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5章 出征

糊清灭洋1880 第15章 出征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八月一日,清廷对日本宣战。

刚刚八月二日,两广总督李瀚章这边没有下达命令,但是即将新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却发电报要求李林杨尽快带兵北上,并且拨付了十万两开拔银!

话说,中法战争时期,清流派李秉衡是广西布政使,后来升官成了广西巡抚。由于李林杨一贯低调,中法(越)边境的事情说简单也很麻烦,换个将领还不一定能搞定这种有外交性质的工作,故此李秉衡对李林杨还算是比较“和睦”,几年时间,并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而且,李秉衡前两年调任,红旗军还让李大臣带领一支小队做了李秉衡的亲兵,双方算是关系不错。

对于红旗军的战斗力,李秉衡很了解!当然,他所谓的很了解其实只是看到了一鳞半爪而已。

李秉衡在满清朝廷中乃是一个干吏,在调离了广西之后,担任过湖南巡抚,担任过安徽巡抚,现在打仗了,被调到了山东担任巡抚。

当他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听说李林杨请战的消息(应当是从清流主战派那里),就立即给李林杨发了电报。

清军,主动请战的将领,不多!

李林杨接到电报,也是有点懵。李秉衡不是安徽巡抚吗?怎么变成山东巡抚了呢?升官够快!

虽然无论安徽还是山东,都是巡抚,但却是真正的升官。山东巡抚比较特别,比起其他省的巡抚要高上那么半级。

因为山东是没有总督的!

也就是说巡抚就是老大!而且,山东的军方是没有提督的,巡抚军政尽管,乃是督抚一体,权力很大!

故此,算是升官了。

李秉衡这道命令正中李林杨下怀,但是出兵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两广总督的命令。二,路费和军饷怎么解决,十万两银子看着多,但不仅不够红旗军全军的费用,连红旗军目前还在涠洲岛的部队的移驻费用都不够。

李秉衡只是按照两个营(海安营正编就是两个营)一千人给的开拔银子。

人均一百两银子!

李秉衡算是很大方了,足以说明李秉衡对红旗军的重视。当然,也有他离任安徽,突击花钱的意思。

无论是军令还是银子,这两条要想解决,其实都不容易。要知道山东巡抚李秉衡是清流,而两广总督李瀚章却是淮系。

双方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都是对头!(李秉衡在安徽,竭尽所能的打压淮系,很受朝廷清流一派的看重,创出了不小名声。)

李秉衡不向李瀚章开口还好,一旦开口,说不定反倒坏事---李瀚章会反对!

至于路费和军饷,李林杨可以肯定,山东怕是不会按照当前红旗军的全军给粮饷的,而且李林杨也不会暴露红旗军的真正规模!

红旗军当下的财务状况,非常紧张!

虽然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如果得不到粮饷,零零碎碎的贷款就能烦死人。再有几个月还不了贷款,怕是已经抵押的股票会被银行给收了。

而原材料采购的资金那是一刻都不敢延迟,一旦停顿一下,就有可能造成停产,损失更大。

因此,李林杨还要努力,尽量先从两广拿到部分的粮饷。

二十一世纪随便一个人都明白,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李林杨在即将开战之际,考虑最多的仍然是后勤--资金。

李林杨给李秉衡回电:愿意去山东,但只去山东,部队即日募集,月内就出发。

同时也给李瀚章再次发报:已募兵十个营!索要粮饷。

八月六日,李秉衡已经搞妥了兵部,兵部的调兵电报七日直接发到了海安营!

八月十日,李瀚章才回电,命令红旗军即日北上。

但!粮饷和路费仅仅给了十万两银子。

李翰章李秉衡合计给了二十万两银子,别说红旗军的兵力了,就是普通清军的十个营(人均四十两银子),怕是也不够!

