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崖山 > 第0042章 人算不如天算

崖山 第0042章 人算不如天算

簡繁轉換
作者:圣诞稻草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6 09:59:1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赵官家似乎没想过管他们。

他们不做乱,赵官家就当他们不存在,他们一旦作乱,各地的官府就会清缴。

“城内那处花楼的事情,府上跟你说了吗?”

何欢可不打算帮赵官家去解决这个事情,转移话题问。

冯庄头点头道:“二郎昨日就派人来传话了,庄子上的人已经派出去了,这会儿估计已经入城了。”

何欢迟疑了一下,道:“府上没说怎么做吗?”

他跟何藓只是商量了定计,但具体怎么操作,何藓不让他管,所以他也不知道,现在遇到冯庄头,当然得问问。

他参与谋划的事情,他希望有个好的开始和结尾,而不是惹一身麻烦。

冯庄头愣了愣道:“二郎说咱们的人只负责救出那些被卖到花楼里的孩子,剩下的由钱塘县处理。”

何欢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何氏的人只救孩子,不干涉其他的。

剩下的交给钱塘县去做,有了麻烦也跟何氏无关。

何藓应该是去找过前身的那位舅父,跟前身的舅父通过气。

有前身舅父扫清首尾,何氏不会惹上太多的麻烦。

至于说不惹上任何麻烦,那不太可能。

只要是人,只要做事,都会留下痕迹。

只要留下痕迹,就容易被人抓住。

所以何氏肯定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有人帮忙扫清首尾,麻烦会少很多,尤其是那些大麻烦。

“此事要不了多久就会传的满城皆知,到时候势必会有好事者来此,你让庄子上的人都盯紧点。”

何欢提醒。

冯庄头点头道:“这个您放心,奴已经吩咐过了。”

说完这话,冯庄头一脸感慨的看着何欢。

何欢不解的看向冯庄头。

冯庄头赞叹道:“您现在有几分主君指挥千军万马时的感觉了……”

何欢呵呵一笑,没说话。

何灌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都没见过,冯庄头说他像何灌,那就像吧。

“你们府上的人将稚子们照顾的很好,贫僧在此谢过了。”

慧远和尚去房子里看过孩子们以后,回到打谷场边上道谢。

冯庄头笑着摆摆手道:“大师说笑了,这是我何氏应该做的,大师不必道谢。”

慧远和尚也没有客套,而是认真的施礼道:“往后那些稚子就劳烦贵府照顾了。”

冯庄头直呼应该的。

看过了那些孩子们,确定了孩子们不会再遭到二次伤害,慧远和尚也放心了,当即也不拖泥带水,叫上李修缘就准备返回灵隐寺,拿上东西回台州。

何欢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灵隐寺。

得到消息的觉明早早的就守在了寺门口,陪着笑脸将何欢迎了进去。

也是在这个时候,何欢发现,慧远和尚这个人呐,不迂腐,他居然借着这个机会将从觉明手里借的钱给还了,拿回了自家的压物。

虽然觉明不太乐意收回慧远和尚的钱,但有他镇着,觉明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一切收拾妥当以后,慧远和尚带着李修缘就正式上路了。

驾车的汉子回随同慧远和尚和李修缘一起上路,同行的还有四个何氏的家丁,都带着家伙事。

此外,他们手里还有何藓通过关系出具的相应文书。

一路上他们可以住驿馆,享受官员的待遇。

至于说会不会被刁难,亦或者被告刁状,那存粹是想多了。

大家都这么干,谁告谁啊?

秘书处许仕林出具的文书,你法海想刁难,你活腻味了吗?

“大兄!”

可能是感受到了离别的气氛,在将慧远和尚和李修缘送出临安地界的时候,李修缘高呼一声,流着泪一头扎紧了何欢怀里。

何欢抱着他,笑着安慰道:“想大兄了就来看大兄,一路上的花费大兄出。”

“嗯!”

李修缘重重的点头。

他身旁的阿福乐呵呵的道:“郎君说笑了,我们李氏虽然是小门小户,但这往返临安和台州的钱还是出得起的。”

可能是日子有盼头了,所以阿福的话也多了,人也活泛了。

即便是像是闷葫芦一样的阿禄,在他的逼迫下也变得活泛了许多,还知道阿福跟人说话的时候,给人赔笑脸。

“你李氏可不是小门小户!”

何欢对阿福说了一句,随后便不再搭理阿福,而是继续对李修缘道:“要是被人欺负了,就给大兄写信,大兄过去给你撑腰。”

“嗯嗯!”

