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3章 北上 上

糊清灭洋1880 第13章 北上 上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1892年,红旗军别的都还可以,甚至可以说是发展迅猛。

比如最新型号的小口径步枪,6.8毫米的栓动步枪,已经投产,只是产能还低,不足以列装部队,仅仅先供应司令部直属的警卫连使用,试用。1893年对应农历:癸巳年(蛇年),但是这款试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被李林杨定名为“甲午式栓动步枪”!除了精度,枪管寿命等指标尚不足以与一战二战的步枪相比,其他方面都差之不远。而且,这款步枪采用了十发弹匣供弹,弹匣可以更换,因此射速极高!而且,必要时可以使用二十发弹匣!

缺点,就是贵!

预计未来造价降低,也不会低于一百块银元。子弹由于是最先进的无底缘子弹壳,工艺难度高,造价也很高。三百发子弹,造价三十块银元!单枪套装价格高达一百四十块银元,而且这还是预计,并非当下试生产的价格!

若是说1892年,1893年的唯一的不足,仍然是资金。

去年,李林杨在南非的三个金矿收益有所提高,却也不过是三十万英镑,刚刚达到大前年的收入水平。金刚这个神棍,至少造成了李林杨六十万英镑的损失!若有这么六十万英镑,红旗军何至于在这时候就背上两百多万银元的外债!

但是,这点欠债,还不足以让李林杨寝食难安!

1893年春节之后,周纲吉等人考察胶东归来,参谋部开始忙碌!以红旗军的规模,筹备一场大战,是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的,参谋部几十个参谋估计需要忙碌几个月才能完成筹划。

李林杨的工作日程更满,他带着五个宣抚官宣抚员,以及警卫和几十名战士。海路加陆路,走了两个月到达呼伦贝尔!

结果,出发时间的几十人的队伍就变成了五百余人(不全是青壮,拖家带口。)。这个时代,东北除了少数的城镇,地广人稀,却处处是马匪。沿途红旗军只是收复了两支马匪,合并了他们的家属。队伍就迅速的壮大。实际上,收服的马匪,都称不上战斗征服,而是少少比划了一番。李林杨放出了少校宣抚官姬沛霖出马,很容易就把两群马匪纳入麾下。

到达呼伦贝尔之后,北上的队伍很快就找到了红旗军呼贝支队。呼贝支队已经在这片草原和小兴安岭闯下了不小的名头!

先遣队三巨头,队长赵奇,宣抚官何欢,后勤李店逐一汇报了近两年时间的发展情况。

问题很多,但没有出现部队失控的情形。不过隐患也是不少。但总体上发展势头非常好。

话说,前年先遣队北上,呼贝支队收服的马匪比李林杨一行可要多多了,到达呼伦贝尔,队伍已经过千。

他们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安顿下来倒是也没有太困难,只是免不了“小小”的冲突,刚刚站稳了脚跟。然后就遇到了金丹道起义!

大冬天,呼贝支队为了避免和清军直接对抗,只能转移进山林,日子过的已经够苦了,竟然还有穷苦牧民冒雪投奔,其中大多是金丹道的残余义军及其家属,只求一口吃的。

渡过严冬,呼贝支队军民合计已经接近了三千人。经过一年的发展,军民合计已经三千五百多,现在李林杨又带来了五百余人,人口已经过了四千。

周围能抢的,都已经抢完了,能吃的已经吃光了。

后勤部长李店正头疼如何养活这么多人。

他们带来的种羊种马那是宝贝,绝不能杀了吃肉。而其他的牛羊粮食,过了一个冬季基本上已经吃光了。

钱,李林杨带来了不少,可以去东北买粮食,买种子。但牛羊和马匹,必须另想办法。

四千多人,牧马放羊,所需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李林杨携带的资金却是不够买牛马羊的。

但是,武器弹药在手,而且至少能拉出五百条骑的马舞的刀枪的汉子,让李林杨安安分分,那是不可能的。

北面就是老毛子啊,不抢他们抢谁?

“这里不是有官府吗?”

“有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副都统是去年新上任的旗人,京城正白旗的。”

“怎么个收税和管理?”

“本来呼伦贝尔这边有完整的八旗编制,但年头多了,牧区的划分也本来就不清楚。咱们占领的这一块,有正白旗的也有镶白旗的。也有车臣汗的。”

“死人了吗?”

“没死几个。”

“没追究?”

“一个人赔了四十两银子,了结了冲突。然后这块地盘给副都统衙门一百五十五两银子,做租金。其实是副都统双龄自己拿了。”

很便宜啊。李林杨估摸一下得有个好几百平方公里。

“就这?”

李林杨心说这大清的统治也太松散了吧!但,这就是大清朝管理草原的常态!部落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大清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反倒是不管的,这些事情归蒙古王公贵族协商处理。类似呼贝支队这么突然冒出来的一个“部落”,按照草原习俗,打赢了就是这片草场的主人!

