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刹住这股子歪风邪气,比如唐时的百代文宗韩愈,比如本朝的欧阳公。
中晚唐天下持续战乱,朝廷无暇顾忌科举,韩愈拨乱反正倡导的古文运动如昙花一现,歪风邪气到本朝反而愈演愈烈,文坛中还出现了花哨的“西昆体”和险怪奇涩的“太学体”。
西昆体,片面的发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对仗工整,内容贫乏空虚,毫无真情实感。
太学体,主要反对西昆体,反对当时流行的西昆体,说是讲究文风朴素,实际上却既没有古文的平实质朴,也没有骈文的典雅华丽,甚至更让人看不懂了。
前些年朝廷取士重诗赋,诗赋写的漂亮很难,写的漂亮又有内涵更难,绝大部分人都只能朝着写的漂亮努力,内涵什麽的在他们写出漂亮的诗赋之前不作考虑。
所以欧阳公担任春闱主考官时将那些辞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的“大才子”全部黜落,那一榜进士中很多人都是考之前被认为考不中进士的人。
当然,也有很多自认为文章写的非常漂亮却落榜的“大才子”。
“这个我知道,他们在落榜後闹了很长时间的事儿,又是上疏喊冤又是联合起来找欧阳公的麻烦,甚至还说欧阳公科场舞弊。”赵大郎撇撇嘴,“可惜仁宗皇帝对那些看不懂的文章也看不顺眼,根本不在乎他们怎麽说,反正欧阳公没错。”
虽然仁宗皇帝办的错事很多,但是支持欧阳公整顿文坛风气是难得的好事儿,值得夸一夸。
因为有欧阳公借主持春闱考试的机会冒险整顿文坛风气,才有那麽多能办实事的官员出现。
他爹说过,欧阳公选出来的那一榜进士出京历练的政绩都很不错,二甲三甲中好些能真正踏实做官的人,比前些年的情况好很多。
不是说前些年的科举选出来的都是名不副实之辈,而是说政绩出衆的比例比之前高。
庆历和皇佑年间每次金榜都取进士四五百人,下放到基层後能脱颖而出的却比不过嘉佑二年只有三百多人的那一榜。
由此可见,欧阳公整顿的好。
“那些人没法找欧阳公的麻烦,就去找金榜题名的进士们的麻烦,我二哥三哥出门还被几个落榜的家夥给堵了。”苏景殊挺直腰杆,提起哥哥的丰功伟绩与有荣焉,“奈何我二哥三哥技高一筹,以二对六,不对,以一对六也能让那些家夥灰头土脸的落荒而逃。”
小小苏把他哥凭借聪明的脑袋瓜退敌的事情说出来,炫耀哥哥时从来不知道什麽叫谦虚。
他的哥哥们那麽厉害,干嘛要谦虚?
不知不觉间,辰时已到,外面的嘈杂瞬间消声,仿佛一瞬间点了静音。
守在贡院门口的大内侍卫又一次一路踩着人头飞檐走壁,这次连门都不走直接翻窗,要不是守在窗前的都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同僚,他翻进来之前就得被掀出去。
肩负看榜重任的侍卫连说带比划,激动的满脸通红两眼放光,“殿下!两元!小郎又是榜首!”
省元!!!
小郎是省元!!!
赵清睁大眼睛,一脸傻样的看着已经蹦起来的几个人,喃喃自语,“啊?还真是省元啊?”
庞昱有个解元小夥伴就嘚瑟的天上地下只有他小夥伴最厉害,现在小夥伴成了省元还不得嘚瑟上天?
要是过些天这位小夥伴三元及第,那还有他的活路吗?
不行,他不能坐以待毙!
赵世子感受着房间里完全不容外人插足的兴奋,郑重其事的作出决定,准备等里头几个人都冷静下来就强行挤进去。
——苏小郎,你介不介意多一个小夥伴?
第111章
*
金榜张贴出来之前赵顼和庞昱便坚信他们小郎今科必中,但是放榜之前的氛围太过紧张,他们再怎麽自信也还是有些坐立不安。
苏景殊也觉得这一场发挥很好,考中应该是十拿九稳,可十拿九稳还有一成的可能不稳,万一倒霉催的遇上那一成不稳,那才是真的悲催到家了。
小夥伴们对他寄予厚望,长辈们看了他的文章也是赞叹有加,要是最後连进士都没考中,他有何颜面去面对江东父老?
传信的大内侍卫翻窗而入,“榜首”两个字落地,赵大郎和庞衙内欢呼雀跃,他确实实实在在的先松了口气,然後才跟着一起兴奋。
赵大郎眼泪汪汪,“小郎!你中了!”
苏小郎原地转圈,“亲朋好友诸天神佛!我中了!”
呜呜呜呜呜呜~
小小苏心里的小人儿直接哭成了蒸汽小火车,喜极而泣的呜呜呜呜呜~
庞衙内激动的同时不忘往他们殿下说精准点,“殿下,不光是中了,还是榜首!”
榜首!先是解元再是省元!两次都是第一名!
不愧是他们小郎!
苏景殊已经取字,不过相熟的小夥伴还是习惯喊“小郎”或者“景哥儿”,他自己听到别人喊“子安”也经常反应不过来。
春闱放榜到殿试之前的诗会比放榜之前还密集,且多是同榜进士之间的交际,到时大家都是称字,多听几天应该能习惯。
放榜唱名是倒着唱的,金榜张贴出来後,官府的捷报也会送到各位新科进士手中。
大部分进士都能在贡院周围找到,就算找不到,也能直接去家里报喜。
家在京城的由京城的衙门安排,家不在京城的由当地官府衙门安排,总之牌面必须要足。
等殿试後新进士们衣锦还乡,那时的场面更是激动人心,官府衙门亲自来人护送不说,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凑上去瞻仰瞻仰培养出进士老爷的房宅。
和秋闱一样,春闱放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那些落榜的考生而言,春光不再明媚,微风不再和煦,连温柔拂面的柳枝都好像树妖姥姥吸人精血的树枝,入眼什麽东西都蒙上了阴翳。
赵顼过了激动的兴头,终于想起来他也是这场春闱的考生之一,“我呢我呢?我中了吗?”
虽然他嘴上说着只是感受一下春闱考试是什麽样子,但是考都考了,还不能让他有点期待?
他平时不光读书,闲暇时间还会和大内侍卫学些拳脚功夫,体力方面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好很多,就连小郎都比不过他。
身体好在考试的时候很有优势,九天的考试很折磨人,太虚的话连整场考试都撑不下来。
他从头到尾都写完了,交卷之前还精心检查过,没有涂抹圈点那些基本错误,这样已经超过了很多同场考生。
那麽问题来了,他中了吗?
赵大郎眼巴巴的看着回来报信的大内侍卫,迫不及待想从他口中知道结果。
侍卫:额……
完蛋,刚才看榜的时候太激动,看到榜首是苏小郎就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