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8章 继续发展

糊清灭洋1880 第18章 继续发展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时间过得飞快,1883年年初,璇玑号再次归航。

部族军再次壮大!

随船回来的有足足一百名学生小学毕业!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名“准童生”和“童生”。合计一百三十多个,按照计划,其中会挑出三十个送到不莱梅船厂做学徒。

由于船期关系,这些学生有第一批的,有第二期的,还有第三期的!还有本来就有些文化知识的“准童生”“童生”。

而且,此时还有足足两百名学生在校学习!

李栖凤校长信中说明,在第二期第三期中,有多达十人进入中学学习!

要明白,这些孩子,有的或许有些学习基础,但短短一年或者一年多点或者不到两年完成小学课程,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脱颖而出,足以说明那被挑选出来的十个孩子是多么优秀了。

现在,读过书的新兵,有了个别名:学兵。

第一期学兵,三十九人。此时经过训练,留在部队中的一共二十八人。而且在完成半年的新兵训练后,被挑选出来了十二个已经成了船员,护航的同时也为将来的海军做准备。九名女孩子全部送到医院充当护士,将来这些女孩子将会成为部队的卫生员。因此,第一期学兵留在陆军一线的,其实只有七个。另有插班生(准监生)四人。

第二期学兵,一百人。虽然经过了初步筛选,已经有三十个会被送到不莱梅船厂,但能够成材多少,至少得等半年的新兵训练结束才知道。按照目前的训练模式,新兵的淘汰率差不多有百分之三十!不过,哪怕不能被纳入部队,这些少女少年们也会被分配不同的工作。李林杨这里严重的缺人!

进入1883年。在教官韦伯少尉的协助下,练兵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规范。

第一个阶段:一名新兵首先要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目前新兵训练乃是由一名德军教官和五个刺猬族女战士负责。衡量标准“细红线”战术过关。这一阶段,着重培养的乃是士兵的纪律服从以及基本的作战技能。

第二个阶段:半年的专业兵种训练。随着第一批学兵完成新兵训练,部队已经分兵种训练半年了。这个阶段由两名德国教官和壮壮负责,其中壮壮负责训练神枪手。

第三个阶段,半年的战术综合训练。这个阶段由韦伯少尉负责。

以1883年初为时间点,班达堂部族军拥有一百二十余人(另外有李春山一个排在矿山上,保密。),另有一百名的新学兵。按照韦伯少尉的判断,李林杨这一百二十人的部族军完成全部训练科目之后,完全具备和德国陆军对抗的水平!

李林杨轻信了!但不是坏事儿,而是韦伯少尉出于某种自尊抬高了德军士兵的水平!

另一方面,韦伯少尉所言也有相当道理,那就是部族军的军官素质比起德军有差距。毕竟部族军现在连个排长都选不出来,只能选出来了十二个班长。随着训练的进展,黑人和国人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十二个班长中,黑人只有女战士壮壮胜任其职。而其他的三个黑人:南皮、呼噜、丁哈恩仅仅是勉强合格!其余的八个班长,全是国人。而且,除了张凤伍这个辎重班班长,石富贵这个工兵班长,其他六个全是第一期学兵!前文说过,第一期学兵,真正的留在陆军作战部队的其实只有七个!七个学兵,六个班长!成材率算是非常高的了。其实,如果部队规模再大一点,唯一一个不是班长的学兵,也肯定是班长!这个学兵叫做周纲吉!乃是韦伯少尉练兵的助手,地位高于班长。

武器方面。李林杨感觉有点脸红,身为一个穿越人,而且是工科男,两年多时间,哪怕是从盘下不莱梅船厂开始算也一年多了。但是,他的科研项目,进展非常令人脸红。

首先是步枪。在拿了汉斯.阿登纳先生送的美制雷明顿五发弹舱的步枪之后,李林杨就相中了这款步枪。后来让李新宏在德国找了一家位于巴伐利亚的枪厂,注资之后,改了一下口径(和M1911A1相同的口径)并稍加改进,就成了拥有自主产权的步枪。照着样品山寨改造一下,就耗时一年半。产量仅仅月产三十支,够用是够用。但,论投资,还不如直接从美国购买呢!不过,等工艺技术进一步成熟,未来李林杨准备搞一条生产线,而且是流水线。算是为将来打基础吧!

