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424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424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口应该没什麽坏处吧?

没人会嫌赚的钱太多,港口开都开了不在乎多开几个。

包拯沉吟片刻,回道,“出海风险太大,海商常走的航道只有那麽几条,沿海的港口太多不易管理,也容易让商贾钻漏洞。”

不过如果港口不够用的话,朝廷也会酌量新增。

大宋本来只在广州设市舶司,如今南方新增泉州、明州市舶司,北方也有密州市舶司,都是後来海上贸易兴起後新增的港口。

士农工商商为末,即便大宋商业繁荣,读书人也还是经商不是正道。

市舶司是官商,官府经商是与民争利,朝臣也不会允许皇家插手太多。

苏景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再点点头,然後还是不太理解朝中大臣们的脑回路。

经营大宋境内的生意是与民争利,大宋境外的生意怎麽还是与民争利?

出海那麽危险,寻常百姓不会去海外做生意,有船还有胆量的大部分都是官方的商队,赚海外的钱争海外的利怎麽能算是与民争利?

不理解,但是他人微言轻,理解不理解都没有影响。

夏秋海上多风,商船多于春冬两季出海,如今已是六月,不是适合出海的季节,商队会趁这个季节在市舶司采购货物,等台风季过去就扬帆起航。

板桥镇有入海口,停靠有很多辽国、高丽、东洋的商船,有时候南洋各国的商队也会过来凑热闹。

河北、西北的货物在这里中转走水路运到南方各港,南方各港和东洋的各种货物也会从这里转运送至河北、西北乃至辽国。

那里是是北方最繁华的通商口岸,很多外国人直接在板桥镇买房安家,可以说是个繁华的国际化大镇子。

小小苏拿着公孙先生前些天画的沙门岛周边海岸,添添补补把胶东半岛、辽东半岛还有东洋各岛画上,越看越觉得登州比密州更适合有市舶司。

他不是对密州有意见,而是真心觉得不许登州百姓出海经商太亏了。

登州要是有港口的话,高丽、日本的商船不用绕个圈去密州,直接将登州当落脚点就行。

从密州去辽东方便,从登州去辽东更方便,还省了从密州出来绕过莱州登州沿岸再往辽东去。

加强登州海防一年才花多少钱,允许船只在登州靠岸一年又能赚多少钱,朝中的各位相公算算账,不能因为怕麻烦就放着钱不挣。

公孙策点点头,“朝廷往登州增派水军,商船出海才有保障,要是登州可以出海,百姓的日子的确可以宽裕些。”

登州、莱州、密州几州的情况差不多,多山多水多洼地,能种田的土地并不算多,且经常有蝗灾旱灾,只靠种地很难生活。

没有天灾的话可以勉强度日,一旦出现天灾,那就只能靠朝廷的救济来度过灾年。

朝廷的救济不能及时到位的话,能不能熬过去就只能看命了。

“我昨儿晚上还问过包大人,登州莱州一年的财税都不到万贯。密州因为有市舶司,一年的财税是登州莱州的五倍还多。”苏景殊托着脸说道,“这还只是财税,不算其他。”

市舶司最赚钱的是商税,和商税相比,来往之人衣食住行産生的花销带来的税收都是弟弟。

大宋的关税收的不低,商船经过各市舶司要留下船上货物价格的两成当关税,如今叫抽解,不同种类的货物抽解比例不同,大部分都是抽两成。

除了关税,还有博买带来的收益。

博买制度就是官市,像茶、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还有象牙、珊瑚等贵重物品都在禁榷范围内,有些禁榷商品严禁带到大宋境外,还有些是不能私下买卖,只能按照固定的价格由市舶司来售卖。

和登州的榷盐制度类似,市舶司压低价买入再高价卖出,中间那个差价就全部属于市舶司的收入,关税之外的收入。

盐价太高会催生私盐,市舶司经手的那些贵重物件都是稀罕物,人家走价不走量,大宋境内有多少市舶司一查就知道,并没有多少人想绕过市舶司私下交易。

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花大价钱买来的稀罕物件儿不能显摆那还买它干什麽?

不如多花点钱买点能显摆的。

更要命的是,私下里和海商交易是重罪,交易量超过一百文就得蹲大牢。

一百文,京城茶馆里的店小二一天都能挣两三百文,这个量刑起点简直就跟闹着玩似的,就差直接说敢私下交易就直接下狱了。

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市舶司经手的货物价格全都远远超过一百文,朝廷的意思就是商人敢走私官府就能抓,所以一般没人敢顶风作案。

近些年朝廷禁榷的货物种类越来越少,除了少数香料还有军用的东西外其他大多都允许民间自由买卖,海商也没必要冒那麽大的风险去走私。

关税收入,博买收入,还有家底丰厚的商贾衣食住行带来的收入,全都是钱啊。

官家啊官家,您知道您让登州百姓错过了多少小钱钱吗?

不对,禁止船只在登州出海的是真宗皇帝,和当今圣上无关。

那就换个问法,官家啊官家,您知道让登州通商能带来多少小钱钱吗?

哭天抢地.jpg

苏景殊靠在车厢上吐魂,如果这是在京城,他能抱着太子殿下的大腿给他算登州这些年错过了多少小钱钱。

在官家面前就算了,他怕官家直接把他拎去和两府三司的相公们打擂台。

会吵架没用,对面都是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就算有官家在旁边看着他也不敢舌战群儒。

这种事情就该交给小金大腿,相公们生气了能抡椅子追着他揍,总不能连太子殿下一起揍。

公孙策往旁边挪挪,不打扰深受打击的苏通判痛心疾首。

很好很好,还没到登州就已经有登州父母官的模样了,希望到登州後能继续保持。

“大人,您都和景哥儿说了些什麽?”公孙先生侧身问道,“前几天瞧着还正常,怎麽今儿跟错过一座金山一样?”

包拯无奈,“你们再说下去,他得觉得错过的是两座金山。”

傻小子本来就在发愁登州百姓穷困潦倒,再说市舶司为密州带来多少好处,他能把登州贫穷的原因全归到朝廷禁止登州百姓出海经商上。

苏景殊撇撇嘴,“本来就是。”

板桥镇的通商口岸是在登州海禁之後才兴起的,登州一下子从繁华的通商口岸变成现在这种人见人嫌的地方,朝廷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抛开事实不说,退一万步讲,满朝文武都没有错吗?

天知道他的任命下来後身边人都是什麽表情,大家夥儿都以为他殿试的时候得罪官家,仕途还没有开始就要结束了。

公孙策笑道,“景哥儿,要是所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