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526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526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题出在哪里。

朝堂很乱,最乱的是财政,财权牵一发动全身,制度不合理只能越来越乱。

大宋开国时战事不断,太祖皇帝打了那麽多年的仗,还要应对来自北方辽国的威胁,没有足够的赋税根本撑不起庞大的军费开支。

开国时很多政策都继承唐朝,赋税制度也不例外,地方收完税留下他们用的那一部分,剩下的全部上交中央。

只是虽然朝廷明确规定地方留下自用後剩下的钱再上交中央,具体该交多少却没有规定,这就给地方官员留了钻空子的机会。

直到真宗年间大宋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许是为了筹集赔款,也可能是为了别的,总之就是朝廷把那个漏洞给堵上了,从此地方交给中央的税收都有了一个固定的额度,在这个额度下地方不能再上下其手。

朝廷的所有政策都有缘由,鉴于补漏洞就在澶渊之盟签订之後,苏景殊合理怀疑就是为了筹集赔款才这麽干。

财政,啧,剪不断理还乱,他们王相公这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明知道阻力山大也要咬着牙往前走。

为什麽仁宗皇帝那麽优柔寡断都能任用范文正公等人推行新政?因为再不动弹大宋就要无了。

真宗年间天灾比较少,澶渊之盟签订後北方战事也消停了下来,那些年的大宋勉强称得上是太平无事,不少州县上交完中央的那部分後还能留下好几年的预算储备。

地方有余粮余钱证明地方官治理的好,很多官员主动将多出来的那部分运到京城,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地方的钱不够地方官还没要往京城运粮运钱的情况。

到了仁宗年间,也不知道是怎麽回事,北方和西北边境都不稳定也就算了,水旱蝗灾也轮流出现。

打仗要钱,赈济灾民也要钱,国库的存银不够花,朝廷被迫开始大规模增加税收来支撑边境战事和赈灾,也就在那时候民间开始“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夥强于一夥”。

仁宗至和年间之後战火渐熄,可之前为了对抗辽国和西夏扩充出来的近百万军队不是说没就没的,裁军两个字说起来简单,被裁撤的那些士兵怎麽安置?大宋还经得起大刀阔斧的折腾吗?

在庆历年间范文正公推行新政之前,朝臣大部分都觉得或许能挣紮挣紮,可庆历新政的失败让他们实在不敢再有大动作,老王回京之前,政事堂的总体方针就是节流节流再节流。

前些年打仗加赈灾花了太多钱,遭灾的地方也需要休养生息,地方财政过度透支,中央不能再从地方要东西。

苏景殊在京城的时候听包大人说过,仁宗皇帝去世前那几年国库年年赤字,但是再加上地方自留的那些,总体还是入大于出的,只是为了地方能留足银子让百姓少点压力,皇帝宁肯中央赤字也不肯让地方将多出来的那些钱上交到京城。

怎麽说呢,虽然仁宗皇帝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是某些时候还真不能说他干的不好。

朝中绝大部分读书人都认为天下之财有定数,钱不在官便在民,官府的钱有盈余就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变少,从百姓手里抢钱那叫不要脸,是纯纯的暴虐之举,所以国库没钱也不想法子增加收入,而是走节流的路子来让账本看上去不那麽难看。

不过老王的观点和那绝大部分人背道而驰,之前也说过,他不觉得天下之财有定数,钱不是省出来的,光节流解决不了问题。

劄子洋洋洒洒写了近万字,大部分篇幅都用来解释他认为该怎麽把大宋这乱成一锅粥的财政给理清。

有能力的官员都在京城,钱财留在地方地方官也不敢乱用,不如收回京城以朝廷的名义大刀阔斧的革新。

官家不想收复燕云?太子殿下不想开疆拓土?财权都不在手里哪儿来的钱去收复燕云开疆拓土?

按照他的计划,朝廷收归财权拿大钱办大事,地方留够一年预算就行,多的全部运到京城由朝廷支配,不出五年大宋的军队就能踏平西夏夺回燕云。

官家:心动。

太子殿下:心动 1

苏景殊:……

老王下笔如有神,将朝廷收归财权後开疆拓土的场面描绘的异常诱人,看的小金大腿当场倒戈,什麽稳紮稳打什麽小心谨慎都忘的干干净净,只想跟在老王身边摇旗呐喊。

大宋有救!大宋很行!大宋千秋万代!大宋一统江湖!

……个鬼哦。

苏景殊看的眼角直抽,本来以为到这里已经够离谱了,万万没想到後面还能更离谱。

老王写完他的收归财权开疆拓土计划後终于想起来这道劄子是给太子殿下解释大宋开国以来为什麽太平无事的,于是在最後又贱兮兮的说了句大宋能支撑百年而不灭国主要是因为隔壁契丹人和党项人太菜以及大宋有上天庇佑没怎麽发生天灾。

——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虽曰人事,亦天助也。

菜菜的辽国和菜菜的西夏:???

有上天庇佑没怎麽发生过天灾的大宋:???

老王,你的良心不痛吗?

第176章

*

苏景殊面无表情,他感觉京城的人一个个都有病,尤其是老王。

看看他说的都是什麽话,传出去的话契丹人和党项人肯定告他造谣,大宋这些年被天灾折腾的死去活来的百姓也要骂的他不敢出门。

辽国和西夏太菜?打的大宋手忙脚乱差点迁都避祸的那种菜?

大宋有上天庇佑?水旱蝗灾轮流转就差天直接塌下来的那种庇佑?

就……

可以胡说八道,但也别这麽胡说八道,传出去真的很容易挨骂啊王相公。

小小苏大人看的心累,想想远在京城亲身经历这一切的王小雱,又感觉只需要看信的他还算幸运。

这都这麽跟什麽?

苏景殊连回信的**都没有,甚至想让政事堂的相公们反对的更激烈点好把宛如脱缰之马的老王还有官家父子拉回来。

虽然皇帝是天子,但也不能真的上天。

然而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没过几天,小金大腿的下一封信就让小小苏大人更加绷不住。

怎麽说呢,历史上变法失败不是没有原因的,责任不能归在某一方,这绝对是各方都有责任。

赵顼和王安石谈过心後心潮澎湃,缓了好几天才压下激荡的心情。

激荡的心情压下去了,接下来要去政事堂找点跟头栽。

然後被老王带出来的雄心壮志就全消失了。

一点不剩,消失的干干净净。

政事堂的相公们都很忙,小金大腿跑了几趟才逮到个韩相公。

其他人忙起来好几天都见不着人影,好不容易逮着个韩相公还是人家到衙门取东西才凑巧逮到的,早知道衙门那麽难抓人他就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