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21章 福将祝之三 3

糊清灭洋1880 第21章 福将祝之三 3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当晚,红旗军几个小分队会师!

合计兵力为:祝之三分队四百,莫迈七骑兵一百(沿途捡了二十个),贺忠诚分队一百加上一个五百人的朝鲜壮军营。聂顺江一百炮兵。

一共一千一百余兵力!而且有步兵,有炮兵还有骑兵,这样一支部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团级的作战力量了。

根据军衔高低,祝之三以少校军衔担任了会议主持人,他率先提议,部队名号为混成团。得到了全体赞成。

接下来,顺理成章。按照红旗军的规矩,祝之三担任指挥官,任团长。

这个规则并非以红旗军原来的军衔,而是以目前的军衔,祝之三为少校军衔。论原来的军衔实际上陈振更高。

而且,祝之三部有综合小分队!要知道,红旗军分出来了七十多支分队,而其中的综合分队只有七个!由此可见,综合分队的地位了!

话说,祝之三营押送辎重,如果没有孟关的综合分队,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呢!

故此第二项表决,大伙没有异议,一致通过,祝之三担任团长。

祝之三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无师自通,天生的好像就具有领导能力,他先是主动提议陈振为副团长兼参谋长。

宣抚系统自有规则,贺忠诚自动成为团宣抚官。

如此,很好的平衡了两支内部力量,也照顾了贺忠诚陈振小分队的情绪。

注意一点,陈振和贺忠诚两人在红旗军中都是名人,贺忠诚是宣抚官三期的领头羊,陈振乃是几年来红旗军军校毕业直升少尉军官的仅有三人之一!若非情况特殊,陈振和贺忠诚其实更有指挥这支部队的资格和能力。

在理顺了指挥体系之后,祝之三,陈振,贺忠诚,鲁大门,孟关,聂顺江,莫迈七等人当晚召开军事会议,第一件事就是在不影响战斗力的前提下重新编整部队!

第一件事:挑出部队中的老弱一百余人,副参谋长孟关带领这个哨负责后勤一切事务。

清军,哪怕是左宝贵的奉军,已经属于精锐部队了,但士兵中间十三四岁的,四五十岁的,仍然比例不低。朝鲜壮军营虽然精锐,也有部分年龄偏大的,体格较弱的。

第二件事,仍然是人员调整。不过是宣抚系统的,只是把祝之三小分队的宣抚官鲁大门调到了陈振麾下的一哨,担任宣抚官,分担贺忠诚的工作压力。而贺忠诚则是把主要精力投入朝鲜壮军营。

整编部队完毕,祝之三从善如流,几乎全盘接受了参谋长陈振的建议,立即分配了各部的作战任务。陈振的军事水准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基本上,兵力被分为三部。

其一,祝之三部和聂顺江部炮兵为核心阵地。

其二,贺忠诚陈振部和壮军营负责前沿阵地。

其三,以骑兵莫迈七加上一百朝鲜壮军营官兵合计两百兵力,打外围游击,并随时准备应对意外,算是预备队。除此之外,莫迈七还要为部队找出一条撤退的后路!坎北山在平壤北面,撤离有先天之利,但是在山区,想找一条退路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红旗军有自己的规矩,军事会议非常纯粹,并没有出现争权夺利。贺忠诚陈振小分队对祝之三的领导没有异议,表现良好。第二天一大早,部队立刻按部就班开始部署。

当日,孟关带人杀牛三头,犒赏全军。中午香喷喷的大块牛肉,晚上是热腾腾的牛肉汤。全军因为伙食改善,欢声雷动!

再一日,仍然是杀牛三头,犒赏三军。

队伍中有八十头牛!临战,不让弟兄们吃好,那怎么成?

大块的牛肉入口,无论是清军还是朝鲜壮军营,官兵们全都喜笑颜开。

战争中,良好的伙食也是战斗力!

要知道,无论是清军还是朝鲜兵,平常的伙食不过是杂粮和咸菜,一个月能吃上一顿肉食就很不错了。而吃牛肉,这简直就是过年也没有的待遇,因此上,吃饱了肚子的官兵们个个士气高涨!

执掌后勤的孟关算计的非常精到:留下二十头牛拉大炮和车子,其余六十头牛能让部队大餐二十天!

两天已过,日军该来了!撒出去的朝鲜侦察兵得到了日军准确的进军情报。

负责进攻平壤的日军乃是其主力部队第五师团,师团长野津道贯中将。这位不同于清军将领,对近现代化的战术颇有研究。

日军的编制比起清军要先进一个时代!其一个师团兵力相当庞大,足足16000兵力,加上辎重军夫足足两万余人。

朝鲜糟糕的泥泞的道路决定了,整个师团不可能拥挤在一个方向进攻。若全师团在一条路上行军,大军会把道路堵死的,因此第五师团乃是兵分四路围攻平壤。

平壤东南,也就是大同江东岸,野津道贯派了两个支队。平壤北面,野津道贯也派了两个支队。歪歪斜斜的摆出一个南北夹击的阵势!

