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46章 十一 上

糊清灭洋1880 第46章 十一 上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南线日军拿下了火焰顶阵地,士气大涨,山口素臣就地扎营,摩拳擦掌,准备明天进攻威海卫城!

这一天的战斗,南邦炮台,北邦炮台两个方向都出现了败退,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大急,深夜电话询问李林杨。

“威海卫城绝不会丢!北邦炮台绝不会丢。”李林杨非常肯定。丁汝昌此时也只能选择相信。

自从开战,李林杨与丁汝昌的电话是最为频繁的,每天都要通话数次甚至十数次,几十通电话下来,一些印象已经在丁汝昌心中固定。

李林杨是个崇尚团队崇尚系统的人,早在战前参谋部已经商定了一整套应对丁汝昌的方案,战时有一个五人组成的文职小组有针对的研究并做出适时调整。按照方案,李林杨与丁汝昌的交流,主打一个诚信。

绝对没有说过一次谎话!没有说过一次大话。

除了保密项,包括红旗军的兵力部署,战斗进程,撤退的原因,伤亡数量,全都没有一丝虚言!多日的战斗进程验证之下,丁汝昌对李林杨相当信任!

“丁提督,明天的战斗,我需要水师火力支援。”

丁汝昌很清楚李林杨这句话的意图:直接的指挥权。

到了这个时候,他能怎么做?李林杨的要求完全是合情合理,要想保住北洋水师,必须水陆协同!今天的两次水陆协同作战,李林杨的提醒指点功不可没,否则水师的效率可没那么高。

再者说了,惹急了李林杨,只要李林杨大军一撤,北洋水师就成了瓮中之鳖。

十多天过去,威海卫原守军和红旗军的战斗力已经表现出来了非常明显的差距。哪怕是今天的败仗---火焰顶阵地的失陷,红旗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相当强。

丁汝昌还不知道,红旗军真正的主力老八营,还藏在窝里没动弹呢。

在与友军协同方面,北洋水师在大清朝所有军队中乃是最为出色的一支,那些喝了洋墨水的水师军官没有陆军中的那种狭隘的门户之见!在这种情况下,丁汝昌第一次没有请示李鸿章,同意了李林杨的要求。

只是丁汝昌对红旗军对舰队的指挥能力存疑,初期只同意调拨广东水师的广丙号巡洋舰。这个,并没有出乎红旗军的意料,毕竟红旗军接手广丙号,也是通报过丁汝昌的。

但是,这还不够。

李林杨要求加派平远号铁甲舰,这艘战舰当前的舰长乃是好友杨永霖。不过,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丁汝昌只同意调配几艘“蚊子船”炮舰,而且这几艘蚊子船,李林杨只拥有“半指挥权”。

话说,北洋水师这六艘“蚊子船”,乃是战舰中的奇葩。吨位极小,却扛着一门巨炮。而且,这种船只能依靠调整船身方向调整炮口指向,射速六分钟一发。实战中,怕是十分钟也很难打出一发,而且小小的船根本扛不住巨炮的后坐力,命中精度也非常感人。总之,这玩意,真的是玩意。海战实战效果几乎等于零。不过,对付岸上目标还是有点用途的!比如初十下午的对炮台支援,管子粗,威力恐怖!

这六艘蚊子船,就是北洋水师的“镇”“东南西北中边”,六舰(本来北洋有七艘蚊子船,一艘不在威海卫)。

红旗军一点都不嫌弃,管子够粗,只要部署得当,一轮齐射就能覆盖几个足球场大小的战场,杀伤力可是不弱的。

清晨,朝阳刚刚漏出一丝微光,军舰就已经就位。一共七艘战舰,由红旗军海军少校何必达统一指挥。

北洋水师官兵倒也算配合,虽然动作不那么积极,但经过几个时辰的折腾,一艘巡洋舰,六艘炮舰,完成了部署。战局不利,广丙号上广东水师的官兵也不嫌弃“广西团练水师”了,不仅不反对红旗军的指挥(当然也反对不了),反而表示:两广老乡们团结,如同一家人。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几艘军用船只来回数次,把龙庙咀,以及刘超佩部的伤兵合计五百余人,全部运到了北邦炮台红旗军驻地,然后搭乘马车,转移至后方昆嵛山中。

