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19章 冯子材

糊清灭洋1880 第19章 冯子材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月底,红旗军到达亭立,在亭立城外驻扎。辎重排排长张凤伍迅速归队,他的人马也仅仅是三天前才赶到。

从这个方向到达海边,是可行的!但也是非常艰难的!

这个季节还好,算是越南的旱季,据当地人讲,雨季此路不通!

这算是中性消息,坏消息是:先安当下已经被法军占领。这个城市的位置,就在河口!

意外消息是:为了安全,红旗军的第二批增援部队,没有偷渡,而是登陆了北部湾防城,从陆地上绕道已经赶往镇南关。

安置好部队,李林杨当即跑了一趟镇南关,镇南关找不到清军军政两个方面的当家人,只好又跑到了龙州。

在龙州,终于找到了广西巡抚徐延旭!起初,门子拦住还不得见。当随行士兵拿出了五颗法军人头,奇迹再次发生了!

不到十分钟,堂堂巡抚跑着就出来了。

这位文官虽然被狰狞的人头吓得表情都不正常了,但还是强忍着看个清楚。

看着看着,眼泪竟然流了下来!

这特么是什么意思?爹死了?!

李林杨设想过很多情形,但怎么也想不到会出现这种状况!

要明白,现在徐延旭的状况!

北宁大军溃败,败到郎甲,法军追到郎甲,败到太原,法军追到太原。法军追累了,收兵回营。

徐延旭黄桂兰和赵沃三人,为了在大溃败中找到一丝亮点,胆战心惊的收复了已经是空城的太原。但是,却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敢于去找法军的麻烦!

那么,此战清军有斩获吗?

答案是零!

话说,历史上的法军攻克北宁,整个战役,总共才阵亡六个,伤亡总数乃是二十五个。清军砍不到法军的脑袋,那简直是一定的。

此刻,五个法军的脑袋,分量堪比清军收复太原城!甚至超过!

要知道太原城,是法军主动让出来的!根本没有发生战斗!大清的文武官员虽然能妙笔生花,但是没有任何真正的战绩,也难以自圆其说!

徐延旭看见五颗法军的脑袋,简直是看到了救星!

太激动了,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如此惨败,清廷再**,也要追究责任的。能不能保住脑袋,就看这五颗脑袋了!

文人嘛!一支笔能覆地翻天!进士出身,写篇花团锦簇的文章,不是问题!

徐延旭懂这个奥妙,李林杨现在也懂啊。上次斩首七个法军,赵沃和黄桂兰什么表现他很清楚的!

而徐延旭能不能保住脑袋,保住官位,李林杨不清楚。但他很清楚,这位现在还是巡抚,没有被免职,也就是说有权利!

“我红旗军有两营兵马,合计八百。”李林杨毫不迟疑的提出了要求:“徐大人看是不是给安排一下?”

徐延旭好容易才稳住心神:“抚标副将,实职守备!”

“不知下官何时能拿到官凭文书?”

“来人啊!”徐延旭当即叫来一个幕僚,当场帮李林杨办理了一份实职千总的官凭文书。

之所以变成千总,原因很简单:他的权力还不足以直接的任命守备。所谓抚标,相当于巡抚的直属部队,待遇在一省所有部队中是最高的。正规军,肯定是了。

而且,李林杨要的是现在!拿到手的才是自己的!千总是正儿八经的六品官!

其他的烂事李林杨不想管,也管不了。随着幕僚当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见到了顶头上司--记名提督,实职管带,康德胜。

这位此前曾经视察过北宁驻军,算是徐延旭的亲信。也见过了同僚:把总石中玉。

话说,徐延旭的抚标营,军力只有两个营。康德胜带一个营,石中玉带一个营。现在又增加了红旗营一个营。

这个兵力配置,在和平时期超标(和平时只有一个营),战时就不超标了,故此石中玉仅把总的官职就带了一个营的兵。

打了大败仗,康德胜是不是能保住位置,不知道。但,李林杨估计不会影响到石中玉和自己。

哪怕是换了巡抚,照样不可能从上到下捋个干净!