日本对朝鲜的地理掌握非常细致,手中的地图比朝鲜人自己还要详细。野津道贯中将是研究过朝鲜地理的,平壤作为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他几乎把每条道路都记忆在脑海之中,根本用不着看地图。

以地形和战略分析,野津道贯很容易得出判断:北面应当是清军防御的要点,既是保卫平壤的要点,也是清军撤退时的必经之路。

因此,野津道贯分配兵力也非常有侧重:对平壤北部的进攻乃是日军的主力--两个以步兵联队为基干的支队,合计9000兵力!

但是,野津道贯却不知道,清军的布防实在太不“现代”,明明是要地,只部署了左宝贵奉军的不到三千兵力!(后来才又加强了总兵官江自康两个营兵力。)

如果不是红旗军的影响,增加了一千兵力,日军和清军的兵力对比会更加悬殊。

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兵力对比为二点五比一!

十三日,第五师团朔宁支队秘密的渡过大同江,接近了坎北山!

傍晚,红旗军迎来了第一场战斗!

日军朔宁支队兵力四千余兵力,先锋部队约一个大队一千兵力,打的算盘偷袭,故此没有携带重武器。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自以为秘密,丝毫不知道早就被祝之三撒出去的侦察兵发现了。

日军发起进攻,严阵以待的朝鲜壮军营敲了一下,日军扔下几具尸体,就迅速撤退。虽然偷袭失败,但是看得出日军训练有素,撤离的非常利索!莫迈七的骑兵甚至都没来得及打个侧击!

壮军营近四百条枪,乱七八糟的开火,声势浩大!真特么没纪律!

“呵呵,这算是火力侦察吧?”祝之三道。

“试探性进攻。”陈振语气有些硬。

按照红旗军的规定,的确陈振得服从祝之三的指挥。但别忘了贺忠诚乃是重点小分队,而且拥兵六百,只不过其中五百是朝鲜壮军营。陈振很守军纪,服从指挥,但内心真真的是不大服气祝之三的。第一战,贺忠诚陈振麾下的壮军营表现不佳,自然是脸色有些黒。

“应该是两种意图都有。”宣抚官贺忠诚道:“日军就是朝着坎北山来的,阵地,兵力,咱们不可能不暴露,但大炮只要没暴露,就能给日军一记狠的!”

其实,几个指挥官对刚刚的接触战中朝鲜壮军营的表现都很无语。足足三四百米就开始开火,子弹消耗不少,战果却了了。

陈振分队的军官正在前沿发火呢!

“标尺,标尺,那么显眼的白色木牌,看不见?战前怎么说的?一百米,一百米!”

“其实这支朝鲜军表现还算过得去,至少没逃跑。”祝之三评价道。

“这倒也是。”贺忠诚道“毕竟不能和咱们红旗军比。”。

几个年轻指挥官,此前没有配合过,贺忠诚这个宣抚官此时就显出了他的重要性,很好的消弭了指挥官之间的矛盾。

祝之三意识到了!

对陈振和气道:“参谋长,让医护兵去救治伤员。宣抚官们去培养一下士气。这支部队的确有培养价值。”

肯定了壮军营,陈振面子上好看许多。

“是啊,你看咱们红旗军的“二黄”,多好用啊!”贺忠诚帮腔。

话说黄大兴和黄花探两个,的确很好用。在北圻边境上不可能平静的,每次只要法军玩花招,黄大兴和黄花探就会出山找事儿!

这次红旗军全军主力北上,黄大兴和黄花探又该出动了!

“那个领头的朴什么来着?”

“朴正熙。。”

“多观察一下,看有没有人才,再立一个首领,让他们互相牵制。”

孟关带领的综合分队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大部分是部队里的老弱病残,而且枪支也不够,打仗肯定是不行的,救助伤员,抬抬担架,烧水做饭,做点辅助性的工作还是问题不大。

出国打仗和本土不同,指挥官其中一项重任就是:不能把这些老弱病残扔到异国他乡。宣抚官们把这一指导思想一一告知了官兵之后,全军的士气明显有所提升。

军官们做出了承诺,士兵们好像有了主心骨,部队凝聚力也有所增强。

这边战斗结束,由于日军没有封锁道路,很快的左宝贵就接到了祝之三的战报。

平壤清军全军开始进一步的提高警惕。

当晚,清军统帅叶志超召开会议,指导思想反正还是防守,防守。自从曾国藩以“结硬寨打呆仗”剿灭了太平军,湘军淮军都学会了这一招,整个清军布防非常明显的“消极防御”,抱团取暖。了无新意。

虽然祝之三这边只是小小的一仗,但左宝贵戎马半生,战斗意识深入骨髓,他更深刻的意识到了平壤北面的重要性,尤其是坎北山的重要性。只凭经验,就能判断:日军一出手就选择的攻击目标,肯定是重点啊!

因此,左宝贵提出要求:增兵。

清军在平壤的五个巨头。

叶志超只有三千多人马,但他身为直隶提督,地位最高,现在是主帅,其部算是中军,不可轻动。

盛军卫汝贵,兵力最强,六千兵力。是全火枪部队,乃是李鸿章手下的淮军精锐。而且,这支部队,可以说是大清最强的一支部队!