另一个项目60毫米迫击炮,怎么说呢,算是成功了。但是限于材料,射程和重量以及造价,都太过高昂。除非大量的生产,否则成本绝对难降低。因此在生产了几门之后,暂时搁置。

李林杨曰:真不能怪我啊,这年头的钢管生产,还没有曼内斯曼穿孔轧机,无缝钢管只有两种生产工艺:挤压和机床加工。

挤压只能挤压比较软的钢材,比如最常见的锅炉管。而车床加工,其实工艺和大炮的炮管差不多,甚至就是一样的。

这个时代的大炮炮管,也只是优质的碳钢,根本不是合金钢,因此射程就近。那么和迫击炮的炮管区别又有多大呢?总之,造价折合一公斤三英镑!你爱要不要,就这么贵。

结果就造成了,60MM迫击炮,不仅是重量重(约一百公斤,差不多是二战时期的三倍半重量),射程也不远。目前的最大射程只有六百米。堂堂迫击炮,射程沦落到了二战日军的掷弹筒。很丢人啊。当然了,威力还是要比掷弹筒要大的多,毕竟弹重超过了三公斤,威力还是很赞的。

由于装备了瞄准镜,角度仪等比较昂贵的仪器,以至于造价,竟然超过了克虏伯的65毫米炮(架退炮)。这样的性能和造价,除了自用,根本没办法对外销售。技术上勉强算成功,但项目堪称完全的失败(投资收益)。

然后是手榴弹。李林杨当初搞手榴弹,以为这东西很简单。但是,事实告诉他,只要是先进的,就没有简单的。

话说各国其实都有手榴弹,但这个时代尽管已经有了掷弹兵,可是都不能让手榴弹大行其道。为何呢?黑火药啊。

黑火药可怜的威力,让手榴弹变得很鸡肋!小了,威力不行,大了,根本就扔不远!

也正因为如此,只能在德国找化学家,拆了一颗M1911A1手枪的子弹。化验,然后试制,然后拿下专利。无烟火药的主材料硝化棉其实早就发明了,只是一直不稳定,无法直接使用。缺的就是“配料”,有了配料,就有了双基的无烟火药。

耗时一年半,现在正试生产。这一项科研或者说投资,算是成功了!只是目前还是试验室阶段,产量还非常小。

话说,法国是最早使用无烟火药的国家,造出来了第一支无烟火药步枪,开创了步枪的新时代。时间就在明年!

有了威力差不多大三倍的无烟火药,手榴弹才能真正的投入战斗。

可以说,若非穿越带来的那支M1911A1手枪,李林杨连手榴弹都搞不出来!

不管怎么说,手榴弹算是成功的项目!

另一个小项目,乃是子弹。子弹生产就在不莱梅船厂,仅仅几个工人,目前算是试制。和雷明顿步枪的子弹基本相同,唯一的改变乃是覆铜弹头,而不是纯铅弹头。就这么一点点改进,涉及了一整套的工业链条,比如没有铜箔,比如不知道哪种牌号的铜合金最适合,比如退火次数等等!

直到1883年,这个小作坊除了原装的子弹,仅仅为李林杨补充了一千发的手枪子弹。为壮壮等神枪手的步枪补充了一千发覆铜的弹头,让这位天生的女神枪手如虎添翼!

总之在技术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的情况下,搞出新东西,要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一点在二十一世纪甚至连问题都称不上的小事情,就能成为拦路虎,让整个项目陷入停滞。

但是,所有的研发过程中得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会浪费。在量产之后,子弹的造价肯定会大幅度下降。

至于最大的军工项目--潜艇,原本预计一万英镑的投入,现在已经花了一万英镑了,仍然还在一点点的改进!成功的希望已经有了,但能不能拿出一艘能够实战的潜艇,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投入!

有人就问了,马克沁机枪肯定是正确的方向,猪脚怎么就没有搞机枪呢?问题就在于,马克沁机枪现在极不成熟!

比如连续射击,你确定铅弹头(没有覆铜)的子弹不会挂铅在枪管里?你确定黑火药的残渣不会留在枪管里?

当前的马克沁虽然已经出世,只表示结构原理正确,并不保证能用,距离好用,至少还得十年。所以,等着吧!

虽然,目前的军工项目投资都称不上多么成功。但是,只要做了,未来肯定会有用。

1883年年初,随着第二艘璇玑级客货轮船到达班达城,商业以及海运业务终于畅通!自此,一艘跑中国,一艘跑欧洲!

原来的璇玑号事务官比利,现在已经在班达王城安家落户,成为璇玑2号的船长。专业跑欧洲航线。黄鹤春则是专业走中国航线。

有了两艘船,正常的商业方面基本上畅通。但是,最重要的金矿石运输,现在尚无万千之策。比利虽然可信,但稍微走漏消息,李林杨的金矿就难以保全!一句话,还是缺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