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23章 福将祝之三 5

糊清灭洋1880 第23章 福将祝之三 5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战场被隔断了消息。祝之三并不知道,也无法准确判断,北城方向(船桥里)的战况。

白天,平壤北城方向激战,左宝贵阵亡。大同江东南的船桥里战场更加激烈,卫汝贵部和马玉昆部携手强有力的打击了日军,当然自身伤亡也不算小。打到下午两点,日军又累又饿,打不下去了,暂且休战。

明明清军此时是占了上风的,甚至伤亡都不比日军严重。

可是!

清军主将叶志超怕了!

统帅叶志超外号“叶大傻子”,身高一米八五,体壮如牛,当年也是勇将,乃是敢于赤膊冲阵的好汉。

当他在得知左宝贵阵亡之后,就怕怕。他和左宝贵差不多年龄,有某种惺惺之感。

但,人和人的差别很大,左宝贵五十八岁仍然敢于一线指挥作战,而叶志超官是越当越大,胆子却是越当越小,再不复当年勇气!

富贵享受的多了,美酒醇香,美妾温柔,那还能上阵厮杀。

而且,叶志超已经是大清朝提督级别的高级武将,但这家伙根本不懂什么叫“宣战”,竟然想出了一招儿:“谈和!”

两国已经宣战,你个前线指挥官谈什么和啊,你有那个资格吗?只能说朝鲜的雨下的太大,把雨水灌倒脑袋里了!

而且,叶志超所谓的“谈和”行动,由于信件被雨淋湿了,日军将领根本就没看懂,看懂也会装看不懂,日军将领怎么可能放过这一“天赐良机”!

十五日傍晚,大雨刚刚开始下,清军就悄悄的打开了平壤两个西北角上的城门,静海门和七星门,蜂拥而出,疯狂逃窜。

日军则是因为预料到叶志超会带领主力逃窜,早早的部署了防线阻击清军。田有才徐田德两人带领的队伍也因此没能及时北上,被迫向西逃亡,以至于打了三个月游击,伤亡百余人,这才一群乞丐一般的逃回国内。

话说,当年上学的时候,李林杨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学到过:叶志超狂奔五百里。

历史课本不是故事小说,用词是相当谨慎的,随后数日清军统帅叶志超的表现,真的是“狂奔五百里,日军追之不及!”

这边再说祝之三。夜间,暴雨初歇。按照计划,团部营营长孟关携带伤员立刻撤离。

坎北山战场,虽然日军又攻打了一天,但并没有切断后路,或许是有意玩“围三缺一”削弱对手军心的把戏。当然更多的是因为兵力不足,偌大的坎北山不是那么容易包围的。而且,日军还要分兵阻击拦截清军,故此包围圈有,但并不严密。

凌晨三点。莫迈七骑兵分队派了精锐侦察兵汤大虎冒死通过日军封锁线,爬到了阵地上报告:“快撤!”

汤大虎,现年十八岁,辽地一小马匪,被莫迈七分队收编,此人勇敢善战,而且还颇有头脑,为莫迈七看重。对于汤大虎,李林杨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哪怕提起汤大虎的后来起的“官名”汤玉麟,李林杨顶多有一点点印象。这位乃是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起家的班底之一。不经意中,红旗军又纳了一位历史名人。

汤大虎报告完了,祝之三才知道:清军已经溃逃!而且是傍晚时分已经逃了!他得到消息时,比叶志超出城已经晚了整整六个小时!

年轻的指挥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好几十个营的兵力,正经开战才打了一天,这就败了?!

而更令他愤怒的是:竟然没有人通知一声!

如果不是红旗军事先准备了外围游击分队,若到天明,等待他的将会是全军覆没!

年轻的指挥官面对自己的生死,战友的生死,都没有流泪,现在年轻人忍不住愤怒的泪水!

红旗营的军官培养体系,是有问题的!

这个李林杨很清楚。

各国的军事教材,红旗军的军校里都有,但为什么还要花巨大的代价送优秀军官出国读军校呢?