李修缘再次重重的点头。

随后被慧远和尚叫上马车,依依不舍的往台州而去。

何欢目送着他们消失在了大道尽头,心中有些惆怅。

来大宋快一个月了,就结实了这么两个人,如今却走了。

往后这临安城的繁华,只有他一个人领略了。

想想也挺没意思的。

富贵这个东西,不跟人共享,亦或者在人面前炫耀炫耀,真的跟没富贵一样。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腰悬令牌,身背令旗的信使一晃而过。

虽然是第一次见,但何欢还是一下子就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应该是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或者六百里加急。

“要热闹了!”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何欢敢肯定,临安城要热闹起来了。

果不其然,坐着马车晃晃悠悠回到临安城的时候,就听城内的人议论。

金人打过来了。

金国的越国王、都元帅完颜宗弼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他统领,聂黎孛堇和李成为两翼,进军开封,一路由右副元帅完颜撒离喝统领,出河中,进军关中。

目前,开封两州被夺,关中三地被破。

开封和关中岌岌可危。

这两地从宋金议和拿回以后,已经过去两年了,大宋居然还没有彻底掌控。

这也是金人为何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这么快的原因。

不过,这两地没被金人夺去之前,金人攻城拔寨的时候,貌似也这么快。

如今,城内的百姓们都在议论,此前朝廷派去接收开封和关中的人到底是怎样的废物,同时也在议论,朝廷此次会派何人挂帅。

“我觉得是岳帅!”

“我觉得是韩帅!”

“应该是张帅才对!”

“张帅?比韩帅犹有不如,更别提岳帅了。”

“我家东主怎么了,怎么就比不上韩帅和岳帅了?”

“……”

何欢坐着马车一路前行,一路静静的听着。

百姓们口中的岳帅,说的是岳飞,韩帅说的是韩世忠,张帅说的是张俊。

而同为南宋中兴四将的刘光世却很少有人提及。

归根结底就是,刘光世此人治军不严,收留了不少土匪流寇,所以他麾下的人马是最多的,他也因此经常谎报人数,跟朝廷要军饷。

如果仅仅是这样,百姓们或许还会提他一两句。

可他不仅多吃多占,还不干事,朝廷让他去对敌,他就设法逃避,一副胆小如鼠的架势。

这让人觉得他有点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感觉。

所以百姓们才不待见他。

不过,他已经被罢了,如今只兼任着少师、万寿观使的闲职,平日里在府上声色犬马,好不快活。

但他的行为跟经常上书向赵官家请战的岳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被百姓们称之为没有志向,不思报国,不思北定中原。

“这才是聪明人啊。”

满临安城的人都觉得刘光世不行,但何欢却觉得刘光世才是四个人中间最聪明的。

他要是记得没错,刘光世是武勋家庭出身,祖上是党项人,仁宗朝的时候,宋夏关系紧张,大宋正直用人之际,很多党项人或者辽人看到机会,内附大宋,成为藩将。

刘氏一族就是那个时候内附大宋,成为大宋熟户,被赐姓刘的。

此后刘氏一族就扎根在西夏边陲的保安军中深耕,打过不少胜仗,立过不少功,也吃过很多败仗,受过很多责罚。

但一直能传承到现在,要说没有两把刷子,那不可能。

像是折、种、宗等等在大宋名声赫赫的将门,传承到现在都只能靠福荫过日子了,刘光世还能掌权,还能身居高位,怎么可能是百姓口中的那个废物。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刘光世比其他人都聪明,早就看透了大宋的本质,开始借着大宋这棵大树,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其他人风光无限的时候,刘光世不羡慕,其他人名声赫赫的时候,刘光世不图那个虚名,其他人楼塌房倒、家破人亡的时候,刘光世也不上去踩一脚,就过自己的小日子。

他为啥能看到这一点,并且猜到这一点呢?

因为他也想过这样的日子。

“临安书院的山长被下狱了,长寿宫使那个老东西以及府上的所有人也被抓了,他的门生故旧们也没讨到好。

最重要的是,官家将你的权知石井镇抬了一品。”

刚回到府上,何欢就撞上了准备出府的何藓,何藓快速的说了起来。

何欢略微愣了一下,“也就是说,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何藓缓缓的点了一下头。

何欢大致猜到了赵官家为何放弃了兴师动众,反而用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了此事。

因为大宋马上要打仗了,赵官家已经没有闲心慢慢的处置此事了。

真要是让金人拿下了两淮,兵临临安,那他说不定就要步自己的父亲和兄长的后尘了,他哪还有心思再计较其他的。

一瞬间,何欢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他两次谋划,全都耗费了心血,结果两次谋划都没按照他希望的结果来,每一次都被外力破坏,每次都被破坏的面目全非。

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有点理解诸葛亮在五丈原时的那种心境了。

不过还好,赵官家最后选择了封口,而是没有大肆株连,这样一来何氏就安全了,他也不用再操心那天赵官家暗戳戳的来捅他一刀,打扰他平静的生活。

“那扬名的事?”

何欢问。

事关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操心。

何藓道:“照做,官家需要用一件事来吸引临安城内百姓的注意力。”

何欢松了一口气,点点头道:“那就好……”

赵官家需要用这件事来吸引临安城内百姓的注意力,避免百姓们产生慌乱,他需要扬名,封官领禄,双方都有好处,应该不会出岔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