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22章 相持 4

糊清灭洋1880 第122章 相持 4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即便李林杨赶得是如此紧张,等再次抵达前线,已经是六月中旬,前后耗时近一个月。

不过,两军目前态势良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役。日军已经完全退回了滦河防线以东,隔着铁路桥与红旗军对峙。

直隶清军在前线的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五百营,包括李鸿章派来的直隶提督聂士成部五十营。不过,这位接替了红旗军守在滦河防线的最东段,也就是乐亭昌黎方向。

红旗军守在滦县,担当了全军主力。两军之间隔着铁路桥相望,红旗军也不炸毁铁路桥,日军同样。原因嘛,主要是英国人不允许,塘榆铁路战前刚刚修到山海关,投资商有英国人那就是大英帝国的资产,所以不准炸。英国人牛啊,一句话,两军都不敢炸。

但是,红旗军却并不是因此不炸桥!总参谋长周纲吉向诸军将领讲了《三国演义》,那么一段故事:

且说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飞问其故。玄德曰:“曹操多谋。汝不合拆断桥梁,彼必追至矣。”飞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数里,何敢再追?”玄德曰:“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于是即刻起身,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路而走。

却说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回报曰:“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矣。”操曰:“彼断桥而去,乃心怯也。”遂传令差一万军,速搭三座浮桥,只今夜就要过。李典曰:“此恐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操曰:“张飞一勇之夫,岂有诈谋!”遂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总参谋长周纲吉报告了前线的战况,总体上没有超出李林杨的预期!综合朝廷已经派了满人大佬恭亲王奕赴日谈判,李林杨肯定,满清朝廷已经下了“决心”认输,要割地赔款了!

且等着吧!李林杨冷眼相看!

财政方面,六月,邓宝山已经把扣除红旗军这边的军饷之后的近三百万两银子拨给了户部。但是,前线各军也仅仅是拿到了当月的军饷。据传说奉天境内的各军上个月没有拿到军饷,因此盛京失守。

说到这里,周纲吉看看周围无人,悄声报告道:“因为盛京将军裕禄贪财,明明临城破时还要运走足足一百车的金银财货,却不肯发军饷,以至于足足三万大军离心。祝之三在城破混乱之时,趁机斩了盛京将军裕禄,其亲信无一走脱!祝之三部趁着混乱还收拢了不少溃兵,吞了几支小部队,兵力不减反增,已经拥兵八千余。目前退守朝阳。”

真大胆啊!年轻人就是猛!掌握八千兵力也就是二十营,已经是奉天战场最大的一支力量了!

“给祝之三个少将军衔,番号嘛,他原来是轻八团,现在升级为第八旅!”李林杨大喜过望,祝之三真福将!临阵夺兵权,有自己的几分风采!

“对了,让祝之三抓紧时间向朝廷要官,朝廷现在正在谈和,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在东三省,将军都统(相当于总兵)都是满人,但规矩不是不能改,满清经此一败,规矩就更没有了,祝之三弄个都统(相当于总兵)估计问题不大。

“如果朝廷不给,呵呵!”李林杨冷笑一声。

结果,六月十七日,恭亲王奕在马关草签了条约,六月十七日祝之三就升官了。不过不是都统,而是两个副都统。祝之三是黑龙江呼兰副都统,参谋长周润奇是黑龙江通肯城副都统。在黑龙江,黑龙江将军之下,一共设立了七个副都统。

呼兰,李林杨还听说过,现代是哈尔滨的一个区。但是你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哈尔滨这个城市还是荒无人烟的丛林!根本就不存在!只凭这一点,你就明白呼兰是多么的偏僻了。

至于参谋长周润奇担任的黑龙江通肯城副都统,李林杨都不晓得这个城市在哪里!

话说,通肯城在现代的海伦市附近,比哈尔滨还靠北,但与海伦市并非同一地址,乃是靠着通肯河的一座小寨子,甚至没有城墙。

那么,为什么满清会在这种地方设一个级别如此之高的副都统的衙门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征兵!此处乃是大清两三百年来最强士兵索伦兵的聚居地。但是,经过几百年不断的的征兵,都快把索伦人(包括鄂温克和达斡尔族)给抽绝种了!

