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糊清灭洋1880 > 第26章 宣光战役 1

糊清灭洋1880 第26章 宣光战役 1

簡繁轉換
作者:史书课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5 21:59:09 来源:源1

战士们开始休整,李林杨带领营部以及几个主要军官,在唐景崧和刘永福以及贵军丁槐等派来的军官带领下,迅速开始侦察地形,以确认法军的部署。经过数日的侦察,也了解了前几次进攻战的过程,以及失败的原因,进攻方案逐渐的成型。

十月以来,西线战场,云贵总督岑毓英的指挥是比较积极的,清军从各个方向都发动进攻。但滇贵军队缺乏攻坚能力,法军的一个据点也没能攻下来。而且作为法军在西线防御的支撑点要害宣光城如果拿不下来,其他据点哪怕是攻下来了,实际上意义有限。

但是,无论是黑旗军刘永福,还是总兵丁槐、何秀林、吴永安、杨国发,轮番进攻宣化,却全部损兵折将,伤亡不轻。宣光仍然牢牢的控制在法军手中。

那么宣光城法军兵力到底多少呢?清军几位将领上报的数字莫衷一是,有说三千,有说五千的。但真实情况是:法军指挥官是马克.埃德蒙.多米涅少校,仅仅一个少校,不可能指挥数千法军,李林杨根据侦查的情况估计:七百法军。

兵力,清军西线的兵力足够!足足两万五千大军,所缺的就是破城的攻城锤--大炮。

侦察完了地形敌情,李林杨最终也确认:这仗的确不好打,除了正面硬刚,一层一层的敲开宣光坚硬的外壳,真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且宣光之战,可不是只有攻城战!由于宣光临着红河,因此还必须拦截下游增援的法军。简单的来说,这场仗是既要攻占要点,还要打击援兵。

前期攻城的滇军贵军等部的伤亡惨重,而负责阻击的刘永福部也伤亡不轻。论完成任务的情况,还是刘永福的黑旗军表现更佳,毕竟大小打了五仗都没有让法军的援兵和战舰能够西进增援宣光。这是看得见的战果!

针对宣光战役的各个方面进程,红旗军都进行了完善的总结和研究。当李林杨苦思冥想的解决了一个又难题之后,思路豁然开朗,此战,不难打!

了解了清军的内部情况,李林杨最感慨的是唐景崧。

这位尽管没有总指挥官之名,却有着总指挥官之实,仅仅是调和各部队的矛盾,就让这位文官耗尽了精力。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太复杂了。此前,没有人能调和各部队的矛盾。

在唐景崧的调和下,一月十日,宣光战役第一次军事会议召开了。

没错,已经打了四个月了,前敌的几位主将,根本就没有凑在一起开过会。

红旗营的到来,不说其他战斗力,十二门大炮却是所有军头们必须尊敬的!西线战场,归根结底一句话:没炮!

当然,困难绝非没炮这一点。

在取得了唐景崧的支持之后,李林杨开始主导会议!资格什么的,都不重要。李林杨只凭战功和装备,必须要到主导权。

否则,这仗会更难打。

有关指挥权的问题,在座诸位,哪个不明白?

都知道的!

但,解决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军事会议,避免扯淡!

李林杨坐了主位,大伙儿,包括刘永福在内都很是不服气,但唐景崧坐在李林杨的侧后方,俨然是李林杨的后盾。

现在各支部队的兵力如下;

刘永福黑旗军八个营合计三千七百兵力,这个数字相当真实,比其他部队的兵力数据靠谱。

丁槐,贵州的古镇总兵,兵力八个营,三千。因为前期战损和吃空饷,只能按照两千五百算。

记名提督何秀林,兵力八个营三千六百。实际上接近三千。

粤军,游击将军谭敬盟,兵力三个营,1200人。

唐景崧:四个半营,一千八百人。

李林杨:两个营,一千一百人(包括黄花探一营,不包括辅助的医疗等部门)。

李林杨加上唐景崧,实际兵力是接近三千。仅次于黑旗军刘永福,和何秀林的兵力相当。

除此之外,红旗营现在正式番号乃是海安营,属于广东。话说,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粤军谭敬盟和李林杨现在是天然的盟友。两人都很清楚,打完了这一仗,还是回自己的老巢,那么李林杨和谭敬盟两人,肯定是会打交道的。李林杨以一百支法制步枪的代价(不是送,而是卖!战时,肯卖快抢,已经很给面子了),说服了谭敬盟支持自己的方案。

因此站在李林杨一方的势力已经是四千两百兵力!

当然,滇军何秀林和贵军丁槐合计兵力为五千五,还是比李林杨一方要强的,但两人分属滇贵两省,不是一家!

