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三十章 教育与英雄

糊清灭洋1880 第三十章 教育与英雄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船到李家坡,交涉事宜交给了事务官比利,李林杨则是在岸上转悠,这里华人很多,却还是语言不通,但稍加比划就可以交流,比起非洲要省事儿一百倍。抬头就看见一家杂货店--李家店!

好,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李林杨进店,伙计迎上来客气的端茶倒水。这服务,就是比南非强啊。

“客官有什么需要小店效劳的?”

汉语,虽然是南方的官话。但却是亲切的汉语。

李林杨讲明来意:订购金鸡纳霜树皮和金鸡纳霜树苗。

伙计赶紧请了掌柜的,李林杨的单笔订单就是一百英镑,伙计当不了家。

李掌柜四十多岁看起来不像商人,反倒像个读书人,谈吐相当有风度?

不过,李掌柜签订合同时,倒是非常精明,斤斤计较。

倒也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签合同,交订金。然后李掌柜请了李林杨去家中小坐。好家伙,李林杨一进李宅,惊了一惊!

这可是大户人家啊,怎么就只做了个“小买卖”?

就说这套宅子,身处闹市,闹中取幽,真是个好去处,且不说面积,仅仅是客厅就让李林杨叹为观止。中国传统的客厅还结合了西式的建筑技术,宽敞十分。本来十分炎热的李家坡,客厅却让人感觉非常凉爽。看得出,房子建设的很科学。

待到吃饭,几个马来仆人鱼贯而入,迅速安静的摆上菜肴。

这才是生活!

真会享受!

寝不言,食不语啊。绝对的大家做派。

别歧视古人,当你真的遇到那种顶级的人物,照样气质上被碾压。大人物中,李林杨见过最大的算是纳塔尔总督谢普斯通,而且还是英国贵族。但和李先生这么个儒家教育出来的精英比起来,至少气质上远远不如!

李林杨有点纳闷,这位李先生应该是位大人物啊。

倒也没有让李林杨疑惑太久。李先生很快给出了解释:

李先生是江南人士,大清朝的举人出身,名梧,字栖凤。按照清朝这个时代的规矩,称呼应当是李栖凤。

他年轻时读书进学,考中了举人。然后经营家族生意,一头李家坡一头国内,经常两头跑,见闻广博。真正的定居新加坡是今年的事情。

话说,1877年起,李家坡侨长是华人胡亚基,一个多月前刚刚去世。而大清朝已经和英国人谈判多次,要求在新加坡设立正式的使领馆,但是,英国担心清朝在李加坡的影响力提升,故此故意拖延。直到胡亚基侨长去世,这才基本确定大清朝的外交部也就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派遣左秉隆在此设置永久领事。此时还没有来。

左秉隆并非传统的科举出身,乃是广州同文馆,也就是翻译专业出身。恰巧和李栖凤相识,而李栖凤的身份也有些特别,他算是李家坡胡亚基侨长的副手。包括胡亚基在内,其实并不算真正的官方,李栖凤当然不是官方的人员。

李栖凤和左秉隆通了电报,两人志趣相投,相约准备在李家坡进行启蒙运动,并兴学办教育。简单的来说,这两位都认为:八股文不行了,要办新式的学堂。

大清朝的读书人,还是有几个睁眼看世界的!办教育,李林杨当然支持了。

“要捐款吗?”李林杨问道。

“不需要,一所学校,李某还是支撑的下来的。”

李林杨道:“先生虽然不缺钱,但新学教育也很花钱的。”

“我正想求教,怎么办中国的西学。”

担心李林杨不明白,又道:“中华为根,西学为用。”

这个说法,李林杨倒第一次听说,他只听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是细细想来,这位李先生提出的“中华为根,西学为用”倒是比清末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那么一点。李先生正是因为李林杨的“西式做派”才邀请李林杨上门做客的!

“高,李先生此言高明!”李林杨道:“具体如何办,我倒是有点想法。”

怎么办学?李林杨知道怎么上学啊,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从头到尾,李栖凤手都发抖了,写字太多,累的!

看似常识,那也是二十一世纪的常识!乃是千锤百炼的成就。

谈话结束,已经是第二天傍晚了!

“看起来,我想的浅了!”

“一步一步来,先办小学吧。”李林杨道。他画了一副小学的布局图,交给李栖凤先生。

”这所学校,我捐建。”李林杨道:“不过,我现在拿不出多少钱,明年我会准时把资金打过来。”

虽然不很了解李家坡的物价水准,但李林杨画的这所学校,放二十一世纪,至少五百万软妹币,而且不包括地皮。

了不起一颗钻石而已!咱就这么豪!