期间发生了一点小事故:其中竟然有三十几个妄图混入伤员队伍的逃兵!不过没能逃出红旗军督战队的火眼金睛,被发现后,当众斩首,几十颗血淋淋的首级被传首北邦炮台。

战争期间,无论是哪支部队,对逃兵的处理都非常严厉。否则无以维持军心士气!

刘超佩整个晚上都在打电话,一再请求增援。

没有电话时,岸上炮台守军和刘公岛的联系其实不算紧密。但有了电话,面对刘超佩声泪俱下的求援,无论是水师提督丁汝昌还是护军营统领张文宣都无法置之不理。

刘超佩部,原有真实兵力两千三百,打了一天伤亡就超过了七百人。此时兵力只有一千六百,除去三个炮台的守军和百尺崖营区的守军,以及炮兵合计五百余人,只有一千一百守炮台的兵力。

而且又丢了摩天岭阵地,杨枫岭阵地,被日军居高临下,很明显,其余的三处阵地(不包括龙庙嘴阵地)兵力严重不足。注意,刘超佩的主力部队,迄今为止,只有陈万清的一个营伤亡惨重。战斗力其实没有损失多少。

战斗力并不以简单的人数来衡量。身为炮台守军的主力刘超佩部,在李林杨眼里,甚至比不上已经打残了的孙万龄部!

士气低落,将领畏战!

还剩了多少战斗力,天知道!

李林杨的评估是:很可能一触即溃。

清晨到来之前,几番电话沟通,张文宣同意了刘超佩的要求,增兵一个营。但,这也是张文宣最后能提供的一个营兵力了!他手头的兵力看似不少,但要坚守偌大的一个刘公岛,并不轻松。

正月十一的清晨,南邦炮台方向的战局已经趋于明朗:摩天岭炮台和杨枫岭炮台的陷落,使南邦炮台的清军失去了制高点。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伤亡惨重,终于占据重地,胜利在望!

这是赫赫战功,必须炫耀一番!

早晨八点,大寺安纯少将得意忘形,踏上摩天岭炮台,张牙舞爪,耀武扬威。日本《二六新报》的随军记者远藤飞云随军采访,还架起相机开始照相。

港内的北洋舰队正好赶过来准备对南帮炮台守军提供火力支援,有眼尖者看到摩天岭炮台挂起日军旗帜,定远舰管代刘步蟾当机立断,立即向摩天岭日军发炮轰击,大寺安纯当场毙命。

大寺安纯,这个被日本帝国誉为“一代良将”的侵略者,成为在甲午战争中第一个被清军击毙的日本将军。日本《二六新报》的随军记者远藤飞云也中炮毙命。

叫你装,装过头了!

大寺安纯完蛋,第二军司令大山岩当即指派了新任旅团长,这个旅团长乃是第一师团的参谋长,前第一师团第二步兵联队联队长伊瀬知好成少将!

记住这个名字,旅顺大屠杀的刽子手!

大寺安纯死了,伊瀬知好成尚未抵达战场。但整个上午,摩天岭炮台的日军并没有停止攻击,居高临下,火炮向清军报复性的猛烈轰击。而日本海军又开始炮击刘公岛等炮台,北洋水师只能全力应对。以至于,整个上午,清军三座炮台加上百尺崖兵营,被日军火炮单方面炸了一轮又一轮,士气低落到了可怕的程度。