而且,李林杨现在是千总,石中玉是把总,李林杨可是高一级的!(按官场潜规则,李林杨其实不如石中玉一个把总,毕竟还没有在兵部履行手续)。

变化,只会对李林杨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那位问了:李林杨为何不把所有的战功都报上来呢?

五颗脑袋能换来官,何必多花钱!那些东西是红旗军不受到主战场战败波及的保证!

此刻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李林杨顺利的拿到了康德胜的手令:驻军龙州城外一处军营。有现成的军营,比夜宿野外强多了。

数日之后,红旗营正式驻扎龙州,招兵、练兵。

红旗军刚刚得了番号,就有一支队伍投奔而来!

“陆兄弟,来投我红旗营,乃是看得起我李林杨。但,有几条须事先说明!”

前来投奔红旗军的乃是一支独立的队伍,不用问,半匪半民。领头的叫陆阿宋,麾下有六七百人。

陆阿宋道:“感谢李头领的接纳,某此来是为的是给弟兄们找一条出路,打法国人!”

陆阿宋如果不是表演艺术家,那么他的两个目的都是真的!很明显,这位与法国人有仇!

“陆兄弟与法国人有仇?”李林杨直接问道。

“某自幼家贫,幼时讨饭,好不容易在龙州衙门找了个差事,却因为失手打死法国人一条狗,不仅丢了差事,还差点被投进牢房。不得已,上山讨口饭吃。不过,我与弟兄从未做伤天害理之事!”

若说这个陆阿宋是道德楷模,是侠盗,那绝对是胡扯。但,李林杨并不在乎这帮人的过往,而且也侧面了解过了,并非十恶不赦的土匪。

“我知诸位有抱负有担当。但我军有我军的规矩。”

陆阿宋道:“这是自然,我们定当严守军纪。不过,我想了解一下,李头领都有哪些规矩?”

“第一条,你们这六七百人,我大致看了一下,约莫两三百人合格。。”

陆阿宋急道:“其他弟兄都是跟我几年的。。。”

“别急。其他人,我也有安排,只要肯干活,肯定会有一碗饭吃。”

“不知道是什么活儿?”

“去海外做工,薪水管吃管住大约三块大洋,而且还可以带家属。”

“真的?”

“比珍珠还真。”李林杨道:“我既然收了你等参军,自然就不会骗你的弟兄。”

李林杨的话,很合理!

陆阿宋信了,但还有疑问:“真能一个月挣三块大洋?”

“能,保证能!”李林杨道:“活儿肯定不轻松,但干得好了,比当兵一个月挣的还多!进了我军,你可以问其他弟兄,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

说真话,更有说服力。

陆阿宋转向下一个问题:“那入了军营,有什么规矩?”

“你们可编入我军一同训练、作战。有功者,必赏;有过者,当罚。”

陆阿宋:“如此甚好。我的弟兄大多身经百战,不怕死!”

“这点我不怀疑。但,包括你在内,入选我军的,前半年都只有四块大洋的军饷!而且都是普通的新兵,要接受最苦的新兵训练!受不了这份苦的,会被立即踢出军营!”

李林杨认为,这个陆阿宋是个人才,二十五六岁就能拉起一支六七百人的队伍,这种能力非常强!而且,这个陆阿宋个头不高,但精壮的很,乃是绝对的精兵坯子,令李林杨心生好感。

但,规矩不能变!

要知道黄汉升那样的航海人才,也需要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才会被纳入海军!

虽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是这个“将”若不能符合团队利益,那就只能宁可不要!还是那句话,红旗军初建,队伍必须纯洁!越是有发展前途的人员,李林杨反倒更加苛刻!企业管理有句话:我们不培养,我们只筛选!

陆阿宋大小也是个头领,麾下几百人,听了李林杨的规矩,迟疑了!

“多谢李头领直言相告。那我们的名号是否仍可保留?”

“名号这个事儿,没得商量!”李林杨毫不犹豫的断掉陆阿宋的一点不切合实际的念想。话说,陆阿宋这支队伍,名曰“先锋营”。看得出陆阿宋也是有野心的,但红旗军现在一则有名义,乃是抚标营。二则,陆阿宋现在已经是山穷水尽!