一则开眼界,二则增强阅历!

这类软知识,对于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乃是不可或缺的!

而类似祝之三这样的分队长,一年前在红旗军其实只是班排级的准尉军官。这些年轻人,上过战场,军事素养不错,读过军事教材,但人生的阅历非常单纯!他们都是苦出身,知道人生的苦难。但生活环境单一,不知道人心险恶!

大清朝的官儿**,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清朝的高级将领竟然敢弃军而逃!甚至不肯通知一声,这完全超出了祝之三的概念!

大将,掌握千军万马,怎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叶志超的行为,超出了祝之三心理底线!

因此,他愤怒。

宣抚官贺忠诚看祝之三情绪不稳,劝慰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校长的教诲,你忘了?”

擦干眼泪,祝之三不敢犹豫一秒钟,立刻安排部队撤离。有的人成熟很慢,有的人成熟很快,这一夜,祝之三化茧成蝶!

大炮,现在只剩下了五十多发炮弹,根本没有必要再携带三门了,拆下炮闩,推到山谷里,只携带一门大炮撤离!

雨雾中,红旗军四百余主力迅速撤退。

等大队和莫迈七汇合,后半夜的行动,莫迈七在前方开路。

到了天亮,莫迈七骑兵连在后面断后。

如果此时能够从高空中俯瞰,祝之三的部队其实正夹在两大群日军追击部队中间,形势之险恶,令人心惊担颤。

朝阳初升,队伍后面突然传来枪声!一群清军溃败而至,后面乃是日军在追击。

莫迈七来不及请示,其实也用不着请示,祝之三等人已经听到枪声,自然知道该如何应对。莫迈七当即带着骑兵钻到了路旁一处小村庄中,做好战斗准备。

当看清了日军,莫迈七没法评价了。区区十几个日军,竟然追的两三百号清军不敢回头!

日军毫无防备,莫迈七带领骑兵突然杀出,十几个日军仅仅一两分钟就做了刀下亡魂!

骑兵初战,汤大虎表现出彩,阵斩日寇两人!

救下了这股清军,祝之三没敢休整,而是带队继续艰难前进!

当日天黑,祝之三部队壮大了,兵力达到一千五百多。

全军疲惫不堪,全体官兵又累又饿,还要承受朝鲜的冷雨凄风!其他人还能强撑,但数百伤员若不能及时进食休息,境况堪忧。

祝之三还算是有战斗意识,哪怕疲惫到了极点,还是选了一处朝鲜村寨宿营。宿营的村寨,也算不得易守难攻,唯一的优点要算是避开了大路,其实距离北归的大路也就一公里左右。在这个夜晚,祝之三,包括全体官兵,其实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距离全军覆灭,只差一公里!大路上,整个夜晚行军的都是日军追击部队!

祝之三真真福将也!

清晨。

全军正在吃早饭。

一股日军突然对村寨发动偷袭!

偷袭来自陈振防守的方向,最先接敌的陈振来不及思考,指挥全军就发动了反冲击。陈振的军事水准相当高,他非常清楚,类似这种遭遇战或者被偷袭的战斗,万万不可犹豫!简单的来说就是第一时间莽上去!

陈振的作战经验的确是比祝之三要强一些的,直觉非常敏锐。激烈残酷的战斗仅仅半个小时,伤亡就超过一百,但是,部队却也因此冲出了包围圈!

如果耽误一会儿,说不定就会被日军大队人马包围,全军覆没!

直到下午,队伍才彻底甩掉日军,但祝之三部迷路了!哪怕有壮军营的朝鲜兵打探消息,仍然于事无补。要知道,朝鲜士兵包括军官大多都是文盲,在当兵之前,很少人离开过家乡,根本就不认识朝鲜北方的道路。而朝鲜百姓,仅仅只是知道周围三几十里的地理,甚至对百里之外的平壤,就如同万里之外的陌生。

等队伍在山村中休整两日之后,搞清了地理,队伍战战兢兢的再次踏上归途,运气来了!

