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19章 相持 1

糊清灭洋1880 第119章 相持 1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林杨到达芦台,先是慰问了两广军队。粤军高州镇总兵潘瀛,让李林杨印象很不好!

大清的军头们全都是一身毛病,但是李林杨还没见过比潘瀛更贪钱的总兵。广东相对富裕,这位竟然能把十营广东兵带的瘦骨嶙峋,衣衫褴褛。而且,这还是最近十天,红旗军足额发放粮食,士兵能吃饱的情况下。

广西穷,右江镇总兵张春发带来的十营兵虽然装备不好,衣衫也烂,但却精神饱满。

一时间竟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广东比广西富裕还是广西比广东富裕!

当年中法战争,潘瀛乃是淮军后起三将之一王孝琪麾下,王孝琪光着膀子上战场,潘瀛也是光着膀子呼喊砍杀!冲锋陷阵!真可谓是猛将!没想到,过了十年,竟然堕落到如此这般!

当即,李林杨就给粤军桂军改了规矩。红旗军对友军,是区别对待的。

比如徐州镇总兵陈凤楼,乃是李林杨这个江北提督正儿八经的下属,官兵的粮饷是由红旗军直接发。陈凤楼以及几个主要将领吃空饷的那部分,红旗军也是按照国内的常例发放,或许是稍微少了点,但卡的不算狠。简单的来说,没有过分的伤害将领的利益,保证了士兵的利益。

对于章高元,红旗军只是影响,通过影响让章高元基本保证士兵的利益。

对张春发,李林杨参照了陈凤楼。虽然稍微伤害了一点军官利益,但实际上张春发在广西任上其实是拿不足数的,广西太穷,根本做不到如数发放,不仅是士卒,军官将领也拿不到其他省总兵的平均值。因此,张春发等人相当满意!

对于潘瀛,李林杨直接把粮饷发给士兵。潘瀛这里连空饷都吃不到一两银子!更别说喝兵血了。

士兵领到军饷还没三天,潘瀛就闹出了幺蛾子!这位竟然利令智昏,强行要把银子从士兵的手里抠出来!

这操作,李林杨都惊叹!

这是战时!你怎么敢!

就连贪财的章高元都知道战时必须让士兵吃饱,拿到军饷。

再说一遍,这是战时!士兵是上阵卖命的!

李林杨立即上报朝廷上报李鸿章,要求撤了潘瀛。

第二天,李鸿章竟然亲自来了芦台,不过不是为了潘瀛这点破事儿。

“哎呀,李中堂,怎敢劳您大驾。”李林杨嘴上很热情。终于见到了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裱糊匠”!七十多岁的李鸿章,身材高大,保养的相当不错,瘦瘦的,腰杆子都相当直。

“免。。”

李鸿章习惯性的想说免礼,但李林杨只是抱拳,根本没有施大礼参拜。李林杨是江北提督,而且有部分行政权,其实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微型总督了!小小的尴尬一下,李鸿章说明来意。李鸿章见多识广,兵痞军头他见得多了,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然也见怪不怪。至于背后耍手段什么的,官场嘛,那就各施手段吧。

“在朝廷里,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趁着日军退兵,正是和谈的最佳时机。”李鸿章说的,李林杨信了。但那些所谓的大多数官员,肯定包括李鸿章!甚至,李鸿章自认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好不容易“打赢了”京师保卫战,再打,能赢吗?

“赢不了!”这就是李鸿章真实的想法。

李林杨先不接这个话茬,道:“现在日本海军,已经没有几艘像样的军舰了,若是定远号还在。。”

喜怒不形于色,李鸿章没有做到!破防了!

若是以眼前的敌我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若是定远还在,日本海军绝不是对手!但是,已经被那帮人葬送了。不仅仅是葬送了大清胜利的希望,还葬送了他李鸿章挽回自己一点颜面的最后机会!现在悔之晚矣!

“乱命啊!”李鸿章长叹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这三个字,都不用往深处想,说的就是光绪皇帝!身为一个大清的忠臣,李鸿章吐出这三个字,足以说明他的愤怒了。

“外交方面,日本提出了什么条件?”

“和预料的差不多,允许朝鲜独立,割地赔款。”

“绝不答应!”李林杨恶狠狠的说道:“对中国来说,现在完全具备了拖死日本的条件!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再和日本谈!”

目前,直隶地面上就有实打实的六百营兵力,只要粮饷够,哪怕清军的战斗力还是一堆垃圾,仍然具备了拖死日军的条件!甲午战争,除了力量对比!比起几十年后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国力弱小,还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情况:没有伪军!(有极少)因此,李林杨是对在这场战争中获胜,或者说拖死日军,有着极大的信心!

“胜也罢败也罢,绝不和谈!”李林杨道:“所谓天助自助者,只要打下去,国际形势一定会改变!”

