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5章 新政 5

糊清灭洋1880 第5章 新政 5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无论是官制还是司法教育,虽然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但毕竟是不可能迅速的变出资金来的。在江北系拿到了扬州通州之后,治下的总人口已经接近了八百万。如果是按照大清朝的税收折合,这八百万人口实际上承担差不多能平均一人一块银元!这个数字其实比日本都低,但是江北几乎是纯粹农业经济,本来老百姓也就勉强生存,温饱都不能保证。移民的部分更是连温饱都不能保证,随时处于被饿死冻死的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一块银元,就太重了!

当然朝廷的税负,名义上很低,人均折合只有两三百文。官府账面上实际拿到的的财政收入也只有大约三百万块银元。

如此收入,比起某些穷点的省份都要高了!但是,除去行政费用,按照大清朝的军费开支百分之六十计算,只能给红旗军提供一百八十万的军费。

虽然说,老百姓的实际税负是名义税负的四倍。但江北系也做不到把老百姓的负担降到四分之一!毕竟,清朝的名义行政开支,绝对的不够地方行政开支。根据测算,把老百姓的实际负担降低一半,其实是可以做到的。但,江北系没有这么做!这部分税收大约两百多万必须收,全部投入教育!注意,江北不算苛刻,因为准备把最穷的那部分全部移民,故此没有危及大部分民众。

也就是说,整个江北,整个行政司法系统的改革,如果不做增量,也不加重百姓负担的情况下,江北能够筹措壹佰捌十万到两百万块银元的军费和大约两百五十万块银元的教育经费。合计四百五十万块银元!这一数字,比起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省份都要优秀了!

但,远远不够!要知道李林杨给邓宝山下的“任务之一”是一年一千万的军费。缺口八百多万呢!

那就必须开源了!邓宝山找到了两个来钱最快的“源”!

其一为盐场。虽然朝廷不可能同意,但挡不住江北要发财。该项目投资小见效快,十分暴利。五百万块银元的投入(相对于这个时代,其实也是大投资),一年不仅能回本,还能再赚回来五百万!经过半年的筹备,这个现代化的盐场已经于春节前就投产了!江北境内的盐场很多,所谓的两淮盐场几乎全在江北境内,沿海几十里几乎全是盐场,但是盐税已经抵押给了列强,因此江北系暂时不能插手。

其二为铸币!江北肯定要设立银行的,因此先搞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造币厂。而这个造币厂只是造铜元和银元,利润表面上不高,其实非常高。

这个时代的方孔铜制钱,实在太乱,币值也太低也太不方便了。铜制钱质量比较好的,铜占比百分之六十,其他铅錫百分之四十。江北银行铸造的纯红铜铜元,一点都没有杂质,当五文的重量十克,当十文的重量二十克。与最优质的铜制钱含铜量相当,没有偷工减料!

表面上,江北铸币顶多百分之五的利润。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老百姓的常识中铅錫的价值根本没有计算,加上这部分金属的回收,真实的纯利润可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银元与这个时代常见的银元在含银量上没有任何区别。与当十文的铜元兑汇比例为一比一百(这个时期,铜钱银两兑汇大约一千五百文,银元折合一千文左右)。只是铸造银元,因为折算比例为一元当一千文,当下是没有利润,处于基本保本,甚至还会亏损一点点的状态。

但由于世界上工业发展迅猛,铜相对于贵金属其实是在降价,(白银相对黄金也在贬值)因此,利润会有的,将来保证铸造银元百分之五纯利润还是没有问题的。而铸造铜元的利润则会随着铜价的下跌,利润会更加丰厚。

铸币业务,经过多年摸索,完善,在北圻和唐国甚至东南亚都已经成功!(实物货币的优势所在)江北系拥有全套的生产班子技术,在江北建个铸币厂一点不难,只需增加设备,模具改一下图案,不刺激满清朝廷即可。预计仅此一项,一年就能为江北创造不低于一百万银元的利润!加上东北,总利润两百万块银元,问题不大。随着铜元的流通范围扩大,利润肯定会进一步攀升!

第三项资金来源,不算是新开源,而是鸟粪业务。哪怕是战争期间,长江以北的鸟粪业务都受到了影响。销量也没有扩大,价格也没有提高,但是自从红旗军在山东大胜之后,鸟粪业务“凭空”每个月都多出来了一部分利润,目前已经比甲午之前每个月多盈利十几万银元!战争结束后,利润还会增长,预计每月比战前提高二十多万银元,一年就是凭空多出来三百万块银元!甚至有可能达到四百万块银元利润的提升。

这部分多出来的利润,没有其他原因,就只是因为权力武力的威慑,设置在各口岸的官府不敢再盘剥李林杨的产业了!

要知道,甲午之前鸟粪业务在国内的净盈利一共才四百万块银元。仅仅是没有了盘剥,利润就翻了近一倍!由此可见,满清对民间商业的盘剥是何等残酷!对商业的阻碍是何等严重了。

举个例子。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选址明显不很科学,即不靠铁矿也不靠煤矿。张之洞虽然不大懂工业,但位列清末四大名臣之一,傻是不可能傻的!相反,他这么做乃是深知大清朝这帮官员的德行!他之所以把汉阳铁厂放到眼皮底下,就只有一个原因,他要做看门狗牢牢的看住铁厂。否则,铁厂会被掏空的!

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十年之后张之洞升官调到了京师,结果已经开始盈利的汉阳铁厂就走了下坡路,甚至到了北洋时期都近乎倒闭。无他,吏治**!

总而言之,税收两百万,盐加铸币再加上多出来的鸟粪利润,总计一千两百万块银元。军费开支一千万块,并不很难,解决了!(多出来的两百万需要还本)掌控一块地盘,拥有巨大的权利,赚钱就是这么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