盛军得名自已故的淮军大将周盛传,乃是李鸿章的亲兵部队。李鸿章如果搞什么阅兵,卫汝贵部乃是首选。这一部淮军,驻扎地乃是天津小站,军事训练抓的相当严格,每个月有两次“打响”(射击训练),一次军事演习!算是北洋陆军的面子所在!在李鸿章的眼皮底下,这支部队虽然弊病不少,但是不缺粮饷,各营满员!武器一流!

因此卫汝贵部毫无疑问是清军主力。主力,自然是不能轻动,要投向主战场的。此时,日军到底是主攻东南,还是主攻西北,还不确定,因此卫汝贵的部队也不能轻动。

而且,卫汝贵现在正糟心另一件事情。前两天,其部下盛星怀主动出击,打仗的手艺不行,丢了性命。这个盛星怀乃是李鸿章北洋系统钱袋子盛宣怀的弟弟!本来是来朝鲜战场镀金的,结果小命没了。卫汝贵虽然是李鸿章麾下亲信大将,但是论远近,哪里比得上钱袋子盛宣怀啊!他正糟心,担心盛宣怀给他在中堂大人那里种萝卜!

以上两支都不能轻动,理由充分,说白了就是保存实力!要明白,无论是卫汝贵还是叶志超(聂士成回天津芦台整军,他的部队现在归叶志超)麾下都是大清朝,或者北洋最精锐的部队,装备比起日军来说都要强上那么几分的。

次一等的部队,也就是马玉昆的部队和左宝贵的部队,肯定是要顶在前面的。

马玉昆部,守平壤西南。协防部队乃是奉军另一部,带兵的丰升阿是满清正白旗人,兵力两千。

左宝贵,守平壤西北。有江自康的仁字虎勇正副两营一千兵力协助。

话说,平壤参战清军,除了丰升阿的部队不算精锐(装备其实也不很差),其他的部队在清军中都算是精锐。

虽然“淮军(湘军)半天下”,大清朝一多半的提督,总兵出自淮军和湘军。但是李鸿章北洋精锐其实不多,野战精锐更少,只有盛军卫汝贵部(原本十六营七八千兵力,战争中扩充至十八营),以及铭军(刘铭传的部队)等部队合计大约一万七千兵力。加上守口守炮台的,合计约三万。此为第一等的精锐部队。

类似马玉昆(是四川提督宋庆的麾下),守辽东半岛的。左宝贵,守奉天的。聂士成守天津芦台的,以及守山东威海的巩绥军,叶志超的直隶练军,江自康的仁字虎勇是守天津北塘的,都是第二等的精锐。类似这些二等精锐,大清朝总计也不过三万。

无论是最顶级的精锐还是二等的精锐,平壤这里(包括路上),堆积了一半儿!

大清朝的可战之兵,其实只有这麽六万兵力!

总之,全精锐在此,大清朝的老本在此,李鸿章的老本在此,叶志超何德何能指挥这支军队!

前些日子,叶志超甚至要求李鸿章把他的儿子李经方派来指挥这支大军,实在是亚历山大!故此一味求稳,指挥非常保守!

叶志超身为主帅,在搞不清哪个方向是日军主力的情况下,也不舍得调自家的兵。气的左宝贵当场中风,半身瘫痪。

缓了好久,五十八岁的左宝贵才慢慢的恢复正常。看在“中风”的面子上,叶志超终于松口,给了左宝贵一个营。

仅仅一个营!而且还是残破不堪的一个营,也就是城欢之战聂士成部打残的一个营。其中一哨人马就是常有才徐田德的四十多人。一个营,合计兵力,两百!

常有才徐田德在平壤虽然不受待见,却也不缺吃的。不过发展不理想,比贺忠诚那边六百兵力可是差距大了。而且,常有才等人根本不知道贺忠诚和祝之三在平壤。

如果左宝贵把这个营加强给了祝之三,常有才就能和红旗军其他分队会师。

但是!

左宝贵没有把这个淮军营加强给红旗军。

左宝贵不是不明白坎北山的重要性,而是以祝之三的资历根本就不可能指挥淮军的一营!该营营官儿乃是记名总兵级的高级将领!

别看这个营,打残了,仍然是淮军精锐的部队,也是李鸿章的嫡系部队。

让淮军这个营官儿指挥祝之三?

左宝贵可没那么糊涂。

现在他对小老乡祝之三的军事水平已经非常肯定!

所以,左宝贵只能把这个营留在了平壤外城北门,也就是玄武门,负责防守。自己则是组织了包括亲兵在内最精锐的五百兵力,准备随时支援祝之三的坎北山阵地!

话说,朝鲜的城门,可不像中国的城门,非常小气。只是一道不高的城墙,连垛口都没有,更没有什么城门楼子。城墙上开了个“小门”,名曰玄武门。这个玄武门,如果是骑上高头大马,骑士的脑袋都能碰住城门洞的顶。要是李世民知道,估计得气死!

常有才一哨几十号人,在淮军中算是学院派异类,几乎没有悬念,当天傍晚就被营官部署在了最危险也是最辛苦(无处躲雨)的城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