在交流的过程中,李林杨也有所思考,他本来的规划是挖金子,然后造反。但总得有人吧,而且还不能是文盲吧,还不能是受八股文教育的吧。所以,建一所学校倒也非常合适,就当人才储备了!

在国内,明显不好办啊,你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真言,这特么大清朝非查封你不可。

“办教育乃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对此,李林杨坚信不疑。而李栖凤先生正巧给了李林杨这一个机会。甚至可以说是提醒了李林杨,他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此弥补,因此李林杨对办学非常上心!

“那倒大可不必,这笔钱我还是拿的出来的。”李栖凤道。

这个,李林杨是相信的。但李林杨道:“教育需要常年累月的投入,不是简单的建所学校。如果遇到贫困学生,还需要减免生活费学习费用。遇到有天分的学生,说不定还要送他们去欧洲读书。这些都是钱。一人之力是撑不起来的!”

学校的运营,李林杨不清楚,但他知道:“可以发动所有华人捐款。行成风气,自然而然这所学校就能长存下去。待到学生有了成就,又可以反哺学校,周期虽然长,但一旦形成循环,百年名校,甚至千年都可期!”

“当然,最重要的是财务清白,财务公开,否则的话,不能长久,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末了李栖凤都想聘任李林杨做校长了,这事儿说说可以,但李林杨可真干不来。

随后,李林杨潇洒走人。

李林杨走的潇洒,却不知李栖凤家有了点与他有关的变化。

李夫人没有出现,但不是不在家。李栖凤还在绞尽脑汁的完善办学方案,这时候李夫人提出了一件事:“咱们家的婉儿不小了。。”

李栖凤愕然,“啊。。”

“该找人家了!”李夫人怒道!

“再等两年吧。”李栖凤道:“还不到十八岁呢。”

“我十八岁都生你儿子了!”

李栖凤意识到,夫人这话中有话啊。

“什么意思?”

“你闺女都跟着人家出去了。。。。”

“啊,这还了得!”谁家白菜被猪拱都受不了的。

话说,李林杨可真不知道,后面跟了个尾巴。他和老李谈的投机,也是很专心的,李婉儿进出几次,他根本没怎么在意。额,也不能说不在意,毕竟那么漂亮的小姑娘。

老李家的千金,最近也是被各种逼婚,但能入法眼的才俊不多。李婉儿可不是傻大妞,看顺眼了就那啥。她很清楚,很多人都是人前人后,表里不一。跟随李林杨,只是为了确认一下,李林杨的人品。

李林杨如果知道,也会郁闷。想当年,怎么就没有白富美看上自己?

话说,你连房子都买不起,人跟你吃沙子?

现在的李林杨,资金,有!敢豪气的捐建一所学校,足以说明实力。

才具,有!学历不说了,但阅历也是才!

相貌,还可以吧。至少身强力壮。

故此,李夫人一看就相中了,于是让李婉儿几次端茶倒水,其实就是另类相亲。一天多的时间,李林杨还是给李婉儿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的。

李婉儿的“尾随”,李林杨还真没有犯什么错误,比如钻到某种场所什么的。一直跟到码头,李林杨上船,李婉儿还遗憾了一下,没能过去交谈几句。

正准备回头,李林杨却又下船了,不是看见了李婉儿,而是看见了一群人,这群人比较特别,有留着辫子却穿了西服的,有长袍马褂却顶着礼帽的。更关键的是,其中一人他竟然有熟悉感!

老子是穿越而来的啊,怎么可能有熟人!

但,就是有熟悉感。

于是,走上前去道:“这位兄台,打搅了。”

一拱手。

对方也是一拱手。

话说,李林杨这也是刚从李栖凤那里学到的礼节。

“在下鲁人李林杨,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在名字前面加籍贯,这也是李林杨刚刚从李栖凤那里学的,这样才符合这个时代的礼貌。

“广东邓世昌,字正卿。”

听到这几个字,李林杨差点叫出来,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如何是好。

民族英雄啊!活生生的就在眼前!

有公足以壮军威!邓世昌啊。

为什么眼熟?看过照片,看过雕像!英雄值得铭记!

说什么呢?久仰大名?不能!