这可是几十年后,那场抗日战争最著名的战略性论断---《论持久战》的论断!(不完全是,李林杨记忆有混淆)至于国际形势会如何变化,李林杨是有推测的,但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只能推测,无法肯定。

对于甲午战争的结局,李林杨甚至可以容忍奉天辽东宝岛暂时被占领,却绝不容忍割地赔款!尤其是赔款!

拿不到甲午战争的赔款,日本想崛起?做梦!

至于领土被占领这个问题,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李林杨可是清楚的很!

早晚,中国人会拿回来的!

“中堂,看报纸了吗?洋鬼子赫德都看的出来,我给你念念啊。”

李林杨拿出一份洋文报纸,开始翻译:“日本在这场新战争中,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老战术,但它只要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取得最后胜利。如果战争拖长,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禁得起磨难的本领,也必将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组织能力。”

李鸿章听了,还在坚持他的意见。类似李鸿章这种大人物,对自己的判断是有足够自信的,而且,他是从内心认为,当下乃是和谈的最佳时机,所以,李林杨说归说,这位其实是根本劝不了的。

“现在朝廷实难支撑!天津存粮可撑各军一月,京城存粮,不足一月。直隶北面各县,不少村落都已经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这个,李林杨很知道,前些时间,正是春荒时节,老百姓正是最缺粮的时候,又逢战乱,怎一个惨字可以描述。

“列强的商船在向日本输送物资!我国可以提出抗议!若列强不能做到中立,那么去日本的商船若遭受攻击,责任自负!”

“那岂不是又树敌列强了?”

“不会的。”李林杨道:“咱们的目的只是让洋船向北方输送粮食而已!列强肯定会答应的。就以目前的米价,从越南泰国送到天津,一倍还多的利润!列强们的蓝眼珠也是见不得白银子的,他们只认钱!”

“可是,朝廷现在缺钱!”

“找法国人,贷法国人的款,买法国人的大米(越南)!”

李林杨敢肯定,法国人会同意的!如果这种话说给翁同龢,肯定是对牛弹琴,那位根本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但是浸淫洋务运动几十年的李鸿章一听就明白!

这特么是让法国人赚双份的利润!而法国人的金融,说白了就是高利贷,那是全世界头一份!最擅长了!而且就在二十天前,法国德国俄国组成了二十艘战舰的庞大舰队在日本近海示威,给日本施加压力,要求停战和谈。倒不是这三位有正义感,而是有利益!那就再加点利益!

方法,已经有了,李鸿章也愿意一试。

下一个议题:“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是时候集结了!虽然还是不易取胜,但是只要战术得当,切段日军的海上运输线,绝对不是不可能的!”

李林杨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很清楚,要把指挥权交给李林杨。前几天,李林杨对刘坤一提出了建议,刘坤一拒绝,担心把战火引到两江。

其实吧,战火没有烧到两江,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日军兵力不够!其二,日本不敢得罪大英帝国。大英帝国在中国的经济利益,占到了列强的八成,其中长江流域就占了六成!对大清,东南是钱袋子,对英国,东南也是下金蛋的金鸡!

现在,日本海军战舰的数量已经没有南洋加广东加福建水师的数量多了。质量虽然还有差距,但日军两艘主力浪速和秋津洲现在正维修,这是一个难得的空窗期!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李鸿章意动,但是做到很难。如果能做到,那就不是大清了。

正事儿,说完了,正好下起了小雨,当夜李鸿章留在了芦台。

灯光下,李林杨提起来了另一个话题。作为一个非历史爱好者,李林杨其实很奇怪曾国藩以及李鸿章这几个人的心态。那就是,当初这几个掌握了强大武力的汉人官员,为何不造反?

“李中堂,经此一役,无论胜败,大清朝已经是病入膏肓,再无回天之力。不知道中堂做何打算?”

李林杨此语,与谋反无异。但李林杨却说的诚恳,仿佛是纯粹的学术讨论!

李鸿章张嘴道:“何出此言啊!只要扛过这一劫,朝廷中兴有望!”

片汤了不是?类似这种话,早在三十年前,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就曾经向曾国藩预言过。身为曾国藩的衣钵传人,李鸿章何曾没有听说过,甚至比李林杨更加大逆不道的,他都听过,也想过!

“直隶保卫战无论胜败,很明显的国内又是一个同治年的局面。”李林杨道:“这个李中堂不会否认吧?”

当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湘军淮军已经势成,若起兵反清,胜利几乎没有多少疑问。现在,几百个营齐聚京师直隶,九成都是汉军!涉及几乎每个省!战后,大清朝绝对无力约束这些已经装备了大量洋枪的军事力量!各路军头也不可避免的有各种心思。而,基层的士兵又亲眼看到了朝廷的**无能,八旗兵的腐朽。

这根本不是几个将领是否忠心的问题,而是从上到下全都失去了对朝廷的敬畏!

但凡是目睹或者听说过山海关最初的那场溃败的士兵,谁还会对朝廷最后的威慑力,甚至不敢出京师城门的八旗兵心存一丝丝敬畏?

