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6章 巡视

糊清灭洋1880 第16章 巡视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林杨花了一个月时间回到了辽南牛庄(营口),乘了洋船到达天津。

前师爷,河海县县令孟德纯已经升迁,目前在北洋衙门里当差。孟德纯的升迁,李林杨没有在其中有什么助力,完全是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慧眼识珠”,提拔的!孟德纯几年时间写了一本《勘界记》,无论是文笔还是内容,都堪称上品,李鸿章读了,大加赞赏,于是提拔。由此可见,李鸿章还是识人的。

只不过,孟德纯现在的官职虽然是六品,却实际上只是李鸿章北洋衙门中的一个职级不高的幕僚而已。

天津徘徊数日,李林杨和孟德纯聊了聊,又接见了十名在北洋陆军学堂读书的红旗军官兵。这是前广西巡抚李秉衡帮红旗军做的不多的事实之一。

随后,又去了烟台,实地考察了张凤伍带领的雄狮镖局。论指挥作战,张凤伍或许比其他几个营长不如,但综合能力,张凤伍不仅在老八营中,哪怕加上四个轻步兵营长,海军几个巨头,都是首屈一指的。

旅游至威海,李林杨见了见老朋友邓世昌,杨永霖等,并与十名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的官兵进行了交谈,鼓励其努力学习,报效国家!广西团练水师能派人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这是前两广总督张之洞为红旗军海军做的一件好事,当然,费用还得李林杨出,算是定向委培。

经过邓世昌的引荐,李林杨在威海卫见到了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奉上了重礼,谈妥了一项合作:以六千吨优质煤炭的代价,甲午年初,广西团练水师将会派六十名官兵,在北洋六大主力舰上实习半年!

真实的接触了北洋水师,李林杨的观感是:既不很差,却也绝对称不上精锐!别看北洋水师建军时间长,军官学问都不差,更是有洋人教官。而且,北洋水师绝非某种文艺作品中那种颓废的气象。但是,全军上下缺乏红旗军海军那种舍我其谁,敢拼敢杀的锐气!

因为,他们还没有打过胜仗!

红旗军海军打的仗也不多,甚至有些都称不上海战,但却是一直在打胜仗!

这就是区别!

随后,李林杨又视察了设在文登的红旗大车厂。近四年时间,不间断的投入,使得这个厂子的规模非常大,占了文登县城南部整整一条大山谷!商业需要交通便利,大车厂所在的这条山谷开口很宽阔,有大路通往文登县城。谷口就是套河,套河的下游乃是老母猪河,直通大海,水程仅仅二十公里。虽然无论是老母猪河还是套河都不是大河,却也足够通航五十吨的木船了,勉强够红旗军使用。这也是选址此处建大车厂的原因之一。

大车厂虽然只是造木质的马车,但这个厂子的技术含量,在这个时代算是高科技了!距离老远就能看到锅炉冒出的黑烟,蒸汽的木工锯,蒸汽动力的大型木工车床,应有尽有。在这个时代,这些玩意就是先进的标志!作为一家造马车的厂子,三百多工人,规模算是很大的了,因此产能也非常充沛。

红旗大车厂生产的车子,除了军用的重型四轮马车,大多数仍然是很传统的木轮的马车和独轮车。

和这个年代的马车不同的是;车轱辘和车轴之间有轴承,车轴和车身之间有弹簧钢板做缓冲。高端的车辆,车轮外缘还挂了一层橡胶为缓冲。除此之外,最大的特点在于,车辆完全是标准化生产,生产线也是流水线作业。

其主打产品马车和独轮车,造价虽然高,但售价基本上和这个时代的车辆相当,只是稍微高两成左右。由于标准化生产,零件可以互换,长期使用成本其实更低。

这种马车,一上市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完全碾压老式马车的性能,几乎相当的销售价格,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而且,红旗大车厂的掌柜们经营非常灵活,厂子里还专业的提供传统的木车轮改造业务!定制车轮车轴业务。能够和传统马车无缝对接,极大的扩展了业务范围。当然,生意虽好,实际上也没有太多利润。红旗军设立这个车厂,本身就不是为了利润。

这些通用并可以随时更换车轮车轴的马车,哪怕不是归红旗军自有,到了战时,也能成为红旗军强大的助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明白,资金总是不够的,红旗军不可能,当然也没有必要在平时就备足了全军所需的运输车辆。

这个时代,哪怕是富裕的欧洲列强,战时也是要征用民间的马车的。

大车厂的后面,并不对外开放。这里才是大车厂真正的重点。一排又一排的仓库,布满了山谷!辎重营张凤伍那里的车辆早已完成计划,但是在仓库中还整整齐齐的堆放着三百辆重型马车,一千辆轻型马车。李林杨着重视察了一个仓库中储存的几十辆非常特别的“超重型马车”,由专人维护,保养很不错。

而,这些马车仅仅占了仓库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仓库目前还是空空荡荡。

大车厂西面几十里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昆嵛山,一条山谷中同样的也建了大量的仓库。和大车厂这里的仓库不同,那里的仓库已经有几千吨大米,玉米,燕麦,豆饼入库。而且还会源源不断!

大车厂的经营管理,乃是由总后勤部门的掌柜们管理。工程师胡建军,也是铁甲营营长,当下并不在车厂,而是在姑苏岛上,与红旗军铁甲营一起完善铁甲战车。大车厂最初的设计师陈源,现在涠洲岛,全身心的投入到了一款新型铁甲战车的研发中。

视察完了红旗大车厂,李林杨顺着陆路南下,逐一检阅了吴天行,郑长歌,陈更锡,周冠军四营。这几位读书不利索,打仗有脑子,扩军的本事个个不差,做山匪都做成了一方霸主。五莲山,尼山,沂蒙大山这里,山匪众多,仅凭红旗军区区四个营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清缴吞并干净。而且,这四支部队的新兵,司令部只是拨付粮食,并无军饷,规模想无限制扩大也并不容易。不过,还是消灭,收编了许多山匪,四支部队全都扩军到了一千余人。于是全部升职团长,并增发部分粮饷,也有了正式番号:是为红旗军轻步兵一二三四团。要求,继续扩军至两千,达到满编。

在红旗军发展到目前的规模,组织系统已经相当完善,在普及到排的层层宣抚官的控制之下,各部队的军事主官,基本上没有可能拉走一支部队。

李林杨已经摆脱了当初的小家子气,不再担心部队放出去会失控。至于会不会有个别的“投敌”,引发连锁不可控的连锁反应,这个李林杨却是不可能保证,但,四个团的兵力在山东,或许不足以占领山东,但自保无虞!

多年的建设,成效斐然!

视察的最后,李林杨去了老家李家庄。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武力的保驾护航之下,李家庄现在发展的非常不错。其水泥厂现在已经能够月产三千吨水泥,产品大多卖到上海。虽然这种产能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厂子干脆就不可能投产,但在这个时代,水泥厂却能够做到月产值近一万五千银元!纯利润达到五千块!

区区水泥,在这个被称为“洋灰”的时代,生产技术生产设备,在中国也是先进企业!

有利润,就不免有眼红的。为了这个企业,红旗军仅仅是帮会就清理了好几个,县令一个,其他官吏三十多个!算是顺便帮大清朝治理地方了。

水泥厂有如此利润,足以保证办学所需,以及家乡父老乡亲的生存生活。更重要的是,这个“落后”的水泥厂,培养出来了一整套生产水泥的工人和管理团队。如果将来发展水泥产业,这个工厂就是种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