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42章 战滦河 4

糊清灭洋1880 第142章 战滦河 4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十六日,鄂军主阵地。

虽然乃木希典打的是牵制清军兵力的算盘。但是哪怕是牵制性的战斗,对吴凤柱部的压力也非常大!

乃木希典手下火炮够多,二十多门大炮,尤其是其中的八门120毫米重炮威力十分巨大,对鄂军主阵地的轰炸非常猛烈,让鄂军损失不小。步兵的进攻虽然不坚决,但仍然给吴凤柱部造成了不小的伤亡。根据红旗军的了解,鄂军已经算是清军中装备较为上乘的部队,而且整整几十营,有着相当的向心力,凝聚力。但是,战斗一开始,就发现鄂军的战术有些死板。不过,几个月就成军的部队,无论是列强还是清军,想打出比较灵活机动的仗,实在太过奢望了。

吴凤柱这边兵力厚实,一天打下来,总伤亡虽然超过了六百,但阵地还完完整整,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任务完成的很不错。

正面阵地是红旗军第一旅副旅长冀宏海率领的九团和九个新兵连。兵力三千。需要特别说明,这九个新兵连是红旗军在威海训练三个月的新兵,不是双配套的八十一个步兵连之内的。

乃木希典在这个方向,投放了一个步兵联队。虽然进攻不很猛烈,但兵力一比一,而且日军还有一个步兵联队在后方做准备,随时都可能扑上来,因此上冀宏海部虽然不虞阵地失手,但也是被牵制的很死,无力抽调兵力增援其他方向。

右翼战场上,在龙山以南到滦河岸边的开阔地带才是十六日这一天最为激烈的战场!前文说过,龙山以南开阔地带足足五六公里宽度,如此宽大的战线,对于红旗军第一旅来说,兵力密度是严重不足。别说,张永达的第一旅,其实就是把三个旅都投放在这边,兵力密度也是不足的。虽然弊端很明显,但权衡了利弊之后,红旗军还是需要在第一道战线撑一段时间的。

为了预防万一,刚刚完工的第二线阵地上部署了刘闩的第二旅。不过,总参谋长周纲吉和第一旅旅长张永达都有足够的信心,守住防线。其实根本就没打算动用第二旅。

“停战”的两天时间,其实只是没有大规模的战斗而已。战场上冷枪冷炮根本就没停过。

足足五六公里的战线,第六师团黑木为桢中将选择的突破口很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

两天前,日军的试探性进攻是在战壕的南端,也就是靠滦河的一段。但是,黑木为桢今天发动主攻,突破点却选在紧挨着龙山的这段防线!

是个人都明白居高临下的优势,更别说军人了。主动把自己的部队放到地理不很有利的战场,黑木为桢傻吗?不傻,这家伙在防着红旗军的重炮兵呢!

若是论地理,黑木为桢肯定应当选择在南段突破,但是呢若是想火炮支援南段,限于射程大炮就必须稍稍靠南。那么,如果红旗军在滦河南岸部署重炮,会对第六师团所属的大炮造成致命的打击。

黑木的准备非常充分,经过两天时间,日军以损失数百人的代价在距离那条人工小溪只有大约一百五十米的距离上歪歪斜斜的挖了一条战壕。

此举缩短了日军的冲锋距离,看似笨,但是实战中非常有效!

不仅如此,战壕后面的低洼处,日军还准备了上百辆沙石车。更有堆积如同小山的袋子,同样的装填了土石。若是把这些砂石都投入小溪中,不仅仅是能铺出十几条通道,甚至能填出来一里地!

日军自以为做的很有迷惑性,但是红旗军在龙山上观察的很是仔细。认真准备和草草了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战线的北段,日军准备的砂石数量,足足是南端的三倍到四倍,红旗军的观察哨都记录的清清楚楚。

凌晨六点半,日军大炮开始轰鸣。

三十二门!

设在龙山山顶上的红旗军观察哨,很快就数清楚了日军的炮兵力量。但,和两天前的战斗一样,日军的大炮是以连为单位部署的,三十二门大炮足足有八个阵地。

八个阵地,还能如此协同,足以说明日军炮兵阵地之间有电话线联络。小鬼子也是知道通信联络的重要性的。

张永达的旅部就设在龙山东段,角度关系,倒是免疫了日军炮击。参谋们迅速的在沙盘上标出了日军炮兵阵地,张永达看看,却只能笨办法应对。

第六师团有70毫米山炮两个连(中队),75毫米野炮四个连,120毫米重炮两个连。

红旗军第一旅,大炮足足三十六门,全是法制的80毫米山炮。射程倒是和日军的75毫米野炮相当,远高于70毫米山炮,威力也大。但是,却不如日军的120毫米重炮。偏偏,日军的野炮和重炮部署还相当靠后,哪怕第一旅的炮兵想搞兑子战术都不可能。摆明了,日军的大炮部署就是只为了打击我军前沿阵地,而且炮程还能够覆盖三条战壕的纵深。明显日军在尽力避免火炮的损失。

日军一出手就给张永达出了个难题,本来第一旅的兵力就不如日军一个完整师团,现在重火力又无法占据射程优势。张永达能采取的战术,其实也和日军一样,炮兵也只能对前沿阵地射击。以至于敌我双方的大炮,打击的都是对方的步兵!

日军炮响,我军士兵躲进第二道战壕和防炮洞。日军炮声一停,小推车以及军伕背着沙袋前冲填小溪。我军士兵立刻钻出来冲到第一道战壕,开枪阻击。大炮迫击炮也迅速开火。

然后日军大炮再轰,我军再躲。如是循环。

虽然都是打击步兵,但红旗军在伤亡比上有优势,毕竟日军要冲出来填人工小溪,而红旗军的士兵则是躲在战壕中,躲在防炮的隐蔽部中。

看伤亡太多,鬼子的军伕们推砂石扔进人工溪,顺便的趁着地势建造了一堆砂石掩体,稍稍减少了伤亡。红旗军这边也不敢来来回回的从第一道战壕撤离,足足一个营留在前沿,在炮火中阻击日军。

在双方的炮声隆隆中,日军经过三个多小时,终于以数百条人命为代价,铺出来了几十条通道!而且,紧挨人工小溪,日军挖掘出来了上千个单兵掩体。在河滩松软的沙土上挖单兵掩体,熟练的士兵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虽然单兵掩体的保护有限,但还是有那么点功能的。

仅仅是为了填人工溪,日军在前后这三天时间里,付出了上千伤亡!黑木师团虽然有炮战的高手,但很明显工兵的力量偏弱!

这事儿吧,追根溯源,其实还是威海战役造成的,在威海一战,第六师团的工兵几乎全军覆没。众所周知,工兵的培养难度,尤其是工兵中的军官培养难度,相当高,耗时也需要很长。大战之际,第六师团竟然找不到几个能顶大梁的工兵军官,从军校找了几个老师,但这些老师竟然没有实战经验!就只是差了这么点,就造成了第六师团伤亡近千,不过这些伤亡大都是军伕,不算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