这是经过核算的。

七千五百大军(此前已经悄悄的派出了三千余人),从北部湾赶到山东,走海路的话,十万两银子本来是够的。

但是,在日军已经开战击沉高升号运兵船的情况下,红旗军根本不敢冒险!只能是进长江到扬州然后通过大运河到山东。

大清朝在外交方面错漏百出。而日军开战,乃是争得了列强支持的!7月16日,日本和英国就已经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已经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日本承诺英国,战事不会影响长江流域。英国人洋洋得意,在租界的报纸上已经洋洋洒洒的刊发了这条消息。

李鸿章这边,还在妄想玩“以夷制夷”的把戏。如果有真本事,玩玩也无妨,外交本就是勾心斗角。但是,李鸿章所谓的“以夷制夷”,乃是在英国人面前说日本(对英国)的坏话,妄图激起英国的怒火。这他么是外交吗?简直就是村子里妇人在扯“东家长李家短”!

大军北上的整个行程差不多得一个半月,人均才二十五六两银子,人吃马嚼加上船费,非常紧张。

粮饷,李林杨是能要就要。

但因为粮饷就不出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准备了十几年,为的就是这一战!

八月二十日,李林杨亲自带队司令部(部分)和班达军小黑一营合计八百余人首批出发。

参谋长周纲吉在后,安排后续部队陆续北上。

第一批部队,因为使用的船只乃是自家的,因此非常便捷,仅仅十日部队就进入了长江到达了扬州,然后转乘海安营自有的四艘五百吨驳船沿大运河北上进入山东。

尽管有军令在手,军船在大运河几个关闸都受到了刁难!

尤其是在清江浦漕督所在地,哪怕是运兵船也得缴厘金过税!大清朝的运河漕运,有漕运总督管辖,谁的面子都不给的!

但,李林杨是不可能给的,包括司令部在内,人均的预算就是二十五两银子,经费非常紧张。李林杨让李巴克带着小黑们漏了个面,把一干税卡官员吓得屁滚尿流!

九月十日,李林杨在烟台拜见了山东巡抚李秉衡。李秉衡也是刚刚到山东没多少日子,此时还没有和前山东巡抚福润办理完交接。

老“朋友”见面,客套之后先要粮饷再商议部队的部署!常例,也是清军的常理。

李林杨是客军,李秉衡必须准备粮饷,这是清军的规矩。两人算是“共事”多年,李秉衡表现的还是很大气的,一笔就发了三个月的粮饷,不过只有五个营的。

“等后续到达,一例如此办理!”李秉衡给了承诺。

李秉衡虽然是旗人,但却是李林杨见过的不多的“清官”。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清廷调他来山东,看重的乃是他的能力。拨付粮饷事宜,李秉衡办事很有章法。李林杨随军来的是两个营的兵力,李秉衡拨出五个营的粮饷,很大方。但是,后面五个营的粮饷卡在手里,以此制约李林杨,其意在于督促李林杨迅速调兵。

军事部署方面,也就是红旗军在哪里布防,李秉衡和李林杨没有发生任何的争议!

首先,李林杨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在胶东半岛作战。而李秉衡虽然是文官,也很清楚胶东半岛的重要性。另有更复杂的因素在内,故此李秉衡几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注意,此时清军已经吃了一场败仗。)

只要是人,都会被屁股左右。李秉衡乃是山东巡抚,打硬仗这种事情自然是交给客军比较好。

李林杨愿意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李秉衡自然乐的顺水推舟。当李秉衡看到班达营小黑军,还大喜过望。为了提振军心士气,还派人四处宣传:“黑夜叉助战!”

李林杨谈完正事儿,一点都不敢耽搁,带领部队立刻赶往驻地。

李林杨走人,李秉衡总觉得哪里不大对,想了半天,疑惑的问下属幕僚姚锡光:“李林杨有辫子吗?”

辫子,是有的,不过是系在帽子上的!

红旗军老八营官兵,大部分都已经剪掉了辫子,只有少数人因为工作需要,没有剪掉辫子。老八营官兵,也仅仅是路上需要,上衣乃是清军制式的号坎,军帽只是竹编的斗笠充数而已。伪装,根本就不认真,但战时,大清朝的官僚也不认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