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91章 郭景明(1/3)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第91章 郭景明(1/3)

簡繁轉換
作者:油炸大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12 13:04:04 来源:源1

第91章郭景明(1/3)(第1/2页)

论坛单元叫“青年制造”…

就是一群青年导演分享经验,顺便吐槽电影市场。

是主持人何平导演起的头:“你们都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过来做导演的,最近有一个人也转了,《富春山居图》。”

现场观众立刻领会了他的嘲讽意思,哄笑一片。

但最开始,没人愿意接茬,毕竟是同行嘛!

何平导演点名:“徐争导演怎么看?”

徐争之前主演过《爱情呼叫转移》,那部电影的投资人就是孙建军!

当年,他谈及《爱情呼叫转移》的营销推广,说了一堆有道理的话,类似‘即使算上盗版、网络等所有途径,看过《爱情呼叫转移》的总人数也可能不到200万人,但你到某度上搜索,相关网页能达到680万篇次!也就是说电影本身的营销、宣传效果是超过一般的广告效果的!’

《爱情呼叫转移》是他早期在电影圈的代表作。

按理说孙建军是他的伯乐,所以,徐争的预期很委婉:“既然已经有如此大投资,请了好莱坞特效团队,让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不请一个好莱坞的编剧呢?有个好编剧,就不会这样了!”

沈言忍不住插话:“即便请了好莱坞编剧…你确定这个电影能行?编剧说话真的管用吗?如果编剧有话语权,我也不用兼职做制片人了!”

徐争:“中国影视行业不重视剧本!”

“不是,他们非常重视剧本,重视到必须要自己下场操作,把剧本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到编剧手里,这么可怕的事怎么会有人做?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成本的东西,你会让一个编剧做主?”

想了想,沈言举了个例子:“我听饶小志跟我说的,他有一个编剧朋友,写了个剧本,三十万字,原来的剧名是他自己起的,甲方觉得不是很满意,希望他多琢磨几个,发过去供他们挑选…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了大概十个,发过去,他们公司也研究了几个,最后大家优中选优,挑出一个各方还比较满意的名字,然后大老板觉得不行…又让他修改,你们猜最后一次修改的原因是啥?”

“是什么?”

“大老板拿着剧本去找了某位大师算了一卦,大师说这个剧名兆头不好,有煞气,几千万投资会赔钱…”

何平笑着点了点头:“王海林也说过《楚汉传奇》的剧本…”

导演高熙熙先找人写了一版,主演陈导明不满意,然后找汪海林又写了一个。

但是,高熙熙舍不得之前花钱买的剧本,就把俩剧本混一起。

他选择拍摄剧情的方式,不是哪个写的好用哪个,而是哪个写的长用哪个,因为写的长,拍的剧情就长,集数就多,集数多了,好卖钱…

场内几个导演纷纷举例编剧圈的奇闻轶事…

哦,没人搭理郭景明!

后者属于圈外新人…

沈言接着聊起了《富春》:“我觉得《富春山居图》这样的电影出现了不是坏事…现阶段,影响票房的因素首先是档期和排片量,按照《富春山居图》的这个档期、初始排片量和全国院线的票房容量,5亿以上才是正常水平。

事实上这部烂片上映之后每日票房逐日递减,目前累计2.5亿,最后能不能过3亿都悬,口碑还是对它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1章郭景明(1/3)(第2/2页)

“而且《富春山居图》的烂直接导致了这段时间全国院线票房的低迷,昨天是周一,全国一共排了7万多场电影,最后的总票房只有2000多万,场均人数不到九人,这好像是今年除夕夜以外最差的单日成绩…这个事证明了观众不是冤大头,烂片没人买单的!”

然后,何平看了他一眼,忽然问了:“我听说你的电影因为《富春山居图》退档了一个月,是真的吗?”

沈言…苦笑,然后道:“这个,咱爷俩私下聊…”

……

何平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作《双旗镇刀客》以及《天地英雄》…

还有一部《炮打双灯》!

第五代导演存在这样的特点:奠定他们导演地位的,基本都是生涯早期的作品。

在后来的电影研究中,给予最多艺术肯定的,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何平导演也一样…

后期出圈,基本靠着王家佳——《漂白》里的宋红玉。

何平导演公开跟她谈恋爱。

甚至在时隔六年后,再度自编自导了诶一部爱情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女主角就找了王家佳!

至于他的电影…嗯,传说中的西部电影!

西部天空的流云、沙丘上的光影变化、狂风吹拂骆驼草、黄河水流的奔涌、成群的马匹踏起的烟尘、远处雪山,近处黄土的天高云阔等西部电影的视觉风格,在目前的大荧幕上,几乎消失了。

而且会以老一批电影人的退场,消失得更加迅猛。

这些作品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不知道。

老电影人的贡献会形成新的创造力吗?

又或者只是证明那句老话:这世上多的是人走茶凉!

……

郭景明非常乐于表现自己!

他当年在《演员请就位》就各种掉书袋…

他很想证明自己是有实力有知识储备的,所以他一味理论化点评演员。

现在也一样:“最近几年大导演作品屡屡失手于票房,一个原因是现在观众平均年龄21岁,上一代导演用老的观念去拍电影,没有提供年轻人想看的电影…”

翻译一下:现在的观众都是年轻人,大导演的老一套行不通了。

“我拍《小时代》,很多人都质疑为什么一定强调物质,而这恰好是我要放到更大的层面上去讨论的东西。”

“因为现在的电影观众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越来越年轻。物质的东西对这些观众的父辈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他们要面对的是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而对现在的年轻观众来说,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他们就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感到内心焦灼。”

“2009年的时候观众的平均观影年龄是25.7岁,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变成了21.7岁,那就是一个大学生。观影群体已经从上一代变成了下一代,如果导演还用上一代的想法去拍电影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他还想拉沈言下水:“沈言的电影就很年轻…”

沈言摇头:“你不要拿我举例,我做的都是类型片…都是希区柯克留下来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