更关键的是,刘永福也站在了李林杨一方,无他,李林杨所提出的作战方案对刘永福有利!

话说,如果按照云贵总督岑毓英的部署,何秀林的三千多兵力,实际上应当和刘永福兵和一处打阻击。但是,官贼势不两立啊,两人根本合不到一起,因此阻击的重任被压在了刘永福身上。前几次的阻击战中,滇军仅仅是支援了几下,然后就分开了,搞得刘永福一肚子气。

李林杨的方案:让粤军谭敬盟去和刘永福配合,归刘永福指挥。这一点,刘永福肯定是不会反对的。

前期工作做好了,军事会议一召开,李林杨一句话:宣光之战,十天时间,归我指挥!谁同意,谁反对?

唐景崧,谭敬盟、刘永福,李林杨四人全都举手。

“多数通过!”李林杨和唐景崧当场一起宣布!“那么,兄弟不才,就做这十天的总指挥官!”

话说,丁槐和何秀林两人其实还有点懵,李林杨这就成总指挥了?那是,不能等你两个搅局啊。

丁槐性格直爽,相当有军人气质。但何秀林,李林杨看不大懂,因此会议召开前没有敢贸然试探。

指挥权在握,李林杨开始指派兵力。

“刘永福和谭敬盟两人,从战斗打响起,必须拦住法军十日十夜!指挥权归刘永福刘头领。”

这是硬任务。对这两人有利的是:正面进攻会在大雨结束后开始。

这是天时。

红河水情在这个季节变化很厉害。下雨的时候,一两百吨的军舰可以轻松上行。不下雨的时候,只能是三几十吨的船上行。阻击部队对付敌人的小舰船,压力还是比较小的。

两人表示,对任务分派,没有意见。

刘永福问道:“十天之后呢?”

“十天之后,不管宣光胜利或者不胜,你等二人可以自由作战。”所谓自由作战,其实就是随你的意!

宣光方面的战斗:

唐景崧的任务:一天内拿下宣光城南面的法军附庸兵阵地!也就是清军所说的大寨!

这个任务,可是不轻的!

但唐景崧得到了李林杨的保证,因此也打了保票,会议结束就会调集兵力。

三支部队都已经表示服从指挥了,那么丁槐和何秀林两人虽然还是有意见,但却没有直接反对。

丁槐部的任务,从西北方向,突进到距离城墙三百米,挖掘战壕工事,准备进攻。这里有一个法军要点,有一座木制的瞭望塔。此前,丁槐部打过这个方向,伤亡不轻。限时三天拿下!

何秀林部的任务是拿下北面,实际上是宣光城上游,距离城墙仅仅几十米远的一处寺庙,那里是宣光法军的一个重要阵地。限时三天。

三日后,唐景崧和丁槐。何秀林三军,轮番对城墙发动进攻。

再三日,全军一起总攻!

留下了一日。

李林杨保证道:“如果只剩下一日,宣光还没有拿下,包括我在内,红旗军全员不会走出宣光!”

这个保证可是非常狠的,对自己狠!

李林杨保证完了,然后道:“前面的战斗,各军必须听我将令,否则,格杀勿论!”

“谁还有意见?”

何秀林有意见:“如果我军伤亡过于惨重,军士聒噪,打不下去该如何是好?”

“伤亡多少,你的部队会失控?”

“三成!”何秀林道。

牛!

但是,这骗不了李林杨。何秀林号称三千六百部队,实际上只有三千不到,还没开战就伤亡百分之二十了。

三成的伤亡比例,哪怕是经过近现代训练的欧洲部队也承受不住的。李林杨并不认为这个何秀林治军水平能达到这一程度。如果真有这样的水平,何秀林这个名字绝不会在历史上默默无闻。

“真实伤亡一千为限!低于一千,你就别叫苦,部队崩溃,该怎么办你心里有数!”李林杨给了指标。

其他部队也是如此,一一的定下了数据。

话说,战前这样搞,实际上对军心影响极大。但是,丁槐也是如此要求,李林杨也只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了。

(注意,刘永福和谭敬盟两人是以时间为准的。)

军事会议的最后,李林杨做了总结发言:“...只要十日内诸位服从命令,就是李某的兄弟。若是出了岔子,那就只好执行军法了!”

唐景崧旁边帮腔道:“李总统(清军前线指挥官)的军令就是岑总督的军令!望诸位务必严守军令,莫要以身试法!”

友军太多,没有真正的指挥权,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猪队友。李林杨和唐景崧一路商量,又私下做足了工作,这才搞定作战计划。但是,靠谱不靠谱,谁也不敢说肯定。不过,拥有十二门火炮之后,清军优势太大,李林杨和唐景崧都有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