索伦人茹毛饮血,悍不畏死,打起仗来如同疯虎。但是,无论多么勇猛,战争总是会死人的,索伦勇士离开家乡就很少归来。为了族群的延续,索伦女人甚至不得不跋涉万里到军营驻地找丈夫孕育后代,俗称“讨子”。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满清竟然一次性的从索伦三部中抽掉了近万人,从十岁的儿童到五十岁老人全部从军,这下子差点把索伦人的根给断了!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人也不傻,知道躲避兵役。于是乎,都钻山钻树林了。到了清末,清王朝其实已经征不到几个索伦兵了!整个族群三部(索伦部主部落跑到俄国那边了)也才两三万人,再征兵,那可真要绝种了。因此,索伦人现在遇到朝廷大规模征兵,那可是真的会造反的!

故此通肯这个副都统,不仅有名无实,而且非常危险,再加上手下只有三百人的一营(牛录)编制。说起来是副都统,其实和流放差不多。

总而言之,别看给了祝之三和周润奇两个高级职务,其实吧,与流放差不多。对于这种毫无根基的将领,满清朝廷,一贯是卸磨杀驴。面子上,朝廷的官儿是给了,干不干看你自己啦!往往,底层出身,浴血奋战得了一个官职的将领,还真舍不得这个官位!

红旗军也不嫌弃!要知道副都统乃是军政一把抓,非常符合红旗军占地盘的设想。但是,太靠北了,又不很符合红旗军的发展战略。

于是,李林杨派人传达命令,两个副都统的位置还要。但是第八旅主力战后仍然留在奉天,哪怕占山为王,也要开辟一块根据地,实在不行就造反!

十七日,马关条约签订(光绪皇帝尚未盖玉玺,双方还没有换约)。十八日,直隶各路大军已经开始叫嚷:绝不和谈,打下去!有兵乱的趋势!

从士兵到军头,全都叫嚷着继续打。内心是不是真的要打,另说。但都在叫。数百营官兵都是如此!

这些日子,红旗军给各路军头不断写信,送礼物,消息传递非常快。信上不过是商业互吹,礼物只是手枪一支,但是送信人却是宣抚员小喇叭!各军经过这种串联,颇有点一呼百应的味道。

十九日,眼看前线局势已经有些乱,朝廷立刻传旨前线,宣称:这次和谈没有赔款条款。朝廷中还是有人的,比如李鸿章,知道这些军头们的真实想法,其实就是想发财。

但是,前线五百营又有了新的传闻:没有赔款,但是有割地!朝廷会把奉天割给日本吗?那可是满人的老巢啊龙兴之地啊,绝不会的。日本小鬼儿又不是吃素的,怎么可能白白把打下来的地盘重新还回来?

朝廷是要拿钱赎回的!

钱,还是钱,据说是两亿两银子!

这个两亿两,是李林杨猜的。因为,这次红旗军的确没有打探出来赎回奉天和辽东的银子是多少!

两亿两白银,五百营清军是二十万,人均一千两银子!这个时代,为了几块钱军饷,青壮年都纷纷当兵,更何况是一千两了。从军官到士兵,眼睛都红了!更加群情激奋,纷纷叫着:“打,打,打!”

但是,到底是没有打起来,折腾到月底,日军已经退到了山海关。在德国法国和俄国的干涉下,日军开始退兵。

七月五日,在俄德法三**舰的监视下,清军重新“兵临”山海关。刘坤一在山海关南,真正的堆积了两百个营的部队,开始“结硬寨打呆仗”,疯狂的构筑工事。

大清朝廷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山海关还在敌手啊,只是减少兵力了而已!这就敢松气!紧接着朝廷的骚操作就来了,而且很明显是针对红旗军的。七月六日,红旗军收到几份电报。

第一份是给丁槐的,要求丁槐立刻带兵去西北平乱。两年多之后,丁槐因平叛战功,转任广西右江镇总兵,后升任广西提督。

第二份是给广西右江镇总兵张春发的,直接升职为广东陆路提督。调离。

第三份是给朱玉的,任河南归德镇总兵。调离。

第四份是给陈凤楼的,立刻回徐州平乱。平什么乱?红旗军江北守备旅在呢,虽然只是在练兵,小乱有,但根本没有大乱子。这分明是给江北扎一颗钉子!只是,朝廷不晓得,陈凤楼虽然没投靠红旗军,他侄子此时已经在漠北跟着呼贝支队造反,正干的热火朝天呢!实际上陈凤楼也没回江北,只是被朝廷调了个防区。

