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裹着糖衣在舌尖迸发,虽说不上是多么上等的美味,但对于十二而言却是新奇。
“十二公子是从未吃过这个?”
闻此,十二摇了摇头,“裴氏对于嫡系子弟的要求甚严,自小从衣食住行,我们都有严格的规定要遵守。”
他转了转手中的果糖串,那一层薄薄的糖衣在天光下透着盈盈的光。
“这类街边食物,我倒是从未尝过。”
阿笙笑了笑,抬步继续往前走去,“这果糖串的糖衣用的是丰州的细糖,成本低敛,但口味却好,可比申城的精糖。不少大酒楼的糕点也都是用的它,就连帝京最有名的醉月楼里,有一道红酥手也是用的它,但往来世家子弟却无一人品出不同。”
十二聪慧,哪里听不懂阿笙这话虽是在说着糖衣,实则在说人。鲜甜之色如同学识加身,不管出自哪里,只要能得出上佳的甜味,便能与精贵之物同呈于一席之中。亦如文士,若根本不知其出身,凭文采而论,世族与寒门未必不能一同论道。
见十二眉目松动,细细地看着手中的果糖串,阿笙方才道:
“阿九容得世家矜贵的文集,也容得街边茶舍的谈学,是裴氏教给他包容天下的心,却要将他拘于一隅之中,这番矛盾在他心中多年未能有个结果。”
至此,十二方明白今日这一趟,阿笙便是为了要说这番话给他听。
他思及半日之前,裴钰与阿笙二人默契的相处,思及她的话,裴钰是听得进去的,遂握紧了手中的糖串,企图劝说一二。
“但笙姑娘,即便九哥欲让位,那许多事,由岂是他说放下便放下的?”
他抬眼看向阿笙,说得认真。
“先不说族内那些琐碎之事,青山军如今服他一人,忽然易主,谁能接手?还有寒州……”
十二抿了抿唇,还是说道:
“寒州这一步险棋便是一把悬在东境边上的剑,全凭着阿七与九哥的契约约束着,若他撒手不管,以寒州如今之势,随时可能渡水西犯,届时便不只是裴氏,东境各国都有灾殃。”
十二的话语字字凿凿,铿锵有力,但这番如质问般的话,却未让阿笙犹豫片刻。
“寒州如今物资的补给大多依靠我云生运输,而寒州的武器则来自帝京的张家,十二公子,在如此依靠外援的情况下,寒州西犯的理由是什么?”
十二似乎并未想到,阿笙一个女娘对天下大事这般熟悉,她几乎没有片刻的思考便又将问题丢了回来,让他一时不知如何答复。
“再来说青山军,我记得裴钰说过,每一任家主都会培养自己的族兵,再归拢于青山军,以此自内收复军心,他既然已经告诉你收复军心的法子,你如法炮制便是,如何不能接手?”
十二被她接连的反问问得哑口无言,他张了张嘴,硬是半响没能找到反驳的话,最后不得不沉了眉目,就连气势都弱了不少。
“我只是……还没准备好……”
“我从未想过,九哥还在,但裴氏的天却需要我去顶着……”
流水潺潺,和着风声让此刻寂静的巷道变得几分嘈杂,阿笙看着眼前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青年,一时也不知如何回他此话。
“我不过是卸去家主之位,又不是离开裴氏,裴氏的天也用不着你一人去顶着。”
一声轻灵,二人抬首便见巷口的方向,那人一袭月牙色长衫,以玉骨束发,他端着的浅笑让人如沐春风,而他的身后站着的阿四已经笑得弯了腰。似乎是二人因水洼在那东西跳窜的模样显得滑稽,引得阿四在那笑得好没正经。
阿笙见裴钰出现,笑着朝他小跑而去,而下一脚便踏入了水洼中,湿了鞋袜。她只是微微蹙了蹙眉,却又不管了,反正现下仪容不整的还有十二,她这一脚也不算太失仪。
“怎么来了?”
裴钰见阿笙这模样,不由失笑,“见你们久未归来就来看看。”
说着,他微微侧头,看向不远处的十二,见他一副踟蹰的模样,仿似小时候做错了事一般,片刻前那些无能的言论全都被裴钰听了去,这让他此刻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看懂了十二的窘迫,却并未道明,如从前那般缓声道:“还不快来,该回去了。”
听得这一声,十二微微愣了愣,随即展颜,大步往裴钰的方向走去,然而,下一脚又踩进了一个水坑,引得阿四在那放肆地大笑。
第三百二十四章文士北上
平南城门处,因这两日有文士大量涌入城内,导致城防的人手不得不随之增加,兵士核验着进城之人的身份,而他们身上大多带着一封邀贴,那是一封文戏的邀约。
近日,三息堂与西陵华清斋同时放出消息,欲以文戏会天下友,这件事迅速引来了众人的关注。
华清斋乃裴氏所建,可谓东境第一学府,而三息堂却是一间民社,一个出自世家,一个来自寒门,这两者却同时欲上演文戏,如何能不令人好奇。更何况,三息堂文戏还选在了平南,由不得让人猜测是否在影射别的事。
文戏共演三场,据看过第一场的人道,华清斋的文戏是由一名小少年为主,讲的是天之娇子呈众望而生,而三息堂的文戏则是一名青年演绎,讲的是独行之人为了圆满众望而选择凋零于野。
这两出文戏看似毫无关联,但还是有人看出了门道,若是将这两场戏放在裴氏九公子身上,似乎完全合理。
正是这个猜测,让前来平南赶赴文戏的人越发得多。
平南文集之上,众人缄默地看着抬上那带着素色面具的青年,一人轻弹平调,如渊中孤影,娓娓道来那些不得已。文戏短暂,期间就连茶盏磕碰之声都无,众人随着那孤寂的身影仿似感到戏中巨大的担子也压在了自己的身上,就连呼吸都是那般的沉重。
不过两柱香的时间,这一场戏便落了幕。随之而来的,没有掌声与唏嘘,而是众人起身拱手见礼。
众人还是看懂了这一场戏,看懂了为何那人面对众人的恶口不愿解释,因为家族在前,解释不得。即便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也只能以戏说的形式展示于世人之前。
堂内的角落,聂起静静地看着一众文士躬身拜服,友人于一旁亦是唏嘘不已。
“此前面对百姓对他个人的诋毁,九公子倒是一个字都不愿意解释,反而在他人将恶口朝向大德经典之时,才愿意用这种方式给一个交代……”
说到这,男子又是一声叹息,“那些浮华虚名他到底是没看在眼里。这样的人,值得我等敬佩。”
他重他的家族更胜过自己,但纵使如此,圣贤教化在他心中的地位却是无可撼动。若非那些流言开始诋毁当年东传的经典,恐怕这两出文戏也不会有面世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