没有了对朝廷的敬畏,李林杨在抢地盘,难道其他将领就没有这种心思?

而且,甲午战争结束后,比起太平天国之后的形势,只会更加复杂!

几十年前,淮军湘军是怎么干的,又是怎么掌握了权利,李鸿章可是经手人,他一清二楚!说到本质,就是朝廷和湘军淮军做了一场交易,清廷给高官厚禄,湘淮军不造反!

李鸿章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那个夜晚,曾国藩已经病入膏肓,临死之前对自己说的那句话:“兵权交的早了!”

曾国藩选了做忠臣,末了,还是后悔了呀!曾国藩是怎么死的?说白了就是被气死的!(有兴趣去网上深搜一下天津教案)

甲午之后,朝廷的力量会更弱!朝廷能与地方军头们达成交易吗?本来,或许是还有希望的。但,现在多了个李林杨!李林杨的行事作风,完全不似官场的人,完全不讲君君臣臣,利益当先。但凡是李林杨给朝廷的电报,几乎没有不要钱要官要地盘的!

李鸿章呆了半天,说出了一句:“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七十多岁的李鸿章,已经没有万里封侯的壮志了!虽然还在这个政治舞台上,但精华已尽!

“走君主立宪这条路....”李鸿章迟迟疑疑,终于说出了他心底的想法。

“太理想化了。”李林杨道:“没有几个人会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利!满清贵胄绝对不会!”

“如果呢?”

李鸿章眼中竟然泛起了一丝光亮。真特么“忠臣”啊!满清的忠臣,对我中华来说,就是汉奸啊!或许朝廷,或许满清贵胄有那么一两个有这样的觉悟。但。。

“满清放弃权利的速度跟不上人民觉醒的速度!”

李林杨斩钉截铁的说到。这句话他说的非常有信心,由不得李鸿章不信。李林杨是个崇信系统制胜的人,对宣传极其重视。红旗军的宣传机器在山东战役获胜之后就早已全力开动。

红旗军的宣传文章传单,乃是以千万数量计的!仅仅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至少一千万人口,甚至几千万人口对于甲午战争有了自己的认识!对满清的无能有了新认识!《旅顺大屠杀》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更是激起了全国人的愤怒。“倭寇一日未退出国境,敢言和者皆为汉奸!灭其族,掘其坟!”的传单更是人人皆知!甚至在满清控制最为严格的京师,也几乎人人皆知!

红旗军走到当下,宣传的机器开动,就不可能停下来!

清王朝玩文字狱是娴熟的,但对于大规模,有组织的宣传,只能说是惊慌错乱!

一番长谈,李鸿章认为真正的看清了李林杨。李林杨说话很直白,不玩文字游戏。但,深度,哪怕是李鸿章也难以企及!

“满清放弃权力的速度,跟不上人民觉醒的速度!”

一句话,震撼的李鸿章念了三遍,感慨三遍!

“真没办法了吗?“李鸿章的心理很复杂,年轻时没造反,临老,他想做个有始有终的臣子。封建士大夫,就是这么个理念,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理想。改变,很难。甚至说根本不可能!

“朝廷,若有决心,就继续打下去,哪怕迁都再战,也还有一丝挽回人心的可能!”

李林杨给出了大清朝的唯一解!

“若如此,战后你打算怎么做?”

“发展工商,发展军事,以待瓜熟蒂落!”

战争时期,李林杨不会造反。战争结束,李林杨也不会立即举起反旗!只看甲午战争,满清还能召集起来好几百个营的军力,足以说明,时机未到。想想那支精英汇聚的队伍,二十八年才打下江山。李林杨穿越才十五年,真不着急!而且,造反这种事情,其实也急不得。朱元璋都说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何妨学上一学!红旗军,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壮大力量,需要时间。

因此,李林杨提出了要求:“把江南制造局(船厂是制造局下属)交给我吧!”

自己从零开始建立企业,太慢了。因此上,接手江南造船厂和江南制造局,乃是见效最快的方法。虽然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一帮读圣贤书的其实根本就没有真正的深入,反倒是官办企业的弊病无师自通。以至于比日本时间长,投入大,但成效远不如日本。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说是一点成效没有!江南制造局目前拥有的设备,尤其是一些重型设备,乃是红旗军集团急需的!比如一台2000吨水压机,比如一台才投入几年时间的1200吨水压机。类似这种重型设备,从采购到安装调试,没有两年甚至三年时间,根本就不可能投入使用。没有这种重型设备,红旗军集团别说制造大炮了,连迫击炮都造不了,连大口径炮弹都造不出来!说句题外话,哪怕是六十年后,共和国在1953年才拥有了第一台1200吨水压机。

这个要求,含义很深,绝不是只在表面上!这是一个交易,言外之意:拿到了江南制造局,我就不会立即造反!

李鸿章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