当头领听着风光,但现在广西大军云集,这位如果继续做山匪,只有被剿灭的下场。二来,他拉起来的队伍规模够大,但,没有任何的资金来源,谈判时强作姿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实际上他的队伍随时都有可能分崩离析。甚至,李林杨如果玩一点手段,陆阿宋的麾下会以小团体的方式分别加入红旗军。这种事情,红旗军在山峒招收散兵时已经屡见不鲜了!陆阿宋当然可以另投他军,可是,没有哪个兵头能解决青壮之外的弟兄,甚至包括他们的家属的生计难题!

尽管李林杨的条件看起来比较苛刻,但李林杨没有使手段,已经是李林杨看重这个陆阿宋了!条件已经谈明白,难题交给了陆阿宋!

迟疑了一刻,陆阿宋终于做出了选择!

“愿遵军令!”

“我保证,加入红旗军,是你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有了陆阿宋的队伍加入,红旗军的第二批援兵四十人也已经到位,兵力迅速的扩充到了八百!本来第二批补充兵一共是五十二人,其中的十二人乃是最为优秀的,不过这十二人被德国教官们继续留下协助训练新兵,这次没能来。

与此同时,补充兵也扩大到了近四百。对于已经扩大到四百人的补充兵,李林杨也是无可奈何,仅仅一块钱的军饷,加上吃饱穿暖,这些人竟然不离不弃!李林杨“心软‘,命辎重连长石富贵领这些人,绕道钦州转移到海外。工人,李林杨是绝不嫌多的,他有新项目!

其他的都不足为凭,李林杨坚信实力才是一切!战斗力是练出来的,随后的日子,红旗军营门一关,外面的政治风云不关我事!

李林杨的动作,就是一个快!没几天,广西新任巡抚潘鼎新到任,徐延旭赵沃黄桂兰党敏宣等一干败将被全数捉拿进京,后来,三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太平天国之后,大清朝进入了所谓的同治中兴阶段,湘军淮军被朝廷收服,中枢权威得到了加强,因此中法战争时期,大清朝廷对打败仗的清军将领手腕还是非常强硬的!

抚标营,只能是巡抚大人的亲信。广西巡抚潘鼎新可是淮军出身,手下将领多的是,随便就找了一个记名提督,成为督标营的主将。康德胜被降职为一个营头(后来被赶走)。

在这个时期,淮军作为国内的第一大势力就是牛,不服不行,实职的总兵官(非经制内,但有编制),这边电报打过去,那边朝廷就批准了!

执掌抚标三营的总兵是淮军老将贺大椿。

淮军人才很多,能执掌几个营头的军官多不胜数。但是,再牛,淮军也没能向红旗营安排一个人。

潘鼎新此来,带人不多。贺大椿只有几个亲兵,执掌一个营头,控制石中玉一个营头,还想再抓住红旗营,根本不可能!

关键是红旗营一个营的兵力正好是其他两个营头的总和!而且,清军刚刚打了败仗,李林杨又是唯一的亮点,淮军想拿掉李林杨这个营头,也暂时不好动手。

你不好动手,那我就埋头发展。

在等待增援的时间里,李林杨抽空拜见了崇拜已久的冯子材老将军。尽管李林杨是提着礼物上门,态度非常恭谨,但是冯老将对溜须拍马这一套不感兴趣,态度说不上冷淡,但绝对的不热情。

不过,没有挡住李林杨的热情啊,两人还合照了一张照片。

李林杨决定,这张照片要保存好,当传家宝。

过了很久,李林杨才搞明白,冯老将对自己为何有些冷淡了。

话说,几年前冯子材还是广西提督的时候,手下有一总兵叫李扬才,其兄弟叫李子旸。这两位放着大清朝实职的总兵不干,带兵去了越南,据说是其祖上在越南曾经是皇帝(李朝),要恢复祖上的荣光,也就是说造反了。

越南国王打不过李杨才,只好求大清朝,于是冯老将带兵出关,活捉了李扬才。不过李扬才的弟弟李子旸现在还在越南,算是一小股的义军势力,而且,其自称红旗军。

李林杨、李扬才、李子旸这名字太相似了,还都是红旗军,让冯老将有很不美好的回忆。

李林杨是受了无妄之灾!我本将心照明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