指着甜草号,对邓世昌道:“那边是我的船,刚从非洲回来,看见国人,倍感亲切,因此过来拜访一下。”

“额?洋船啊。”

李林杨道:“已经落后了,这玩意只能凑合两年。”

他说的绝对真心话,他是真看不上这艘木船。

“已经很不错了。”邓世昌道:“国内除了招商轮船公司很少有蒸汽船的。”

“铁骨木壳船,很快就落后了,实际上已经落后了。现在是多铆蒸缸时代。”

“何谓多铆蒸缸啊?”

“钢铁船,不就是铆钉多嘛,蒸汽机,锅炉。简称多铆蒸缸。”李林杨道。

谈的投机,随即,两人序了年齿,也就是自报年龄。邓世昌三十二岁,李林杨二十八岁。

“邓兄!”

“李贤弟!”

根据李栖凤的说法,一旦序了年齿,就表示两人愿意结交。

这时候,邓世昌介绍了旁边一人:“这是杨用霖杨用臣,我的同僚。”

哎呀,这又是一名英雄啊。

“久仰久仰”。其实是震惊多了,李林杨不知道该说什么。

“几位到此是公干还是?”

“我们此去英吉利。”邓世昌道。

“不知道在英吉利国要待多少时间?”李林杨道:“我很可能过段时间也去英国。”

“这个很难说,估计会待几个月。”

“哎呀,我与邓兄一见如故,真想多交流一番。”李林杨很真挚。

“刚才李贤弟说铁骨木壳船已经落后,是何意啊?”

李林杨真没什么意思,就是字面意思。

“这种船,不要说做战舰了,连民用现在都开始淘汰。战舰三项要素:火力、速度、防护。木壳船无论如何都难以达到三者协调。”

“火力、速度、防护、三者协调?”

杨用霖在一旁突然击掌:“真至理也!”

这只是常识而已。但一言出,两位英雄都赞叹不已!

这时候,李林杨脑子转过来圈了:“难道两位是去英国接军舰的?”

历史上甲午海战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也叫撞击巡洋舰,清水师简称“碰快船”,大约就是在此时纳入北洋的(北洋水师尚未成立)。

李林杨问,两人不知道该不该回答,事关军事机密,哪能乱说。李林杨也很知趣,但他知道“扬威”“超勇”。

于是说到:“撞击巡洋舰,速度必须快。但是,撞击战术在实战中,尤其是是蒸汽时代,有点理想化了,不一定适用。”

“为何?”

两人一起问道。

“风帆时代,还有可能,因为大家都用风做动力。速度都差不多。现在战舰靠蒸汽动力,而动力机械的发展非常快。今年是一台锅炉五百马力,明年就是七百马力,五年之后就变成了一千马力,而且还会继续提升。同样的军舰,只要换引擎,很容易就超过前代。也就是说,不要时间长,只要两三年,这艘船就想撞也撞不上了。”

李林杨没从战术方面开讲,而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谈。这是他擅长的。

“以李贤弟所见,一千三百吨的船,2600马力,能跑多快?”

这个难不倒李林杨,专业人士,估计也能估计的差不多。折合两马力一吨而已。

“那,船型合理的话,至少十六节。估计英国的水平,最多十五节。”李林杨道。

邓世昌杨用霖对视一眼,很明显,李林杨说对了,这是专业人士!

“可有办法?船已经建了大半。”

“增加动力啊!加两台锅炉,拉长一点船体,有什么难?”李林杨道。在造船行业,其实和造飞机差不多,都有“拉皮”。二十一世纪,虽然船基本上标准化了,但不同的使用环境,也是有小变化的。

不过,这却不是邓世昌等人所能做决定的了。

最最关键的是,以李林杨所说,这种铁骨木壳船,还没下水就落后。

而且,撞击战术如果不可行,那么这种船简直就废物。

对此,李林杨倒是看得开:“当训练舰吧。”

这,还不是这两位能决定的。

谈到了天渐黑,李林杨也只能告辞,甜草号预定起锚时间到了。

邓世昌给李林杨留了地址: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

当晚,李林杨兴奋的难以入眠。越想,自己的另一项擅长,必须及早开始。他甚至认为,自己这次回国,意义不大,还没有直接跑欧洲一趟有意义。

但是呢,虽然知道什么也见不到,心理上还是难以抑制回家看看的想法。

话说,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最终想撞吉野号,但没能撞上,甚为遗憾。而李林杨希望能给他个提醒,用撞击战术至少得船足够快。

扬威超勇是赶不上了,后续战舰如果能改进一点,对甲午海战都是贡献。之所以没提什么无烟火药啊,速射炮啊,测距仪啊。问题是这些玩意还都没出世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