“向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报备时,咱们报的是毛子那边一个已经消亡的小部落,逃到此地落户的。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那边咱们花了点银子,报到了朝廷,朝廷还奖赏了呼伦贝尔副都统,说什么万族归心,因此名义上咱们现在是蒙古八旗兵!”

“啊?!”李林杨都惊了,那呼伦贝尔副都统哪怕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呼贝支队中绝大多数都是汉人啊!

“说是旗兵,其实就是每年点校的时候出来扎个场子,充个人数。这边说是有八个旗,八个牛录(相当于营),但是各族加起来总共还不到三万人口,怎么可能凑齐了八个牛录。其他八旗兵也是半牧半兵,实际上就没有训练过。一年才发一次军饷,而且发军饷有时候都直接发大烟,一塌糊涂,根本打不了仗。”

“这么说,在这块天不管?”

“几乎不管。司令是没有见过那个双龄,二十来岁,整天知道花天酒地,最近还买了个毛子娘们。他那样子,瘦的和竹竿似的,出门得被风刮走了。根本顾不上管事儿,要说管事儿,就只给旗丁发军饷一件事。”

这里可是边境,往北几十公里就是毛子,能这么不靠谱?李林杨转头问李店:“不会是扮猪吃老虎吧?”

李店道:“这家伙是个糊涂蛋,不识字。当初咱们的租约他根本没看,看到银子,想都没想就盖了大印。”

“其他部落能不闹?”

“闹啥啊。这里比的是谁的刀子更利!再说了,咱们来了,带来的货物都很受欢迎,比老毛子的货便宜!”

宣抚官何欢道:“咱们的医生带来了天花疫苗,旗人蒙人也怕天花的,现在都拿王医官当佛爷呢!对了,那个双龄和他老婆孩子都打了疫苗。”

武力加上银子商业以及医疗和宣传,呼贝支队竟然这么容易就站稳了脚跟。而且,由于顶着一个蒙古小部落的名字,赵奇现在已经得到了朝廷的封赏,是个七品的游牧副尉,大小也是个官。

“不是有金丹道起义,民族矛盾非常严重吗?”李林杨总觉得,蒙古的王公贵族不会这么容易就接受地盘上多了一支力量。

何欢道:“就是因为金丹道起义啊!金丹道起义是被清军剿灭了,但残余都躲在山林里,全成了马匪。就咱们这块地盘往南,马匪太多了!咱们挡在这里,简直就是盾牌啊,那些王公贵族们的算盘就是让咱们为他们挡灾!”

蒙古各部,经过满清两百多年的统治,早已经不复当年的勇武了。金丹道起义把漠南的蒙古王公贵族吓坏了,竟然有部落向漠北迁移。呼贝支队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较“商业”,遭受了金丹道起义损失的蒙古王公贵族,一时半会儿是没有力量的,只能接受这支势力的存在。而且,哪怕是草原上,当官的做派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呼贝支队不造反,按例上缴银子,一切OK。至于和蒙古部落发生的冲突,需要自己摆平,真的被灭了,被吞并了,就怪自己没本事。

李店长袖善舞,现在已经是那些部落和喇嘛们的座上客。

“能收服那些马贼吗?”

“能,打个招呼就能来。但是,咱们不是养不起吗?”

李店道:“这么多人,其实都已经影响发展了。”

这倒是,人多,嘴巴就多,资金被消耗了,当然影响发展。

“行了。我先休息两天。你们赶紧编制部队,强化纪律。派人去打探毛子那边的情形。五天之后出兵,抢他妈的!”

“五百人够吗?”

“够了,咱们不打硬仗,游击战。”

“其实再拉两伙马贼比较好。”李店道:“把南边的草上飞,老山好叫上,免除后顾之忧!”

这个想法可以。李林杨同意。

“还有,其实侦察不侦察必要性不大。最近的毛子在这里。”李店指了指地图,李林杨估计应当是未来的满洲里对面。

“咱们这边有一个小军堡,最好顺手剿了。”

“那可是清兵!”李林杨不大想对“自己人”动手。

“什么兵啊,他们和对面的毛子有交易,影响咱们卖货!清剿之后,花点银子,咱们去守边,毛子的货就过不来!”

李店估计是没听说过什么叫“资本家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杀人放火。”但是挡了他的财路。。。

没看出来,笑眯眯的李店也是狠人一个。李店压力很大,支队长赵奇的表情充分说明了支持!从交谈中也能看出来,赵奇,何欢、李店这个三人组,李店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凭本事,挣来的!李林杨对于这样的团队结构,给予了肯定。不过,宣抚员何欢,明显的弱了。也正是在海安营就预判到了这一点,李林杨这次北上,带来了宣抚官姬沛霖,少校军衔!在宣抚系统,绝对的高级官员!姬沛霖即日,接过呼贝支队宣抚官的责任。

李林杨嗯了一声,话说红旗军守边,李林杨反倒更放心一点。清兵不行了,那就换红旗军!但,不是现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