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穿到北宋当权臣 > 分卷阅读159

穿到北宋当权臣 分卷阅读159

簡繁轉換
作者:醉酒花间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6:25 来源:源1

不管那孩子是男是女,官家已经登基,断没有退位让给襁褓婴孩的道理。

且不说婴孩夭折的可能有多高,就算那孩子是个男孩也能平安长大,他平安长大之前十几二十年难道都要让太後和朝臣把持权柄?

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权旁落不是好事。

两府三司的相公们心里有成算,即便有人想把持朝政其他人也不会同意。

官家尽管放心亲政,别的什麽都不用担心。

曹太後拉着养子说了大半天,把人说的晕头转向才放他离开。

宰辅那里行不通,曹太後这里也行不通,赵曙沉思许久,最终决定祭出大杀招:生病。

只要他身体不好,谁都没法让他亲政。

然後压力就来到了太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

他们没能治好先帝是他们医术不精,但也不能当他们都是庸医。

官家面色红润脉搏有力,敢问病在何处?

赵曙:……

装病计划也失败。

新官家即位後小动作不断,宰辅重臣都看在眼里。

他们知道官家为什麽不愿意亲政,但是亲政拖延不得,官家不愿意也不行。

韩琦出任先帝的山陵使负责丧葬之事,帝王丧事复杂繁琐本就忙的焦头烂额,回过头来发现新官家各种幺蛾子不断气的鼻子都要歪了,当即喊上富弼、包拯和八王爷等人到别院忠言逆耳去了。

赵曙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总算知道先帝为什麽被喷的满脸唾沫还能心平气和的和臣子们说话。

气势不如人,尤其他还不占理,可不就不敢还嘴?

经过诸宰辅推心置腹的劝说,年轻的官家终于不再继续搞小动作,亲政後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辽国通知大宋换了皇帝的消息。

辽国上次出使各种意外不断,这次提前给他们时间准备,可以再派使臣来汴京觐见新帝了。

别说不愿意来,拒绝之前先想想能不能挡住大宋的火炮。

有了官家的配合,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朝堂有条不紊的运行起来,看上去并没有因为皇位更叠而産生动荡。

但是满朝文武都知道这只是看上去稳定,一朝天子一朝臣,皇位更叠就从来没有不出事过。

新官家看上去胆小怕事什麽都不想沾手,可这只是暂时,等他坐稳了皇位,将来会发生什麽还尚未可知。

这不是随随便便从宗室中挑出来的皇位继承人,而是切切实实学过帝王术的皇子,虽然他当年并没有皇子的名分。

官家最初被接到宫里教导的时候年纪还小,衣食住行皆由曹太後一手安排,到了啓蒙念书的年纪挑的老师全是当时大儒。

当时宫中没有皇子,只有他养在曹太後膝下,无论是吃住还是教育都是皇子的规格,所有人都以为他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没想到精心教导好些年,宫中皇子刚刚诞生他就被送走了。

人都是偏心的,想把皇位留给亲儿子是人之常情,先帝的做法虽然有些不讲情面,但也可以理解。

然而送走接回来连着发生三次之後,他们就不能理解了。

不管中间如何折腾,好在结果没有差距,先帝驾崩之後即位的还是这位幼年便在宫中接受大儒教导的养子。

官家学过帝王心术,知道如何治国,对朝堂现状心知肚明,现在没动静只是因为刚刚即位韬光养晦,等他觉得能在朝中游刃有余,两府三司必定会发生大变动。

官家即位之前不显山不露水,平时连门都很少出,大把的时间都花在相妻教子上。

平时提起被先帝几接几送的十三团练说的最多的就是倒霉,除了倒霉之外还真没几个人知道他的脾性如何。

朝中衆臣最近都低调的很,怕官家没主见,又怕官家太有主见。

新官上任三把火,希望新帝登基的火不要烧到他们头上。

先帝驾崩後京城处处缟素,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连乞丐和小儿都会到皇宫门口给他烧纸钱。

不管先帝在位时的对外政策有多麽不妥,对汴京百姓来说,那都是让他们能过上安稳日子的好皇帝。

丧期内的京城不似往日热闹,坊间提起先帝除了念及他的好就是可怜他因为皇宫有毒而没儿子,说到伤心处再去皇宫门口给他烧几张纸钱。

去京郊别院会打扰到曹太後和新官家一家,皇宫已经空无一人,在皇宫门口烧纸钱不怕打扰到未亡人。

唉,古往今来数千年,就没见过这麽惨的皇帝。

再烧一张。

百姓的哀思直到入秋後先帝下葬才渐渐收起,大宋的第四位皇帝赵祯,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入河南府永安县的永昭陵。

秋风卷起落叶,眨眼间已经到了九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马上要放授衣假。

太学设在京城,太学生却来自大宋各地,授衣假是为了方便学生回家取衣服而放的假,为时一个月,且这一个月的假期不包括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算起来比後世的寒假时间还长。

放假之前有考试是惯例,授衣假是长假,长假之前的考试是大考,这次考完出成绩,放假回来就要重新分班。

自周勤和王雱离开,苏景殊住的寝舍就只有他和周青松两个人,俩人一边收拾行囊一边说话,好像不是放假回家而是生离死别。

隔壁寝舍的同窗听不下去他们的腻歪,扭着身子探头道,“只是分班又不是分寝舍,你们至于吗?”

“至于!”

两个人异口同声。

京城的学生旬休可以回家,苏景殊很快收拾好他的小包袱,跑到门口和同窗比划,“授衣假足足一个月,要是你们离京城远,加上来回路上的时间两个月见不着都有可能,足足两个月见不到,两个月啊!”

门口的同窗满头黑线,“景哥儿,青松家就在中牟县,以他的脚程一天就能到京城,一来一回也只需要两天。”

虽说授衣假不包括学生来回奔波的时间,但是进太学学习的机会宝贵,家离的太远的话即便有一个月的假期学生也不会回家,会在田假和授衣假回家的大多家住京城周边,最多最多也就三五天的路程。

不然来回路上花两三个月,时间全花在路上了还怎麽学?

只是一个月不见,真的不至于。

同窗摇头回自己屋,一边走一边说,“听说中牟境内有好些适合秋天游玩的景致,景哥儿要是闲着没事儿直接跟青松去中牟得了。”

周青松觉得这个主意非常不错,“我家附近有个土山,土山上有座土山寺,虽然寺庙很小,但是景色非常好,景哥儿可要随我去看看?”

苏景殊有些心动,但是一放假就跑舍友家里玩有些不合适,纠结了一会儿还是摇了摇头,“还是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