第五份是给章高元的,回山东,驻守胶澳镇(青岛)。这位就别说了,亲儿子带着骑兵已经在呼贝支队打仗了。同样的,所谓调回只是借口。

第六份,则是给第五旅旅长陈庚锡的,担任高州镇总兵。调离。这份调令倒是非常出乎李林杨的预料。

六份电报,名义上的友军全都给调走了。之所以把陈庚锡也作为友军调走,那是因为陈庚锡麾下的士兵全是广东籍贯,而且,李林杨也只是拿到手没几天,在朝廷看来并非李林杨的嫡系。一眼看出,朝廷已经出刀,要分化红旗军了。满清朝廷,宁可割地赔款,也不敢再打下去,也不敢任由汉族武装再继续壮大下去!如同太平天国时期和捻军时期,湘军和淮军是汉人武装的领头羊,甲午战争,李林杨的桂鲁系成了汉人武装的领头羊!在朝廷眼中,已经是眼中钉肉中刺,必须立即开始分化,打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隔日,更神奇的一幕上演了。

朝廷竟然给刚刚抵达前线没多久的第四旅旅长周冠军了一个记名总兵的官儿,要求周冠军带兵去漠北平乱。

朝廷里不知道哪位竟然出了这么大的脑洞,让周冠军去漠北平乱,去平呼贝支队姬沛霖!嘎嘎,李林杨怪笑一声,让周冠军立刻拔营!当然也别忘了伸手要钱。

此前李林杨虽然增援了呼贝支队六百骑兵,但是,他还是很担心漠北的战局。若是有了周冠军的第四旅,六千余大军,漠北绝对的成为红旗军的囊中之物。只是远征作战,必须考虑后勤补给,再过几个月时间,漠北会非常冷。别看现在还是夏季,过冬物资已经该准备了。

后来,过了很长时间,红旗军才打探到消息。朝廷某官员认为,李林杨麾下有八员大将,也就是总参谋长周纲吉和主力三个旅旅长以及两个守备旅旅长,再加上重炮旅长张凤伍和海军的何必达。这几位都是在威海卫战役之后,李林杨推荐,这才升官成了“记名总兵”,明显是亲信。八大亲信,自然是不容易分化的,那就先分化容易的!

类似陈庚锡,当初连个“记名总兵”都没捞着,手下还都是刚刚掌握的广东兵,只要调到广东,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分化。而周冠军,也是没捞着一个“记名总兵”的,根据某些传言,这位带的还都是新兵,老弱病残(康复的老兵),很明显也不是李林杨的亲信。把这支部队派到漠北,打败仗就没了。打胜仗,了不起安排个偏远的官儿做,这不就分化了吗?

痴心妄想!

日军还没撤退呢!还在奉天呢!还守着山海关呢!这仗还有的打!

再看看清军的布局态势,北面山海关是刘坤一的两百个营。东面是聂士成的五十个营,西面是宋庆的一百个营。大后方的话是平津的两百多个营!红旗军被调走的几支友军,其实也就丁槐去了西北平乱,其他的部队只是换了个地方驻防,根本就没有回两广和徐州,借口而已。隐隐约约,清军竟然摆出了包围红旗军的阵势!

真特么好笑!八字还没一撇,朝廷竟然已经在打盘卸磨杀驴了!

姬沛霖、祝之三可以造反,红旗军主力现在还不能造反!这是红旗军的战略级计划,不会轻易改变。

李林杨可不是什么优柔寡断的,把红旗军置于险境,一分钟都不能容忍。当日,又接到一份来自海州的电报,于是李林杨没有请示任何人,大军直接坐火车撤向塘沽!这段铁路,在红旗军工兵营长甘小步的调度下,几乎成了红旗军专有的运兵路线,非常顺畅。

李林杨到了北塘,镇守该地的淮扬镇总兵潘万才屁都没敢放,直接走人。他虽然投靠了李鸿章,但是现在还是淮扬镇总兵官,正儿八经的李林杨手下,若是李林杨要夺他的兵权,那真是一点反抗力都没有!没放一枪,红旗军不仅掌握了北塘,连炮台港口都一并掌握!仅仅几天时间,红旗军主力一个师,两万余兵力抱团驻守北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