随后的时间里,浩荡的大军,竟然畅通无阻,连骑兵哨都没有遇到一次日军,自然也就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沿途,所有的溃兵,祝之三都会收留。但是营头这一类军官,他是一个不收,不仅不收,连跟随都不许。有不长眼的清军军官胆敢出恶言,祝之三可是真的会毫不犹豫的开火的。

祝之三已经对清军指挥官的道德彻底失去了信任!

为了避免意外,部队的纪律在逃亡中得到了加强:无论是行军还是战斗,不服从命令者一律军法处置。本来,这种强硬的手段治军,在清军中几乎是不可行的,极有可能引起部队哗变。

宣抚官贺忠诚对此提出了建议,不过祝之三非常执拗一定要加强军纪,贺忠诚陈振等人只能暗中加强戒备,以防意外。

这种特殊情况,比如眼下深处异国他乡,对贺忠诚这样的宣抚官也是新课题。

军官们齐心协力之下,严格军纪反倒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祝之三在军中树立起来了威望!

这下子,连贺忠诚都佩服祝之三了,但他并不认为祝之三就比他的手腕高明。

祝之三在沿途中,来者不拒,继续收拢人员!明明部队的粮食不多,已经不够吃了。但祝之三仍然来者不拒,由于加入队伍的伤(病)兵比例相当高,行军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但队伍却在不停的变大!

不仅是清军的人数在增多,连壮军营也收拢了不少朝鲜败兵以及东学党起义军,也在不断的壮大。

行军中,身为长官,祝之三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他和所有的官兵一样,吃的食物没有一点点特殊。

数日之后,祝之三部在一处山谷丛林中,收拢到了最大的一股清军:一次就收拢了多达六百余人的部队!

其部的惨状令人难以描述,仅仅是上吊自杀者,自刎者,以头撞石自杀者就有三十多个!

这部分溃散在异国他乡,弹尽粮绝的清军,此时已经绝望!这股清军士卒看到祝之三部,喜极而泣!而且,军官已经逃亡,收编根本一点阻力都没有。

至此,部队(清军)扩张到了三个营,兵力超过一千五百,另有老弱超过五百,伤兵五百。

这时候,队伍中全部的哨官都是红旗军官兵,没有例外。

部队的执行力更加强大。

又两日,粮食已经吃光,牛已经杀光,只能杀马!莫迈七的骑兵,含着眼泪杀掉了自己兄弟一般的坐骑!

祝之三没有搞任何特殊,仍然和战士们同吃同住,行军时间自己带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消瘦的脸庞,竟然棱角分明了起来!全军上下数千人,目光说明了一切,他们已经认同了祝之三!

陈振,这位红旗军的精英少尉,对于这一路的经历,简直都麻了!祝之三堪称运气逆天!敌后十多日,部队规模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三四千规模,但,一次战斗竟然也没有发生!除了偶尔打猎开枪,连子弹都没有消耗几发!

陈振虽然还是不服,他坚信自信自己的军事水平比起祝之三要强的多。但是,某一时刻,扫一眼官兵们对主官祝之三的眼神,他把“领兵打仗”这四个字中的“领兵”两字去掉了,只剩下坚信自己“打仗”的本事比祝之三要强的多。

当部队跨过鸭绿江,全军已经是四个多营,兵力两千余!老弱病残近千,伤兵近千。加上八百多朝鲜壮军营,总兵力竟然达到了近五千!

祝之三这支部队,竟然从重围之中带回来了近四千清军!

要知道,这可是十个营的兵力。而平壤战役之前,清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五十个营。也就说,祝之三带领下,救回来了近五分之一的清军。

更重要的是,小两千的老弱和伤兵,如果不带回来,流落在异国他乡,下场肯定是死!

因此,当这支部队跨过鸭绿江,清军将佐官兵们都惊呆了。

纷纷询问带队将领何人!

何人?

战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代理营官而已!

祝之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