歌唱。“在这酒店内,花店边的酒廊,仍留着这浓浓盛开的清香,就算多平凡,就算就算多平凡,总亦有关心他的伴侣,就算多平凡,总有互爱的情人……”恍惚间,杨守安听到了一曲温婉的歌声,同时手掌传来的刺痛也让他惊醒。他听得出这是陈慧娴的《花店》,可又是谁在人人都只顾着搞钱的城中村播放如此悠扬的旋律?好奇心的驱使让杨守安追着音乐而去,只是转过了一个街角,眼前的景象便让他再难挪动脚步。灰蒙蒙的五层楼房,乱七八糟的黑色电线贯穿两侧,陈旧的玻璃窗被风吹得“嘎吱”作响,一旁的狭窄巷子也是被各种杂物堆满,黑黢黢的,让人生厌。可就是在这样一幅“脏乱”的画面里,却突兀地出现了一间花店,干净的白色墙面,淡粉色的门框,还有绿色的遮阳帘。店铺门口左右都摆着窄窄的桌子,一盆盆花卉争相斗艳,橘色的向日葵、白色的雏菊、紫色的风铃、蓝色的飞燕,还有牡丹、芍药、千代兰,每一朵仿佛都可以温暖人心。杨守安又往前走了几步,看到了一块小小的黑板,上面秀丽地写着“一亩花田”的字样,心想这应该就是花店的名字。此时店门恰好被从里面推开,走出的女子穿着淡黄色的连衣长裙,一袭栗色秀发自然披落两肩,略施粉黛将本就绝美的容颜衬托的更加明艳。她手里捧着个瓷盆,对着旁边的巷子轻轻呼唤,随后便有三道矫健的身影飞也似地从深处窜出。那是三只流浪的野猫,一橘一黑一花,它们熟门熟路,凑到女子的脚边用脑袋微蹭,待瓷盆放下,便围成一圈,舔舐着香甜的牛奶。三只猫儿显然是花店的常客,吃完也不急着离开,而是任由女子逐一抚摸它们的脑袋,那橘猫格外粘人,翻出肚皮就是“喵喵”的撒娇。杨守安就站在那驻足观望,一下子甚至忘记了时间,还是女子起身后看到了他,开口询问,才终于回过神来。“你好,要买花吗?”“啊?哦,对对,我先看看。”“今天的百合,还有郁金香都挺好看,要不要我帮你挑一支。”“啊,不用不用,我就是看看……看看。”“好呀,不买也没事,你是第一次来吧,这朵百合就送你吧,希望你一切顺利。”完全无视杨守安的手足无措,女子将一朵香水百合包好,最后还用红色的礼品带扎了个漂亮的蝴蝶结。“谢谢,以后……以后我一定到你这来买花。”拿着百合花的杨守安只感觉自己的脸颊滚烫,不敢抬头多看一眼,倒退着就想离开花店,途中瞥见桌上的名片盒子,他想都没想就抽出一张,举起来朝着女子挥了挥,表示自己绝对会来光顾。走出花店大门,就看到阿四已经在外面抽完了好几支烟,不等对方开口,杨守安便一把将其拉走。他的步子飞快,一口气走到了布匹市场才停下来,定了定心神,方才想起来手里捏着的名片,赶紧拿起一看,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名字和一串号码。“慕慧娴,她原来叫慕慧娴啊,怪不得店里放的都是陈慧娴的歌。”PS:慕慧娴终于登场了,温柔的年上姐姐谁能不爱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