到了下午,伊瀬知好成抵达战场,接手了南邦炮台方向日军的指挥权。这个旅顺大屠杀的屠夫,作战指挥还是有点水平的,一下子就抓到了战场重点!在伊瀬知好成的指挥下,日军进攻的乃是最东端的皂埠嘴炮台!皂埠嘴炮台准确的来说是在威海卫海湾外面,北洋水师的战舰不敢出湾,故此其实是没有舰炮火力支援的。皂埠嘴炮台在整整一个上午不仅和日本联合舰队数百门大炮对抗,而且还要被摩天岭上的日军火炮单向打击,不仅伤亡不轻,更重要的是士气衰败到了极点。

而且,好巧不巧,南邦炮台的清军将领刘超佩在中午又出了一记烂到家的烂招!给了日军一记助攻!

刘超佩的指挥,或者说是心思,太特么有问题了!最西边的龙庙嘴炮台,他派了孙万龄的部队防守。最东边,也是无论陆海都是最危险的炮台,也是防卫威海卫最重要的炮台。在这个皂埠嘴炮台,他竟然在中午换下了自己的亲信部队,派了两三百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防守!

这些学生不是军官种子,算是预备役性质的幼童水手,大多数都只有十五六岁。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有几杆枪,大多数竟然是冷兵器!

刘超佩,保存亲信,保存实力的心思一目了然。稍微脑子清醒点,只用看战场形势,南邦炮台清军差不多已经成了瓮中之鳖,此时保存实力,也不知道意义何在!

下午三点,炮台上一片火海,清军(学生)溃败!

看到如此重要的炮台,竟然被日军短短时间打的崩溃。张文宣部的一个营反应比较及时,在军官驱赶下,冲上了炮台。而与此同时,日军步兵也从另一侧冲上了炮台!

话说,张文宣部的护军算是为北洋水师看家的部队,乃是淮军一系有数的精锐部队。而且,张文宣乃是李鸿章的侄子,因此粮饷不缺,而且这支部队从装备到训练,都不算差。

阵地狭小,两军冲上来直接就白刃冲杀在一起。淮军精锐在这一战中展现了难得一见的肉搏战勇气,仅仅几分钟,阵地上已经铺满了尸体。两军不少人互相捆抱着就滚下了大海,战场惨烈无比。

日军不断增兵,清军也在增兵。

昨日打了败仗丢了杨枫岭的副将陈万清,弃守了百尺崖军营,挥舞着长刀,斩了几个逃兵,这才把部队驱赶上皂埠嘴炮台。

前后不过十五分钟,张文宣派出的护军营和陈万清的一个营(刘超佩在张文宣的强烈要求下派兵增援),八百余人伤亡超过了四百。而日军也伤亡超过四百。

好不容易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战斗的间隙,陈万清还在催促刘超佩继续增兵,可是时间已经不赶趟了。更何况,主将刘超佩根本就没有继续增兵的想法。

还不到四点,日军再次组织部队,发动进攻!

伤亡过重的清军,已经失去了斗志,稍作抵挡,就败下阵来。

四点整!清军火力最强大的皂埠嘴炮台,就此失守!

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副将陈万清在形势危急之下,撤退前没有忘记把大炮的炮闩摘下来,扔到了海里。

新官上任三把火,伊瀬知好成上任才几个小时就拿下了皂埠嘴炮台,还要再接再厉!

从摩天岭上看去,龙庙嘴炮台深入海湾内部,日军只要拿下,就可利用龙庙嘴炮台大炮直接射击港内北洋舰队及刘公岛守军。

伊瀬知好成因此决定集中兵力猛攻龙庙嘴炮台。

战斗打响,孙万龄已经有了经验,立刻呼叫水师支援。

这次,北洋水师的效率更高,孙万龄的步兵扛了二十分钟,水师的舰炮支援就来了。日军被迫撤退。

及至傍晚,日军连续攻击三次,伤亡惨重,却不能得手。

伊瀬知好成北路日军不得已暂停进攻。

至此,刘超佩部和孙万龄部两个炮台合计四个营的兵力(张文宣部的一个营残兵撤回刘公岛),一千六百不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